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热泵粮食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7639发布日期:2019-06-28 23:33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履带式热泵粮食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干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热泵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人口大国,粮食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定的粮食储备非常重要,因此粮食干燥技术在我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目前的粮食干燥技术存在着热交换低、干燥不均匀的问题,造成能源利用率不高且会导致粮食腐烂浪费。同时干燥过程产生的废气不仅污染环境且容易进入干燥装置使干燥后的粮食含有有害成分。热泵烘干是一种将低位热源转移为高位热源的烘干技术,干燥产品品质良好,干燥范围广,且能耗低,无污染,节能环保,符合当前能源政策和发展趋势。

公开号为104997139a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下送上回垂直送风型热泵恒温装置,利用热空气向上流动的特点采用下送上回的送风方式来改善气流组织,降低能耗。但是,该送风方式造成垂直方向上空气温度差异,造成粮食干燥不均匀,降低了干燥品质,干燥效果不佳,容易产生爆腰现象。

公开号为106561806a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变温型粮食干燥装置,将干燥装置分为五个模块,从粮食进口开始,第一个干燥模块的进风口引入的是干燥热风,温度为35~45℃,第二个干燥模块的进风口引入的是干燥热风,温度为55~65℃,第三个干燥模块的进风口引入的是热风,温度为65~75℃,第四个干燥模块的进风口引入的是热风,温度为65~75℃,第五个干燥模块的进风口引入的是冷却风,温度为35~45℃。提高了干燥粮食质量及产量。但是,忽略了送回风速度、环境温度以及环境湿度对干燥装置的影响,造成能源浪费。

公开号为106568317a的发明专利申请一种带式变温型谷物热泵干燥装置,采用侧送侧回的送风方式,将送风口、回风口安装在传送带以下,避免粮食被风吹走。但是,送风口、回风口大小固定,无法依据实际干燥装置体积选取所需的送风口、回风口大小,使送风口和回风口过大造成粮食被吹走或吸走或使送风口或回风口过小造成无法满足内部空气强制对流,使气流组织分布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有效提升干燥效率和粮食干燥品质,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环境友好的履带式热泵粮食干燥装置。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履带式热泵干燥装置,包括立方箱体、设置在所述立方箱体内的多层传送带、设置在每层传送带下方的防护装置、布置在每层传送带正上方的筢子、设置在立方箱体一端顶部的进料口、设置在立方箱体上同一端的下部出料口、设置在立方箱体另一端1/2偏上处的排湿口、与立方箱体内部连通的热泵装置,在立方箱体上与出料口相邻竖向侧面设置有多个风扇组,两相邻风扇组之间设置有送风口,立方箱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回风口。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所述立方箱体内部装有四层或四层以上且为偶数层的传送带,当传送带层数n=4时,所述立方箱体宽m与高h的函数关系为:h=m;当传送带层数n>4时,所述立方箱体宽m与高h的函数关系为:h=0.24*n*m,最下层传送带长度l3和立方箱体的长度l1的函数关系为:l3=0.98*l1。在最下层传送带正上方有k个筢子,筢子间隔距离与传送带长度l3的函数关系为:d8=(0.11~0.12)*l3,与传送带的粮食进入端相距d9=(0.05~0.06)*l3,其余传送带长度l2和立方箱体的长度l1的函数关系为:l2=0.95*l1,在其余的每层传送带正上方有j个筢子,且j>k,筢子间隔距离与传送带长度l2的函数关系为:d8=(0.11~0.12)*l2,与传送带粮食进入端相距d9=(0.05~0.06)*l2。所述防护装置为凹面托盘,在传送方向两端没有隔板,防护装置距离传送带下侧面0.01±0.005m,防护装置宽a1与传送带宽度a2的函数关系为:a1=1.125*a2-0.025,防护装置高度b1与传送带厚度b2的函数关系为:b1=1.28*b2。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所述热泵装置中包括内侧送风通道、内侧回风通道、外侧送风通道、外侧回风通道、热泵,所述热泵中的冷凝器的进气端与内侧送风通道相连,冷凝器的出气端与内侧回风通道连接,热泵中的蒸发器的制冷剂进口与外侧回风通道连接,蒸发器的制冷剂出口与外侧送风通道连接,外侧送风通道、外侧回风通道之间也相互接通,内侧送风通道与立方箱体的送风口连接,送风口处装有第一风阀,冷凝器通过内侧回风通道与回风口连接,回风口处装有第二风阀,在外侧送风通道上设有第三风阀,在外侧回风通道设有第四风阀,在外侧送风通道与外侧回风通道连接处设有新风口,新风口处装有第五风阀,热泵装置个数n3与立方箱体长度l1的函数关系为:n3=[l1/5+0.5],新风口宽度a3与立方箱体l1的函数关系为:a3=0.14*l1/n3,新风口高度b3与立方箱体高度h的函数关系为:b3=0.12*h,回风口处设置过滤网,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前不设置过滤网。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热泵装置通过送风口送出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将粮食干燥后温度下降,湿度增加,该气体由回风口回风后再次通过热泵装置析出水分,并且加热为高温气体,通过送风口送出,通过该循环将粮食的水分排出。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所述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在0°~15°,控制送风、回风速度固定在0.5m/s以下,送风口与回风口大小相等,送风口和回风口的宽a4与立方箱体长l1的函数关系为a4=0.0265*l1+0.01,送风口和回风口的高b4与立方箱体高h的函数关系为b4=0.308*h,送风口与回风口个数相等,送风口个数n1=0.04*h*l1/(a4*b4)。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所述送风口与回风口设置在立方箱体的同一侧壁上,送风口设置在两相邻回风口之间,送风口与相邻两回风口的间隔均为d1=(l1-2n1*a4-2)/(2n1-1),送风口与回风口下边界距离立方箱体底部d2=0.07*h+0.05。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所述送风口与回风口在立方箱体同一侧壁中上下对应设置,送风口与回风口上下间隔d3=0.1*h,每组送风口与水平侧相邻的送风口间隔为d4=(l1-n1*a4)/(n1+1),最下层风口下边界距离立方箱体底部d5=0.1*h+0.03。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送风口设置在立方箱体的一个侧壁上,回风口设置在立方箱体对向的侧壁上,送风口与回风口一一对应,且送风口设置位置低于回风口位置,送风口下边界距离立方箱体底部d5=0.1*h+0.03,回风口下边界距离立方箱体底部d8=0.508*h+0.03,相邻两个送风口的间距,与相邻两个回风口的间距相同,均为d4=(l1-n1*a4)/(n1+1)。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送风口设置在立方箱体的一个侧壁上,回风口设置在立方箱体对向的侧壁上,送风口与回风口一一对应,且回风口设置位置低于送风口位置,回风口下边界距离立方箱体底部d5=0.1*h+0.03,送风口下边界距离立方箱体底部d8=0.508*h+0.03,相邻两个送风口的距离,与相邻两个回风口的距离相同,均为d4=(l1-n1*a4)/(n1+1)。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排湿口在水平方向上等间距分布,每个排湿口处都装有第六风阀。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排湿口为正方形,其边长c与立方箱体宽m的函数关系为c=0.06*m,排湿口个数n2[0.0148*m*h/c2+0.5],排湿口间隔d6=(h-1.05-n2*c)/(n2-1),排湿口下边界处到立方箱体(1)底部距离d7=0.82*h。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排湿口为圆形,其直径dv与立方箱体(1)宽m的函数关系为dv=0.0849*m,排湿口个数n2[0.0148*m*h/dv2+0.5],排湿口间隔d6=(h-1.05-n2*dv)/(n2-1),排湿口下边界处到立方箱体底部距离d7=0.82*h。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所述回风口处设置过滤网,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前不设置过滤网,回风时,过滤干燥装置内部的空气。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所述排湿口与风机相连,布置在进料口的对面端面的1/2上部位置处,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分布,干燥装置内部湿度期望值为14%,当湿度大于该期望值时,开始排湿,排湿口处装有风阀,可从0~100%完全连续调节,通过降低立方箱体内的相对湿度,增大粮食蒸发表面的湿度梯度,加速水分蒸发。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所述筢子布置在每层传送带正上方,其中在最下层传送带正上方有k个筢子,其余每层传送带有j个筢子,且j>k,筢子间隔距离d8=(0.11~0.12)*l,与传送带的粮食进入端相距d9=(0.05~0.06)*l,使粮食分布更加均匀,进而使粮食干燥充分,避免粮食爆腰。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中,所述风扇组位于送风口一侧,每四个风扇为一组,每组风扇呈田字型分布,对装置内部气流进行强制对流。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中,送风方式为同侧侧送侧回,送风口、回风口均匀分布在立方箱体装有风扇组一侧的同一水平线上,以恒定风量送风。

进一步的,本发明装置的一种实施例中,送风方式为同侧上送下回,送风口、回风口为同侧上下分布,送风口位于上方,回风口位于下方,均匀分布在立方箱体装有风扇组一侧,以恒定风量送风。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送风方式为异侧上送下回,送风口、回风口为异侧上下分布,送风口位于上方,回风口位于下方,每组送风口、回风口间隔d4=(l1-n1*a4)/(n1+1),回风口下部距离立方箱体底部d5=0.1*h+0.03,送风口下边界距离立方箱体底部d6=0.2*h+0.03。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送风方式为异侧下送上回,所述送回风口为异侧上下分布,送风口位于下方,回风口位于上方,每组送风口、回风口间隔d4=(l1-n1*a4)/(n1+1),送风口下边界距离立方箱体底部d5=0.1*h+0.03,回风口下边界距离立方箱体底部d6=0.2*h+0.03。

本发明上述所有计算公式和函数关系中,带入数值单位为米。

有益效果:与现有的热泵粮食干燥装置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出了立方箱体大小与传送带层数和长度的相对关系并限定了传送带层数,目前热泵干燥装置中,体积和传送带层数为定值,如果传送带层数过多或过少,对立方箱体体积没有限定条件,就会带来占地面积的浪费以及干燥装置上部空间热空气的散失,通过改变传送带层数进而改变立方箱体体积,可以节省占地空间,充分利用立方箱体内部自然对流,热泵送、回风准层流(紊流)及下部送风空气热辐射共同作用,使干燥装置内温度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并且使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热泵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差值在10℃以内,可防止粮食爆腰现象。

本发明提出了防护装置与传送带的相对关系,与目前没有防护装置或防护装置为固定大小的干燥装置相比,避免防护装置过宽或过窄从而达不到防止粮食掉落的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热泵装置个数与立方箱体长度的相对关系,在现有热泵粮食干燥装置中,热泵装置数目少,干燥装置内部温度低且不均匀造成粮食干燥不充分,局部粮食会有爆腰或未被干燥的现象出现,热泵装置数目多,造成前期投入的浪费。通过与现有热泵粮食干燥装置的对比实验分析,限定热泵装置个数,使热泵装置产生的干燥效果满足立方箱体大小所必需的干燥要求,避免粮食干燥不充分或前期投入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的热泵装置与传统热泵装置相比,在每一个风口处装有风阀,可以通过改变风阀倾斜角度,进而改变送风温度,通过冷热风在送风通道内混合,使送风温度范围增加,以满足不同粮食干燥温度需求;同时改变送风速度,控制速度范围在0m/s~0.5m/s之间,进而改变粮食表面的湿度梯度,降低粮食的初始含湿率对干燥速率的影响。

本发明的热泵装置采用两个送回风通道结合的方式,与传统热泵装置相比,添加了外侧送风通道、外侧回风通道和新风口,新风口处装有第五风阀,用于调节新风量,在新风口处引入新风使干燥装置内部风量增加,蒸发压力提高,进而增大能效比,使装置更加节能,可针对不同环境温度、湿度,调节风阀角度,控制送风温度与速度,避免粮食干燥品质不佳。

本发明的送风口与回风口大小相等,现有的热泵干燥装置中,送风口、回风口面积为定值,回风口速度比送风口速度大,因此在风量相同时,回风口面积比送风口面积大,由于面积固定,达不到不同大小的干燥装置所需要的风速的要求,风速过大会导致粮食被吹走,风速过小会导致干燥装置内部气流组织不均匀,通过使送风口、回风口大小由干燥装置大小决定,可以使送风和回风速度大小更适宜,避免风速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发生。

本发明的排湿口布置在进料口的对面端面的1/2上部位置处,在水平方向上均匀分布,干燥装置内部湿度期望值为14%,当湿度大于该期望值时,开始排湿,排湿口处装有风阀,可从0~100%完全连续调节。现有的干燥装置中,排湿口位于与进料口相邻的侧面中部位置或进料口对面中部位置,由于湿空气中含湿量一定时,湿空气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值增大,同时,温度升高使得水分蒸发速率加快,空气中的含湿量增加导致相对湿度增加,热空气与水蒸气向上方扩散且空气中的水蒸气随热风向低温部分扩散,实验测得靠近出料口温度高于室外空气干球温度,而出料口对面温度接近室外空气干球温度,所以水蒸气向着出料口对面端面聚集,使得该位置相对湿度值增加,在此端面设置排湿口,可以使排湿时间降低,排湿效率增加,间接增大干燥效率,现有干燥装置的排湿口无法达到排湿的最优效果。

本发明在干燥装置竖向侧面内部装有风扇组,在现有干燥装置中,风扇位于立方箱体顶部,无法及时对送风口、回风口的气流组织进行强制对流且扰乱了位于上部空间的热气流,降低干燥效果,通过使风扇组与送风口、回风口同侧,强制对流,使干燥装置内部气流组织更均匀,避免粮食焦化干燥不均匀。

本发明例举了4种不同送回风方式,分别为同侧侧送侧回、同侧上送下回、异侧上送下回、异侧下送上回,可根据具体实施条件选择不同种类送风方式。

本发明在回风口处装有过滤网,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之前不装有过滤网,避免能量损耗以及材料浪费,与现有的干燥装置仅在冷凝器和蒸发器前装有过滤网相比,解决了无法过滤掉干燥装置内部存在的小直径颗粒物进而造成粮食污染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变速箱控制履带传送速度,当所需干燥的粮食湿度较高,堆放厚度较大时,可将履带运行速度调慢,使干燥时间加长,提高干燥效果;当所需干燥的粮食湿度较低,堆放厚度适中时,可调高履带运行速度,提升干燥效率。

本发明在每层履带装置上安装筢子,使粮食均匀分散,保持厚薄均匀。每隔一段时间耙一次,使水分得到较快的散发且干燥更加充分,避免出现过度干燥或干燥不彻底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为履带式热泵粮食干燥装置外部结构

图2为履带式热泵粮食干燥装置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履带式热泵粮食干燥装置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履带式热泵粮食干燥装置的送回风通道示意图

图5为履带式热泵粮食干燥装置的风扇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6为热泵原理图

图7为同侧上送下回送风方式示意图

图8为异侧上送下回送风方式示意图

图9为异侧下送上回送风方式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含义如下:

1-立方箱体,2-进料口,3-出料口,4-排湿口,5-观察口,6-送风口,7-回风口,8-内侧送风通道,9-内侧回风通道,10-外侧送风通道,11-外侧回风通道,12-传送装置,13-变速箱,14-新风口,15-热泵箱体,16-蒸发器,17-冷凝器,18-压缩机,19-电子膨胀阀,20-四通换向阀,21-双向贮液器,22-气液分离器,23a-第一风阀,23b-第二风阀,23c-第三风阀,23d-第四风阀,23e-第五风阀,23f-第六风阀,24-传送带,25-风扇组,26-筢子,27-防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更为具体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履带式热泵粮食干燥装置,包括立方箱体1、设置在所述立方箱体1内的四层传送带24、设置在每层传送带24整个下方的防护装置27、布置在每层传送带24正上方的非等距布置的筢子26、设置在与出料口3相邻的竖向侧面风扇组25、设置在风扇组25对面的3个观察口5、设置在立方箱体1顶部一端的进料口2,设置在与进料口2同一端的下部出料口3、设置在立方箱体1另一端1/2偏上处的4个排湿口4、与立方箱体1内部连通的热泵装置,设置在立方箱体1外部的传送装置12,设置在立方箱体1后方的变速箱13。

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热泵装置中包括内侧送风通道8、内侧回风通道9、外侧送风通道10、外侧回风通道11、热泵,所述热泵功率为35kw,期望出口温度为75℃,装有30mm厚的保温层。所述热泵中的冷凝器17的进气端与内侧送风通道8相连,冷凝器17的出气端与内侧回风通道9连接,热泵中的蒸发器16的制冷剂进口与外侧回风通道11连接,蒸发器16的制冷剂出口与外侧送风通道10连接,外侧送风通道10、外侧回风通道11之间也相互接通,内侧送风通道8与立方箱体1的送风口6连接,送风口6处装有第一风阀23a,冷凝器17通过内侧回风通道9与回风口7连接,回风口7处装有第二风阀23b,在外侧送风通道10上设有第三风阀23c,在外侧回风通道11设有第四风阀23d,在外侧送风通道10与外侧回风通道11连接处设有新风口14,新风口14处装有第五风阀23e,如图6所示,所述热泵包括压缩机18、冷凝器17、电子膨胀阀19、蒸发器16、双向贮液器21、气液分离器22、四通换向阀20。其工作原理如下:当热泵装置提供热风时,压缩机18送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制冷剂蒸汽流入四通换向阀20,进入冷凝器17,冷凝器17中的制冷剂与通过内侧回风管道9的风进行热交换,接着通过内侧送风通道8将热风送出,同时制冷剂冷凝成高压液体流入双向贮液器21,再通过电子膨胀阀19降压变成低温低压的气液混合物,再进入蒸发器16,蒸发器16中的制冷剂与通过外侧回风通道11的风和通过新风口14进入的新风进行热交换,接着在外侧送风通道10与内侧送风通道8的热风混合后将风送出,此时制冷剂汽化为低压气体,进入四通换向阀20、气液分离器22,最后重新进入了压缩机18,如此循环往复。

当热泵装置提供干燥冷风时,压缩机18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经四通换向阀20进入冷凝器17,制冷剂蒸汽被冷凝成液体,经电子膨胀阀19膨胀依次进入双向贮液器21和蒸发器16,蒸发器16中的制冷剂与通过外侧回风通道11的风和通过新风口14进入的新风进行热交换,接着通过外侧送风通道10将冷风送出,同时蒸发器16中的制冷剂进入四通换向阀20、气液分离器22,最后重新进入压缩机18,如此循环往复。

对本发明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验证试验中选用testo425型热式风速仪采集风速数据,选用chinovt6型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选用vaisalahmt120温湿度传感器采集湿度数据,试验过程中热质交换区内空气流速通过风速仪测定,热空气温度通过热电偶测定。采用热式风速仪实时采集试验数据时,记录30s的平均值作为单个测点单次风速测量数据,每个测点记录5次,去除极值后取平均值为该测点的风速值及温度值。本发明试验过程中对干燥装置模型进行测点分布,内部热质交换区高度方向上,相邻测点间距均为0.5m,在z=0mm、z=0.5mm、z=1.0mm、z=1.5mm、z=2.0mm、z=2.5m处进行测点分布,在内部热质交换区长度方向上,相邻测点间距2m,在x=0m、x=2m、x=4m、x=6m、x=8、x=10m、x=12m、x=14m、x=16m、x=18、x=20m、x=22m、x=24m、x=26m处进行测点分布,内部热质交换区宽度方向上,相邻测点间距0.5m,在y=0mm、y=0.5mm、y=1.0mm、y=1.5mm、y=2.0mm、y=2.5m处进行测点分布,该试验中共布置504个测点。湿度测点取高度方向z=1.5m、z=2.0m、z=2.5m,湿度总测点数为252个,每隔20min记录一次数据,单次记录4个测点的瞬时温度和瞬时湿度,每次测量仪器变化时间选用10s。本实验通过每层测点温度的算术平均差和风机排湿所需总时长的倒数分别表示热损失和排湿效率,本实验的评价指标为:不均匀系数式中,vi指每层中单个测点i的速度,指每层测点的平均速度,其值越大表明气流组织分布越不均匀;压降系数式中,pi指每层中单个测点i的静压,指每层测点送风平均静压,其值越大表明该结构下送风风道的送风效率越高。

目前传送带层数为三层及三层以下的热泵干燥装置中,如果要达到本发明的干燥要求,占地面积至少为本发明占地面积的2倍,所用热泵装置数目至少为本发明采用热泵装置数目的2倍,由于热泵装置数目过多且占地面积过大,无法充分利用立方箱体内部自然对流,会造成干燥装置内部气流分布不均匀,使不均匀系数为本发明的5倍,压降系数为本发明的1/12,热损失率为本发明的3倍,进而使干燥装置内部存在局部过热点,造成粮食爆腰现象。

现有的热泵干燥装置中,回风口面积比送风口面积大,因而在风量相同时,回风口速度比送风口速度大,送风口、回风速度不同,使干燥装置内部出现气流扰动,使气流组织分布不合理,不均匀系数为本发明的3倍,压降系数为本发明的1/8,热损失率为本发明的3倍,由于回风速度大于2m/s,会造成粮食被吸走的现象。

现有的热泵干燥装置中,没有新风口,无法引入新风,但是干燥装置内部不断排湿,造成干燥装置内部风量减少,进而使得蒸发压力下降,与本发明装置相比,能效比降低20%,无法满足节能效果。

现有的热泵干燥装置中,排湿口位于与进料口相邻的侧面中部位置或进料口对面中部位置,由于这两个面并不是干燥装置内部干燥度最小位置,会导致最上层传送带和其余传送带远离出料口位置处湿度大于排湿期望值,该部分的粮食湿度与别处粮食湿度相较增大,与本发明相比,排湿时刻推迟,排湿总时长增加40%,排湿效率降低。

现有干燥装置中,仅在冷凝器和蒸发器前设置过滤网,在回风口处不设置过滤网,使得干燥装置内部存在的小直径颗粒物无法被过滤,使送出的气流被污染,进一步导致粮食被污染。

现有热泵干燥装置内部不设置风扇,仅依靠送风口和回风口带来的压差迫使内部空气对流,这种方式对流效果不佳,且不利于装置内部气流组织均匀,不均匀系数为本发明的4倍,压降系数为本发明的1/9,且容易使粮食焦化。

现有干燥装置内部风口均不设有风阀,导致在相同风量条件下,无法调节送回风速度及温度,使送风温度为定值,无法依据粮食品质所需要的适宜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调节,在对具有相同湿度的粮食干燥时,本发明可以提高原有干燥效率的25%。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1中,送回风方式为同侧侧送侧回。在干燥装置上部中间位置流速较大而两端位置流速较小;在干燥装置送风口位置有较大风速,正对送风口位置风速较小。在送风口下部位置空气流速随干燥装置高度的降低而衰减,回风口所在水平面上气流组织分布相对均匀。整体来说,同侧侧送侧回送风形式,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空气流速相对均匀。与现有的侧送侧回送风方式相比,该布置方法可以使送风射流在到达干燥区之前,已与立方箱体内空气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混合,速度场和温度场都趋于均匀和稳定,不均匀系数为现有侧送侧回送风方式的1/8,压降系数是现有侧送侧回送风方式的11倍,热损失率是现有侧送侧回送风方式的1/3,因此能保证工作区气流和温度的均匀性。

当室外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即空气干球温度大于33℃,小于45℃,空气湿球温度大于27℃,小于29℃时,调节第一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第二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7°,第三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15°,第四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5°~30°,第五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45°。当室外处于低温中湿状态,即空气干球温度大于18℃,小于23℃,相对湿度为70%~80%时,调节第一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第二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45°,第三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15°,第四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30°,第五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5°~30°。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2中,送风方式为同侧上送下回。送回风口上下间隔0.24m,回风口下部距离立方箱体底部0.24m,每组送回风口间隔3.76m。在送风口所在水平面处气流速度较大,在该水平面处速度有轻微衰减,送风口所在水平面下部位置空气流速降低,水平方向空气流速较为均匀。整体来说,同侧上送下回送风形式水平方向分布较均匀,垂直方向上均匀性一般。与现有的上送下回送风方式相比,该布置方法可以形成平行流流型,涡流少,断面速度场均匀,可以有效改善垂直方向上空气流速相差较大的情况,不均匀系数为现有上送下回送风方式的1/5,压降系数是现有上送下回送风方式的8倍,热损失率是现有上送下回送风方式的1/3。

当室外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即空气干球温度大于33℃,小于45℃,空气湿球温度大于27℃,小于29℃时,调节第一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第二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10°,第三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15°,第四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5°~30°,第五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45°。当室外处于低温中湿状态,即空气干球温度大于18℃,小于23℃,相对湿度为70%~80%时,调节第一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第二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45°,第三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15°,第四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30°,第五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5°~30°。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例3中,送风方式为异侧上送下回。每组送回风口间隔3.76m,送风口下侧距离立方箱体底部1.21m,均匀分布在立方箱体装有风扇组一侧,回风口下侧距离立方箱体底部0.24m,均匀分布在立方箱体装有观察口一侧。在干燥装置顶部和底部速度较小呈递减趋势,在正对回风口位置空气流速较低,在垂直方向上同一位置截面的速度均匀性相对较好;在水平面上,空气流速沿着远离送风口方向衰减较严重,空气流速均匀性一般。与现有异侧上送下回方式相比,可有效改善垂直方向上,同一位置截面空气流速不均匀,接近送风口、回风口处风速过大的问题,不均匀系数为现有异侧上送下回送风方式的1/4,压降系数是现有异侧上送下回送风方式的8倍,热损失率是现有异侧上送下回送风方式的1/2。

当室外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即空气干球温度大于33℃,小于45℃,空气湿球温度大于27℃,小于29℃时,调节第一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第二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7°,第三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15°,第四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5°~30°,第五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25°~30°。当室外处于低温中湿状态,即空气干球温度大于18℃,小于23℃,相对湿度为70%~80%时,调节第一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第二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45°,第三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15°,第四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30°,第五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0°~15°。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4中,送风方式为异侧下送上回。在干燥装置中部垂直方向上空气整体风速较高,非主流区域内空气流速较低,在此送风条件下,同一垂直截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不均匀性较强。每组送回间隔3.76m,送风口下侧距离立方箱体底部0.24m,均匀分布在立方箱体装有风扇组一侧,回风口下侧距离立方箱体底部1.21m,与现有异侧下送上回送风方式相比,该布置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垂直方向上空气流速相差较大的情况,不均匀系数为现有异侧下送上回送风方式的1/2,压降系数是现有异侧下送上回送风方式的3倍,热损失率是现有异侧下送上回送风方式的1/2。

当室外处于高温高湿状态,即空气干球温度大于33℃,小于45℃,空气湿球温度大于27℃,小于29℃时,调节第一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5°,第二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9°,第三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15°,第四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15°~30°,第五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35°。当室外处于低温中湿状态,即空气干球温度大于18℃,小于23℃,相对湿度为70%~80%时,调节第一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15°,第二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45°,第三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0°~15°,第四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25°~35°,第五风阀与水平方向夹角为5°~1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