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室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5475发布日期:2020-01-24 11:37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燃烧室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室壳体。



背景技术: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背景进行说明,但这些说明并不一定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现有技术。

众所周知,烘干机械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已被广泛应用,烘干机械的原理主要是借助烘干机热源处(热风炉)的热源,引导热气流从热源出口向前运动,与待烘干的物料进行充分接触,借助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作用,迫使待烘干物料中的水分被蒸发出来。最终通过烘干机械的引风装置,将物料中的水分和湿气流抽出,达到烘干的目的。

作为烘干机械,一次烘干的物料巨大,对热源功率要求也更大,热源结构较为庞大。目前悬浮炉上的燃烧室壳体常用的连接方式是采用螺栓连接,两端设置有法兰盘。这种结构相对较为简单,但对于较为庞大的燃烧室壳体而言,采用这种结构进行连接时,安装过程较为繁琐,需要螺栓孔进行准确对准,且螺栓的预紧力难以控制。而且壳体在受热时,因为存在热应力导致的变形,极易出现不平衡现象。最终导致连接螺栓的扭曲变形,也使得在更换壳体过程中螺栓拆卸困难。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燃烧室壳体,其不需要紧固件即可实现紧固连接,并且该连接具有快速、准确、牢固等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烧室壳体,其能够在不需要连接件的情况下即可实现紧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燃烧室壳体,包括:端部壳体和底部壳体,所述端部壳体的下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凸缘,所述底部壳体的上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环形槽,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凸缘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环形槽以相对应的方式周向布置,所述底部壳体的上端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每一个所述第二环形槽连通的第二槽口,用于使每一个所述第一凸缘通过所述第二槽口连接到每一个所述第二环形槽内,所述第二槽口的圆周角大于所述第一凸缘的圆周角。

优选地,每一个所述第二环形槽和与其对应的每一个所述第一凸缘的上端均设置有方向相反的环形槽楔形角和凸缘楔形角,所述环形槽楔形角和所述凸缘楔形角均不大于所述第二环形槽与所述第一凸缘连接时的连接表面的摩擦角。

优选地,每一个所述第二环形槽内均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在连接时对每一个所述第一凸缘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第二槽口的圆周角比所述第一凸缘的圆周角大1°~3°。

优选地,每一个所述第一凸缘的用于连接的表面上以及每一个所述第二环形槽的用于连接的表面上均涂覆有防火材料。

优选地,燃烧室壳体还包括至少一个中间段壳体,所述至少一个中间段壳体的上端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及与所述第一环形槽连通的第一槽口,所述至少一个中间段壳体的下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缘。

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槽及所述第一槽口的形状、尺寸、数量、用途及布置方式与所述底部壳体的所述第二环形槽及所述第二槽口的形状、尺寸、数量、用途及布置方式一致,所述第二凸缘的形状、尺寸、数量、用途及布置方式与所述端部壳体的第一凸缘的形状、尺寸、数量、用途及布置方式一致。

优选地,所端部壳体的上端处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底部壳体的下端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端部壳体的上端处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和/或所述底部壳体的下端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壳体利用环形槽和凸缘的连接来实现端部壳体、中间段壳体和底部壳体之间无需紧固件的连接。而且由于其上设置的环形槽楔形角和凸缘楔形角具有自锁特性,从而实现快速、准确、牢固的连接。而且拆装方便,易于调节整个燃烧室壳体的长度,具有灵活的应用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壳体装配完成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示意出了该燃烧室壳体包括中间段壳体;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壳体的端部壳体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壳体的一中间段壳体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壳体的一中间段壳体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其中包括环形槽楔形角α1和凸缘楔形角α2的放大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壳体的底部壳体的示意性立体图。

附图标记:

1.端部壳体;2.中间段壳体;3.底部壳体;4.限位结构

101.第一连接结构;102.第一凸缘;201.第一槽口;202.第一环形槽;

203.第二凸缘;301.第二连接结构;302.第二环形槽;

303.第二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壳体装配完成的示意性立体图,其中示意出了该燃烧室壳体包括中间段壳体;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壳体的端部壳体的示意性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壳体的一中间段壳体示意性立体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壳体的一中间段壳体的示意性局部剖视图,其中包括环形槽楔形角α1和凸缘楔形角α2的放大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壳体的底部壳体的示意性立体图。

如图1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燃烧室壳体包括端部壳体1和底部壳体3,此外其还可包括中间段壳体2,中间段壳体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图中示出了包括两个中间段壳体2,其仅用于示例,不具有限定作用。其中,端部壳体1与中间段壳体2以及底部壳体3以无紧固件的方式上下固定连接在一起,形成连接牢固的燃烧室壳体。

如图2-5所示,端部壳体1的上端处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101,例如第一法兰盘,用于整个燃烧室壳体的上端安装。例如,整个燃烧室壳体的上端通过端部壳体1的第一连接结构101与悬浮炉的顶端零件进行连接。底部壳体3的下端处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301,例如第二法兰盘,同理,第二连接结构301用于整个燃烧室壳体的下端安装。例如,整个燃烧室壳体的下端通过底部壳体3的第二连接结构301与悬浮炉的底端零件进行连接,由此完成整个燃烧室壳体到悬浮炉的装配连接。

仍如图2-5中所示,端部壳体1的下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凸缘102,第一凸缘102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例如可以是三个或更多,它们沿端部壳体1的下端的外表面周向间隔开,优选地,多个第一凸缘102沿端部壳体1的下端的外表面周向均匀地间隔开。第一凸缘102用于端部壳体1与中间段壳体2或底部壳体3的固定连接,其将在后面详细描述。中间段壳体2的下端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缘203,第二凸缘203的形状、尺寸、数量、用途及分布方式可以与端部壳体1上的第一凸缘102的形状、尺寸、数量、用途及分布方式一致。同理,第二凸缘203也是用于中间段壳体2与下一中间段壳体或底部壳体3的固定连接。

如图3中所示,中间段壳体2的上端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环形槽202以及与第一环形槽202连通的第一槽口201。第一槽口201用于使端部壳体1的下端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凸缘102连接配合到第一环形槽202内。为了能够实现连接配合,第一槽口201与第一环形槽202的数量及分布方式与端部壳体1上的第一凸缘102的数量及分布方式相同。例如,当端部壳体1上周向均匀地设置三个第一凸缘102时,则中间段壳体2上则也周向均匀地设置三个第一槽口201和第一环形槽202。具体地,当端部壳体1的下端与中间段壳体2的上端进行连接时,可通过使端部壳体1上的第一凸缘102进入第一槽口201内再向下并周向地移动到第一环形槽202内来实现端部壳体1与中间段壳体2的上下固定连接。为此,第一槽口201的周向长度或者说圆周角需大于第一凸缘102的周向长度或圆周角,由此保证第一凸缘102能够顺利通过第一槽口201进入到第一环形槽202内。优选地,第一槽口201的圆周角比第一凸缘102的圆周角大1°~3°。此外,第一环形槽202的周向长度或圆周角也大于第一凸缘102的周向长度或圆周角。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环形槽202内设置有与中间段壳体2径向平行的限位结构4,例如,限位销,如图2中示出的,以起到当连接第一凸缘102时对第一凸缘102进行限位的作用。具体地,当进行连接装配时,端部壳体1的第一凸缘102通过中间段壳体2的第一槽口201进入到第一环形槽202内并周向地转动,当遇到限位结构4时即停止转动,此时表明连接装配完成,由此使第一凸缘102固定在第一环形槽202内,实现了端部壳体1与中间段壳体2上下固定连接。

此外,第一环形槽202与第一凸缘102的上端分别设置有方向相反的环形槽楔形角α1和凸缘楔形角α2,优选地,两个方向相反的环形槽楔形角α1和凸缘楔形角α2的角度大小一致。为便于理解,在图4中不仅示出了中间段壳体2上的第一环形槽202的环形槽楔形角α1,而且示出了中间段壳体2上的第二凸缘203上的凸缘楔形角α2以及它们的放大图。但是应该理解,优选地,端部壳体1与中间段壳体2上设置的第一凸缘102和第二凸缘203具有完全一样的结构,或者说,它们的形状、尺寸、数量、用途及布置方式均完全一致。较优选地,中间段壳体2和底部壳体3上设置的第一环形槽202和第二环形槽302也具有完全一样的结构,或者说,它们的形状、尺寸、数量、用途及布置方式均完全一致,由此,使得每一段壳体的装配性能更具灵活性。此外方向相反的环形槽楔形角α1和凸缘楔形角α2均不大于,或者说小于或等于当第一环形槽202与第一凸缘102连接时连接表面的摩擦角φ,从而实现端部壳体1与中间段壳体2,以及中间段壳体2与底部壳体3的自锁紧固。同时,还由于燃烧室会受热膨胀,因而还会形成一定的预紧力,从而进一步保证各部分壳体连接的可靠性和牢固性。

此外,在第一环形槽的和第二环形槽的以及第一凸缘的和第二凸缘的用于连接的表面上均可涂覆有防火材料,例如,市售的钢结构防火材料,以避免在各部分壳体连接处因金属的良好导热性导致的热量散失。

图5中示出了底部壳体3,可以理解,优选地,底部壳体3的上端具有与中间段壳体2的上端完全一样的结构,例如设置有第二槽口303和第二环形槽302,由此中间段壳体2能够通过第二凸缘203紧固连接到底部壳体3上。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壳体可仅包括端部壳体1和底部壳体3,此时,由于底部壳体3上的第二槽口303和第二环形槽302与中间段壳体2上的第一槽口和第一环形槽的结构、尺寸、数量、用途及布置方式均完全一致,因而端部壳体1的第一凸缘102通过底部壳体3的第二槽口303装配连接到底部壳体3的第二环形槽302内,实现端部壳体1与底部壳体3的紧固连接。

作为又一实施方式,如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壳体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中间段壳体2,优选地,每个中间段壳体2的结构相同,由此各个中间段壳体2可上下固定连接。最上方的中间段壳体与端部壳体1紧固连接,最下方的中间段壳体与底部壳体3紧固连接,最终形成无紧固件即可牢固连接的燃烧室壳体。中间段壳体的数量可以根据燃烧室壳体的应用场所确定。可增加或减少中间段壳体,以实现满足尺寸要求的燃烧室壳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烧室壳体通过在不同的壳体段上设置凸缘、槽口及环形槽能够实现各段壳体在不需要紧固件的情况下即可实现牢固的连接。同时,热膨胀力具有预紧的效果,保证了装配的可靠性。由此不仅节省了降低了安装难度,节省了安装时间,实现快速、简便、高可靠性的连接,而且还由于凸缘与环形槽连接后形成一种包络状结构,减少了热量散失,提高了经济效益。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详细描述和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做出各种改变。这些改变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