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78528发布日期:2020-07-24 16:12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热水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水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节能减排的意识深入人心,能达到一级能效的热水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市场上的热水器充分利用了烟气中水的汽化潜热,在提高能效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冷凝水。关于冷凝水的处理基本上都是设置冷凝水管将冷凝水及时排出,一般排入下水道。然而,由于冷凝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如果将该冷凝水直接排入下水道,容易对下水道产生腐蚀。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热水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水器存在冷凝水排放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热水器,具有采暖回水管,所述热水器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采暖回水管;冷凝水收集装置,用以收集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水;以及冷凝水管,所述冷凝水管连通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与所述采暖回水管。可选地,所述冷凝水管上设置有水处理装置。可选地,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中和器。可选地,所述水处理装置内设置有第一液位检测装置。可选地,所述冷凝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泵和阀门,所述第一水泵位于所述水处理装置与所述阀门之间,以将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内的冷凝水泵送至所述采暖回水管。可选地,所述阀门为单向阀或者通断阀。可选地,所述冷凝水管上设置有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位于所述水处理装置与所述第一水泵之间。可选地,所述储水装置内设置有第二液位检测装置。可选地,所述热水器还包括电控板,所述电控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液位检测装置电性连接,用以当所述第二液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储水装置内液位达到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运行预设时长。可选地,所述冷凝水管内设置有过滤件。可选地,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水处理装置的远离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热水器还包括燃烧室和燃烧器,所述燃烧器安装于所述燃烧室内,所述换热器用于吸收所述燃烧器产生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与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水进行热量交换。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热水器,具有采暖回水管,其中,所述热水器包括换热器、冷凝水收集装置以及冷凝水管,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采暖回水管,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用以收集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水,所述冷凝水管连通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与所述采暖回水管;如此,可将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中的冷凝水注入所述采暖回水管中,并进入采暖系统,从而实现了冷凝水的零排放。另外,所述冷凝水管上设置有水处理装置,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中的冷凝水经过所述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再注入所述换热器中,从而可有效避免冷凝水所造成的影响,有利于热水器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热水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热水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热水器151第一液位检测装置101采暖回水管152第二液位检测装置102采暖出水管160第一水泵110燃烧室161第二水泵120冷凝水管170阀门140水处理装置180电控板150储水装置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水器,其中,所述热水器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当然,也不限于此。请参阅图1至图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热水器100具有采暖回水管101。所述热水器100包括换热器(图未示)、冷凝水收集装置(图未示)以及冷凝水管120,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采暖回水管101;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用以收集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水;所述冷凝水管120连通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与所述采暖回水管10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热水器100还具体采暖出水管102,所述采暖回水管101与所述采暖出水管102分别与所述换热器的两端相连通。具体地,所述采暖回水管101与所述换热器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采暖出水管102与所述换热器的出口端相连通。所述热水器100还包括对所述换热器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可以为不同种类的加热方式,例如,所述加热单元可以为燃烧器,其通过燃气气体进行燃烧进而对流经换热器的水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单元也可以为电加热装置,例如电阻丝、电加热棒等,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对流经换热器的水进行加热;所述加热单元还可以是冷凝器,通过冷凝器对流经所述换热器的水进行加热。当然,所述加热单元的种类不限于上述描述,其它任何可以对流经换热器中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均可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请参阅图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热水器100包括燃烧室110和燃烧器(图未示),所述燃烧器安装于所述燃烧室110内,所述换热器用于吸收所述燃烧器产生的热量并将吸收的热量与所述换热器内部的水进行热量交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位于所述换热器的下方,用以收集所述换热器上的冷凝水。关于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例如,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可以为冷凝水收集盘、冷凝水收集槽或者冷凝水收集盒等。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上设有排水孔,所述冷凝水管120连通所述排水孔与所述采暖回水管101。如此,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内收集的冷凝水,可经所述排水孔流入所述冷凝水管120内,并经所述采暖回水管101回流至换热器内,进行循环使用。为了防止冷凝水腐蚀或者堵塞换热器,影响换热器的正常运行,可以在所述冷凝水管120上设置水处理装置140,以对冷凝水进行处理。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考虑到冷凝水呈酸性,为了避免冷凝水对换热器产生腐蚀,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包括中和器。具体而言,中和器内设置有中和剂,该中和剂可以中和酸性的冷凝水。又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考虑到冷凝水中可能含有杂质等,容易堵塞管路,所以为了防止冷凝水中的杂质堵塞管路,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包括过滤器。但所述水处理装置140的种类不限于此。本发明技术方案提供的热水器100,具有采暖回水管101,其中,所述热水器100包括换热器、冷凝水收集装置以及冷凝水管120,所述换热器连通所述采暖回水管101,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用以收集所述换热器的冷凝水,所述冷凝水管120连通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与所述采暖回水管101;如此,可将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中的冷凝水注入所述采暖回水管101中,并进入采暖系统,从而实现了冷凝水的零排放。另外,所述冷凝水管120上设置有水处理装置140,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中的冷凝水经过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处理后再注入所述换热器中,从而可有效避免冷凝水所造成的影响,有利于热水器100的正常使用。请参阅图1,所述冷凝水管120上设置有第一水泵160和阀门170,所述第一水泵160位于所述水处理装置140与所述阀门170之间,以将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内的冷凝水泵送至所述采暖回水管101。具体地,所述阀门170为单向阀或者通断阀。所述阀门170仅允许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内的冷凝水流向所述采暖回水管101,而可防止所述采暖回水管101内的水倒流入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内。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内设置有第一液位检测装置151,所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151可以为液位传感器或液位开关。考虑到中和器内中和剂长期使用后,中和剂的表面会产生一些菌斑,其凝结后会造成中和器堵塞,或者造成冷凝水管120堵塞,而堵塞会造成冷凝水液位上升,严重时会导致冷凝水倒流至冷凝水收集装置内,从而造成热水器100内部元件损坏,影响热水器100的使用安全性。所以,在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内设置第一液位检测装置151,用以检测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内的液位,从而可避免出现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内部液位过高的情况。具体地,当所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151检测到水处理装置140内的液位达到预设位置时,所述第一位检测装置可发送报警信号给热水器100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可根据所述第一位检测装置发送的报警信号控制热水器100关闭,从而可防止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内冷凝水的液位继续上升,有效地避免了冷凝水倒流至冷凝水收集装置内,起到了保护热水器100的作用,提高了热水器100的使用安全性。请参阅图1,所述热水器100还包括电控板180,所述电控板180分别与所述第一水泵160和所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151电性连接,用以当所述第一液位检测装置151检测到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内液位达到第一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160运行预设时长t1。所述第一预设时长t1是指将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内的冷凝水排尽时,所述第一水泵160所需的运行时长。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因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内的水溢满而向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倒灌,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内的水抽空而导致第一水泵160吸入空气。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水管120上设置有储水装置150。其中,所述储水装置150位于所述水处理装置140与所述第一水泵160之间。当然,可以理解地,所述储水装置150也可位于所述水处理装置140与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之间。请参阅图2,所述储水装置150位于所述水处理装置140与所述第一水泵160之间。如此,可以减小所述水处理装置140(中和器)内中和剂的用量,或者延长所述水处理装置140(中和器)内中和剂的使用时间。可以理解地,若不设置所述储水装置150,这样大量的冷凝水会流入在所述水处理装置140中,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内冷凝水的水量较多,则中和较多的酸性冷凝水需要较多的中和剂;若设置了所述储水装置150,这样经过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处理后的冷凝水流入所述储水装置150中,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内冷凝水的水量相对较少,所以中和较少的酸性冷凝水需要较少的中和剂。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储水装置150内设置有第二液位检测装置152,用以检测所述储水装置150内的液位。所述第二液位检测装置152可以为液位传感器或液位开关。所述电控板180分别与所述第一水泵160和所述第二液位检测装置152电性连接,用以当所述第二液位检测装置152检测到所述储水装置150内液位达到第二预设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160运行预设时长t2。所述第二预设时长t2是指将所述储水装置150内的冷凝水排尽时,所述第一水泵160所需的运行时长。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因所述储水装置150内的水溢满而向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倒灌,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所述储水装置150内的水抽空而导致第一水泵160吸入空气。另外,考虑到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内的中和剂颗粒会随冷凝水流入所述冷凝水管120内,而导致所述冷凝水管120堵塞。所以,为了防止所述水处理装置140内的中和剂颗粒随冷凝水流入所述冷凝水管120内而导致所述冷凝水管120堵塞,可在所述冷凝水管120内设置过滤件。其中,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水处理装置140的远离所述冷凝水收集装置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储水装置150与所述水处理装置140之间,或者,所述过滤件位于所述储水装置150与所述第一水泵160之间。具体地,所述过滤件可以是过滤网、过滤棉(pp棉)等。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采暖回水管101与所述采暖出水管102用于与采暖装置(例如暖气片)相连通,所述采暖装置与所述换热器形成采暖循环流道。这样经过换热器加热后的水通过所述采暖出水管102流入所述采暖装置内,再经所述采暖回水口101回流至所述换热器内。所述采暖循环流道上设置有第二水泵161,用以驱动所述采暖循环流道中的水流动。具体而言,所述第二水泵161可以设置于所述采暖回水管101上,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采暖出水管102上。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