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红薯片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9135发布日期:2020-03-24 14:19阅读:7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红薯片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红薯片烘干机。



背景技术:

烘干机有带式烘干,滚筒烘干,箱式烘干,塔式烘干等几种模式;热源有煤,电,气等;物料在烘干过程中有热风气流式和辐射式等,热风滚筒烘干是热气流从尾部向前运动,与物料充分接触,通过热传导、对流、辐射传热量充分利用;将热能直接传递给物料,使物料的水分在筒体内不断被蒸发,入料口的引风装置将大量的水分、湿气流抽出,防止粉尘外排造成的二次污染;通过内螺旋搅拌、扫散、抄板,推进物料运动,完成整个烘干过程;逆流传导脱湿,避免减少重复烘干程序。

红薯片在加工时,需要先对红薯进行切片烘干,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烘干机在对红薯片烘干时,红薯片经常会出现烘干不均匀的状况,从而导致红薯片后期加工质量不好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红薯片烘干机,旨在解决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烘干机在对红薯片烘干时,红薯片经常会出现烘干不均匀的状况,从而导致红薯片后期加工质量不好的状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红薯片烘干机,包括搅拌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电机、底座、支座、搅拌轴、搅拌叶、上盖、外壳、铰链和烘干网,所述底座和所述支座均固定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述支座位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上盖通过所述铰链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上盖位于所述外壳的上方,所述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烘干网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烘干网位于所述支座的上方,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电机通过所述搅拌轴传动连接于所述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位于所述烘干网的内部,所述电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所述烘干组件包括热风机、进风管道、输送管道、传风箱、筛网和出风管道,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热风机位于所述电机的左侧,所述输送管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热风机和所述传风箱,所述搅拌轴转动连接于所述传风箱,所述传风箱位于所述支座的下方,所述进风管道固定连接于所述热风机,所述进风管道位于所述热风机的左侧,所述筛网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筛网位于所述传风箱的右侧,所述出风管道固定连接于所述筛网,所述出风管道位于所述筛网的下方,所述搅拌轴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进气孔和烘干孔,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传风箱的内部,所述烘干孔位于所述的内部,所述热风机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支座的外表面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与所述筛网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进气孔设置为长条状,所述进气孔的数量设置为八个,八个所述进气孔之间等距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烘干孔的数量设置为十个以上,十个以上所述烘干孔环绕于所述搅拌轴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外壳和所述上盖均设置为中空,所述外壳和所述上盖的内部均填充有保温夹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滑动分布位于所述底座的四个拐角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效红薯片烘干机,通过设置所述烘干孔和搅拌叶实现对红薯片的均匀烘干的,当在对红薯片进行烘干时,所述搅拌叶对红薯片进行翻动,在翻动过程中,所述热风机将空气进行加热后将热空气输送到所述搅拌轴中,加热后的空气从所述烘干孔中喷出,从而对红薯片进行烘干,相比较现有的烘干机,新型的高效红薯片烘干机能够在红薯片进行烘干时进行翻动,热空气通过所述烘干孔喷出,使得红薯片受热更加均匀,增加了烘干效率的同时,提升了使得烘干的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红薯片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传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搅拌组件、11-电机、12-底座、13-支座、14-搅拌轴、15-搅拌叶、16-上盖、17-外壳、18-铰链、19-烘干网、2-烘干组件、21-热风机、22-进风管道、23-输送管道、24-传风箱、25-筛网、26-出风管道、27-进气孔、28-烘干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红薯片烘干机,包括搅拌组件1和烘干组件2,搅拌组件1包括电机11、底座12、支座13、搅拌轴14、搅拌叶15、上盖16、外壳17、铰链18和烘干网19,底座12和支座13均固定连接于外壳17,底座12位于外壳17的底部,支座13位于外壳17的内部,上盖16通过铰链18转动连接于外壳17,上盖16位于外壳17的上方,电机11固定连接于底座12,烘干网19固定连接于支座13,烘干网19位于支座13的上方,电机11位于底座12的上方,电机11通过搅拌轴14传动连接于搅拌叶15,搅拌叶15位于烘干网19的内部,电机1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烘干组件2包括热风机21、进风管道22、输送管道23、传风箱24、筛网25和出风管道26,底座12固定连接于底座12,热风机21位于电机11的左侧,输送管道2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热风机21和传风箱24,搅拌轴14转动连接于传风箱24,传风箱24位于支座13的下方,进风管道22固定连接于热风机21,进风管道22位于热风机21的左侧,筛网25固定连接于支座13,筛网25位于传风箱24的右侧,出风管道26固定连接于筛网25,出风管道26位于筛网25的下方,搅拌轴14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进气孔27和烘干孔28,进气孔27位于传风箱24的内部,烘干孔28位于29的内部,热风机21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传风箱24进行烘干的,当在对红薯片进行烘干时,热风机21将外部空气从进风管道22吸入,并将空气进行加热,加热过后的空气从输送管道23输送到传风箱24中,热空气通过进气孔27输送到搅拌轴14中,并通过烘干孔28喷出,从而对红薯片进行烘干,烘干孔28伴随搅拌轴14转动,从而使得烘干更加均匀。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搅拌叶15和烘干孔28实现对红薯片的均匀烘干的时,将红薯片放置在烘干网19中,此时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搅拌轴14带动搅拌叶15对红薯片进行翻动,热风机21将外部空气从进风管道22吸入,并将空气进行加热,加热过后的空气从输送管道23输送到传风箱24中,热空气通过进气孔27输送到搅拌轴14中,并通过烘干孔28喷出,从而对红薯片进行烘干,烘干孔28伴随搅拌轴14转动,从而使得烘干更加均匀,湿热的空气通过孔洞从出风管26排出,相比较现有的烘干机,新型的高效红薯片烘干机能够在红薯片进行烘干时进行翻动,热空气通过烘干孔18喷出,使得红薯片受热更加均匀,增加了烘干效率的同时,提升了使得烘干的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红薯片的质量。

进一步的,支座13的外表面开设有孔洞,孔洞与筛网25相适配。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筛网25进行排气的,当在对红薯片进行烘干时,热风机21将外部空气从进风管道22吸入,并将空气进行加热,加热过后的空气从输送管道23输送到传风箱24中,热空气通过进气孔27输送到搅拌轴14中,并通过烘干孔28喷出,从而对红薯片进行烘干,此时热空气在对红薯干进行烘干时,湿热的空气通过孔洞从出风管26排出。

进一步的,进气孔27设置为长条状,进气孔27的数量设置为八个,八个进气孔27之间等距分布。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进气孔27进行输气的,当在对红薯片进行烘干时,热风机21将外部空气从进风管道22吸入,并将空气进行加热,加热过后的空气从输送管道23输送到传风箱24中,热空气通过进气孔27输送到搅拌轴14中,并通过烘干孔28喷出,从而对红薯片进行烘干。

进一步的,烘干孔28的数量设置为十个以上,十个以上烘干孔28环绕于搅拌轴14的外表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烘干孔28进行烘干的,当在对红薯片进行烘干时,热风机21将外部空气从进风管道22吸入,并将空气进行加热,加热过后的空气从输送管道23输送到传风箱24中,热空气通过进气孔27输送到搅拌轴14中,并通过烘干孔28喷出,从而对红薯片进行烘干,烘干孔28伴随搅拌轴14转动,从而使得烘干更加均匀。

进一步的,外壳17和上盖16均设置为中空,外壳17和上盖16的内部均填充有保温夹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外壳17和上盖16进行保温的,在烘干过程中,外壳17和上盖16的内部均填充有保温夹层,使得在烘干时,外壳17和上盖16进行保温。

进一步的,底座12的底部设置有滑轮,滑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滑动分布位于底座12的四个拐角处。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滑轮来方便移动的,当在移动烘干机时,烘干机的底部设置有滑轮,使得在移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将设备接入外部电源,将红薯片放置在烘干网19中,此时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搅拌轴14带动搅拌叶15对红薯片进行翻动,热风机21将外部空气从进风管道22吸入,并将空气进行加热,加热过后的空气从输送管道23输送到传风箱24中,热空气通过进气孔27输送到搅拌轴14中,并通过烘干孔28喷出,从而对红薯片进行烘干,烘干孔28伴随搅拌轴14转动,从而使得烘干更加均匀,湿热的空气通过孔洞从出风管26排出,相比较现有的烘干机,新型的高效红薯片烘干机能够在红薯片进行烘干时进行翻动,热空气通过烘干孔18喷出,使得红薯片受热更加均匀,增加了烘干效率的同时,提升了使得烘干的更加均匀,从而提高了红薯片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