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淋洒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62596发布日期:2019-12-10 20:1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环状淋洒换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领域,特别是一种环状淋洒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换热器的换热管通常设置为直线型,然后多根换热管排列成蛇形结构,但是由于在淋洒过程中换热管内的换热工质较快的流出换热器,所以换热导致换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环状淋洒换热装置,提高换热效率。

其技术方案如下:

环状淋洒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盘管、淋洒盘、承接盘、循环管路和机架,所述换热盘管、淋洒盘和承接盘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换热盘管俯视方向下为环形结构,所述换热盘管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朝上,所述第二端口朝下,所述淋洒盘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口上方,所述承接盘安装在所述第二端口下方,所述淋洒盘和所述承接盘通过所述循环管路联通。

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循环管道和循环泵体,所述承接盘、循环泵体、淋洒盘通过所述循环管道串联。

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口上方,所述风机位于所述换热盘管的中心轴线重合的直线上。

所述淋洒盘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淋洒盘形成环状结构,环状的所述淋洒盘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换热盘管的外径,环状的所述淋洒盘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换热盘管的内径,所述承接盘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淋洒盘的外径。

所述风机安装在环状所述淋洒盘的内径内部或上方。

所述换热盘管包括光管盘管,所述光管盘管由换热管呈螺旋状弯曲成。

所述换热盘管设置有多组换热管,每组所述换热管盘绕成螺旋状的直径逐渐增大,多组所述换热管相套合。

每组所述换热管的进口端相联通和出口端相联通。

所述换热盘管包括光管盘管和散热片盘管,所述光管盘管由换热管呈螺旋状弯曲成,所述散热片盘管的换热管外表面设置有一层散热片,散热片向外延伸,设置有散热片的所述换热管呈螺旋状弯曲,形成所述散热片盘管,所述光管盘管和所述散热片盘管相连接。

所述光管盘管与所述散热片盘管的进口端并联或所述光管盘管与所述散热片盘管的进口端以及出口端串联。

所述光管盘管与所述散热片盘管相套合,所述光管盘管位于外侧,所述散热片盘管位于内侧。

还包括导风筒,所述导风筒安装在所述淋洒盘和上方,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导风筒内部或端口处。

环状淋洒换热装置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换热工质进入到换热盘管,绕着环形的换热盘管环绕流动,循环管路开始工作,驱动承接盘内液体介质进入到淋洒盘,淋洒盘的液体介质受重力向下淋洒,换热工质绕着环形的换热盘管环绕流动与液体介质进行热量交换,

淋洒盘的液体介质受重力进入到承接盘,完成循环。

在换热工质进入到换热盘管步骤前或同时,环状淋洒换热装置接收工作信号;

当接收到风机换热工作信号时,

换热工质进入到换热盘管,绕着环形的换热盘管环绕流动,风机启动,风机鼓风,使换热盘管内部形成负压,空气从换热盘管外侧部向内测部流动,换热工质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当接收到淋洒换热工作信号时,

换热工质进入到换热盘管,绕着环形的换热盘管环绕流动,循环管路开始工作,驱动承接盘内液体介质进入到淋洒盘,淋洒盘的液体介质受重力向下淋洒,换热工质绕着环形的换热盘管环绕流动与液体介质进行热量交换,

淋洒盘的液体介质受重力进入到承接盘,完成循环。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第三……”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套合指的是尺寸较大的物体外形形成的几何体将尺寸较小的物体部分包裹住或完全包裹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环状淋洒换热装置设置有换热盘管、淋洒盘、承接盘、循环管路和机架,其中换热盘管在俯视方向下为环形结构,换热工质流经换热盘管的流动距离增加,另外通过淋洒盘、承接盘和循环管路的设置,组成一套淋洒系统,通过液体介质的淋洒,如水的淋洒,可以大大加快换热盘管的换热效率,而且液体介质是可循环的使用,因此在实用时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其中淋洒盘安装在换热盘管的上部,承接盘安装在换热盘管的下部,淋洒盘的液体介质通过重力直接淋洒到换热盘管。

2、循环管路包括循环管道和循环泵体,结构相对简单,无论是在安装上还是成本上都有优势。

3、换热盘管在俯视方向下为环形结构,与风机的外形相对应,所以风机在鼓风时可以通过产生的负压在换热盘管内部时均匀的,所以空气从换热盘管的外侧进入到内侧的从各个方向流速是相同的,所以换热效率也就增加。

4、淋洒盘中部开设圆形通孔,而且淋洒盘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换热盘管的外径,淋洒盘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换热盘管的内径,所以俯视方向下的投影完全覆盖换热盘管,液体介质在淋洒时也覆盖换热盘管,所以可以充分换热。承接盘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淋洒盘的外径,所以可以淋洒下来的液体介质也就可以直接在承接盘的回收范围内。

5、风机安装在淋洒盘内径的内部和上方,在两个相互不干扰,同时对换热管进行换热。

6、换热盘管包括光管盘管,而且弯曲成螺旋状的结构,换热工质可以在旋转状的轨迹流动然后充分换热。

7、换热盘管由多组换热管组成,每组换热管的螺旋状直径逐渐增大,然后相互套合,可以通过相比于单组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盘管,多组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盘管单位体积的换热效率更高。

8、将每组换热管的进口端相相同,出口端亦相相同,可以通过一根管道引入换热工质和一个管道引出换热工质,避免了管道过多。

9、换热盘管包括光管盘管和散热片盘管,两种不同的换热盘管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当在夏天使用时,通过淋洒盘淋洒液体介质,光管盘管再结合风机鼓风,换热效率以及较高,散热片盘管的换热不需要淋洒液体介质,直接通过风机鼓风换热,能实现较好的换热效果,另外,当在冬天使用时,特别是北方的冬天,由于温度较低,所以液体介质为水的情况下,淋洒会结霜结冰,所以不适用,所以不能淋洒,但是通过散热片盘管的换热,由于散热片盘管的换热面积较大,所以换热效果好,因此在制冷和制暖上换热效果都得到保证。

10、光管盘管与散热片盘管的连接方式有两种,即并联或串联,串联时起到加强作用,并联时又可以单独实现使用功能,通过连接方式的不同,接合风机以及淋洒系统,实现风机换热,淋洒换热,以及两者接合换热,更适宜多种不同使用环境。

11、在安装时将光管盘管和散热片盘管相套合,并且光管盘管在外侧,光管盘管便于制造大直径。

12、还设置有导风筒,通过导风筒安装在淋洒盘上方,而风机安装在导风筒的内部或端口,通过导风筒排风,便于将刚换热的空气排到较远处,避免重复循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组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盘管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单组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盘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组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盘管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组换热管组成的换热盘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组换热管与散热片盘管组成的换热盘管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组换热管与散热片盘管组成的换热盘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换热管与散热片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换热盘管;11、光管盘管;12、散热片盘管;13、换热管;14、散热片;15、第一端口;16、第二端口;20、淋洒盘;21、通孔;30、承接盘;40、循环泵体;50、循环管道;60、风机;70、导风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环状淋洒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盘管10、淋洒盘20、承接盘30、循环管路和机架,所述换热盘管10、淋洒盘20和承接盘30均安装在所述机架上,所述换热盘管10俯视方向下为环形结构,所述换热盘管10具有第一端口15和第二端口16,所述第一端口15朝上,所述第二端口16朝下,所述淋洒盘20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口15上方,所述承接盘30安装在所述第二端口16下方,所述淋洒盘20和所述承接盘30通过所述循环管路联通。所述循环管路包括循环管道50和循环泵体40,所述承接盘30、循环泵体40、淋洒盘20通过所述循环管道50串联,还包括导风筒70,所述导风筒70安装在所述淋洒盘20和上方,所述风机60安装在所述导风筒70内部或端口处。

其中,环状淋洒换热装置还包括风机60,所述风机60安装在所述第一端口15上方,所述风机60位于所述换热盘管10的中心轴线重合的直线上,所述淋洒盘20中部开设有圆形通孔21,所述淋洒盘20形成环状结构,环状的所述淋洒盘20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换热盘管10的外径,环状的所述淋洒盘20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换热盘管10的内径,所述承接盘3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淋洒盘20的外径,所述风机60安装在环状所述淋洒盘20的内径内部或上方。

如图3至图6所示,所述换热盘管10包括光管盘管11,所述光管盘管11由换热管13呈螺旋状弯曲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盘管10设置有多组换热管13,每组所述换热管13盘绕成螺旋状的直径逐渐增大,多组所述换热管13相套合,每组所述换热管13的进口端相联通和出口端相联通。

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换热盘管10包括光管盘管11和散热片盘管12,所述光管盘管11由换热管13呈螺旋状弯曲成,所述散热片盘管12的换热管13外表面设置有一层散热片14,散热片14向外延伸,设置有散热片14的所述换热管13呈螺旋状弯曲,形成所述散热片盘管12,所述光管盘管11和所述散热片盘管12相连接,所述光管盘管11与所述散热片盘管12的进口端并联或所述光管盘管11与所述散热片盘管12的进口端以及出口端串联。所述光管盘管11与所述散热片盘管12相套合,所述光管盘管11位于外侧,所述散热片盘管12位于内侧。

环状淋洒换热装置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换热工质进入到换热盘管10,绕着环形的换热盘管10环绕流动,循环管路开始工作,驱动承接盘30内液体介质进入到淋洒盘20,淋洒盘20的液体介质受重力向下淋洒,换热工质绕着环形的换热盘管10环绕流动与液体介质进行热量交换

淋洒盘20的液体介质受重力进入到承接盘30,完成循环。

环状淋洒换热装置使用方法,工作时,有三种工作模式;

在换热工质进入到换热盘管步骤前或同时,环状淋洒换热装置接收工作信号;

工作模式一,

当接收到风机换热工作信号,

换热工质进入到换热盘管10,绕着环形的换热盘管10环绕流动,风机60启动,风机60鼓风,使换热盘管10内部形成负压,空气从换热盘管10外侧部向内测部流动,换热工质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工作模式二,

当接收到淋洒换热工作信号,

换热工质进入到换热盘管10,绕着环形的换热盘管10环绕流动,循环管路开始工作,驱动承接盘30内液体介质进入到淋洒盘20,淋洒盘20的液体介质受重力向下淋洒,换热工质绕着环形的换热盘管10环绕流动与液体介质进行热量交换,淋洒盘20的液体介质受重力进入到承接盘30,完成循环;

工作模式三,

当接收到协助换热工作信号,

上述工作模式一和工作模式二同时进行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原理:

1、环状淋洒换热装置设置有换热盘管10、淋洒盘20、承接盘30、循环管路和机架,其中换热盘管10在俯视方向下为环形结构,换热工质流经换热盘管10的流动距离增加,另外通过淋洒盘20、承接盘30和循环管路的设置,组成一套淋洒系统,通过液体介质的淋洒,如水的淋洒,可以大大加快换热盘管10的换热效率,而且液体介质是可循环的使用,因此在实用时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其中淋洒盘20安装在换热盘管10的上部,承接盘30安装在换热盘管10的下部,淋洒盘20的液体介质通过重力直接淋洒到换热盘管10。

2、循环管路包括循环管道50和循环泵体40,结构相对简单,无论是在安装上还是成本上都有优势。

3、换热盘管10在俯视方向下为环形结构,与风机60的外形相对应,所以风机60在鼓风时可以通过产生的负压在换热盘管10内部时均匀的,所以空气从换热盘管10的外侧进入到内侧的从各个方向流速是相同的,所以换热效率也就增加。

4、淋洒盘20中部开设圆形通孔21,而且淋洒盘2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所述换热盘管10的外径,淋洒盘20内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换热盘管10的内径,所以俯视方向下的投影完全覆盖换热盘管10,液体介质在淋洒时也覆盖换热盘管10,所以可以充分换热。承接盘30的外径大于或等于淋洒盘20的外径,所以可以淋洒下来的液体介质也就可以直接在承接盘30的回收范围内。

5、风机60安装在淋洒盘20内径的内部和上方,在两个相互不干扰,同时对换热管13进行换热。

6、换热盘管10包括光管盘管11,而且弯曲成螺旋状的结构,换热工质可以在旋转状的轨迹流动然后充分换热。

7、换热盘管10由多组换热管13组成,每组换热管13的螺旋状直径逐渐增大,然后相互套合,可以通过相比于单组换热管13组成的换热盘管10,多组换热管13组成的换热盘管10单位体积的换热效率更高。

8、将每组换热管13的进口端相相同,出口端亦相相同,可以通过一根管道引入换热工质和一个管道引出换热工质,避免了管道过多。

9、换热盘管10包括光管盘管11和散热片盘管12,两种不同的换热盘管10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当在夏天使用时,通过淋洒盘20淋洒液体介质,光管盘管11再结合风机60鼓风,换热效率以及较高,散热片盘管12的换热不需要淋洒液体介质,直接通过风机60鼓风换热,能实现较好的换热效果,另外,当在冬天使用时,特别是北方的冬天,由于温度较低,所以液体介质为水的情况下,淋洒会结霜结冰,所以不适用,所以不能淋洒,但是通过散热片盘管12的换热,由于散热片盘管12的换热面积较大,所以换热效果好,因此在制冷和制暖上换热效果都得到保证。

10、光管盘管11与散热片盘管12的连接方式有两种,即并联或串联,串联时起到加强作用,并联时又可以单独实现使用功能,通过连接方式的不同,接合风机60以及淋洒系统,实现风机60换热,淋洒换热,以及两者接合换热,更适宜多种不同使用环境。

11、在安装时将光管盘管11和散热片盘管12相套合,并且光管盘管11在外侧,光管盘管11便于制造大直径。

12、还设置有导风筒70,通过导风筒70安装在淋洒盘20上方,而风机60安装在导风筒70的内部或端口,通过导风筒70排风,便于将刚换热的空气排到较远处,避免重复循环。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