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与空调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54489发布日期:2020-04-10 23:15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与空调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家电控制,特别是涉及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与空调器。



背景技术:

卧室是空调器的重要使用场所,由于睡眠状态下,人体对环境的需求与正常活动状态存在明显的区别。因此为了提高夜间睡觉的舒适性,现有空调中出现了专用于睡眠的睡眠模式。

现有的睡眠模式大多为根据夜晚时间段不同控制空调器设定温度,例如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为:在制冷时,开启睡眠模式后首先运行1小时后设定温度上升1℃,然后再过1小时后设定温度再上升1℃,然后最后维持运行6小时后关闭。

通过对现有睡眠模式的使用统计,发现在使用上述睡眠模式时,用户晚间对空调的操作反而增多,用户普遍反应睡眠模式并不好用,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大多数操作为开启睡眠模式2-3小时后关闭空调,之后又约1小时又开启空调,这样本来为了提高舒适性的睡眠模式反而影响了用户的睡眠,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至少能够解决上述任一方面问题的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与空调器。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高空调器睡眠模式的舒适性。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空调器进入睡眠模式的触发指令;

确定睡眠模式的初始设定温度以及与初始设定温度对应的推荐湿度;

获取空调器的环境湿度;

对环境湿度与推荐湿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初始设定温度进行调整以得到初始调整温度;

控制空调器按照初始调整温度运行。

可选地,根据比较结果对初始设定温度进行调整以得到初始调整温度的步骤包括:

在环境湿度大于推荐湿度的情况下,下调初始设定温度以得到初始调整温度;

在环境湿度小于推荐湿度的情况下,上调初始设定温度以得到初始调整温度;

在环境湿度等于推荐湿度的情况下,维持初始设定温度作为初始调整温度。

可选地,对环境湿度与推荐湿度进行比较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比较结果设定空调器的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

并在控制空调器按照初始调整温度运行的过程中,使压缩机以运行频率运转。

可选地,根据比较结果设定空调器的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的步骤包括:

获取压缩机的初设设定频率;

在环境湿度大于推荐湿度的情况下,上调初设设定频率以得到运行频率,以加快除湿速度;

在环境湿度小于推荐湿度的情况下,下调初设设定频率以得到运行频率,以降低除湿速度;

在环境湿度等于推荐湿度的情况下,将初设设定频率作为运行频率。

可选地,在控制空调器按照初始调整温度运行之后还包括:

获取空调器的环境温度,并在按照初始调整温度持续运行第一设定时间后,判断环境温度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

若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空调器维持环境温度运行,直至接收到退出睡眠模式的指令。

可选地,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第一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

若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则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间以第一设定步长值逐步上调初始调整温度,并控制空调器按照上调后的温度运行,直至上调后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可选地,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则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间以第二设定步长值逐步上调初始调整温度,并控制空调器按照上调后的温度运行,直至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其中第二设定步长值大于第一设定步长值。

可选地,退出睡眠模式的指令包括:

空调器持续运行于睡眠模式的时间超过预设的睡眠时长阈值的超时指令;和/或

空调器获取到的用户下发的退出睡眠模式的操作指令;和/或

空调器检测到用户从睡眠中醒来的自动指令。

可选地,进入睡眠模式的触发指令包括:

空调器获取到的用户下发的进入睡眠模式的操作指令;和/或

空调器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的自动指令。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具有控制器,并且控制器包括存储器以及处理器,其中存储器内存储有控制程序,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任一种的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确定睡眠模式的初始设定温度与初始设定温度对应的推荐湿度,将空调器的环境湿度与推荐湿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设定温度,不仅仅考虑到温度对用户舒适度的影响,还考虑到湿度对舒适度的影响,根据湿度对设定温度进行调整,使得人体总体感受到更加舒适。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在调整设定温度同时还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相应调整,以调整除湿速度,进一步使得湿度能够满足用户的舒适要求,改善现有睡眠模式的控制方案仅仅关注于温度,无法实现温湿度平衡的缺点。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在运行过程中,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调整设定温度的变化速度。随着环境温度与适宜温度的偏差值的变化,相应改变每次调整设定温度的变化量(对应于第一设定步长值和第二设定步长值),符合用户的从浅眠到深眠的睡眠过程,保证了用户睡眠过程始终得到舒适的感觉。

更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还可根据需要灵活进入以及退出睡眠模式,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的示意图;以及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自清洁控制方法的一个应用实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可以为但不限于壁挂式空调、立柜式空调、窗式空调和吊顶式空调等,既可以为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的分体式空调器,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空调器。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10的控制框图。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具有控制器100,控制器100可以包括存储器120以及处理器110,其中存储器120内存储有控制程序121,控制程序121被处理器110执行时用于实现本实施例中各种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控制器100可以为空调器10的主控器件,除用于实现自清洁控制方法外,还可以对空调器10的制冷系统以及风机等进行控制,执行用户所需的换热控制过程。

处理器110,可以是一个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简称cpu),或者为数字处理单元等等。处理器110通过通信接口收发数据。存储器120用于存储处理器110执行的控制程序121。存储器120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介质,也可以是多个存储器的组合。

以下结合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对上述空调器10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的示意图,该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一般性地可以包括:

步骤s202,获取空调器10进入睡眠模式的触发指令。

该进入睡眠模式的触发指令可以为:空调器10获取到的用户下发的进入睡眠模式的操作指令,用户可通过空调器10本身的交互接口(例如按钮、触控屏、语音交互)等施加操作指令,也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者其他与空调器10信息连接的终端设备(例如智能手机等)向空调器发送操作指令。

进入睡眠模式的触发指令也可以为:空调器10检测到用户进入睡眠的自动指令。例如空调器10可以通过人感装置检测用户人体状态,并根据人体状态确定用户开始睡眠,又例如空调器10可以通过获取人体可穿戴设备或者其他智能设备检测的用户生理信息来确定用户开始睡眠。

通过上述触发指令,空调器10可以自动或者按照用户的操作进入睡眠模式。

步骤s204,确定睡眠模式的初始设定温度以及与初始设定温度对应的推荐湿度。上述初始设定温度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也可以自动设置,例如空调器10可以根据室内外环境、气候、季节、地理等因素来设定初始设定温度,又例如空调器10可以依据大数据统计确定初始设定温度。初始设定温度用于提供用户在入睡时适宜的温度。

本实施例的方法通过对现有空调器睡眠模式的不足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睡眠舒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温度并没有与湿度配合调整,因此步骤s204,根据初始设定温度对应的推荐湿度,该推荐湿度可为初始设定温度下用户感觉舒适度最高的湿度值。该推荐湿度可以根据预设的温度-湿度舒适度对照表确定,也可以通过对室内外环境、气候、季节、地理等因素进行综合统计确定出在使用环境中与温度对应的推荐湿度。例如可以按照上述因素分别预先设置不同的温度-湿度对应关系以供匹配对应;或者通过大数据统计确定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温度-湿度对应关系以供匹配对应。

步骤s206,获取空调器10的环境湿度。该环境湿度可以为空调器10需要调节的环境的相对湿度,其可以通过空调器10自身配置的湿度传感器测得,也可以通过获取其他智能设备的湿度测量值来取得。

步骤s208,对环境湿度与推荐湿度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初始设定温度进行调整以得到初始调整温度。

在环境湿度大于推荐湿度的情况下,下调初始设定温度以得到初始调整温度,也即湿度较大时,适当下调设定温度;

在环境湿度小于推荐湿度的情况下,上调初始设定温度以得到初始调整温度,也即湿度较小时,适当上调设定温度;

在环境湿度等于推荐湿度的情况下,维持初始设定温度作为初始调整温度。

上述下调或上调的幅度可以固定值,例如下调或者上调1度或者2度,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下调或上调的幅度也可以根据环境湿度与推荐湿度的差值来设定,例如环境湿度与推荐湿度的差值越大,下调或上调湿度的幅度也相应增大。

步骤s210,控制空调器10按照初始调整温度运行。通过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设定温度,不仅仅考虑到温度对用户舒适度的影响,还考虑到湿度对舒适度的影响,根据湿度对设定温度进行调整,使得人体总体感受到更加舒适。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10的制冷系统可以利用压缩制冷循环来实现,压缩制冷循环利用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的压缩相变循环实现热量的传递。在空调器中,制冷系统还可以设置四通阀,改变制冷剂的流向,使室内换热器交替作为蒸发器或冷凝器,实现制冷或者制热功能。由于空调器中压缩制冷循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其工作原理和构造在此不做赘述。

在调整初始设定温度时,还可以同时对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调整。例如可以获取压缩机的初设设定频率;在环境湿度大于推荐湿度的情况下,上调初设设定频率以得到运行频率,以加快除湿速度;在环境湿度小于推荐湿度的情况下,下调初设设定频率以得到运行频率,以降低除湿速度;在环境湿度等于推荐湿度的情况下,将初设设定频率作为运行频率。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体现了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一般而言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越高,则室内换热器的温度越低,此时会导致流经室内换热器的气流与室内换热器的温差更大,使得气流中水蒸气更容易冷凝,也即从而可以加快除湿湿度。反之压缩机的运行频率降低,也可以降低除湿速度。

在调整设定温度同时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相应调整,以调整除湿速度,进一步使得湿度能够满足用户的舒适要求,改善现有睡眠模式的控制方案仅仅关注于温度,无法实现温湿度平衡的缺点。

在步骤s210之后,还可以根据空调器10的环境温度对睡眠过程后续的温度进行调整。由于随着人体进入深睡眠,人体的生物特性会导致,舒适温度上升。一种具体的控制方式为:在控制空调器10按照初始调整温度运行之后获取空调器10的环境温度,并在按照初始调整温度持续运行第一设定时间)后,判断环境温度是否超过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若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温度阈值,则控制空调器10维持环境温度运行,直至接收到退出睡眠模式的指令。上述第一温度阈值可以根据用户睡眠过程中适宜温度范围的上限值来设定,例如在26摄氏度或者28摄氏度之间取值,又例如设置为27摄氏度。而第一设定时间可以根据用户入眠时间来设定,例如可以在1小时至2小时的范围取值,又例如设置1小时、或者1.5小时或者2小时。

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判断环境温度是否大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第一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可以在23摄氏度至25摄氏度之间取值,例如设置为24摄氏度),若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二温度阈值,则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间以第一设定步长值逐步上调初始调整温度,并控制空调器10按照上调后的温度运行,直至上调后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温度阈值。

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则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间以第二设定步长值逐步上调初始调整温度,并控制空调器10按照上调后的温度运行,直至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

上述第二预设时间可以设置为半小时或者一小时,第二设定步长值大于第一设定步长值,也即在空调器10的睡眠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可以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调整设定温度的变化速度。随着环境温度与适宜温度的偏差值的变化,相应改变每次调整设定温度的变化量(对应于第一设定步长值和第二设定步长值),符合用户的从浅眠到深眠的睡眠过程,保证了用户睡眠过程始终得到舒适的感觉。在环境温度较低(也即环境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加快升温速度(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升温速度可以达到第二设定步长值);在环境温度较高(也即环境温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可以减缓升温速度(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升温速度为第一设定步长值)。第一设定步长值和第二设定步长值可以根据用户睡眠过程来进行设置,例如第一设定步长值可以设置为0.5摄氏度,而第二设定步长值可以设置为1摄氏度。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的换热器自清洁控制方法的一个应用实例的流程图。该流程可以包括:

步骤s302,获取空调器进入睡眠模式的触发指令;

步骤s304,确定睡眠模式的初始设定温度a1;

步骤s306,确定与a1对应的推荐湿度b1,并获取室内环境湿度c1;

步骤s308,判断是否b1>c1;

步骤s310,若b1>c1,上调设定温度a=a1+2,也即上调2摄氏度(此为举例数值,具体应用时可进行调整),并降低压缩机运行频率,以降低除湿速度,并持续运行2小时(第一设定时间,2小时为举例数值,具体应用时可进行调整);

步骤s312,若b1≤c1,下调设定温度a=a1-2,也即下调2摄氏度(此为举例数值,具体应用时可进行调整),并提升压缩机运行频率,以提升除湿速度,持续运行2小时(第一设定时间,2小时为举例数值,具体应用时可进行调整);

步骤s320,判断是否室内环境温度d>27,也即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大于27摄氏度(第一温度阈值,27摄氏度为举例数值,具体应用时可进行调整);

步骤s322,若室内环境温度d≤27,进一步判断是否室内环境温度d<24,也即判断室内环境温度是否小于24摄氏度(第二温度阈值,24摄氏度为举例数值,具体应用时可进行调整);

步骤s324,如果室内环境温度d>27,则控制空调器维持室内环境温度运行;

步骤s326,如果室内环境温度24<d≤27,则每间隔1小时(第二预设时间,1小时为举例数值,具体应用时可进行调整),a上调0.5摄氏度(第一设定步长值,0.5摄氏度为举例数值,具体应用时可进行调整)。

步骤s328,如果室内环境温度d<24,则每间隔1小时,a上调1摄氏度(第一设定步长值,1摄氏度为举例数值,具体应用时可进行调整)。

步骤s330,判断睡眠模式是否结束,例如是否接收到用户的退出指令,或者睡眠模式持续超过8小时(举例数值,具体应用时可进行调整),或者检测到用户已经起床。

步骤s332,结束睡眠模式。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确定睡眠模式的初始设定温度与初始设定温度对应的推荐湿度,将空调器的环境湿度与推荐湿度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调整设定温度,不仅仅考虑到温度对用户舒适度的影响,还考虑到湿度对舒适度的影响,根据湿度对设定温度进行调整,使得人体总体感受到更加舒适。并且在调整设定温度同时还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进行相应调整,以调整除湿速度,进一步使得湿度能够满足用户的舒适要求,改善现有睡眠模式的控制方案仅仅关注于温度,无法实现温湿度平衡的缺点。

本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睡眠模式控制方法在运行过程中,还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调整设定温度的变化速度。随着环境温度与适宜温度的偏差值的变化,相应改变每次调整设定温度的变化量(对应于第一设定步长值和第二设定步长值),符合用户的从浅眠到深眠的睡眠过程,保证了用户睡眠过程始终得到舒适的感觉。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