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钟罩式气氛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31144发布日期:2019-12-06 17:08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钟罩式气氛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钟罩式气氛炉。



背景技术:

钟罩式气氛炉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镍电极片式陶瓷电容器芯片的生产当中,为了满足厂家对电容器芯片的生产要求,需要制作气氛方式更方便更合理的钟罩炉。

进出气组件是钟罩式气氛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包括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用来向炉膛内释放气体以及将炉膛内的废气排出。现有钟罩式气氛炉的进出气组件,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一般是从炉膛侧墙横向插入炉膛内部。这种结构有如下缺点:

1、需要从炉膛侧墙钻孔安装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由于炉膛侧墙由耐火保温材料制成,因此容易破坏炉膛的强度和保温效果;

2、为保证炉膛内气体的均匀性,进气管道需要沿炉膛圆周从不同方向钻孔插入,炉膛外管路需要围绕炉膛进行布置,所以整体结构体积庞大,安装较为耗时,维护检修时也需要绕着炉膛转一圈,较为麻烦;

3、只能将气体集中在电子元件产品所在的平面释放,出气也是集中在较上方的一个平面,因此在竖直方向上进出气不够均匀,炉膛内部气体稳定性差,温度稳定性也会降低,同时,炉膛内的热电偶也容易受到气体流动干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便于安装维护、气体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好、对热电偶影响小的钟罩式气氛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钟罩式气氛炉,包括炉膛和进出气组件,所述进出气组件包括出气管道和多根进气管道,所述出气管道和多根进气管道均从炉膛的顶部竖直插入炉膛内,出气管道位于炉膛中心,多根进气管道围绕炉膛中心呈圆周方向排列,出气管道和进气管道均沿轴向开设多个气孔。

进一步,各所述进气管道上的气孔均朝向炉膛中心;或者,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各所述进气管道上的气孔朝向相邻的进气管道;或者,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各所述进气管道上的气孔朝向进气管道排列圆周的切向方向。

进一步,所述进气管道上的气孔由上至下孔径逐渐缩小。

进一步,所述出气管道上开设有多列轴向排列的气孔,各列气孔之间均匀间隔。

进一步,所述进出气组件还包括位于炉膛顶部外侧的进气外管、进气环管和出气外管,所述进气环管呈环状结构并与炉膛同心布置,所述进气外管和进气管道均通过软管与进气环管连接,所述出气管道通过软管与出气外管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由于出气管道和进气管道均从炉膛的顶部竖直插入炉膛内,不会破坏由耐火保温材料制成的炉膛侧墙,从而保证了保温效果。而且,所有管路集中在炉膛顶部,便于安装和维护;同时,由于炉膛内热量自然向上走的自然现象,位于炉膛顶部上方的管路可吸收炉膛顶部的热量,使进气得到一定的预热,从而降低气体进入炉膛后的热差,达到减少温度波动的效果。再者,进气管道和出气管道沿轴向开设多个气孔,能在不同高度位置释放气体和排出气体,进气排气都更加均匀,炉膛内部气体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更高;同时炉膛内单个平面气流量少,对热电偶的温度测量影响较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进气管道的气孔朝向与图3不同)。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进气管道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出气管道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出气管道横截面示意图。

图例说明:1、炉膛;2、热电偶;3、进气管道;4、出气管道;5、气孔;6、进气外管;7、进气环管;8、出气外管;9、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指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出的任何改进和润饰,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钟罩式气氛炉,包括炉膛1、热电偶2和进出气组件,进出气组件包括出气管道4和多根进气管道3,热电偶2用来测量炉膛1内的温度,出气管道4和进气管道3由耐热陶瓷制成。热电偶2、出气管道4和多根进气管道3均从炉膛1的顶部竖直插入炉膛1内,出气管道4位于炉膛1中心,多根进气管道3围绕炉膛1中心呈圆周方向排列,出气管道4和进气管道3均沿轴向开设多个气孔5。

由于出气管道4和进气管道3均从炉膛1的顶部竖直插入炉膛1内,不会破坏由耐火保温材料制成的炉膛1侧墙,从而保证了保温效果。而且,所有管路集中在炉膛1顶部,便于安装和维护。再者,进气管道3和出气管道4沿轴向开设多个气孔5,能在不同高度位置释放气体和排出气体,进气排气都更加均匀,炉膛1内部气体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更高;同时炉膛1内单个平面气流量少,对热电偶2的温度测量影响较少。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各进气管道3上的气孔5均朝向炉膛1中心(图中箭头表示气孔5朝向)。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沿顺时针(也可为逆时针),各进气管道3上的气孔5朝向相邻的进气管道3(图中箭头表示气孔5朝向)。这种设置方式可避免释放出来的气体直接吹向产品9,使进气时形成一个旋转的涡流从而起到搅动作用,使炉膛1内温度及气氛更均匀。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气管道3上气孔5的朝向还可设置为:沿顺时针(也可为逆时针),各进气管道3上的气孔5朝向进气管道3排列圆周的切向方向。这种方式同样可避免释放出来的气体直接吹向产品9,使进气时形成一个旋转的涡流从而起到搅动作用,使炉膛1内温度及气氛更均匀。

如图5所示,进气管道3上的气孔5孔径由上至下逐渐缩小。由于进气管道3的末端是封口的,而所进气体有一定压力,当气体进入进气管道3时由于压力及惯性会冲向进气管道3的末端,造成进气管道3下部气流集中,上部气流较小。因此,缩小进气管道3下部的气孔5孔径以减少其流量,增大进气管道3上部的气孔5孔径以增加其流量,可进气管道3上下部的进气量更加均匀。

进一步,出气管道4上开设有多列轴向排列的气孔5,各列气孔5之间均匀间隔。如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出气管道4上开设有3列轴向排列的气孔5,各列气孔5之间均匀间隔120度。这种设置有利于将炉膛1内部各个方向的废气吸走,进一步提高排气的均匀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进出气组件还包括位于炉膛1顶部外侧的进气外管6、进气环管7和出气外管8,进气环管7呈环状结构并与炉膛1同心布置,进气外管6和进气管道3均通过软管与进气环管7连接,出气管道4通过软管与出气外管8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