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加热方式的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7726发布日期:2020-01-03 11:3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加热方式的折叠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机构,特别是用于多功能加热方式的电暖器的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电暖器作为一种电加热装置,在市场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型号及种类,主要以远红外辐射式加热或空气对流式加热为主。但现有的电暖器,取暖方式单一,只能为对流式或辐射式,不能合二为一;辐射类电暖器是以远红外光波的形式取暖,优点加热速度快、快速取暖效果明显、使人在远红外有效辐射距离内立即感觉暖和、远红外光波对人体有很好的理疗作用、可以在户外或保暖效果不好的环境使用;缺点加热面积小。对流式电暖器是以加热房间内空气温度的形式取暖,优点是可实现房间整体加热,加热面积大;缺点是加热速度缓慢,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可以达到理想的取暖温度、需要房间有好的保温效果,使用时不能打开门窗等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加热方式的折叠机构,可以展开和折叠使用,并具有辐射和对流两种加热方式:当展开使用时,第一电暖机构和第二电暖机构可通过中间铰链连接的旋转轴展开,形成两侧同时可以辐射加热工作的电暖器;展开角度为0°-360°范围内任意角度。当折叠使用时,第一电暖机构和第二电暖机构通过中间铰链链接的旋转轴折叠在一起,组合成对流式加热工作的电暖器。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机构,包括第一电暖机构、第二电暖机构、旋转柱,所述第一电暖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所述第一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安装在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顶盖板、第一底盖板、第一前壳、第一后壳,第一右装饰盖板,所述第二电暖机构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所述第二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安装在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顶盖板、第二底盖板、第二前壳、第二后壳、第二右装饰盖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右侧、第二壳体的左侧分别与旋转柱的两侧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包括第一电热管、第一辐射式导热板,所述第一电热管安装在第一辐射式导热板内,所述第二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包括第二电热管、第二辐射式导热板,所述第二电热管安装在第二辐射式导热板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辐射式导热板、第二辐射式导热板均为导热铝板,所述第一辐射式导热板、第二辐射式导热板表面均设有辐射热涂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壳、第二前壳均设有若干个辐射散热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热管、第二电热管可以为i型管、u型管或w型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盖板、第二顶盖板均设有若干个热空气散热孔,所述第一底盖板、第二底盖板均设有若干个进风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第二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为碳晶发热板、碳纤维发热板、石墨烯发热板、云母片载体类发热板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盖板、第二顶盖板均设有若干个热空气出风孔,所述第一底盖板、第二底盖板均设有若干个冷空气进风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第一电暖机构、第二电暖机构、旋转柱形成的铰接结构,使第一电暖机构、第二电暖机构可以闭合或展开;在不使用电暖器时,可通过旋转柱使第一电暖机构、第二电暖机构闭合,方便携带、收纳。使用闭合方式加热取暖时,可使两边发热机构合并成一体,内部形成对流式的加热方式,可以进行房间整体升温加热;使用展开方式加热取暖时,可通过旋转柱使第一电暖机构、第二电暖机构展开,第一前壳、第二前壳朝外,形成较大的远红外辐射面积,进行辐射加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开状态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开状态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辐射散热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开状态的俯视图补充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开状态的仰视图补充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开状态的仰视图补充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展开状态的仰视图补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折叠机构,如图1-4所示,包括第一电暖机构1、第二电暖机构2、旋转柱3,所述第一电暖机构1包括第一壳体、第一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所述第一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安装在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顶盖板12、第一底盖板13、第一前壳11、第一后壳、第一左装饰盖板,所述第二电暖机构2包括第二壳体、第二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所述第二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安装在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第二顶盖板22、第二底盖板23、第二前壳21、第二后壳、第二右装饰盖板,所述第一壳体的右侧、第二壳体的左侧分别与旋转柱3的两侧铰接,所述第一前壳、第二前壳均设有若干个辐射散热孔,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内均安装有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

其中,如图1-4所示,第一电暖机构1、第二电暖机构2分别与旋转柱3铰接,形成合页式结构。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前壳11、第二前壳21贴合,组合成对流式加热结构,冷空气从底部底盖板的进风口经过辐射板加热后热空气从顶盖的出风口排出。在开启状态下第一前壳11、第二前壳21展开,形成远红外辐射式加热结构,第一电暖机构1、第二电暖机构2内的远红外辐射板产生的远红外辐射光波透过第一前壳11、第二前壳12进行红外辐射加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第一电暖机构、第二电暖机构、旋转柱形成的铰接结构,使第一电暖机构、第二电暖机构可以闭合或展开;在不使用取暖时,可通过旋转柱使第一电暖机构、第二电暖机构闭合,方便携带、收纳。闭合加热取暖时,内部形成对流式的加热方式,可以进行房间整体升温加热,电暖器的加热面积大;展开加热取暖时,可通过旋转柱使第一电暖机构、第二电暖机构展开,第一前壳、第二前壳朝外,进行辐射加热。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包括第一电热管51、第一辐射式导热板52,所述第一电热管51安装在第一辐射式导热板52内,所述第二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包括第二电热管61、第二辐射式导热板62,所述第二电热管61安装在第二辐射式导热板62内。

特别的,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辐射式导热板52、第二辐射式导热板62均为导热铝板,表面均设有辐射热涂层。

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前壳11、第二前壳21均设有若干个辐射散热孔43。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电热管51、第二电热管61可以为i型管、u型管或w型管。

可选的,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顶盖板12、第二顶盖板22均设有若干个热空气出风孔41,所述第一底盖板13、第二底盖板23均设有若干个冷空气进风孔42。

其中,如图1-4所示,第一电热管51、第二电热管61为u型管。热空气出风孔41冷空气进风孔42均为风阻小的孔形设计。

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前壳11、第二前壳21贴合,形成对流式的加热结构,气流从第一电暖机构1、第二电暖机构2的底部冷空气进风孔上升,经第一辐射式发热板、第二辐射式发热板的加热,从第一电暖机构1、第二电暖机构2的顶部热空气出风孔溢出,形成冷热空气对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将第一电热管、第二电热管可以为i型、u型管或w型管,使第一电热管、第二电热管可与第一辐射式导热板、第二辐射式导热板充分接触,提高导热效率,确保第一辐射式导热板、第二导辐射式导热板具有升温快速的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远红外辐射热涂层,提高第一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第二远红外辐射式发热板组件的热辐射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采用辐射散热孔、热空气出风孔、冷空气进风孔,使第一电暖机构、第二电暖机构在闭合状态下,可使两边发热机构合并成一体,形成内部对流式的加热结构方式。

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旋转柱3包括第一固定件31、第二固定件32,所述第一固定件31与第二固定件32轴连,所述第一固定件31、第二固定件32分别与第一电暖机构1、第二电暖机构2铰接。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技术人员阅读本申请说明书后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变更均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申请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