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3523发布日期:2020-01-10 14:25阅读:734来源:国知局
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结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连续式工业窑炉炉膛,其烧结气氛的建立是通过将外部气氛通入至炉膛内来实现的。由于不同产品和不同工艺对炉膛在长度与宽度方向上的进气位置及进气量有着不同的要求,尤其对于有产量要求的四列或六列宽的气氛辊道炉而言,烧成产品工艺或是烧结设备的标准化,都对进气区域和进气量的可调性提出要求。

此外,一般的辊道炉进气方式为采用陶瓷管线性进气方式,具体地说,是在炉膛内横担一根陶瓷管,该陶瓷管上开设有连续的出气孔或缝槽,通入至陶瓷管中的工艺气体在一定压力呈线性进入到炉膛内。

以上所述的传统进气方式,为直线进气,进气孔的设置较为随意,没有考虑到进气稳定性,导致炉膛内气氛不稳定,影响烧结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包括若干个窑炉本体,若干个窑炉本体依次连接,还包括保温层,保温层设在窑炉本体的炉腔内壁,保温层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进气孔和若干个第二进气孔,若干个第一进气孔和若干个第二进气孔相互错开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辊道窑能够实现稳定进气功能,气氛从腔内两侧的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打入炉腔内,第一进气孔和第二进气孔错开分布,气氛进气轨迹错开,打入气氛互不干扰,气氛之间互不影响,打入的气氛会更加均匀、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还包括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分别设在窑炉本体的炉腔内两侧,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均位于保温层和窑炉本体之间,第一保温板上设有第三进气孔,第二保温板上设有第四进气孔,第三进气孔与若干个第一进气孔连通,第四进气孔与若干个第二进气孔连通。

由此,气氛由第三进气孔和第二进气管从窑炉本体的外部输送至窑炉本体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还包括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第一进气管与第三进气孔相连通;第二进气管与第四进气孔相连通。

由此,气氛通过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从窑炉本体的外部输送至窑炉本体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还包括若干个匣钵,若干个匣钵排列置于窑炉本体内,相邻两个匣钵留有间隙;窑炉本体的炉腔内下端面设有若干个第五进气孔,第五进气孔位于间隙的正下方。

由此,气氛从腔内下端面进气,气氛从每列的第五进气孔喷出,由于第五进气孔的位置对着横向间隙和外侧间隙,部分气氛可直接从横向间隙和外侧间隙向上流动并填充窑炉本体,加快填充时间,再者,每列匣钵间留有横向间隙更有利于气氛包围匣钵,使气氛分布更均匀,提高烧结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还包括第三进气管,第三进气管与若干个第五进气孔相连通。

由此,气氛通过第三进气管从窑炉本体的外部输送至窑炉本体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保温层为保温砖。

由此,保温砖的保温效果良好,且耐热、防氧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还包括第一加热棒和第二加热棒,第一加热棒和第二加热棒均设在窑炉本体的炉腔内,第一加热棒和第二加热棒分别位于匣钵的上下两方。

由此,匣钵与窑炉本体腔内的底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为预热区,第二加热棒设在预热区内,气氛先进入预热区预热,再向上流动填充窑炉本体,从而减少气氛窑炉本体内部的温差,使窑炉本体各位置的温度更均匀。匣钵与窑炉本体腔内的顶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加热区,第一加热棒设在匣钵上方,直接对气氛进行加热,并对下端的预热气氛加热,提高烧结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还包括隔断层,窑炉本体内分为若干温区,隔断层设在两个相邻温区之间;隔断层用于将相邻温区进行隔断隔开。

由此,辊道窑的烧结腔内设置不同温区,在相邻温区间用隔断层隔开,避免温度及气氛相互之间的影响,能够满足生产温度曲线的要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均设有多层,第一保温板和第二保温板均由棉板、棉毯、硅酸钙板单独组成或组合组成。

由此,多层保温板的保温效果良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进气采用错开进气结构,使得两侧进气的轨迹相互错开,打入气氛互不干扰,气氛之间互不影响,打入的气氛会更加均匀、稳定。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底面进气采用间隙进气结构,部分气氛可直接从横向间隙和外侧间隙向上流动并填充窑炉本体,加快填充时间,每列匣钵间留有横向间隙更有利于气氛包围匣钵,使气氛分布更均匀。再且,本实用新型的炉腔分为预热区和加热区,底面输入的气体需经过预热区预热再进入加热区,从而减少气氛窑炉本体内部的温差,使窑炉本体各位置的温度更均匀。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进气稳定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的进气结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的进气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窑炉本体、2-第一保温板、3-第二保温板、4-第三进气孔、5-第四进气孔、6-第一进气管、7-第二进气管、8-匣钵、9-间隙、10-第五进气孔、11-第三进气管、12-保温层、13-第一进气孔、14-第一加热棒、15-第二加热棒、16-隔断层、17-第二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5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包括若干个窑炉本体1,若干个窑炉本体1依次连接,还包括保温层12,保温层12设在窑炉本体1的炉腔内壁,保温层12的两侧分别设有若干个第一进气孔13和若干个第二进气孔17,若干个第一进气孔13和若干个第二进气孔17相互前后错开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辊道窑能够实现稳定进气功能,气氛从腔内两侧的第一进气孔13和第二进气孔17打入炉腔内,第一进气孔13和第二进气孔17错开分布,气氛进气轨迹错开,打入气氛互不干扰,气氛之间互不影响,打入的气氛会更加均匀、稳定。

结合图1和图4-5,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还包括第一保温板2和第二保温板3,第一保温板2和第二保温板3分别设在窑炉本体1的炉腔内两侧,第一保温板2和第二保温板3均位于保温层12和窑炉本体1之间,第一保温板2上设有第三进气孔4,第二保温板3上设有第四进气孔5,第三进气孔4与若干个第一进气孔13连通,第四进气孔5与若干个第二进气孔17连通。气氛由第三进气孔4和第二进气管7从窑炉本体1的外部输送至窑炉本体1的内部。

结合图1和图4-5,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还包括第一进气管6和第二进气管7,第一进气管6与若干个第三进气孔4相连通;第二进气管7与若干个第四进气孔5相连通。气氛通过第一进气管6和第二进气管7从窑炉本体1的外部输送至窑炉本体1的内部。

结合图1和图4-5,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还包括若干个匣钵8,窑炉本体1的腔内设有输送辊道,若干个匣钵8排列置于窑炉本体1内,若干个匣钵8置于输送辊道上进行输送,相邻两个匣钵8留有间隙9;窑炉本体1的炉腔内下端面设有若干个第五进气孔10,第五进气孔10位于间隙9的正下方。

气氛从腔内下端面进气,气氛从每列的第五进气孔10喷出,由于第五进气孔10的位置对着横向间隙9和外侧间隙9,部分气氛可直接从横向间隙9和外侧间隙9向上流动并填充窑炉本体1,加快填充时间,再者,每列匣钵间留有横向间隙9更有利于气氛包围匣钵,使气氛分布更均匀,提高烧结质量。

结合图1和图4-5,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还包括第三进气管11,第三进气管11与若干个第五进气孔10相连通。气氛通过第三进气管11从窑炉本体1的外部输送至窑炉本体1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保温层12为保温砖。保温砖的保温效果良好,且耐热、防氧化。

结合图1,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还包括第一加热棒14和第二加热棒15,第一加热棒14和第二加热棒15均设在窑炉本体1的炉腔内,第一加热棒14和第二加热棒15分别位于匣钵8的上下两方。

匣钵8与窑炉本体1腔内的底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为预热区,第二加热棒15设在预热区内,气氛先进入预热区预热,再向上流动填充窑炉本体1,从而减少气氛窑炉本体1内部的温差,使窑炉本体1各位置的温度更均匀。匣钵8与窑炉本体1腔内的顶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加热区,第一加热棒14设在匣钵8上方,直接对气氛进行加热,并对下端的预热气氛加热,提高烧结质量。

结合图1-3,具有气氛稳定功能的辊道窑还包括隔断层,窑炉本体1内分为若干温区,隔断层16设在两个相邻温区之间;隔断层16用于将相邻温区进行隔断隔开。辊道窑的烧结腔内设置不同温区,在相邻温区间用隔断层隔开,避免温度及气氛相互之间的影响,能够满足生产温度曲线的要求。

结合图1,第一保温板2和第二保温板3均设有多层,第一保温板2和第二保温板3均由棉板、棉毯、硅酸钙板单独组成或组合组成。多层保温板的保温效果良好。本实施例中,第一保温板2和第二保温板3均由棉板、棉毯、硅酸钙板组合组成。

本实施例中,匣钵设置为四列,则第五进气孔10设置为五列。左右横向间隙9为10mm,前后纵向间隙9为10mm。第五进气孔10为直径30mm的气孔。匣钵的排列数量可根据窑炉本体11的内部空间进行适当的设置,第五进气孔10的位置根据匣钵的位置进行调整。匣钵可根据窑炉本体1的空间进行多层叠放。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

1、侧面进气:气氛从窑炉主体1两侧的第一进气管6和第二进气管7输入,气氛经过第三进气孔4和第四进气孔5输入若干第一进气孔13和第二进气孔17中,气氛从第一进气孔13和第二进气孔17中进入腔内;第一进气孔13和第二进气孔17错开分布,气氛进气轨迹错开,打入气氛互不干扰,气氛之间互不影响,打入的气氛会更加均匀、稳定。

2、底面进气:气氛从底面的每列的第五进气孔10喷出,由于第五进气孔10的位置对着横向间隙9和外侧间隙9,部分气氛可直接从横向间隙9和外侧间隙9向上流动并填充窑炉本体1,加快填充时间,再者,每列匣钵间留有横向间隙9更有利于气氛包围匣钵,使气氛分布更均匀,提高烧结质量。

3、预热加热:匣钵8与窑炉本体1腔内的底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为预热区,第二加热棒15设在预热区内,气氛先进入预热区预热,再向上流动填充窑炉本体1,从而减少气氛窑炉本体1内部的温差,使窑炉本体1腔内气氛温度更均匀。匣钵8与窑炉本体1腔内的顶面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加热区,第一加热棒14设在匣钵8上方,直接对气氛进行加热,并对下端的预热气氛加热,提高烧结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进气采用错开进气结构,使得两侧进气的轨迹相互错开,打入气氛互不干扰,气氛之间互不影响,打入的气氛会更加均匀、稳定。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底面进气采用间隙9进气结构,部分气氛可直接从横向间隙9和外侧间隙9向上流动并填充窑炉本体1,加快填充时间,每列匣钵间留有横向间隙9更有利于气氛包围匣钵,使气氛分布更均匀。再且,本实用新型的炉腔分为预热区和加热区,底面输入的气体需经过预热区预热再进入加热区,从而减少气氛窑炉本体1内部的温差,使窑炉本体1各位置的温度更均匀。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进气稳定功能。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