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9057811发布日期:2019-11-06 01:28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出水系统领域,其特别涉及一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高,对日常用水的水温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解决用水的水温的问题,一般会设置热水器以解决冷热供水的问题,但是由热水器加热热水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南方寒冷的冬天,使用者仍然需要忍受一段时间冷水或者将冷水放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如何满足消费者零等待热水供给系统的需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目前零等待热水供给系统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及其系统。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基于至少一出水装置及与出水装置信号互连的移动端获取用户历史用水需求,结合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历史状态数据上传至一云数据平台并进行运算处理以获得状态评估模型;步骤s2,由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获得用户实时用水需求,结合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实时状态数据输入所述状态评估模型中,并输出运行状态评估结果;及步骤s3,设定一状态范围,并基于运行状态评估结果与状态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直接建立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与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之间的同步协同工作网络;或由所述云数据平台接收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发出任务请求,并向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发出工作指令请求。

优选地,上述步骤s3中直接建立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与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之间的同步协同工作网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301,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直接发出任务请求至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及步骤s302,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和/或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接收任务请求后,发出对应工作指令请求,并返回信息至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以形成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与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之间的同步协同工作网络。

优选地,在上述步骤s3之后,还包括:步骤s4,将步骤s3中获得的用户实时用水需求及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实时状态数据作为更新数据输入至所述状态评估模型以训练获得更新后的状态评估模型;及步骤s5,重复上述步骤s1-步骤s4,以实现智能调节热水出水。

优选地,在上述步骤s3中,所述云数据平台收到任务请求下发工作指令请求至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所述出水装置以实现同步协同工作;和/或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在收到任务请求下可发出工作指令请求至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所述出水装置以实现同步协同工作;和/或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收到任务请求后,对应下发工作指令请求至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所述出水装置以实现同步协同工作。

优选地,当所述出水装置、所述移动端同时接收到用户用水指令,则优先分析所述出水装置的用户用水指令并输出对应的第一任务指令后,再对所述移动端接收的用户用水指令进行分析,并发出第二任务指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其包括至少一出水装置,用于向用户提供可变温度的水;循环水泵总成,用于与多个所述出水装置连接,其可为所述出水装置提供循环水流;主体加热器总成,用于为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提供热能源;云数据平台,用于采集所述出水装置、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及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的数据信息并进行运算分析;及移动端,用于获取用户用水信息及基于所述云数据平台数据对所述出水装置、所述循环水泵总成与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进行远程操作;其中,基于至少一出水装置及与出水装置信号互连的移动端获取用户历史用水需求,结合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历史状态数据上传至一云数据平台并进行运算处理以获得状态评估模型;由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获得用户实时用水需求,结合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实时状态数据输入所述状态评估模型中,并输出运行状态评估结果;及设定一状态范围,并基于运行状态评估结果与状态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直接建立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与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之间的同步协同工作网络;或由所述云数据平台接收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发出任务请求,并向所述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发出工作指令请求。

优选地,所述出水装置包括出水主体及出水控制模块;所述出水控制模块进一步包括驱动模块及与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一通讯模块、第一存储模块、第一语音控制模块、第一操控模块及第一感应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存储模块可存储预定热水时段,所述第一语音控制模块可用于识别获取用户语音命令;所述第一操控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操控信号;所述第一感应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人体接近唤醒信号。

优选地,所述出水主体包括出水管、面盆水龙头、淋浴花洒、厨房水槽龙头、浴缸龙头、户外浇水龙头或冲洗龙头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优选地,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包括第二通讯模块及第二存储模块,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包括第三通讯模块及第三存储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三通讯模块之间可实现信号互传,并将信号对应存储于所述第一存储模块、第二存储模块及第三存储模块。

优选地,所述云数据平台进一步包括:云存储模块,用于获取并存储所述出水装置、循环水泵总成及主体加热器总成的数据信息;计算模块,用于对所述云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运算处理,以获得优化的状态评估模型;及api端口,用于给所述出水装置、循环水泵总成及主体加热器总成提供数据共享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及其系统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可实现将出水装置、移动端、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及云数据平台中任几个之间的联动及协同工作。由出水装置、移动端获得用户实时用水需求,结合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实时状态数据输入一基于历史数据建立的状态评估模型中,并输出运行状态评估结果;比较运行状态评估结果与状态范围以直接建立局域同步协同工作网络;或由所述云数据平台接收出水装置和/或移动端发出任务请求,并向对应其他的装置发出工作指令请求。基于上述的方法,可利用用户历史用水需求及历史状态数据建立适用于对应物联网内多个装置的状态预估模型,进而可基于状态预估模型,对物联网内多个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预估。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及其系统可实现多个不同装置之间的快速联动协作,基于对用户实时用水需求及实时获取状态数据进行分析,以准确匹配不同的信号互传方式和工作指令下发方式,减少数据处理的时间及运算量,以满足零等待热水的使用需求。

如果预估状态良好,则可建立出水装置与移动端、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中任两个或三个的局域同步协同工作网络;而如果预估状态不佳,则需要将物联网中各个装置的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数据平台,由所述云数据平台进行统一控制和调整,以实现零等待热水的稳定供给,进一步地,基于不同的状态匹配不同的处理方式,还可减少数据处理的时间,以满足零等待热水的使用需求。

在本发明中,建立所述同步协同工作网络是指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接收任务请求后,发出对应工作指令请求,并返回信息至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以形成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与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中任一种或两种之间的同步协同工作网络。基于此,可基于状态预估快速建立小范围的同步协同工作网络。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所述状态预估模型可基于用户不同时刻的用水需求与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实时状态数据而调整,从而可给出更准确的状态预估结果,因此,可提高所述状态预估模型的状态预估准确度,从而可智能零等待热水出水。

在本发明中,所述云数据平台收到任务请求下发工作指令请求至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所述出水装置同步进行协同工作;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在收到任务请求下可发出工作指令请求至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所述出水装置同步进行协同工作;及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收到任务请求后,则对应下发工作指令请求至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所述出水装置同步进行协同工作。基于上述的信号传送方式,可对应发出不同类型的工作指令请求,从而可保证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所述出水装置之间的同步协同工作,从而可提高所述出水装置对用户需求的灵敏度,以满足用户零等待热水的使用需求。

在本发明中,基于上述的控制方式,可提高所述移动端下达对应任务指令的响应速度,从而使所述云数据平台、所述出水装置、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及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可及时获得对应信息,并对应做出响应。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其具有如上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具体地,在本发明中,所述出水装置包括出水主体及出水控制模块;所述出水控制模块进一步包括驱动模块及与所述驱动模块电性连接的第一通讯模块、第一存储模块、第一语音控制模块、第一操控模块、第一感应模块;其中,所述第一存储模块可存储预定热水时段,所述第一语音控制模块可用于识别获取用户语音命令;所述第一操控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操控信号;所述第一感应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人体接近唤醒信号。所述出水装置设置为一个独立装置,从而可提高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的使用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出水主体包括出水管、面盆水龙头、淋浴花洒、厨房水槽龙头、浴缸龙头、户外浇水龙头或冲洗龙头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可见,所述出水装置可包括多种类型,可适用于多种不同场景中。

在本发明中,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包括第二通讯模块及第二存储模块,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包括第三通讯模块及第三存储模块;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与所述第三通讯模块之间可实现信号互传,并将信号对应存储于所述第一存储模块、第二存储模块及第三存储模块。基于上述内容,其中,所述循环水泵总成与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内均设有独立的通讯模块和存储模块,从而可实现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所述云数据平台及所述出水装置之间的信息快速传送,并可保证所述循环水泵总成与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对应的感应信号和操作信号被实时记录在对应的存储模块中。

在本发明中,所述云数据平台进一步包括:云存储模块,用于获取并存储所述出水装置、循环水泵总成及主体加热器总成的数据信息;计算模块,用于对所述云存储模块中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及api端口,用于给所述出水装置、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及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提供数据共享通道,基于所述云数据平台的具体限定,可提高所述云数据平台对数据进行存储、运算处理及共享的效率,以提高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整体运行的及时性和稳定性。在本发明中,所述计算模块采用存储于所述云存储模块中的数据进行运算,以对热水使用方案进行优化。所述云数据平台可基于对应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以获得热水使用方案对应的模型。从而可基于运算结果获得更优化的热水使用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的模块化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出水装置的具体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循环水泵总成的具体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所示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具体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所示云数据平台的具体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所述出水主体与冷、热水供水管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所示热水入口、热水出口及热水供水管之间形成“几”字型热水流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所示热水入口、热水出口及热水供水管之间形成循环热水流的示意图。

图9是图6中所示出水装置中水流路径及阀门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所示阀门控制水流状态的示意图之一。

图11是图9中所示阀门控制水流状态的示意图之二。

图12是本发明中所述出水主体与中水流路径及阀门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出水装置与冷、热水供水管的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出水装置中水流路径及阀门设置位置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3中所示出水装置为水龙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的具体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所示步骤s3中当状态预估结果在状态范围之内时的具体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18是图16中所示方法中在步骤s3之后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19是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中进行语音识别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11、出水装置;12、循环水泵总成;13、主体加热器总成;14、云数据平台;15、移动端;111、出水主体;112、出水控制模块;101、第一驱动模块;102、第一通讯模块;103、第一存储模块;104、第一语音控制模块;105、第一操控模块;106、第一感应模块;107、第一显示模块;108、电源模块;109、加热器;121、第二驱动模块;122、第二通讯模块;123、第二存储模块;124、第二语音控制模块;125、第二操控模块;126、第二感应模块;127、第二显示模块;128、供电模块;129、水泵总成;131、第三驱动模块;132、第三通讯模块;133、第三存储模块;134、第三语音控制模块;135、第三操控模块;136、第三感应模块;137、第三显示模块;138、第三供电模块;139、加热器总成;

21、入水端;22、出水端;211、热水入口;212、热水出口;213、冷水入口;221、出水口;23、热水供水管;24、冷水供水管;25、热水流;26、阀门;29、连接管;

319、出水装置;311、热水入口;3111、第一热水入口;3112、第二热水入口;312、热水出口;313、冷水入口;321、出水口;33、热水供水管;35、热水流;36、阀门;37、第一通道;381、第二通道;382、第三通道;

419、出水装置;41、入水端;411、热水入口;4111、第一热水入口;4112、第二热水入口;412、热水出口;413、冷水入口;421、出水口;43、热水供水管;44、冷水供水管;45、热水流;46、阀门;49、连接管;491、y型段;47、第四通道;48、第五通道;481/482、分通道;401、第一管体;402、第二管体;403、阻挡结构;4021、隔热结构;404、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10,其包括如下:

至少一出水装置11,用于向用户提供可变温度的水;

循环水泵总成12,用于与多个所述出水装置连接,其可为所述出水装置提供循环水流。

主体加热器总成13,用于为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提供热能源;

云数据平台14,用于采集所述出水装置11、循环水泵总成12及主体加热器总成13的数据信息并进行运算;及

移动端15,用于从所述云数据平台14中获取对应数据信息,并可向所述云数据平台14提供控制信号,以对所述出水装置11、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与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进行远程操作。

可以理解,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水装置11、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可为一循环水系统中分离设置的装置;而在另外的一些特殊实施例中,所述出水装置11、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及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可集成为一整体设备,以便于安装和使用。

基于出水装置11和/或移动端15获取用户历史用水需求,结合循环水泵总成12、主体加热器总成13的历史状态数据上传至一云数据平台14并进行运算处理以获得状态评估模型;由所述出水装置11和/或所述移动端15获得用户实时用水需求,结合循环水泵总成12、主体加热器总成13的实时状态数据输入所述状态评估模型中,并输出运行状态评估结果;及设定一状态范围,并基于运行状态评估结果与状态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直接建立所述出水装置11和/或所述移动端15,与循环水泵总成12、主体加热器总成13之间的同步协同工作网络;或由所述云数据平台14接收所述出水装置11和/或所述移动端15发出任务请求,并向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主体加热器总成13发出工作指令请求。

结合图1和图2中所示,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例,基于上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10,可在如下的应用场景下使用,其中,所述出水装置11包括第一通讯模块102,其中,所述出水装置、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所述云数据平台中任意两个以上可同步进行协同工作,具体包括:

当预定热水时段、人体接近唤醒、用户语音命令、操控信号等需要热水时,所述出水装置11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02向所述云数据平台14发送任务请求。

当预定热水时段、人体接近唤醒、用户语音命令、操控信号等需要热水时,所述出水装置11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02向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发送任务请求。

当预定热水时段、人体接近唤醒、用户语音命令、操控信号等需要热水时,所述出水装置11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02向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发送任务请求。

在所述云数据平台14收到任务请求下发工作指令请求至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所述出水装置11同步进行协同工作,所述出水装置11显示出水温度或超温报警至所述云数据平台14,从而云数据平台14可基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温度控制执行更改指令。

对应的,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在收到任务请求下可发出工作指令请求至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所述出水装置11同步进行协同工作,所述出水装置11显示出水温度或超温报警至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进行温度控制执行更改任务指令,例如,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可减少加热的功率,以降低所述出水装置11的出水水温。

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收到任务请求后,则对应下发工作指令请求至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所述出水装置11同步进行协同工作,所述出水装置11显示出水温度或超温报警至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进行温度控制并执行更改指令,例如,减少热水的泵水量,以降低所述出水装置11的出水水温。

对应的用户可基于所述移动端15并以远程模式发任务指令到所述云数据平台14或者直接发送给所述出水装置11、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以使所述出水装置11、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可同步进行协同工作。

可见,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对应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中,任务请求可由所述出水装置11或所述移动端15发出,而对应的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及所述云数据平台14则可在收到任务请求后将会以多点通讯的方式发出工作指令以与其他模块进行协同工作。

其中,所述出水装置11可进一步显示出水温度或超温报警至所述云数据平台14、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及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

因为所述出水装置11可直接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温度的水,且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可直接通过控制所述出水装置11向外发送任务请求。在本发明中,用户也可以使用所述移动端远程独立地下发工作指令请求,这样的设置可便于用户提前基于需要对所述出水装置11中的水温、预热时间等进行控制。

所述出水装置11、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的用水、用电、用气、工作时长、温度高低等各种数据与使用记录均可存储于所述云数据平台14,所述云数据平台14通过大数据处理。具体的计算方法包括提供一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及基于所述卷积申请网络模型进行对应处理,以输出最优化的智慧热水使用方案。

本发明所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10可适用于家庭智能供水系统、酒店智能供水系统、医院或者其他公共场合的智能供水系统,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请继续结合图2,在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出水装置11中进一步包括出水主体111及出水控制模块112,其中,所述出水控制模块112设于所述出水主体111之内或者所述出水控制模块112与所述出水主体111分离设置但是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3,所述出水控制模块112进一步包括第一驱动模块101及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01电性连接的第一通讯模块102、第一存储模块103、第一语音控制模块104、第一操控模块105、第一感应模块106、第一显示模块107及电源模块108。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01为mcu(microcontrollerunit)驱动总成。所述电源模块108可直接为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01提供电能源,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01在向与其连接的多个功能模块提供对应的电信号。

其中,所述第一存储模块103中可存储有由用户通过所述移动端15设定获得的设定时间段及温度信息。

所述第一语音控制模块104可识别获取用户的语音信息,并进行分析后,识别分析用户的语音信息的具体含义,并基于分析的结果传送至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01中,以对所述出水主体111的开启或关闭进行控制。

所述第一操控模块105可用于对所述出水主体11的开启或者关闭进行控制,对应的第一操控模块105具体包括通过触摸屏、电子按键、物理旋钮、物理按键等方式进行控制。

所述第一感应模块106可包括但不受限于人体感应类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感应模块106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室温传感器等。所述第一感应模块106在获得对应的感应信号后,会发送至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01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102上传至所述云数据平台14上,同时,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01也会同时将对应的分析数据存储至所述存储模块103。

所述第一显示模块107可用于实现信息推送,也即,所述第一显示模块107包括显示屏。所述云数据平台14可向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02推送信息,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02接收到对应的信号后,传送至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01,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01再将信号进行转化并传送至所述第一显示模块107,在此过程中,基于一次的信息推送时长或者是一定时间期限内总的推送时长以获得用户关注的信息内容,从而可实现精准的信息推送。可以理解,本发明中所指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广告、流式媒体或者其它向使用者传输讯息的媒介。

所述电源模块108进一步包括蓄电池、干电池、交流电能源或太阳能能源等。所述电源模块108可为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01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源。

在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出水主体111包括出水管、面盆水龙头、淋浴花洒、厨房水槽龙头、浴缸龙头、户外浇水龙头或冲洗龙头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一些变形实施例中,为了使所述出水装置11可以具有更优的使用效果,请继续参阅图2,在本发明中所述出水装置11进一步包括一加热器109,所述加热器109与所述出水主体111连接,并为所述出水主体111中的热水提供热源。所述加热器109包括电加热、燃气加热等方式。所述加热器109可独立于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设置,以实现出水装置11自身的温度调节。

具体地,所述设定时段可基于所述移动端15进行具体的设定。

所述人体接近的信号具体可基于所述第一感应模块106感应获得,当人走进所述第一感应模块106的感应区域之内,则所述第一感应模块106可感应获得对应的信号,并向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01发出,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01进一步结合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02发出对应的任务指令。

所述语音命令的信号具体可由所述第一语音控制模块104获取后,进行分析转化为命令信号并发送至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01,所述第一驱动模块101进一步结合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02发出对应的任务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按键信号具体可由所述第一操控模块105提供,用户通过操控所述第一操控模块105并给出对应的电子按键信号,从而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模块102发出向所述云数据平台14、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及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发出对应的任务指令。

请继续参阅图3,本发明另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进一步包括第二驱动模块121及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121电性连接的第二通讯模块122、第二存储模块123、第二语音控制模块124、第二操控模块125、第二感应模块126、第二显示模块127、供电模块128及水泵总成129。所述第二驱动模块121为mcu驱动总成。所述供电模块128可直接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121提供电能源,所述第二驱动模块121再向与其连接的多个功能模块提供对应的电信号。

其中,所述第二存储模块123中可存储有由用户通过所述移动端15设定获得的设定时间段及温度信息。

所述第二语音控制模块124可识别获取用户的语音信息,并进行分析后,识别分析用户的语音信息的具体含义,并基于分析的结果传送至所述第二驱动模块121中,以对所述水泵总成129的开启和闭合进行控制。

所述第二操控模块125可用于对所述水泵总成129的开启和闭合进行控制,对应的第二操控模块125具体包括通过触摸屏、电子按键、物理旋钮、物理按键等方式进行控制。

所述第二感应模块126可包括但不受限于人体感应类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感应模块126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室温传感器等。所述第二感应模块126在获得对应的感应信号后,会发送至所述第二驱动模块121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所述第二通讯模块122上传至所述云数据平台14上,同时,所述第二驱动模块121也会同时将对应的分析数据存储至所述存储模块123。

所述第二显示模块127可用于显示所述水泵总成129的实际状态,从而可便于管理人员对所述水泵总成129进行调控和管理。

所述供电模块128进一步包括蓄电池、干电池、交流电能源或太阳能能源等。所述供电模块128可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121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源。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泵总成129可包括但不受限于: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等。所述水泵总成129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出水装置11连接的循环水管路。通过所述水泵总成129可控制进入所述出水装置11的水量及其速度。

在本发明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中所示,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可包括第三驱动模块131及与所述第三驱动模块131电性连接的第三通讯模块132、第三存储模块133、第三语音控制模块134、第三操控模块135、第三感应模块136、第三显示模块137、第三供电模块138及加热器总成139。所述第三驱动模块131为mcu驱动总成。所述电能源模块138可直接为所述第三驱动模块131提供电能源,所述第三驱动模块131在向与其连接的多个功能模块提供对应的电信号。

其中,所述第三存储模块133中可存储有由用户通过所述移动端15设定获得的设定时间段及温度信息。

所述第三语音控制模块134可识别获取用户的语音信息,并进行分析后,识别分析用户的语音信息的具体含义,并基于分析的结果传送至所述第三驱动模块131中,以对所述加热器总成139的开启和闭合进行控制。

所述第三操控模块135可用于对所述加热器总成139的开启和闭合进行控制,对应的第三操控模块135具体包括通过触摸屏、电子按键、物理旋钮、物理按键等方式进行控制。

所述第三感应模块136可包括但不受限于人体感应类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接近传感器等,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感应模块136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室温传感器等。所述第三感应模块136在获得对应的感应信号后,会发送至所述第三驱动模块131进行分析处理,并通过所述第三通讯模块132上传至所述云数据平台14上,同时,所述第三驱动模块131也会同时将对应的分析数据存储至所述存储模块133。

所述第三显示模块137可用于显示所述加热器总成139的实际状态,从而可便于管理人员对所述加热器总成139进行调控和管理。

所述电能源模块138进一步包括蓄电池、干电池、交流电能源或太阳能能源等。所述电能源模块138可为所述第三驱动模块131提供持续稳定的电能源。

其中,所述加热器总成139可为以电能、燃气、空气能、传统煤炭提供热能或太阳能灯为加热源的容积式锅炉。或所述加热器总成139还可为带有保温效果的热水炉。或所述加热器总成139还可为与一加热装置(图未示)进行快速加热而获得。

在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讯模块、所述第二通讯模块、所述第三通讯模块之间可为多种信号连接方式,具体可包括但不受限于:5g信号连接、4g信号连接、wifi信号连接、2.4g信号连接、蓝牙信号连接、zigbee信号连接等。

在本发明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中所示,所述云数据平台14进一步包括:

云存储模块141,用于获取并存储所述出水装置11、循环水泵总成12及主体加热器总成13的数据信息。其中,所述数据信息包括不同用户用水、用电、用气、用水时间、温度高低变化等各种数据与使用记录存储于所述云数据平台14,所述云数据平台14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给出最优化的热水使用方案。

计算模块142,用于对所述云存储模块141中存储的数据信息进行运算处理,以获得优化的状态评估模型。

api端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143,用于给所述出水装置11、循环水泵总成12及主体加热器总成13提供数据共享通道。

所述移动端15可理解为包括应用app,所述应用app可以进行对应远程操控,用于可基于需要对预定热水时段、按键控制方式、语音唤醒方式等进行控制。

为了进一步使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10具有更优的零等待智能热水出水效果,在本发明中进一步包括对所述出水主体111的相关限定内容。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语音控制模块114、所述第二语音控制模块124及第三语音控制模块134中均可存储预设的语音唤醒词和使用者声纹,并可对所述语音采集模块提供的语音指令信号与预设的语音唤醒词和使用者声纹进行匹配。所述语音控制模块可存储预设的语音唤醒词和使用者声纹。

其中,所述语音唤醒词包括如“开水”、“关水”、“净水”,也包括对出水的水温进行控制的如“热水”、“温水”或具体温度的水,例如“40℃水”等。

例如,当用户通过语音方式提出用水的需求时,则对应的李某可唤醒家中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时,通过语音“温水出水”,在接收到语音信息后,可产生所述任务指令,任务指令可包括“调整至40℃的温水”,对应的任务指令被广播至所述云数据平台14、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及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所述云数据平台14接收到任务指令后,会首先将任务指令进行存储,并向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及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4发送工作指令请求,其中,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接收到的工作指令请求为“加热至40℃”,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接收到的工作指令请求为“启动”,依次类推,以将对应的信号传送至对应的功能模块中。例如,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接收到所述出水装置11发出的任务指令后,也会向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及所述出水装置11发出工作指令请求,此时,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接收到的工作指令请求为“加大泵送功率”,所述出水装置11接收到的工作指令请求为“对接收的水温度进行检测”。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当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的状态评估结果处于预设的状态范围之内时,则所述出水装置11、所述循环水泵总成12及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13可同时具有独立通讯模式、独立存储器、独立感应等功能的装置,从而可实现多个装置之间的同步协同工作,以减少集中数据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和运算量。

其中,基于上述例子中,所述语音控制方式也可替换为由所述第一操控模块105、第二操控模块125及第三操控模块135所提供的操控信号。具体地,用户需求的任务请求可具体由触摸屏、电子按键、物理旋钮、物理按键等方式来提供。此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基于人体接近唤醒,也即基于距离感应或者红外感应器,当人进入对应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内,则会视为发出用水需求,而提前发出对应任务指令,以使对应的装置可提前启动。

在本发明中,具体的用户需求信号的获取在此仅作为示例,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请考图6-8及图9,所述出水主体111与提供热水的热水供水管23连接,所述出水主体111包括相对的入水端21及出水端22,所述入水端21上设有至少一热水入口211、一热水出口212及一冷水入口213,所述热水入口211、所述热水出口212及所述冷水入口213分别通过连接管29与所述热水供水管22连接。

具体地,如图7中所示,所述热水入口211与所述热水出口212可沿着所述热水供水管23的水流方向p依次设置,此时,所述热水供水管23中的水经由所述连接管29、所述热水入口211进入后,可再由所述热水出口212、另一所述连接管29流回至所述热水供水管23中,也即,在所述热水入口211、所述热水出口212及所述热水供水管23之间形成“几”字型热水流25。

又如图8中所示,所述热水入口211与所述热水出口212可沿着与所述热水供水管23的水流方向p的相反方向依次设置,此时,所述热水入口211与所述热水出口212沿着所述热水供水管23的水流方向依次设置,此时,所述热水供水管13中的水经由所述连接管29、所述热水入口211进入后,可再由所述热水出口212、另一所述连接管29流回至所述热水供水管23中,且在所述热水供水管23内也有部分热水可重新回到所述热水入口211中,也即,在所述热水入口211、所述热水出口212及所述热水供水管23之间形成循环的热水流25。这样的设置可进一步提高热水的循环利用率。

又如图6中所示,所述热水入口211与所述热水出口212连接到同一热水供水管23的不同位置。具体地,所述热水入口211与所述热水出口212分别通过相互独立的连接管29接入所述热水供水管23的不同位置。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热水入口211与所述热水出口212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至同一所述热水供水管23之上,这样的设置,可使所述热水供水管23中的热水可形成良好的热水循环。

继续如图6中所示,所述出水主体111还包括提供冷水的冷水供水管24,所述出水端22设有一出水口221,由所述热水入口211进入的热水与由所述冷水入口213进入的冷水混合形成的混合水由出水口221流出所述出水主体111。

如图8中所示,所述出水主体111还包括阀门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门26设置在所述入水端21;所述阀门26控制所述热水入口211与所述热水出口212相贯通或所述阀门26控制所述热水入口211与所述冷水入口213相贯通。在本发明中,所述阀门26为混合水阀。如图9中所示,所述阀门26与所述出水口221之间通过一管道连通。

具体地,通过控制阀门26的开关状态可以控制热水入口211分别与所述热水出口212或所述出水口221相连接。

继续结合图6及图10中所示,当所述出水主体111处于静置状态时,则控制所述阀门26,使所述热水入口211与所述热水出口212相贯通,所述热水供水管23中的水由所述热水入口211进入,并由所述热水出口212流回至所述热水供水管23中,此时所述热水入口211不会与所述出水口221连通;此时热水不会从所述出水口221流出。

结合图9及图11中所示,当所述出水主体111处于工作状态时,则控制所述阀门26,使所述热水入口211与所述冷水入口213相贯通,此时所述热水入口211的热水与所述冷水入口213的冷水混合并由所述出水口221流出所述出水主体111。此时,所述阀门26控制所述热水入口211与所述热水出口212之前为断开设置,因此,所述热水入口211的水会全部进入阀门26内混合后,流至所述出水口221,而不会流向所述热水出口212。

本发明此处及以下所述“静置状态”是指所述出水主体111的出水口221与所述热水供水管23之前为断开状态,所述“工作状态”是指所述出水口221处于出水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水入口211与所述热水出口212接入同一热水供水管23的不同位置,所述热水供水管23中的水由所述热水入口211进入后,可由所述热水出口212流回至所述热水供水管23中。当用户需要使用所述出水主体111时,用户可通过控制阀门26的开关状态,以控制所述出水主体111处于循环热水状态或使用状态。这样的设置,可使所述热水供水管23中的热水可流动至靠近所述阀门26的位置,当所述出水主体111需要由阀门26控制由静置装置切换为工作状态时,热水可及时由所述热水入口211送入,并与所述冷水入口213进入的冷水混合后,由所述出水口221流出所述出水主体111。

可以理解,当需要单独使用冷水时,也可通过控制阀门,从而使阀门只与所述冷水入口连通,从而单独使冷水从出水口221流出。

在本发明中,所述热水流25中热水为不间断循环;也即,如现有酒店、宾馆、医院中,为了便于用户可以随时使用热水,一般需要24小时提供热水,但是由于现有的循环热水管路与出水口之间仍有一段距离,因此,用户在使用时,还需要放掉原本存在水管或水龙头中的“死水”,才可能获得热水。本发明所提供的所述出水主体111可直接在现有热水供水管23道上安装,而无需重新铺设管路,可大大减少改造的成本和时间,便于推广使用。

请参阅图12,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出水主体319,其与所述出水主体111的区别在于:

所述阀门36设置在所述出水端;所述阀门36为四通阀门。所述出水主体319还包括第一通道37、第二通道381及第三通道382,所述第一通道37、所述第二通道381及所述第三通道382均包括相对的两端。具体地,所述第一通道37的一端对应连通所述热水入口311,另一端对应连通所述阀门36;所述第二通道381一端与所述冷水入口31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阀门36连通;所述第三通道382的一端与所述阀门36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热水出口312连接。

所述阀门36可控制所述第一通道37与所述第三通道382连通或所述阀门36控制所述第一通道37与所述第二通道381连通。

具体地,当所述出水主体319处于工作状态时,则所述阀门36控制所述第一通道37与所述第二通道381之间连通,此时,所述第一通道37中的热水与所述第二通道381中送入的冷水在经过所述阀门36后混合成温度适宜的混合水,并进一步经由所述出水口321流出所述出水主体319。

而当所述出水主体319处于静置状态时,则所述阀门36控制所述第一通道37与所述第三通道382之间连通,此时,所述第一通道37与所述第三通道382的设置可使所述热水供水管(图未示)中的水由所述热水入口311进入,并流经所述第一通道37、所述第三通道382后,由所述热水出口312流回至所述热水供水管中。

所述热水供水管33中的热水由所述热水入口311进入所述第一通道37中,依次经过所述阀门36、所述第二通道381、所述热水出口312后,重新回到所述热水供水管33中。

请结合图13及图14,本发明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提供另一种出水主体419与上述第四实施例中的出水主体111及上述第五实施例中的出水主体319的区别在于:所述阀门46设置在所述入水端41;所述热水入口411包括第一热水入口4111及第二热水入口4112。所述阀门46为四通阀门46,所述阀门46将与所述第二热水入口4112与所述冷水入口413相接。其中,所述第一热水入口4111与所述第二热水入口4112共用连接在同一连接管49,所述连接管49包括一y型段491,所述y型段491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水入口4111与所述第二热水入口4112连接,该连接管49的另一端接入所述热水供水管43中。

所述出水主体419包括第四通道47及第五通道48,其中,所述第四通道47及所述第五通道48均具有相对两端。如图14中所示,所述第四通道47的一端与所述阀门46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口421连接。

所述第五通道48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热水入口41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热水出口412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五通道48可为一“u”型管,其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热水入口4111及所述热水出口412,由所述热水供水管43中流动的热水会经过所述连接管49进入所述第一热水入口4111,经由所述第五通道48、所述热水出口412后,重新回到所述热水供水管43中。

在本发明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通道47及所述第五通道48可均包括金属管、塑料管或复合管中的任一种,具体地,所述金属管可包括镀锌管、铜管、铸铁管等,所述塑料管可包括upvc管、ppr管、pb管、pe-rt管、pph管、pex管等,所述复合管可包括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复合管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通道47中流动的是热水与冷水的混合水,而所述第五通道48中则是循环流动热水,其中,热水与混合水之间的温度差为5°-20°以上,其具体可基于不同使用的地域及温度条件,通过调节所述第四通道47及所述第五通道48流动的热水速率等条件,以快速获得温度适宜的混合水。

如图14中所示,所述第四通道47与所述第五通道48的侧壁相接触,所述第五通道48的水温度高于所述第四通道47中的水,所述第五通道48内的水可向所述第四通道47内的水传递热量,以使所述第四通道47内的水温度升高。

通过这样的设置,当所述出水主体419处于静置状态时,由于所述第五通道48内的水是循环流动的,且所述第五通道48内流动的水温度保持在45°以上,当所述第四通道47内静置的水低于第五通道48内的水温度时,则所述第五通道48中的水会向所述第四通道47中的水传递热量,使所述第四通道47中的水温度升高,从而可保证当所述出水主体419需要打开使用时,由所述第四通道47中流出的混合水的温度适宜。

在本实施例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4及图15中所示,当所述出水主体419具体为水龙头时,所述水龙头包括一第一管体401及一第二管体402,所述第一管体401设于所述第二管体402之内、所述第一管体401内形成所述第四通道47,所述第二管体402内壁与所述第一管体401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五通道48。为了使所述第五通道48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水入口4111及所述热水出口412连通,则可在所述第二管体402内设置一阻挡结构403,以将所述第二管体402内壁与所述第一管体401的外壁之间分隔成两个彼此分离的分通道481与分通道482,所述分通道481与分通道482分别与所述第一热水入口4111及所述热水出口412相连。而在所述阻挡结构403靠近所述出水口421的一端设有至少一通孔404,以使所述分通道481与分通道482在靠近所述出水口421的一端相互连通。这样的设置,可使从所述第一热水入口4111的热水依次经由与其连接的分通道481、通孔404后,进入到另一所述分通道482中,并由所述热水出口412流出。可见,当所述阀门46控制所述第一热水入口4111与所述热水出口412连通时,热水可充满所述可为第二管体402内壁与所述第一管体401的外壁之间空间,并可为所述第一管体401内停留的水传递热量。

所述阻挡结构403可具体为一阻隔板。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所述出水主体419具有更优的使用效果,所述第一管体401选用黄铜、铸铁、不锈钢等导热金属材料中之任一种。所述第二管体402的材质可选用聚乙烯、聚丁烯、耐热聚乙烯、无规共聚聚丙烯材质制成的管道。

为了获得更好的出水主体419的使用效果,所述第二管体402的管壁上还设有隔热结构4021,所述隔热结构4021包括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塑料、陶瓷保温板、玻璃棉卷毡、硅酸铝保温材料、酚醛泡沫材料等等之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为了实现冷热水供应,在集中用水的场所如商场、酒店、医院等地方的装修初期会提前铺设热水管、循环泵等以实现整体的热水循环。本发明所提供的智能供水及信息推送系统并不需要对现有的热水循环系统做过多的改动,仅需要在现有的热水管上接入多一个热水口,使所述出水装置内热水实现热水流即可,而无需将整个冷热水管路重新铺设。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所提及的有关水龙头的具体结构所限定的材质、结构,也可同样适用于上述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出水主体111中及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出水主体311的其他实施方式中。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水主体419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以上的具体实施例仅作为示例,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请参阅图16,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一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s10,上述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中各个装置之间也可沿用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s10运行,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s10具体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s1,基于至少一出水装置及与出水装置信号互连的移动端获取用户历史用水需求,结合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历史状态数据上传至一云数据平台并进行运算处理以获得状态评估模型;

步骤s2,由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获得用户实时用水需求,结合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实时状态数据输入所述状态评估模型中,并输出运行状态评估结果;及

步骤s3,设定一状态范围,并基于运行状态评估结果与状态范围的比较结果确定:直接建立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与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之间的同步协同工作网络;或

由所述云数据平台接收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发出任务请求,并向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发出工作指令请求。

可以理解,上述步骤s1-步骤s3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电子设备中,且其可具有执行上述步骤的处理器。

具体地,在上述步骤s1中,当所述出水装置收到的用户历史用水需求包括某一段使用时间内预定热水时段、人体接近唤醒、用户语音命令、操控信号中任一种或几种的组合。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历史状态数据是指可记录某一段使用时间内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状态的变化数据,例如,当用户在使用出水装置或者不使用出水装置时,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内温度升温所需要的功率、流速、温度变化快慢等状态变化参数。

基于上述上传至一云数据平台的用户历史用水需求,结合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历史状态数据,可进一步进行运算处理以获得与数据对应的状态评估模型。

所述状态评估模型可包括卷积神经网络模型(cnn,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如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算法模型,基于大数据的训练以获得其规律特征,从而可实现对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的整体状态评价。

其中,在本发明中,上述步骤s2可进一步理解为:

当预定热水时段、人体接近唤醒、用户语音命令或操控信号等发出用户实时用水需求时,所述出水装置可通过所述第一通讯模块先发送至所述云数据平台中进行计算评估。

或者也可以通过所述移动端将对应的用户输入的指令信息发送至所述云数据平台中进行计算评估。

具体地,为将对应的由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获得用户实时用水需求,结合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实时状态数据输入所述状态评估模型中,并对应输出实时的状态预估结果。

其中,所述状态预估结果可理解为基于历史数据分析获得的实时数据的差异值,从而可基于分析获得用户实时用水需求与实时状态数据之间的差异值,如果差异值过大,则需要所述云数据平台统一对多个装置之间进行快速协调,而如果差异值在预设的状态范围之内,则可选择直接由不同装置之间自行进行对应参数的调节。从而可减少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中,对所述云数据平台的依赖,同时又可以加快不同装置之间的数据处理及缩短处理时间,从而可实现零等待热水出水。

在上述步骤s3中,设定一状态范围,如果所述状态预估结果在状态范围之内,则认为状态良好,则此时将直接建立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与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之间的同步协同工作网络,从而可使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与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之间形成小范围的同步协同工作网络。通过所述状态预估结果可建立多个装置之间形成信号互连关系。

具体地,对应的,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在收到任务请求下可发出工作指令请求至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所述出水装置同步进行协同工作;同样地,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收到任务请求后,则对应下发工作指令请求至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所述出水装置同步进行协同工作。

具体地,如图17中所示,上述步骤s3中直接建立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与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之间的同步协同工作网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直接发出任务请求至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及

步骤s302,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和/或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接收任务请求后,发出对应工作指令请求,并返回信息至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以形成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与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中的同步协同工作网络。具体地,所述云数据平台接收所述出水装置和/或所述移动端发出任务请求,并向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发出工作指令请求其具体还可包括:

所述云数据平台收到任务请求下发工作指令请求至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或所述出水装置中一个或多个;可见,在上述的步骤s2-步骤s3中,由与用户直接接触的所述出水装置、所述移动端作为对应任务请求的获取端,可以第一时间满足用户智能化使用的需求,而在获得对应的用户需求信号之后,将其转化为任务请求并向多个目标平台进行广播,从而建立起所述出水装置、所述移动端与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及所述云数据平台之间的连接关系,并可实现对应数据的快速互传,以使所述出水装置、所述移动端、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及所述云数据平台之间构成物联网络连接关系,与现有需要将对应信号传送至一数据处理终端相比,本发明所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s10可进一步减少信号传播及处理的时间,而且可以避免在出现与所述云数据平台之间的连接出现网络延迟或网络连接不佳的情况下,仍可以保证在所述出水装置、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及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之间可形成局域控制网络,从而实现信号的及时传送及处理,并可减少云数据平台的整体数据处理量。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例如,状态预估结果在状态范围之内,当所述出水装置获得用户实时用水需求后,分析出用户需要“40℃水”的任务指令,此时,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测得循环水回路中的水符合“40℃水”出水需求,因此,其将接收的任务指令转化为工作指令,通知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无需加大或减小加热功率,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同时增加泵送水的功率,以保证所述出水装置可为用户供应持续的“40℃水”。

又如,状态预估结果在状态范围之内,当所述出水装置获得用户实时用水需求后,分析出用户需要“40℃水”的任务指令,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获知循环水路中水温度不足,则其将接收的任务指令转化为工作指令,发送至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并促使其加大泵送水的功率,同时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也加大加热功率,以使加热的热水迅速泵送至所述出水装置端,以保证所述出水装置可为用户供应持续的“40℃水”。

又如,状态预估结果不在状态范围之内,则当所述出水装置获得用户实时用水需求后,分析出用户需要“40℃水”的任务指令,并将对应的任务指令发送至所述云数据平台,由所述云数据平台分析后,直接向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发送控制信号,以使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可快速响应,以保证所述出水装置可为用户供应持续的“40℃水”。

在一些特殊的实施例中,状态预估结果在状态范围之内,则也可由所述出水装置自身的加热器来实现对出水水温的控制,可见,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案可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中。例如,可将状态预估结果分为多个等级,并对应状态范围中也分为多个等级,不同等级可对应不同的应对方案,从而可使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具有更广的适用性,并可以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中对智能热水出水的识别及时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8中所示,进一步在上述步骤s3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将步骤s3中获得的用户实时用水需求及循环水泵总成和/或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实时状态数据作为更新数据输入至所述状态评估模型以训练获得更新后的状态评估模型;及

步骤s5,重复上述步骤s1-步骤s4,以实现智能调节热水出水。

具体地,所述步骤s4可基于实时获得的用户实时用水需求与实时状态数据作为数据输入最所述状态评估模型中,以更新获得新的状态评估模型。

通过上述步骤s4-步骤s5,可获得实现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基于实时数据的变化,不断更新获得新的状态评估模型,从而可对用书实时用水需求提供更快速、更节省水量及热能源的热水供水方案。

本发明所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s10可适用于家庭智能供水系统、酒店智能供水系统、医院或者其他公共场合的智能供水系统,具有较广的适用性。

在一些特殊的实施例中,所述出水装置显示出水温度或超温报警至所述云数据平台、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及所述循环水泵总成,从而所述云数据平台、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及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可基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温度控制执行更改指令。

所述移动端独立下发任务指令至所述云数据平台、所述出水装置、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及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以使接收到任务指令的装置可同步进行协同工作。也即,对应的用户可基于所述移动端并以远程模式发任务指令到所述云数据平台或者直接发送给所述出水装置、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以使所述出水装置、所述循环水泵总成、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可同步进行协同工作。

其中,有关所述出水装置、所述云数据平台、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及所述移动端的具体限定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中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9,在本发明所述的步骤中,所述出水装置、所述循环水泵总成及所述主体加热器总成中均包括语音控制模块,其中,所述语音控制模块的工作过程包括:

步骤s01,采集使用者的语音并转化成语音指令信号;及

步骤s02,获得预设的语音唤醒词和使用者声纹,并将所述语音指令信号与预设的语音唤醒词和使用者声纹进行匹配。

其中,语音唤醒词包括如“开水”、“关水”、“净水”,也包括对出水的水温进行控制的如“热水”、“温水”或具体温度的水,例如“40℃水”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及其系统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所提供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可实现将出水装置、移动端、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及云数据平台中任几个之间的联动及协同工作。由出水装置、移动端获得用户实时用水需求,结合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的实时状态数据输入一基于历史数据建立的状态评估模型中,并输出运行状态评估结果;比较运行状态评估结果与状态范围以直接建立小范围同步协同工作网络;或由所述云数据平台接收出水装置和/或移动端发出任务请求,并向对应其他的装置发出工作指令请求。基于上述的方法,可利用用户历史用水需求及历史状态数据建立适用于对应物联网内多个装置的状态预估模型,进而可基于状态预估模型,对物联网内多个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预估。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及其系统可实现多个不同装置之间的快速联动协作,基于对用户实时用水需求及实时获取状态数据进行分析,以准确匹配不同的信号互传方式和工作指令下发方式,减少数据处理的时间及运算量,以满足零等待热水的使用需求。

如果预估状态良好,则可建立出水装置与移动端、循环水泵总成、主体加热器总成中任两个或三个的局域同步协同工作网络;而如果预估状态不佳,则需要将物联网中各个装置的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数据平台,由所述云数据平台进行统一控制和调整,以实现零等待热水的稳定供给,进一步地,基于不同的状态匹配不同的处理方式,还可减少数据处理的时间,以满足零等待热水的使用需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系统,其具有如上所述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热水出水方法相同的有益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