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60551发布日期:2019-08-30 23:13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央空调,具体为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中央空调系统由一个或多个冷热源系统和多个空气调节系统组成,该系统不同于传统冷剂式空调,集中处理空气以达到舒适要求。采用液体气化制冷的原理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冷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的冷负荷;制热系统为空气调节系统提供所需热量,用以抵消室内环境热负荷。

目前,在中央空调运作的过程中,会有空调水排到外界,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排水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排水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排水系统,包括底板、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底板顶端的一侧为凸起设置,所述凸起上固定设有第一箱体,所述底板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一侧的顶部设有第一水管,且第一水管正对于第二箱体的上方,所述第二箱体一边侧的顶部设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一箱体内侧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隔板,且第一隔板将第一箱体的内部分隔成上仓和下仓,所述下仓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隔板,且第二隔板将下仓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喷洒机构,所述第二腔室内固定设有蓄电池,所述第二箱体的一边侧设置有清洁机构,所述第二箱体和底板之间设置有脱水机构,所述第一箱体的一边侧固定设有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上设有控制开关。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喷洒机构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固定安装在第一腔室内,所述增压泵的进水管穿过第一隔板并与上仓相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增压泵的出水管穿过第一箱体并固定设有喷头,所述增压泵通过控制开关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箱体底端的四个边角均固定设有万向轮,所述底板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与万向轮相匹配的滑轨,第一箱体一侧且正对于第二腔室部位设有箱门,所述第一箱体一侧的顶部固定设有把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第三水管和u形连接件,所述第三水管与第二箱体一边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u形连接件的两端与第二箱体一边侧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水管上固定上有阀门,所述u形连接件内部固定设有镂空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脱水机构包括支撑板和挤压板,所述支撑板与底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且支撑板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且若干透水孔为交错设置,所述挤压板设置在支撑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顶端的两边侧均固定设有滑杆,所述滑杆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的一端分别与挤压板的两边侧固定连接,所述挤压板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鞋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中央空调智能排水系统,通过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配合底板、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实现了空调水的智能蓄水,当需要对花草进行喷洒时,通过把手,配合万向轮,可以将第一箱体移动,通过增压泵和喷头,配合蓄电池,可以对花草进行喷洒,当需要对拖把进行清洁时,通过u形连接件和镂空板,配合第三水管和阀门,可以对拖把进行清洁,通过支撑板和挤压板,配合滑杆、滑块和鞋套,可以对清洁后的拖把进行脱水处理,通过该设置,通过该设置,充分对空调水进行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排水系统的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排水系统的正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排水系统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排水系统的第一箱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箱体;3、第二箱体;4、第一水管;5、第二水管;6、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喷洒机构;801、增压泵;802、喷头;803、万向轮;9、蓄电池;10、清洁机构;1001、第三水管;1002、u形连接件;1003、阀门;1004、镂空板;11、脱水机构;1101、支撑板;1102、挤压板;1103、滑杆;1104、滑块;1105、鞋套;12、开关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一种中央空调智能排水系统,包括底板1、第一箱体2和第二箱体3,底板1顶端的一侧为凸起设置,凸起上固定设有第一箱体2,底板1顶端的另一侧固定设有第二箱体3,第一箱体2一侧的顶部设有第一水管4,且第一水管4正对于第二箱体3的上方,第二箱体3一边侧的顶部设有第二水管5,第一箱体2内侧的底部固定设有第一隔板6,且第一隔板6将第一箱体2的内部分隔成上仓601和下仓602,下仓602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隔板7,且第二隔板7将下仓602分隔成第一腔室701和第二腔室702,第一腔室701内设置有喷洒机构8,第二腔室702内固定设有蓄电池9,第二箱体3的一边侧设置有清洁机构10,第二箱体3和底板1之间设置有脱水机构11,第一箱体2的一边侧固定设有开关面板12,开关面板12上设有控制开关。

其中,喷洒机构8包括增压泵801,增压泵801固定安装在第一腔室702内,增压泵801的进水管穿过第一隔板6并与上仓601相通;增压泵801的出水管穿过第一箱体2并固定设有喷头802,增压泵801通过控制开关与蓄电池9电性连接;第一箱体2底端的四个边角均固定设有万向轮803,底板1一侧的两端均开设有与万向轮803相匹配的滑轨,第一箱体2一侧且正对于第二腔室703部位设有箱门,第一箱体2一侧的顶部固定设有把手,当需要对花草进行喷洒时,通过把手,配合万向轮803,可以将第一箱体2从底板1上移出,将第一箱体2移动到喷洒处,打开控制开关,在蓄电池9的作用下,使得增压泵801工作,在增压泵801的作用下,使得第一箱体2内的水通过喷头802喷出,进而对花草进行喷洒。

其中,清洁机构10包括第三水管1001和u形连接件1002,第三水管1001与第二箱体3一边侧的中部固定连接,u形连接件1002的两端与第二箱体3一边侧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三水管1001上固定上有阀门1003,u形连接件1002内部固定设有镂空板1004,当需要对拖把进行清洁时,将拖把放置于镂空板1004上,打开阀门1003,使得第三水管1001导通,第二箱体3内的水流到拖把上,进而对拖把进行清洁。

其中,脱水机构11包括支撑板1101和挤压板1102,支撑板1101与底板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且支撑板1101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且若干透水孔为交错设置,挤压板1102设置在支撑板1101上;支撑板1101顶端的两边侧均固定设有滑杆1103,滑杆1103上开设有滑槽,滑槽滑动连接有滑块1104,两个滑块1104的一端分别与挤压板1102的两边侧固定连接,挤压板1102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鞋套1105,拖把清洁完毕后使用者将鞋伸入鞋套1105内,提起鞋套1105,进而使得挤压板1102上升,将清洁后的拖把置于支撑板1101上,在滑杆1103和滑块1104的作用下,将挤压板1102向下移动,进而对拖把进行挤压,拖把挤压产生的水通过透水孔排到外界。

工作时,将中央空调的排水管正对于第一箱体2,通过第一箱体2和第二箱体3,配合底板1、第一水管4和第二水管5,实现了空调水的智能蓄水,当需要对花草进行喷洒时,通过把手,配合万向轮803,可以将第一箱体2从底板1上移出,将第一箱体2移动到喷洒处,打开控制开关,在蓄电池9的作用下,使得增压泵801工作,在增压泵801的作用下,使得第一箱体2内的水通过喷头802喷出,进而对花草进行喷洒,当需要对拖把进行清洁时,将拖把放置于镂空板1004上,打开阀门1003,使得第三水管1001导通,第二箱体3内的水流到拖把上,进而对拖把进行清洁,拖把清洁完毕后使用者将鞋伸入鞋套1105内,提起鞋套1105,进而使得挤压板1102上升,将清洁后的拖把置于支撑板1101上,在滑杆1103和滑块1104的作用下,将挤压板1102向下移动,进而对拖把进行挤压,拖把挤压产生的水通过透水孔排到外界,将第二水管5通过外界管道与下水道相通,当第一箱体2和第二箱体3内装满空调水后,多余的空调水排到下水道内,通过该设置,通过该设置,充分对空调水进行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竖直”、“上”、“下”、“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