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1817发布日期:2019-12-27 16:3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增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加湿器是一种可以给房间增加湿度的家用电器,尤其是在干燥的秋冬季节,不仅能调节房间内的湿度,还能清新室内的空气。目前,市场上很多加湿器设置有电源指示灯,用于指示工作状态,并未有其他灯光结构,该电源指示灯在夜晚的照明作用不够,既不能作为夜灯使用,也无法令使用者直接观察到水箱内的水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供足够照明以作为夜灯使用和用于观察水位的加湿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加湿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加湿器的照明作用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空气加湿装置,包括:

水箱体,内部设有与水隔绝的容置空间,所述水箱体至少部分透明;

灯板,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包括第一电路板和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线能够由所述水箱体的透明区域射出;

底座组件,承载于所述水箱体的下方;

充电板,至少部分设于所述底座组件内,所述充电板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电路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体包括密封连接的水箱上盖和水箱底壳,以及密封安装于所述水箱底壳上且与所述水箱底壳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的透明灯板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底壳上对应所述透明灯板盖的位置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充电板经由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路板朝向所述水箱底壳的一面设有导电电极,所述发光元件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远离所述水箱底壳的一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承载于所述水箱体下方的中框以及承载于所述中框下方的底板;所述中框上对应所述灯板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通孔,所述充电板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板包括第二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性连接的两个导电针,所述第二电路板安装于所述中框朝向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导电针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朝向所述水箱体的一侧对应所述充电板设有凸起部,所述水箱底壳对应所述凸起部设有凹入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板上设有两个与所述导电针对应的所述第二通孔,所述凸起部包括至少一个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分别间隔在两个分流部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朝向所述水箱体的一侧还设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对应所述分流部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框朝向所述水箱体的一侧设有进水槽和雾化槽,其中一所述导流槽连接于一所述分流部与所述进水槽之间,另一所述导流槽连接于另一所述分流部与所述雾化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包括水箱体和底座组件,其水箱体部分透明,且水箱体内设有一与水隔绝的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设置灯板,灯板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电路板和发光元件,底座组件内设置充电板为灯板提供直流电,由此,水箱体内部的发光元件发出的光透过水箱体散射出来,能够提供一定的照明作用,作为夜灯使用,发光元件的光线经过水的散射后,提供一种灯光和水相映、渲染的气氛;此外,使用者能够清晰、方便地直接观察到水位,增强了该空气加湿装置在夜晚使用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的水箱上盖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的水箱底壳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的中框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中框的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图7是图1中空气加湿装置沿a-a线的剖视图;

图8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空气加湿装置100;

水箱体1,容置空间10,水箱上盖11,观察窗111,出气口112,进气口113,出气通道114,水箱底壳12,水箱盖120,加水口121,进风口122,凹入部123,第一通孔124,安装凸台125,安装部126;

底座组件2,中框22,进水槽221,雾化槽222,凸起部223,分隔板2231,分流部2230,导流槽224,第二通孔225,底板21;

灯板3,第一电路板31,发光元件32,充电板4,第二电路板41,弹簧导电针42,透明灯板盖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和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加湿装置100,包括水箱体1、设于水箱体1下方并用于承载水箱体1的底座组件2、设于水箱体1内部的灯板3以及至少部分设于底座组件2内的充电板4,充电板4与灯板3电性连接。具体请参阅图2和图9,水箱体1内部设有与水隔绝的容置空间10,灯板3包括第一电路板31和电性连接于第一电路板31上的发光元件32,灯板3安装于该容置空间10内,从而灯板3的工作不受水的影响,并且,水箱体1至少部分透明,发光元件32发出的光经过水的散射后能够透射出来。底座组件2用于设置上述的充电板4以及电源组件、雾化组件、风机组件(未图示)等结构,电源组件连接外部电源,用于将外部的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然后将直流电分配至充电板4、雾化组件、风机组件以及其他如指示灯等结构。充电板4将来自电源组件的直流电传递至第一电路板31,以驱动发光元件32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加湿装置100,包括水箱体1和底座组件2,其水箱体1部分透明,且水箱体1内设有与水隔绝的容置空间10,该容置空间10内设置灯板3,灯板3包括相互电性连接的第一电路板31和发光元件32,底座组件2内设置的充电板4为灯板3提供直流电,由此,水箱体1内部的发光元件32发出的光透过水箱体1散射出来,能够提供一定的照明作用,作为夜灯使用,发光元件32的光线经过水的散射后,提供一种灯光和水相映、渲染的气氛;此外,使用者能够清晰、方便地直接观察到水位,增强了该空气加湿装置100在夜晚使用的功能性。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水箱体1包括密封连接的水箱上盖11和水箱底壳12,水箱上盖11和水箱底壳12之间密封连接,用于盛放水。请参阅图2和图3,水箱上盖11内部设有出气通道114,该出气通道114与水隔绝,出气通道114的一端为出气口112,位于水箱上盖11的上端面,另一端为进气口113,位于水箱上盖11的下端面。请参阅图2和图4,水箱底壳12上设有加水口121和进风口122,加水口121处通过水箱盖120实现开启和关闭,水箱盖120与加水口121之间以螺纹连接,如图7所示。进风口122与出气通道114的进气口113对应、对接。

如图2和图5所示,底座组件2包括承载于水箱体1下方的中框22以及安装于中框22的下端的底板21,中框22上设有进水槽221和雾化槽222,进水槽221和雾化槽222的开口均朝向水箱体1方向。进水槽221对应水箱盖120设置,水箱盖120上还设有弹性开关(未图示),当水箱体1被单独取出时,弹性开关关闭,水箱体1内不会有水漏出,当水箱体1被安装于底座组件2上时,弹性开关被打开,水箱体1内的水流至进水槽221。进水槽221和雾化槽222相互连通,雾化组件设置于雾化槽222内,雾化组件可以为如超声波雾化片。水流至雾化槽222后,被雾化组件雾化而形成水雾。此外,底座组件2内设置了风机组件,底座组件2朝向水箱体1的一侧形成有出风口(未图示),来自出风口的气流带动水雾流动,由进气口113、出气通道114逐渐流动至水箱体1的外部,实现加湿功能。雾化槽222的底面可以低于进水槽221的底面,如图6所示。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水箱上盖11上设有呈条状且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观察窗111,该观察窗111透明,水箱上盖11的其他部分不透明,光线通过该观察窗111投射出来,并且,通过该观察窗111可以清晰地指示水箱体1内部的水位情况。

本实施例中,水箱体1包括密封连接的水箱上盖11和水箱底壳12,以及密封安装于水箱底壳12上的透明灯板盖5,容置空间10由透明灯板盖5密封安装于水箱底壳12上围合而形成,如图2和图9所示,水箱底壳12上设有安装部126,透明灯板盖5的四周与安装部126密封连接在一起,从而盛放于容置空间10之外的水不会影响到其内部的灯板3。

具体地,该水箱体1的组装方法为,将水箱上盖11和水箱底壳12分别制作后,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将透明灯板盖5密封安装于水箱底壳12上,然后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将水箱上盖11密封安装于水箱底壳12上。这样的好处在于,因水箱上盖11和水箱底壳12可以依靠现有材料和方法制作,无需大范围地改变工艺,只需要焊接一个透明灯板盖5即可。

容置空间10与外部是连通的,如图4和图9所示,水箱底壳12上对应透明灯板盖5的位置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124,灯板3与底座组件2内的充电板4之间的电性连接经由该第一通孔124实现。

具体地,请参阅图5、图6和图8,中框22上设有与第一通孔124对应的第二通孔225,设于底座组件2内部的充电板4包括第二电路板41和与第二电路板41电性连接的两个弹簧导电针42,第二电路板41位于中框22朝向底板21的一侧,两个弹簧导电针42穿过第二通孔225和第一通孔124后进入容置空间10内部,如图9所示。在其它实施例中,弹簧导电针42可以用非弹性的导电针替代。

灯板3的第一电路板31上设有与两个弹簧导电针42分别电性连接的导电电极(未图示),具体是设置于第一电路板31朝向底座组件2的一面上,发光元件32对应地设置于另一面上,以便于出光。导电电极可以呈电极片的形式。弹簧导电针42与导电电极之间以弹性压合的方式接触并实现电性连接,保证了电性连接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24和第二通孔225的数量均为两个,以分别对应一个弹簧导电针42,这样可以使得两个弹簧导电针42之间尽量被分隔开,以降低发生短路的风险。两个导电电极之间的距离以及两个弹簧导电针42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透明灯板盖5的尺寸设计为尽量大。

如图5、图8和图9所示,中框22朝向水箱体1的一侧对应充电板4的位置设有凸起部223,水箱底壳12对应凸起部223设有凹入部123,当水箱体1放置于底座组件2上时,凸起部223卡合于凹入部123内,起到了安装定位功能。

具体地,如图8所示,凸起部223包括至少一个设置在两个弹簧导电针42之间的分隔板2231,该分隔板2231将两个弹簧导电针42之间分隔开。在本实施例中,凸起部223包括多个分隔板2231,多个分隔板2231形成两个互不连通的分流部2230,两个第二通孔225被间隔地设置在两个分流部2230内。这样的好处在于,在取放水箱体1时,可能会有少量水分滴到底座组件2上并滴到弹簧导电针42上,两个互不连通的分流部2230可以避免两个弹簧导电针42之间短路,即使弹簧导电针42接触到了水,水被分隔在两个分流部2230内部而无法接触,从而不会造成两个弹簧导电针42之间因水导电而短路。

弹簧导电针42优选为铜材料。中框22尤其是分隔板2231的材料优选为塑料材料等疏水性良好的材料,这样可以使得滴落到分隔板2231上的水分可以快速地流至分流部2230的内部,避免任何可能的因水导电。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8,中框22朝向水箱体1的一侧还设有至少两导流槽224,这里,对应两个分流部2230分别设置一个导流槽224,其中一个导流槽224连接于一个分流部2230与进水槽221之间,另一个导流槽224连接于另一个分流部2230与雾化槽222之间,并且,两个导流槽224的底面优选是沿着由分流部2230至进水槽221和雾化槽222方向逐渐降低,以及时将分流部2230内的水引至导流槽224和雾化槽222内,避免水在分流部2230内储存过多。凸起部223优选设置在进水槽221和雾化槽222之间。

进一步地,设置于第一电路板31上的两个导电电极的表面可以沿着相互远离的方向逐渐降低,也即,即使有水分随着弹簧导电针42而接触到了导电电极上,也可以分别沿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而流向下方,不会造成水分接触而短路,进一步避免了电性接触隐患问题的发生。

第二电路板4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或粘贴等方式设置在中框22朝向底板21的一侧,因此,弹簧导电针42通过密封剂密封在第二通孔225内,以使得分流部2230内的水完全被阻挡在中框22朝向水箱体1的一侧,避免水通过第二通孔225流向下方和流到第二电路板41上,保证底座组件2内的电源组件、第二电路板41、风机组件等的电性安全,保证了该空气加湿装置100的操作安全性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如图7和图9所示,水箱底壳12朝向透明灯板盖5的表面上对应凹入部123设有安装凸台125,这样可以避免因凹入部123的设置而使得水箱底壳12厚度过薄,保证水箱底壳12上各处的厚度可以大体一致,既有利于保证水箱底壳12的强度,还可以降低制作困难,如采用注塑方式制作水箱底壳12时更易充型完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