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气灶起锅火苗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46055发布日期:2020-04-17 22:45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化气灶起锅火苗自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化气灶的控制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液化气灶起锅火苗自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炒菜时起锅后火苗太大,一是危险,二是浪费液化气,为了起锅时能减少火苗,往往需要通过手动控制进气通道开启面积,以控制火苗大小,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设计一种能自动控制液化气灶起锅火苗大小的装置,起锅时自动减少进气,放锅时自动增加进气。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化气灶起锅火苗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能够在起锅时自动减少进气,控制火苗变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化气灶起锅火苗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有炉膛、接气端和用于连接液化气的接气管,接气端设置在炉膛的底面上,还包括有阀门,阀门上设置有进气端和出气端,出气端与接气端想连接,进气端与接气管相连接,炉膛设置有用于放置锅的膛口,膛口上设置有通孔,通孔内滑移设置有顶杆和用于推动顶杆上移的弹簧,顶杆的两端均伸出通孔,炉膛的底面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顶杆的下端与位移传感器相连接,阀门上安装有用于控制阀门进气量的步进电机,位移传感器与步进电机电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进电机上设置有伸缩轴,阀门设置有阀口和用于供伸缩轴插入的轴口,伸缩轴上设置有用于启闭阀口的阀塞,阀塞呈圆台状,并且朝阀口方向直径逐渐减小,阀口上设置有缺口。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阀门上设置有u型的阀腔,阀腔还设置有进气腔、出气腔和折弯腔,阀口设置在进气腔或出气腔,轴口与折弯腔相通,并与阀口同轴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阀塞呈圆锥状,并采用耐液化气腐蚀的橡胶材料制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步进电机包括外壳、定子线圈、转子和丝杆轴,定子线圈固定连接在外壳内,转子转动连接在定子线圈内,转子设置有轴孔,丝杆轴插入轴孔,并与转子连接,丝杆轴上设置有进给孔,进给孔内设置有内螺纹,伸缩轴上设置有外螺纹,伸缩轴插入进给孔内,内螺纹与外螺纹啮合。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定子线圈的数量为4个,定子线圈上设置有32个爪级,步进电机设置有125个步进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膛口上设置有锅支架,锅支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呈u型的板簧脚,膛口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板簧脚的凹槽,顶杆的顶端抵靠在锅支架的底面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锅支架上设置有支架口,支架口的下端上设置有用于为顶杆隔离火苗的防火环。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顶杆的顶端上设置有顶板,顶板的顶面上设置有隔热层,隔热层为石棉垫,顶杆的表面喷涂有隔热漆。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通孔内设置有限位腔,顶杆上设置有限位凸起,弹簧设置在限位腔内,并套设在顶杆上,弹簧的一端连接在限位腔的底面上,弹簧的另一端连接在限位凸起的底面上。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起锅时,使用者将锅从膛口拿起,伸出通孔与锅底接触的顶杆被弹簧推动向上移动,顶杆的下端与位移传感器连接,使位移传感器根据位移,控制步进电机减小阀门的进气量,使火苗变小,避免起锅后火苗太大,节约液化气。起锅后,重新需要炒菜时,将锅放置在膛口,锅底下压顶杆,使得位移传感器控制步进电机增大阀门的进气量,使火苗变大,减少手动操作,使得使用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液化气灶起锅火苗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液化气灶起锅火苗自动控制装置的阀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液化气灶起锅火苗自动控制装置的步进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液化气灶起锅火苗自动控制装置的a放大图;

图5为液化气灶起锅火苗自动控制装置的b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5所示,一种液化气灶起锅火苗自动控制装置,包括有炉膛1、接气端2和用于连接液化气的接气管3,接气端2设置在炉膛1的底面上,还包括有阀门4,阀门4上设置有进气端41和出气端42,出气端42与接气端2相连接,进气端41与接气管3相连接,炉膛1设置有用于放置锅的膛口11,膛口11上设置有通孔12,通孔12内滑移设置有顶杆13和用于推动顶杆13上移的弹簧14,顶杆13的两端均伸出通孔12,炉膛1的底面上设置有位移传感器15,顶杆13的下端与位移传感器15相连接,阀门4上安装有用于控制阀门4进气量的步进电机5,位移传感器15与步进电机5电连接。

通过上述方案,起锅时,使用者将锅从膛口11拿起,伸出通孔12与锅底接触的顶杆13被弹簧14推动向上移动,顶杆13的下端与位移传感器15连接,使位移传感器15根据位移,控制步进电机5减小阀门4的进气量,使火苗变小,避免起锅后火苗太大,节约液化气。起锅后,重新需要炒菜时,将锅放置在膛口,锅底下压顶杆13,使得位移传感器15控制步进电机5增大阀门4的进气量,使火苗变大,减少手动操作,使得使用更为便捷。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步进电机5上设置有伸缩轴51,阀门4上设置有阀口45和用于供伸缩轴51插入的轴口44,伸缩轴51上设置有用于的阀塞511,阀塞511呈圆台状,并且朝阀口45方向直径逐渐减小,阀口45上设置有缺口451。

通过上述方案,步进电机5通过控制伸缩轴51伸出的长度,使伸缩轴51上的阀塞511启闭阀口45,并通过控制阀塞511与阀口45之间的距离,控制圆台状的阀塞511伸入阀口45的深度,调节进气通道开启的面积,以控制火苗的大小。缺口451保证液化气的供给,即使阀塞511与阀口45完全闭合,也能够保留火苗,避免火苗熄灭。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阀门4上还设置有u型的阀腔43,阀腔43设置有进气腔431、出气腔432和折弯腔433,阀口41设置在进气腔431或出气腔432,轴口44与折弯腔433相通,并与阀口45同轴设置。

通过上述方案,阀腔43呈u型,使得进气腔431和出气腔432垂直于接气端2和接气管3,便于加强气密性能,减少漏气的可能性。伸缩轴51插入轴口44,经过折弯腔433伸入进气腔431或出气腔432内,阀口45在进气腔431或出气腔432内,使伸缩轴51上的阀塞511与阀口45同轴设置,便于阀塞511启闭阀口45。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阀塞511呈圆锥状,并采用耐液化气腐蚀的橡胶材料制成。

通过上述方案,呈圆锥状的阀塞511便于与阀口45配合,控制进气通道开启的面积,调节阀门4的进气量。橡胶材料有弹性,便于加强密封效果,橡胶材料耐液化气腐蚀便于延长寿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步进电机5包括外壳52、定子线圈53、转子54和丝杆轴55,定子线圈53固定连接在外壳52内,转子54转动连接在定子线圈53内,转子54设置有轴孔541,丝杆轴55插入轴孔541,并与转子54连接,丝杆轴55上设置有进给孔551,进给孔551内设置有内螺纹,伸缩轴51上设置有外螺纹,伸缩轴51插入进给孔551内,内螺纹与外螺纹啮合。

通过上述方案,定子线圈53通电控制转子54转动,转子54带动丝杆轴55转动,伸缩轴51插入进给孔551内,内螺纹与外螺纹啮合,丝杆轴55通过丝杆结构带动伸缩轴51位移,相对于步进电机5伸缩,丝杆结构的紧密度高,提高控制进气量的精度。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定子线圈53的数量为4个,定子线圈53上设置有32个爪级,步进电机5设置有125个步进级。

通过上述方案,4个定子线圈53加强驱动力,提高转子的转动速度。32个爪级和125个步进级提高精度,对进气量进行精确调节。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膛口11上设置有锅支架6,锅支架6上设置有若干个呈u型的板簧脚61,膛口11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板簧脚61的凹槽111,顶杆13的顶端抵靠在锅支架6的底面上。

通过上述方案,板簧脚61放置在凹槽111上,锅放置在锅支架6上,u型的板簧脚61被锅的重力紧迫,使得锅支架6的高度降低,下压顶杆13,使顶杆13下移。起锅时,u型的板簧脚61复位,锅支架6的高度上升,顶杆13被弹簧14推动上移。顶杆13不直接接触锅底,避免高温损坏顶杆13。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锅支架6上设置有支架口62,支架口62的下端上设置有用于为顶杆13隔离火苗的防火环63。

通过上述方案,顶杆13设置在防火环63的外侧,火苗在防火环63内侧,防火环63将火苗与顶杆13分隔,有利于避免火苗与顶杆13接触,延长顶杆13的使用寿命。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顶杆13的顶端上设置有顶板131,顶板131的顶面上设置有隔热层132,隔热层132为石棉垫,顶杆13的表面喷涂有隔热漆。

通过上述方案,顶板131能够增大顶杆13与锅底的接触面,使得两者连接平稳。石棉垫作为隔热层132,能够有效隔绝温度对顶杆13的影响。隔热漆加强隔热效果。隔温有利于避免顶杆13导热,而使得位移传感器15损坏或是检测精度降低。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通孔12内设置有限位腔121,顶杆13上设置有限位凸起134,弹簧14设置在限位腔121内,并套设在顶杆13上,弹簧14的一端连接在限位腔121的底面上,弹簧14的另一端连接在限位凸起134的底面上。

通过上述方案,限位凸起134滑移设置在限位腔121内,使得顶杆13在限定的行程内移动,避免顶杆13脱落,导致装置损坏。弹簧14设置在限位腔内,限定了弹簧14的位置,限位凸起134和限位腔121便于弹簧14受力或反弹,使得弹簧14稳定地提供推动顶杆1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