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的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8537发布日期:2020-01-03 11:43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的进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如果放入易结球成团块的物料时,干燥效果不太明显,而且耗时太长,成团结块物料不易干透。

针对上述情况,人们开始了对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做出改进,参考公告号为cn206222862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多功能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包括干燥器主体,干燥器主体为双锥型,所述的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本体锥部安装有将原料或料液破碎搅拌的破碎装置,所述破碎装置包括破碎机座,破碎机座内设有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下方安装有破碎搅拌器,旋转驱动装置驱动控制破碎刀进行旋转。通过加设在破碎装置将原料打碎,进而达到了提高干燥效果的目的。

但是如果在干燥器本体内部直接加设破碎装置,在破碎装置打碎原料时,原料会受到一个很大的反弹力,进而使原料对干燥器本体产生一个较大的冲击力,容易对干燥器本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的进料装置,其具有在向干燥器内添加原料时,进料装置先将原料打碎,使进入到干燥器内的原料体积不会太大,进而影响干燥效果,在添加完毕后,进料装置离开干燥器,从而达到不会对干燥器产生损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的进料装置,包括加设在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一侧的支架台、加设在支架台并正对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开口的切碎装置;所述切碎装置包括容纳原料的物料壳、加设在物料壳底部的筛网、控制物料壳升降的第一驱动组件、用于推压位于物料壳中物料的推板和控制推板升降的第二驱动组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与支架台固定连接的第一气缸和与物料壳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塞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与支架台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和与推板固定连接的第二活塞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该使用上述进料装置添加原料时,先将干燥器的密封盖打开,然后第一气缸启动,使第一活塞杆向下移动,带动物料壳向下移动,直到物料壳完全处于干燥器的内部为止,然后向物料壳内添加原料,添加完毕后,启动第二气缸,使第二活塞杆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推板向下移动,推板与物料壳内的原料相接触,进而推动原料向下移动,进而原料穿过筛网被切碎进入到干燥器内,直到推板与筛网相接触为止,进而达到了将大块的原料切割成小块原料的目的,然后反向启动第二气缸,使第二活塞杆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推板向上移动,直到推板回到初始位置,继续向物料壳内添加原料,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添加全部原料为止,然后反向启动第一气缸,第一活塞杆向上移动,带动进料壳向上移动,直到进料壳回到初始位置即可,通过该进料装置,不仅实现了切割原料,使进入到干燥器内的原料为小块形状,还减少了运输切割后原料的步骤,简化了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筛网由相互交错的切刀片组合成网状结构的切刀筛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原料在推板的推动下,原料与切刀刀刃相接触,进而使原料被切刀切开,使筛网更容易的切割原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筛网与物料壳的底部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切刀切割物料会产生一定的损坏,为此将筛网设置为与物料壳可拆卸连接,由于筛网会受到原料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所以筛网与物料壳之间的连接必须稳定,为此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将多个螺栓穿过筛网直接固定在物料壳的底部,既实现了可拆卸连接,也实现了筛网与物料壳之间的稳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板朝向筛网的端面加设有与筛网孔相对应的推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防止原料被切碎后卡在筛孔内,在推板与筛网相接触时,推柱穿过筛孔,将卡在筛孔内的原料被推离,进入到干燥器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切刀片为合金钢制成的合金切刀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切刀片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加设进料装置,在向干燥器内添加原料时,进料装置先将原料打碎,使进入到干燥器内的原料体积不会太大,进而影响干燥效果,在添加完毕后,进料装置离开干燥器,从而达到不会对干燥器产生损坏的效果;

2.筛网由相互交错的切刀片组合成网状结构的切刀筛网,使筛网更易的切割原料;

3.在推板朝向筛网的端面加设有与筛网孔相对应的推柱,防止了筛孔内残留原料。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添加原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切割原料时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筛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干燥器;111、密封盖;2、干燥器支架;3、支架台;4、切碎装置;411、物料壳、412、筛网;413、第一驱动组件;4131、第一气缸;4132、第一活塞杆;414、推板;415、第二驱动组件;4151、第二气缸;4152、第二活塞杆;5、切刀片;6、推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用于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1的进料装置,包括与干燥器1支架固定连接的支架台3和加设在支架台3上并正对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1开口的切碎装置4。

结合图切碎装置4包括容纳原料的物料壳411、加设在物料壳411底部的筛网412、控制物料壳411升降的第一驱动组件413、用于推压位于物料壳411中物料的推板414和控制推板414升降的第二驱动组件415。第一驱动组件413包括与支架台3固定连接的第一气缸4131和与物料壳411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塞杆4132。第二驱动组件415包括与支架台3固定连接的第二气缸4151和与推板414固定连接的第二活塞杆4152。物料壳411的初始位置位于干燥器1开口的正上方,物料壳411在容纳原料的状态时,正好完全处于干燥器1的内部。推板414初始位置与物料壳411的上端面相平齐,推板414在物料壳411添加物料时位于初始位置,且推板414与物料壳411的上端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推板414推压原料的最终位置与筛网412相接触。

当该使用上述进料装置添加原料时,结合图2和图3,先将干燥器1的密封盖111打开,然后第一气缸4131启动,使第一活塞杆4132向下移动,带动物料壳411向下移动,直到物料壳411完全处于干燥器1的内部为止,然后向物料壳411内添加原料,添加完毕后,启动第二气缸4151,使第二活塞杆415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推板414向下移动,推板414与物料壳411内的原料相接触,进而推动原料向下移动,进而原料穿过筛网412被切碎进入到干燥器1内,直到推板414与筛网412相接触为止,进而达到了将大块的原料切割成小块原料的目的,然后反向启动第二气缸4151,使第二活塞杆415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推板414向上移动,直到推板414回到初始位置,继续向物料壳411内添加原料,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添加全部原料为止,然后反向启动第一气缸4131,第一活塞杆4132向上移动,带动进料壳向上移动,直到进料壳回到初始位置,盖好密封盖111即可,通过该进料装置,不仅实现了切割原料,使进入到干燥器1内的原料为小块形状,还减少了运输切割后原料的步骤,简化了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保证筛网412更容易的切割原料,将筛网412设置为由相互交错的切刀片5组合而成的切刀筛网412,切刀刀刃竖直向上,使原料在推板414的推动下,原料与切刀刀刃相接触,进而使原料被切刀切开。

由于切刀切割物料会产生一定的损坏,为此将筛网412设置为与物料壳411可拆卸连接,由于筛网412会受到原料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所以筛网412与物料壳411之间的连接必须稳定,为此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将多个螺栓穿过筛网412直接固定在物料壳411的底部,既实现了可拆卸连接,也实现了筛网412与物料壳411之间的稳定连接。

如图7和图8所示,为了防止原料被切碎后卡在筛孔内,为此在推板414朝向筛网412的端面加设有与筛网412孔相对应的推柱6,结合图4,使推板414与筛网412相接触时,推柱6穿过筛孔,将卡在筛孔内的原料被推离,进入到干燥器1内。

为了提高切刀片5的使用寿命,切刀片5采用合金钢支撑的合金切刀片5。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该使用上述进料装置添加原料时,先将干燥器1的密封盖111打开,然后第一气缸4131启动,使第一活塞杆4132向下移动,带动物料壳411向下移动,直到物料壳411完全处于干燥器1的内部为止,然后向物料壳411内添加原料,添加完毕后,启动第二气缸4151,使第二活塞杆4152向下移动,进而带动推板414向下移动,推板414与物料壳411内的原料相接触,进而推动原料向下移动,进而原料穿过筛网412被切碎进入到干燥器1内,直到推板414与筛网412相接触为止,然后反向启动第二气缸4151,使第二活塞杆4152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推板414向上移动,直到推板414回到初始位置,继续向物料壳411内添加原料,重复上述步骤,直到添加全部原料为止,然后反向启动第一气缸4131,第一活塞杆4132向上移动,带动物料壳411向上移动,直到物料壳411回到初始位置,盖好密封盖111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