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9492发布日期:2020-03-31 16:07阅读:15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制药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注射用水指符合中国药典注射用水项下规定的水。注射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经蒸馏所得的水,故又称重蒸馏水。为了有效控制微生物污染且同时控制细菌内毒素的水平,纯化水、注射用水系统的设计和制造出现了两大特点:一是在系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消毒/灭菌设施;二是管路分配系统从传统的送水管路演变为循环管路。

注射用水根据使用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降温处理,现有的对注射用水进行降温冷却的模块,结构复杂,安装、操作和维护麻烦,且只能对注射用水进行冷却,当不需要冷却时,无法使用,使用比较局限。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对注射用水进行降温冷却的模块只能对注射用水进行冷却,当不需要冷却时,无法使用,使用比较局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包括:安装板和注射用水网管;

降温换热器,所述降温换热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正面;

取水增压装置,所述取水增压装置设置于所述注射用水网管上;

第一输液管,所述第一输液管连通于所述取水增压装置的输出端;

第二输液管,所述第二输液管连通于所述注射用水网管的表面的底端;

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通于所述第一输液管的一端;

出液管,所述出液管连通于所述连接管的表面的一侧;

温度变送器,所述温度变送器设置于所述连接管的右端;

连接短管,所述连接短管连通于所述第一输液管的表面的一侧;

孔板,所述孔板设置于所述连接短管上;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连通于所述降温换热器的左侧的底部;

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连通于所述降温换热器右侧的顶部;

螺旋管,所述螺旋管设置于所述降温换热器的内部;

第一隔膜阀,所述第一隔膜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液管上;

第二隔膜阀,所述第二隔膜阀设置于所述第二输液管上;

第一气动隔膜阀,所述第一气动隔膜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液管上且位于所述连接短管的下方;

第二气动隔膜阀,所述第二气动隔膜阀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液管上且位于连接管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气动角座阀,所述螺旋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贯穿所述降温换热器的顶部和底部且延伸至所述降温换热器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输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螺旋管的顶端连通,所述出液管的一端与所述螺旋管的底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连接短管的右端与所述第二输液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组件,所述降温换热器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卡接组件,所述安装板的正面且位于放置组件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所述降温换热器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限位销,所述限位块上开设有与所述l形限位销相适配的限位孔。

优选的,所述放置组件包括放置板,所述放置板顶部的中间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表面的中间连通有通槽,所述放置板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表面的一侧连通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表面的一侧连通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上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且位于卡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推动块。

优选的,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接块,两个所述卡接块相反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表面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移动块的另一侧通过弹性件与所述凹槽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块的底部设置为弧形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当注射用水需要进行冷却时,打开气动角座阀,通过进水管向降温换热器内部加入冷却液,关闭第一气动隔膜阀,打开第一隔膜阀和第二隔膜阀,通过取水增压装置将注射用水通过第二输液管流入到降温换热器内部,同时部分注射用水经过第一输液管、连接短管和第二输液管留置降温换热器内部,打开第二气动隔膜阀,高温的注射用水通过冷却液进行换热后通过出液管、连接管和第一输液管的底端流出,其中螺旋管可以极大的加长高温的注射用水与冷区液的接触时间,使冷却更加的充分,温度身高的冷却液通过出水管排出,其中通过温度变送器可以对冷却后的注射用水的温度进行检测,当需要高温的注射用水时,可以同时打开第一气动隔膜阀,且不需要对降温换热模块内部加入冷却液,使高温的注射用水在取水增压装置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输液管流出即可,且流速可达到1m/s以上,符合相关标准,该降温模块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操作和维护,自身独立设计,出厂前即可完成全部测试,钝化,模块可就地安装,减少现场安装周期;单点配置设计,可以对注射用水进行冷却同时可以输出高温的注射用水,使用更加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降温换热器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降温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放置组件的剖视图。

图中标号:1、安装板,2、注射用水网管,3、降温换热器,4、取水增压装置,5、第一输液管,6、第二输液管,7、连接管,8、出液管,9、进水管,10、出水管,11、第一隔膜阀,12、第二隔膜阀,13、连接短管,14、孔板,15、第一气动隔膜阀,16、第二气动隔膜阀,17、气动角座阀,18、螺旋管,19、温度变送器,20、放置组件,201、放置板,202、放置槽,203、卡槽,204、连接槽,205、螺母,206、螺栓,207、推动块,208、通槽,209、限位槽,21、卡接组件,211、卡接块,212、凹槽,213、弹性件,214、移动块,215、卡块,22、l形限位销,23、限位块,24、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降温换热器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包括:安装板1和注射用水网管2;

降温换热器3,所述降温换热器3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1的正面;

取水增压装置4,所述取水增压装置4设置于所述注射用水网管2上;

第一输液管5,所述第一输液管5连通于所述取水增压装置4的输出端;

第二输液管6,所述第二输液管6连通于所述注射用水网管2的表面的底端;

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连通于所述第一输液管5的一端;

出液管8,所述出液管8连通于所述连接管7的表面的一侧;

温度变送器19,所述温度变送器19设置于所述连接管7的右端,温度变送器19可以对冷却后的注射用水的温度进行检测;

连接短管13,所述连接短管13连通于所述第一输液管5的表面的一侧;

孔板14,所述孔板14设置于所述连接短管13上,孔板14是测量液体、气体和蒸汽流量的检出元件;

进水管9,所述进水管9连通于所述降温换热器3的左侧的底部;

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连通于所述降温换热器3右侧的顶部;

螺旋管18,所述螺旋管18设置于所述降温换热器3的内部,螺旋管18可以为铜管或者其他导热性好的材料制成;

第一隔膜阀11,所述第一隔膜阀11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液管5上;

第二隔膜阀12,所述第二隔膜阀12设置于所述第二输液管6上;

第一气动隔膜阀15,所述第一气动隔膜阀15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液管5上且位于所述连接短管13的下方;

第二气动隔膜阀16,所述第二气动隔膜阀16设置于所述第一输液管5上且位于连接管7的下方。

所述进水管9上设置有气动角座阀17,所述螺旋管18的顶端和底端分别贯穿所述降温换热器3的顶部和底部且延伸至所述降温换热器3的外部。

所述第二输液管6的一端与所述螺旋管18的顶端连通,所述出液管8的一端与所述螺旋管18的底端连通。

所述连接短管13的右端与所述第二输液管6连通。

整个冷却模块可以通过hmi/plc进行全自动或者半自动的就地控制,通过记忆卡或者usb闪存收集数据在线cip、sip,低点排污,降温换热器3外表面为不锈钢密封结构壳体,方便清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1、当注射用水需要进行冷却时,打开气动角座阀17,通过进水管9向降温换热器3内部加入冷却液,关闭第一气动隔膜阀15,打开第一隔膜阀11和第二隔膜阀12,通过取水增压装置4将注射用水通过第二输液管6流入到降温换热器3内部,同时部分注射用水经过第一输液管5、连接短管13和第二输液管6留置降温换热器3内部,打开第二气动隔膜阀16,高温的注射用水通过冷却液进行换热后通过出液管8、连接管7和第一输液管5的底端流出,其中螺旋管18可以极大的加长高温的注射用水与冷区液的接触时间,使冷却更加的充分,温度身高的冷却液通过出水管10排出,其中通过温度变送器19可以对冷却后的注射用水的温度进行检测;

2、当需要高温的注射用水时,可以同时打开第一气动隔膜阀15,且不需要对降温换热模块3内部加入冷却液,使高温的注射用水在取水增压装置4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输液管5流出即可,且流速可达到1m/s以上,符合相关标准。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当注射用水需要进行冷却时,打开气动角座阀17,通过进水管9向降温换热器3内部加入冷却液,关闭第一气动隔膜阀15,打开第一隔膜阀11和第二隔膜阀12,通过取水增压装置4将注射用水通过第二输液管6流入到降温换热器3内部,同时部分注射用水经过第一输液管5、连接短管13和第二输液管6留置降温换热器3内部,打开第二气动隔膜阀16,高温的注射用水通过冷却液进行换热后通过出液管8、连接管7和第一输液管5的底端流出,其中螺旋管18可以极大的加长高温的注射用水与冷区液的接触时间,使冷却更加的充分,温度身高的冷却液通过出水管10排出,其中通过温度变送器19可以对冷却后的注射用水的温度进行检测,当需要高温的注射用水时,可以同时打开第一气动隔膜阀15,且不需要对降温换热模块3内部加入冷却液,使高温的注射用水在取水增压装置4的作用下通过第一输液管5流出即可,且流速可达到1m/s以上,符合相关标准,该降温模块结构简单,方便安装、操作和维护,自身独立设计,出厂前即可完成全部测试,钝化,模块可就地安装,减少现场安装周期;单点配置设计,可以对注射用水进行冷却同时可以输出高温的注射用水,使用更加的方便。

第二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3、图4、图5和图6,其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注射用水使用点降温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降温换热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的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的放置组件的剖视图。

所述安装板1正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放置组件20,所述降温换热器3左右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卡接组件21,所述安装板1的正面且位于放置组件20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23,所述降温换热器3背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l形限位销22,所述限位块23上开设有与所述l形限位销22相适配的限位孔24。

所述放置组件包括放置板210,所述放置板201顶部的中间开设有放置槽202,放置槽202与降温换热器3的底部大小相适配,所述放置槽202内表面的中间连通有通槽208,所述放置板20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209,所述限位槽209内表面的一侧连通有卡槽203,所述卡槽203内表面的一侧连通有连接槽204,所述连接槽204的内部设置有螺母205,螺母205预埋在连接槽204内部,所述螺母205上螺纹连接有螺栓206,所述螺栓206的一端且位于卡槽20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推动块207。

所述卡接组件21包括卡接块211,两个所述卡接块211相反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212,所述凹槽212内表面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滑动连接有移动块214,所述移动块21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卡块215,所述移动块214的另一侧通过弹性件213与所述凹槽212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卡块215的底部设置为弧形面。

第一实施例中降温换热器3与安装板1通常进行焊接或者螺栓进行安装,安装麻烦,且不便于检修维护,通过在安装板1上设置放置组件20,两个限位块23,在降温换热器3的左右两侧的底部固定卡接组件21和背面的左右两侧固定l形限位销22,安装时,通过将两个l形限位销22对应限位块23上的限位孔24插入,向下移动,使降温换热器3左右两侧的卡接块211的底端对用放置板201顶部左右两侧的限位槽209插入,其中放置板201的顶部挤压卡块215的弧形面,使卡块215通过移动块214挤压弹性件213并移入至凹槽212内部,当卡接块211移动与限位槽209内表面的底部接触时,此时卡块215和卡槽203的位置对应,通过弹性件213的作用使其弹入到卡槽203的内部,对其进行限位,此时降温换热器3的底部位于放置槽202的内部,l形限位销22与限位块23接触,安装简单,且通过放置板201和限位块23对降温换热器3的底部和上侧进行支撑,放置槽202可以对其进行限位,卡接组件21进行卡接限位,使其更加的稳定,当需要检修进行拆卸时,只需要转动螺栓206,螺栓206通过与螺母205相互作用,推动推动块207将卡块215推出卡槽203,此时即可将降温换热组件3拆下,操作极其的简单,拆卸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