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81679发布日期:2020-04-29 01:31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空调的使用越来越多。空调器主要分为柜式空调和壁挂空调,现有壁挂空调器,绝大部分都是上进风下出风的,由于挂的高,制冷、制热舒适性效果不是很好;很小一部分为上下出风挂壁空调器,这种空调器使用的是双离心风叶从四周进风,然后上下出风,风量太小,温升温降速率太慢,同样制冷制热舒适性效果不佳,用户体验不好。

因此需要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器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窗式空调及空调器。

一种空调器内机,包括壳体和设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风机、换热器和第二风机,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风口和第二风口,所述第一风机、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风机沿所述第一风口至所述第二风口的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口和所述第二风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前面板、背板、顶板、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开设开口形成所述第一风口,所述底板开设开口形成所述第二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倾斜设置,所述换热器的上端与所述面板和所述背板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换热器的下端与所述面板和所述背板中的另一个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风口间设有第一导风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机构能够将所述第一风机吹出的风导向所述第一风口或将通过所述第一风口的风导向所述第一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第二风口间设有第二导风机构,所述第二导风机构能够将所述第二风机吹出的风导向所述第二风口或将通过第二风口的风导向所述第二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机构包括靠近所述面板的第一风道壁和靠近所述背板的第二风道臂,所述第一风道壁和所述第二风道壁间形成第一倾斜风道,在竖直向上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倾斜风道向所述面板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导风机构包括靠近所述面板的第三风道壁和靠近所述背板的第四风道臂,所述第三风道壁和所述第四风道壁间形成第二倾斜风道,在竖直向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风道向所述面板方向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道壁包括第一转板和第一定板,所述第一转板与所述顶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定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转板能够通过转动与所述第一定板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二风道臂包括第二转板和第二定板,所述第二转板与所述背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定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定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转板能够通过转动与所述第二定板连接或分离;

所述第三风道壁包括第三转板和第三定板,所述第三转板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定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和/或所述第三定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三转板能够通过转动与所述第三定板连接或分离;所述第四风道臂包括第四转板和第四定板,所述第四转板与所述背板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定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和/或所述第四定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四转板能够通过转动与所述第四定板连接或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道壁与所述第二风道臂的夹角为0-5°;所述第三风道壁与所述第四风道壁的夹角为0-5°。

进一步的,所述背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弧形壁和与所述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弧形壁。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风机与所述面板间的最小距离大于35mm。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风机间的最小距离为30-35mm,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二风机间的最小距离为30-35mm。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内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内机,通过在壳体内依次设置第一风机、换热器和第二风机,且壳体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风机对应的第一风口和与第二风机对应的第二风口,通过调整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的运行方向,可以使气流从第一风口进入到壳体内,再从第二风口流出壳体,或从第二风口进入到壳体内,再从第一风口流出壳体,而且两种风向的气流均能与换热器进行换热,根据冷热空气的特点和第一风口与第二风口的位置可以对空调内机不同的运行模式匹配上述不同的风向,即制冷时匹配一种风向,制热时匹配另一种风向;从而能够使制冷和制热时都具有较佳的舒适效果和较高的调温效率;再者,在两个风机的风力作用下,风量大,换热效率高,调温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极大地改善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一种蒸发器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内机的另一种蒸发器的侧视图。

其中,1-壳体,11-第一风口,12-第二风口;2-第一风机;3-换热器;4-第二风机;5-第一倾斜风道,51-第一转板,52-第一定板,53-第二转板,54-第二定板;6-第二倾斜风道,61-第三转板,62-第三定板,63-第四转板,64-第四定板;7-第一弧形壁;8-第二弧形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1-3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内机,包括壳体1和设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风机2、换热器3和第二风机4,所述壳体1具有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所述第一风机2、所述换热器3和所述第二风机4沿所述第一风口11至所述第二风口12的方向依次设置。其中的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4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具体的风机大小可以从d76-d106(直径从76mm至106mm)范围内,根据壳体1大小进行选择;其中的蒸发器可以根据制冷制热量的需求选择双排2u蒸发器、三排18u蒸发器、三排20u蒸发器或三排22u蒸发器。

通过在壳体1内依次设置第一风机2、换热器3和第二风机4,且壳体1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风机2对应的第一风口11和与第二风机4对应的第二风口12,通过调整第一风机2和第二风机4的运行方向,可以使气流从第一风口11进入到壳体1内,再从第二风口12流出壳体1,或从第二风口12进入到壳体1内,再从第一风口11流出壳体1,而且两种风向的气流均能与换热器3进行换热,根据冷热空气的特点和第一风口11与第二风口12的位置可以对空调内机不同的运行模式匹配上述不同的风向,即制冷时匹配一种风向,制热时匹配另一种风向;从而能够使制冷和制热时都具有较佳的舒适效果和较高的调温效率;再者,在两个风机的风力作用下,风量大,换热效率高,调温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极大地改善了用户体验。优选的将空调内机安装在室内墙壁的高度中点处,即将壳体1安装在墙壁的高度中点处,且将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分别设置在壳体1的顶部和底部,则制冷时冷空气向上吹高度刚好避开人,高度也不是很高,冷空气下降的速度也很快;制热时,下风口距离地面近,实现热空气能快速从地面向上升,实现整改房屋温度上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口11和所述第二风口12相对设置。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相对设置,能够使第一风口11至第二风口12的风道为一条直的风道,不存在转向,气流流经此风道比较流畅,因此如此设置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的位置能够提高气流速度和顺畅性,提高气流与换热器3的换热效率,提高调温效率,且能够进一步提高调温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包括前面板、背板、顶板、底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开设开口形成所述第一风口11,所述底板开设开口形成所述第二风口12。壳体1呈长方体状或正方体状,方便壳体1内风机、换热器3和其他部件的安装,而且方便将两个风口分别设置在顶端和底部,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内部风道比较整齐,便于气流通过。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3为板式换热器3,所述换热器3倾斜设置,所述换热器3的上端与所述面板和所述背板中的一个连接,所述换热器3的下端与所述面板和所述背板中的另一个连接。换热器3设置在两个风机之间,能够使自上而下的气流和自下而上的气流均能够穿过换热器3并与之换热,将换热器3设置为板式换热器3且使其倾斜设置在面板和背板之间,不仅能够使换热器3布满整个风道,从而使经过风道的气流都能够经过换热,而且倾斜设置的换热器3能够增加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增强换热效果,进而提高空调内机的调温效率和调温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2与所述第一风口11间设有第一导风机构,所述第一导风机构能够将所述第一风机2吹出的风导向所述第一风口11或将通过所述第一风口11的风导向所述第一风机2;所述第二风机4与所述第二风口12间设有第二导风机构,所述第二导风机构能够将所述第二风机4吹出的风导向所述第二风口12或将通过第二风口12的风导向所述第二风机4。导风机构不仅能够将气流从壳体1内导致壳体1外,还能够将气流从壳体1外导致壳体1内,即当导风机构对应的风口无论为进风口还是出风口,均能够完成导风,提高了进风和出风的效率和流速,而且对于气流的方向控制提高了精度,进一步提高了调温的准确性和舒适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机构包括靠近所述面板的第一风道壁和靠近所述背板的第二风道臂,所述第一风道壁和所述第二风道壁间形成第一倾斜风道5,在竖直向上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倾斜风道5向所述面板方向倾斜;所述第二导风机构包括靠近所述面板的第三风道壁和靠近所述背板的第四风道臂,所述第三风道壁和所述第四风道壁间形成第二倾斜风道6,在竖直向下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倾斜风道6向所述面板方向倾斜;第二导风机构的两个风道壁和壳体1的两个侧板间形成第二倾斜风道6,倾斜风道能够将壳体1内的气流引导至朝向面板前方吹出,同样第二倾斜风道6也能够按照上述方向的反方向将气流从壳体1外引导至壳体1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壁包括第一转板51和第一定板52,所述第一转板51与所述顶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定板5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和/或所述第一定板5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一转板51能够通过转动与所述第一定板52连接或分离;所述第二风道臂包括第二转板53和第二定板54,所述第二转板53与所述背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定板5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和/或所述第二定板5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转板53能够通过转动与所述第二定板54连接或分离;

所述第三风道壁包括第三转板61和第三定板62,所述第三转板61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定板6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和/或所述第三定板6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三转板61能够通过转动与所述第三定板62连接或分离;所述第四风道臂包括第四转板63和第四定板64,所述第四转板63与所述背板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定板6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和/或所述第四定板6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四转板63能够通过转动与所述第四定板64连接或分离。

第一转板51能够转动,第二转板53能够转动,通过第一转板51和第二转板53的转动能够改变第一风口11至第一风机2间的风道开度,即当第一转板51与第一定板52连接且第二转板53与第二定板54连接时,第一风口11与第一风机2间只能通过第一倾斜风道5连通,此时第一导风机构能够发挥导风作用,当第一风口11用于出风时,应该将第一转板51和第二转板53调整为上述状态,因为第一倾斜风道5的导风作用能够提高出风口压力,保证出风口气流流速,提高冷暖气流的辐射范围;而当第一转板51的自由端与面板贴合,第二转板53的自由端与背板贴合,此时第一风口11与第一风机2间完全连通,当第一风口11用于进风时,应该将第一转板51和第二转板53调整为上述状态,此时第一风口11与第一风机2间完全连通,能够提高进风量。

第三转板61能够转动,第四转板63能够转动,通过第三转板61和第四转板63的转动能够改变第二风口12至第二风机4间的风道开度,即当第三转板61与第三定板62连接且第四转板63与第四定板64连接时,第二风口12与第二风机4间只能通过第二倾斜风道6连通,此时第二导风机构能够发挥导风作用,当第二风口12用于出风时,应该将第三转板61和第四转板63调整为上述状态,因为第二倾斜风道6的导风作用能够提高出风口压力,保证出风口气流流速,提高冷暖气流的辐射范围;而当第三转板61的自由端与面板贴合,第四转板63的自由端与背板贴合,此时第二风口12与第二风机4间完全连通,当第二风口12用于进风时,应该将第三转板61和第四转板63调整为上述状态,此时第二风口12与第二风机4间完全连通,能够提高进风量。

第一转板51、第二转板53、第三转板61和第四转板63均通过枢轴连接,实现与面板或背板的转动连接,而其枢轴中的轴通过电机或其他驱动件进行驱动,进而驱动各个转板进行转动,驱动件与空调内机的主控板连接,当空调内机的运行模式改变(如从制冷改为制热或从制热改为制冷),第一风口11和第二风口12的进出风作用需要切换时,主控板自动控制驱动件驱动各个转板作出相应的转动,以实现出风的风压和进风的风量,进而解决风道内由于风量不够引起的喘震问题,降低了噪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壁与所述第二风道臂的夹角为0-5°;所述第三风道壁与所述第四风道壁的夹角为0-5°。第一风道壁与第二风道臂间的夹角即为第一倾斜风道5的扩压角,第三风道壁与第四风道壁间的夹角即为第二倾斜风道6的扩压角,将两个风道的扩压角设置为上述范围,能够使该倾斜风道向壳体1外引导气流时,保证出风的风压。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背板设有与所述第一风机2对应的第一弧形壁7和与所述第二风机4对应的第二弧形壁8。第一弧形壁7能够使第一风机2对应的风道位置形成蜗壳,由于第一风机2优选采用贯流风机,因此蜗壳结构便于气流的流动,利于提高风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风机4与所述面板间的最小距离大于35mm。该距离能够保证第二风机4的回风量,进而满足出风需要的风量,同时还能够提高风道内的气压稳定性,解决风道内喘震的问题,减少风道内的噪音产生。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3与所述第一风机2间的最小距离为30-35mm,所述换热器3与所述第二风机4间的最小距离为30-35mm。蒸发器需要在其下方(即第二风口12的方向)设置接水盘,用于承接冷凝水,将第一风机2与换热器3间的距离和第二风机4与换热器3间的距离分别设置在上述范围,能够保证下出风(即第一风口11进风、第二风口12出风)时,换热效率高;同时保证上出风(即第二风口12进风、第一风口11出风)时,换热效率也高。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内机具体使用时,需要按照下述过程进行控制:

制冷模式时:

第一种控制方式:空调默认先开启下风口(第二风口12)出风,使环境内(如室内或车内等)温度下降的同时,用户可以感受到凉风,当环境内(例如室内或车内等)降到设定的制冷温度阈值时,空调的温度传感器控制空调自动切换到上风口(第一风口11)出风,下风口(第二风口12)进风,保证凉风不会吹到用户;

第二种控制方式:空调默认开机下风口(第二风口12)出风,使房间温度下降的同时,用户可以感受到凉风,当空调运行到时间阈值(5分钟或10分钟等)后,空调切换至上风口(第一风口11)出风,保证凉风不会吹到用户。

制热模式时:

空调默认先开启下风口(第二风口12)出风,使环境内(如室内或车内等)温度升高,当升到设定的制热温度阈值时,空调的温度传感器控制空调自动切换至上风口(第一风口11)出风,且控制风速降低。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内机。空调器还包括空调器外机,内机和外机相互连接,组成空调器整个循环回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描述的这些实施例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码或其组合来实现。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s,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ing,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evice,dspd)、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通用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用于执行本申请所述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中。

对于软件实现,可通过执行本文所述功能的单元来实现本文所述的技术。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器中并通过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或在处理器外部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