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晾晒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晾晒装置。
背景技术:
晾晒指物品放在通风、阴凉或太阳光下使其干燥,减少水分,防止微生物增长而导致霉变的发生,以使晾晒物能达到长时间储存或者有助于下一工序进行等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需要晾晒不少物品,例如衣服、谷物等。晾晒装置显然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有的晾晒装置通常只能晾晒一些衣服等比较大件的物品,对于一些杂散的物品则不容易晾晒,比如谷物等。传统的晾晒谷物的办法一般会铺在地上进行晾晒,或者放在平整的平台上进行晾晒。当放在地面上晾晒时,很容易将杂物混入谷物中,对谷物的品质检测有着直接的影响,并且不利于谷物的储藏;当放在平整的平台上进行晾晒时,虽然避免了谷物被污染的风险,但是由于其晾晒平台的位置通常是固定的,依然存在着晾晒时晾晒位置通风性较差的情况,为了使得谷物较快速晾干,工作人员不得不通过不停地人工划拨助力晾晒的进行,这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晾晒装置,其能够改变晾晒网的角度,以使晾晒物快速晾干。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晾晒装置,该晾晒装置包括底座、调节组件以及晾晒平台,所述晾晒平台的晾晒面用于承载被晾晒物,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卡持部和支撑部,所述卡持部与所述晾晒平台的底面连接,所述底面与所述晾晒面相背,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卡持部卡持。该晾晒装置能够改变晾晒网的角度,以使晾晒物快速晾干。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持部包括第一固定件组、第二固定件组以及卡持板,所述第一固定件组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组分别与所述晾晒平台的底面连接,所述卡持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组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组之间,且所述卡持板远离所述晾晒平台的一面设有卡持齿,所述支撑部通过所述卡持齿与所述卡持部卡持。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持板朝向所述底座的一面周边凸设有第一护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持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组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组之间的第三固定件组,所述第三固定件组的一端与所述晾晒平台的底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子支撑部和第二子支撑部,且所述第一子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支撑部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子支撑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子支撑部的另一端分别卡持于所述卡持齿的相对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晾晒平台包括筛网和用于固定所述筛网的筛框,所述晾晒面位于所述筛网远离所述筛框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件组与所述第二固定件组分别设于所述筛框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筛框背离所述底座的一侧设有第二护栏。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晾晒平台两侧的两收容部,所述收容部用于收容掉落的被晾晒物。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两所述收容部分别铰接于所述晾晒平台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底座底部的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施例提供的晾晒装置通过在底座与晾晒平台之间设置了调节组件,并将该调节组件的卡持部设于晾晒平台的底部,将该调节组件的支撑部一端与底座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卡持部卡持。这样一来,支撑部的一端可围绕支撑部与底座之间的连接点转动,另一端卡持在卡持部上带动晾晒平台转动,如此,晾晒平台的倾斜角度便能够根据风向或者太阳的位置做相应的调节,以使晾晒有被晾晒物的晾晒平台能够接收到合适的风力或者光照,从而使得被晾晒物快速晾干。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晾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晾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图3中晾晒平台与卡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晾晒装置;10-底座;20-调节组件;21-卡持部;211-第一固定件组;212-第二固定件组;213-卡持板;2131-卡持齿;214-第三固定件组;22-支撑部;221-第一子支撑部;222-第二子支撑部;30-晾晒平台;31-筛网;32-筛框;321-第二护栏;33-收容部;40-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结合参照图1与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晾晒装置100,该晾晒装置100包括底座10、调节组件20以及晾晒平台30,晾晒平台30的晾晒面用于承载被晾晒物,调节组件20包括卡持部21和支撑部22,卡持部21与晾晒平台30的底面连接,其中,底面与晾晒面相背,支撑部22的一端与底座10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卡持部21卡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请再结合参照图4,晾晒平台30是用于放置被晾晒物的,其包括筛网31和用于固定筛网31的筛框32。在本实施例中,筛网31位于筛框32的中部位置,即筛网31与筛框32的上边框之间的距离与筛网31与筛框32的下边框之间的距离近似相等。这样的话,被晾晒物能置于筛框32的中间位置,避免了与其他结构的接触,在一定程度上能得到更好的透气性。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筛网31也可以设于筛框32的上部,这样的话,晾晒面位于筛网31远离筛框32的一侧。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晾晒物的形态选择合适的筛网31,比如,当晾晒较为细小杂碎的被晾晒物时,可以选择网孔较为细密的筛网31;当晾晒较为大件的被晾晒物时,可以选择网孔较为粗大的筛网31。
第二,调节组件20位于晾晒平台30与底座10之间,用于调节晾晒平台30的倾斜度,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20包括卡持部21和支撑部22,卡持部21设于晾晒平台30的底部,支撑部22的一端与底座10铰接,另一端与卡持部21卡持。这样,可以通过调节支撑部22围绕支撑部22与底座10之间的连接点转动,以调节晾晒平台30的设置角度。需注意,卡持部21应该是能被支撑部22卡持的。示例的,请再结合参照图3,卡持部21可以包括卡持齿2131或者多个卡持口,相对应的,支撑部22与卡持部21卡持的一端应该具有能与卡持齿2131或者卡持口相配合的卡持端。当然,上述卡持齿2131或者多个卡持口的示例只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两种设置方式而已,并不是对本卡持部21以及支撑部22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身知识选用其他的设置方式,只要能使得晾晒平台30在支撑部22的作用下设置角度可调即可。
第三,请再结合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0呈框架结构设置。该底座10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连接于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的多个连接杆。该框架式的底座10能减轻晾晒装置100的整体质量,且减少了该晾晒装置100的材料用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晾晒装置100通过在底座10与晾晒平台30之间设置了调节组件20,并将该调节组件20的卡持部21设于晾晒平台30的底部,将该调节组件20的支撑部22一端与底座10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卡持部21卡持。这样一来,支撑部22的一端可围绕支撑部22与底座10之间的连接点转动,另一端卡持在卡持部21上带动晾晒平台30转动,如此,晾晒平台30的倾斜角度便能够根据风向或者太阳的位置做相应的调节,以使晾晒有被晾晒物的晾晒平台30能够接收到合适的风力或者光照,从而使得被晾晒物快速晾干。
请再结合参照图3与图4,上述卡持部21包括第一固定件组211、第二固定件组212以及卡持板213,第一固定件组211和第二固定件组212分别与晾晒平台30的底面连接,卡持板213连接于第一固定件组211与第二固定件组212之间,且卡持板213远离晾晒平台30的一面设有卡持齿2131,支撑部22通过卡持齿2131与卡持部21卡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第一固定件组211以及第二固定件组212分别固定连接于晾晒平台30的底部,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组211以及第二固定件组212是分别连接于筛框32的底部的,且第一固定件组211与第二固定件组212分别对称设置于筛框32底部的两侧。
第二,卡持板213连接于第一固定件组211与第二固定件组212之间,且卡持板213远离晾晒平台30的一面设有卡持齿2131。应理解,卡持齿2131只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卡持结构而已,并非是对该卡持结构的限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卡持齿2131远离晾晒平台30的一面还可以设置成多个卡持口,支撑部22远离底座10的一端可卡持于卡持口内。当需要调节晾晒平台30的倾斜度时,只需要将支撑部22的一端围绕支撑部22与底座10之间的连接点转动,另一端根据需要卡持在相应的卡持齿2131内或者卡持口内即可。
第三,卡持齿2131可以一体成型于卡持板213远离晾晒平台30的一面,也可以固定连接于卡持板213远离晾晒平台30的一面。
为了防止支撑部22与卡持齿2131卡持的一端脱离卡持齿2131,而导致晾晒平台30失去支撑出现侧翻的情况,在本实施例中,卡持板213朝向底座10的一面周边凸设有第一护栏。应理解,第一护栏应该是围设于卡持齿2131的四周的,且第一护栏与卡持板213能形成一容纳腔,卡持齿2131位于容纳腔的腔底。这样,支撑部22就可以被限位在该容纳腔内,便不会出现支撑部22脱离卡持板213的情况,从而晾晒平台30的倾斜角度便能在可控的范围内改变。
为了使得晾晒平台30的稳定性更好,该调节组件20还包括位于第一固定件组211与第二固定件组212之间的第三固定件组214,且第三固定件组214的一端与晾晒平台30的底面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0铰接。如此,该晾晒装置100便会在以第三固定件组214与底座10的铰接点为转动中心,借助支撑部22的辅助,通过改变支撑部22卡持在卡持齿2131上的位置,从而改变晾晒平台30的倾斜角度。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22包括第一子支撑部221和第二子支撑部222,且第一子支撑部221的一端与第二子支撑部222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于底座10的相对两侧,第一子支撑部221的另一端与第二子支撑部222的另一端分别卡持于卡持齿2131的相对两端。请参照图3,第一子支撑部221的一端与第二子支撑部222的一端可以分别可转动连接于底座10的相对两侧,这样能适当地缩小整个晾晒装置100的空间占有率。应理解,图3所示出的第一子支撑部221与第二子支撑部222的一种设置方式只是本实施例所提供一种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该第一子支撑部221与第二子支撑部222的一种设置方式的限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子支撑部221的一端与第二子支撑部222的一端分别可转动连接于底座10上端的相对两侧。
如图3所示,若晾晒平台30需要向右倾斜接收光照或者风吹时,可将第一子支撑部221朝向第三固定件组214的方向移动,且将第二子支撑部222远离第三固定件组214的方向移动。这样,可将晾晒平台30的左侧抬起,相应的右侧降落,以使晾晒平台30上的被晾晒物能够接收到来自右侧的光照或者风力;若晾晒平台30需要向左倾斜接收光照或者风吹时,可将第一子支撑部221朝远离第三固定件组214的方向移动,且将第二子支撑部222朝向第三固定件组214的方向移动。这样,可将晾晒平台30的右侧抬起,相应的左侧降落,以使晾晒平台30上的被晾晒物能够接收到来自左侧的光照或者风力。
为了防止晾晒平台30上的被晾晒物因风吹等各种原因导致被晾晒物脱离晾晒平台30掉落到地面,造成被晾晒物的污损。筛框32背离底座10的一侧设有第二护栏321。
为了防止在晾晒平台30倾斜时可能导致的被晾晒物脱离晾晒平台30的情况发生,在本实施例中,该晾晒装置100还包括对称设置于晾晒平台30两侧的两收容部33,收容部33用于收容掉落的被晾晒物。具体地,两收容部33均设置成u型板,且两u型板分别铰接于晾晒平台30的相对两侧。这样,当晾晒谷物时,在风力的作用下,可以将不饱满的谷物或者皮壳吹到u型板内,此时便能人工将不饱满的谷物或者皮壳清理。另外,当谷物晾干后,也可以将晾晒平台30倾斜适当角度,此时谷物便能落至u型板内,便于装袋收集。应理解,两收容部33均设置成u型板只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计方式而已,并非是对该收容部33形状的特殊限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两收容部33设置成v型板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自身常识或者设计需求做合理调节。
应理解,当该晾晒装置100设置两收容部33时,两收容部33应当是设置于晾晒平台30倾斜侧的相对两侧边,以便于收容在晾晒平台30倾斜时可能掉落的被晾晒物。此时,第二护栏321应当是只包括设置于晾晒平台30非倾斜侧的两侧板。倾斜侧为晾晒平台30倾斜的两侧边,也就是如图3所示的左右方位,非倾斜侧即为图3所示出的前后方位。
为了便于移动该晾晒装置100,在本实施例中,该晾晒装置100还包括设于底座10底部的万向轮40。在本实施例中,该万向轮40的数量为4个,4个万向轮40对应设置于底座10的四周。
该晾晒装置100的使用方法如下步骤所示:
s10:根据被晾晒物的大小形态选用合适的筛网31,并完成安装。
s20:将被晾晒物铺平在筛网31上。需注意,当被晾晒物为谷物等比较细碎的物品时,可以将被晾晒物尽可能的铺设的稀薄一点,以便于快速晾干。
s30:根据风向或者光照方向合理改变晾晒平台30的倾斜角度。具体地,当没有设置第三固定件组214时,可以将支撑部22的一端围绕支撑部22与底座10之间的连接点转动,另一端卡持在卡持部21上带动晾晒平台30转动,以改变晾晒平台30的倾斜角度;当设置有第三固定件组214时,可通过调节支撑部22在卡持部21的位置来实现抬起或者降落晾晒平台30的一侧,以达到晾晒平台30的倾斜角度的改变。
s40:进行晾晒,并根据风向或者光照及时改变晾晒平台30的倾斜角度或者移动该晾晒装置100。
s50:晾干后,进行收集被晾晒物,可通过收容部33进行收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