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导风板的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29452发布日期:2019-11-27 17:27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导风板的全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的导风板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方便生产安装,现有的全热交换器的进风口、出风口一般采用圆形结构,以便与风管装配相连。而蜗壳出风口一般为方型结构,风口法兰在与蜗壳匹配后,因二者的截面形状、尺寸不同容易在出风口里形成涡流,从而引发噪声问题,而且降低风机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全热交换器在出风口处易形成涡流,噪音大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安装有导风板的全热交换器,可以消除原出风口的涡流结构,使气流更顺畅地排出,排除引发噪声的可能性以及提高风机的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导风板的全热交换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及安装在蜗壳内的叶轮,壳体侧壁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上连接有位于壳体外部的出风口法兰,所述出风口上位于蜗壳的蜗舌处安装有导风板。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板包括直边和圆弧边,其直边设置有固定耳。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板与安装有出风口的壳体侧壁之间的夹角α为45-57°。

作为优选,所述导风板与安装有出风口的壳体侧壁之间的夹角α为45-4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出风口处设置导风板,导风板起到引流作用,消除原位置的涡流,使得出风更顺畅,排除了引发噪声的可能性,同时提高风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热交换器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热交换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全热交换器的局部拆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全热交换器的局部剖视图。

以上各图中:1、壳体;2、蜗壳;3、叶轮;4、出风口;5、出风口法兰;6、导风板;61、直边;62、圆弧边;63、固定耳;7、过滤网;8、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做具体说明。

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一种具有导风板的全热交换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风机组件、过滤网7及热交换芯,风机组件包括蜗壳2及安装在蜗壳2内的叶轮3。壳体1侧壁设置有方形出风口4和进风口8,出风口4大小与蜗壳2的出风结构相匹配,出风口4上连接有位于壳体1外部的出风口法兰5,出风口法兰5起到连接方形出风口4和圆筒形风管的作用,实现二者的连接和安装。出风口法兰5与出风口4连接的一端其开口较出风口4面积大,然后逐渐缩小为圆形,那么排风经风机吹出后,其蜗舌部分气流面积骤变,易于产生涡流,产生噪音。本实施例出风口4上位于蜗壳2的蜗舌处安装有导风板6,所述导风板6包括直边61和圆弧边62,其直边61设置有固定耳63。固定耳63通过螺栓安装在出风口4靠近蜗舌的一侧,圆弧边62倾斜至出风口法兰5内,靠近出风口法兰5的出风侧,所述导风板6与安装有出风口4的壳体1侧壁之间的夹角α为45-57°。设置导风板6后,导风板6起到引流作用,消除原位置的涡流,使得出风更顺畅,排除了引发噪声的可能性,同时提高风机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