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
背景技术:
加热炉用于对工件进行对应的热处理作业。
为了方便开闭加热炉的炉门,通常采用对应的驱动件对其进行驱动。现有的驱动件为单一结构的气缸或者电机,这样造成驱动件工作负荷大,长时间使用容易损伤,其稳定性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稳定性高且结构紧凑的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设置在加热炉的炉体与炉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杆、下连杆、气缸和驱动件,上述上连杆中部铰接在炉体外侧且上连杆外端与炉门上部铰接,上述下连杆内端铰接在炉体外侧,下连杆外端与炉门下部铰接,上述驱动件固连在炉体上且驱动件与上连杆内端铰接,上述气缸连接在炉体外侧且气缸的活塞杆与上连杆连接。
本炉门开闭机构创造性的采用两个动力对炉门进行驱动。
动力部分一:驱动件拉动上连杆,通过驱动件施加的作用力带动炉门动作;
动力部二:气缸推动上连杆,通过气缸施加的作用力带动炉门动作。
可以看出,由于炉门在开闭过程中受到上述两个主动作用力,这样能能保证炉门能快速开闭,而且减少了去工作负荷,有效的提高了其稳定性。
当然,由于上连杆和下连杆均铰接在炉体外侧,同时,炉门铰接在上连杆外端以及下连杆外端,上连杆受到外部作用力时,能稳定绕其与炉体的铰接处摆动,最终带动炉门远离炉体或者扣合在炉体的炉口处。
在上述的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中,所述上连杆包括呈直段状的杆段一和杆段二,上述杆段一外端与炉门铰接,杆段二外端与驱动件相连接,杆段一内端与杆段二内端固连,上述杆段一与杆段二之间的夹角为100—160度。
杆段一和杆段二内端的宽度均大于其外端宽度,这样的结构能使杆段一与杆段二的连接处具备足够强度。
同时,整个上连杆呈V形,这样的结构能减少上连杆占用空间,有效提高其结构紧凑性。
在上述的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中,所述杆段一与杆段二为一体式结构且两者之间形成的V形凹口朝向下连杆。
相对于直杆状的上连杆而言,其占用空间比较少,同时由于整个上连杆总体长度比较长,具有足够长的力臂,这样的结构能使驱动件稳定的带动上连杆摆动。
在上述的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中,所述气缸的缸体铰接在炉体外侧,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杆段一中部处。
当活塞杆伸缩时,这样的结构能稳定推动杆段一。
在上述的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中,所述杆段一与下连杆平行,所述气缸的缸体与炉体的铰接处位于杆段二的正下方。
这样的结构能避免气缸的缸体与下连杆接触。
在上述的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主动轮、过渡轮和链条,上述电机固连在炉体外侧,主动轮固连在电机的转轴上,上述过渡轮活动连接在炉体外侧,且过渡轮位于杆段二与主动轮之间,上述链条的两端分别固连在杆段二外端和主动轮上,上述过渡轮抵压在链条上。
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后,受到牵引的链条带动上连杆绕其及铰接处摆动。在过渡轮的作用下能使上连杆稳定的收到向下拉动的作用力。
在上述的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中,所述过渡轮与主动轮之间还具有一张紧轮,上述链条绕在张紧轮上。
通过张紧轮能将链条稳定张紧。
在上述的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中,所述炉体外侧固连有呈长板状的定位板,上述过渡轮和张紧轮均连接在定位板上。
通过定位板能将过渡轮和张紧轮稳定的连接在炉体外侧,这样能适当提高本开闭机构的结构紧凑性。
在上述的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中,还包括一调节板,上述张紧轮连接在调节板上,调节板上具有呈条形孔的调节孔,所述调节孔处穿设有紧固件且调节板通过紧固件固连在定位板上。
松开紧固件后能改变调节板相对于定位板的位置,由于张紧轮连接在调节板上,最终改变了张紧轮的位置,能将链条稳定张紧。
在上述的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中,所述调节孔的数量为两道且两道调节孔对称的分布在张紧轮两侧的调节板上,每道调节孔处均具有与其对应的紧固件。
这样的结构能将调节板稳定的连接在定位板上,能避免调节板相对于定位板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由于通过驱动件和气缸两个动力同步带动上连杆绕其与炉体的铰接处摆动,上连杆摆动过程中炉门呈弧形轨迹摆动,最终使炉门稳定的扣合在炉体上或者使炉门与炉体稳定分离,其稳定性比较高。
同时,气缸和驱动件均连接在炉体外侧,因此,其结构还比较紧凑,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中调节板与张紧轮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门;2、上连杆;2a、杆段一;2b、杆段二;3、下连杆;4、气缸;6、电机;7、主动轮;8、过渡轮;9、链条;10、张紧轮;11、定位板;12、调节板;12a、调节孔;13、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加热炉中炉门开闭机构设置在加热炉的炉体与炉门1之间,包括上连杆2、下连杆3、气缸4和驱动件,上述上连杆2中部铰接在炉体1外侧且上连杆2外端与炉门1上部铰接,上述下连杆3内端铰接在炉体外侧,下连杆3外端与炉门1下部铰接,上述驱动件固连在炉体上且驱动件与上连杆2内端铰接,上述气缸4连接在炉体外侧且气缸4的活塞杆与上连杆2连接。
所述上连杆2包括呈直段状的杆段一2a和杆段二2b,上述杆段一2a外端与炉门1铰接,杆段二2b外端与驱动件相连接,杆段一2a内端与杆段二2b内端固连,上述杆段一2a与杆段二2b之间的夹角为100—160度。
所述杆段一2a与杆段二2b为一体式结构且两者之间形成的V形凹口朝向下连杆3。
所述气缸4的缸体铰接在炉体外侧,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在杆段一2a中部处。
所述杆段一2a与下连杆3平行,所述气缸4的缸体与炉体的铰接处位于杆段二2b的正下方。
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6、主动轮7、过渡轮8和链条9,上述电机6固连在炉体外侧,主动轮7固连在电机6的转轴上,上述过渡轮8活动连接在炉体外侧,且过渡轮8位于杆段二2b与主动轮7之间,上述链条9的两端分别固连在杆段二2b外端和主动轮7上,上述过渡轮8抵压在链条9上。
所述过渡轮8与主动轮7之间还具有一张紧轮10,上述链条9绕在张紧轮10上。
所述炉体外侧固连有呈长板状的定位板11,上述过渡轮8和张紧轮10均连接在定位板11上。
还包括一调节板12,上述张紧轮10连接在调节板12上,调节板12上具有呈条形孔的调节孔12a,所述调节孔12a处穿设有紧固件13且调节板12通过紧固件13固连在定位板11上。
所述调节孔12a的数量为两道且两道调节孔12a对称的分布在张紧轮10两侧的调节板12上,每道调节孔12a处均具有与其对应的紧固件13。
本炉门开闭机构创造性的采用两个动力对炉门进行驱动。
动力部分一:驱动件拉动上连杆,通过驱动件施加的作用力带动炉门动作;
动力部二:气缸推动上连杆,通过气缸施加的作用力带动炉门动作。
可以看出,由于炉门在开闭过程中受到上述两个主动作用力,这样能能保证炉门能快速开闭,而且减少了去工作负荷,有效的提高了其稳定性。
当然,由于上连杆和下连杆均铰接在炉体外侧,同时,炉门铰接在上连杆外端以及下连杆外端,上连杆受到外部作用力时,能稳定绕其与炉体的铰接处摆动,最终带动炉门远离炉体或者扣合在炉体的炉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