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2516发布日期:2020-01-10 14:1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保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工厂用环保空调。



背景技术:

环保空调,又称蒸发冷风机,是一种集降温、换气、防尘、除味于一身的蒸发式降温换气机组。环保空调除了可以让企业车间、公共场所、商业娱乐场合带来新鲜空气和降低温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节能、环保,环保空调是一款全新无压缩机、无冷媒、无铜管的环保产品,是传统中央空调耗电1/8,能为各行业更实在的省电。现有的环保空调存在结构复杂的缺陷,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环保空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环保空调。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环保空调,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上成型有一腔口朝下的第一容置腔;位于所述上盖正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上成型有一腔口朝上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中央设置有一凸柱,所述凸柱上开设有一竖直贯穿所述凸柱的中心孔,所述凸柱和所述中心孔共同形成一环形柱;安装在所述环形柱顶部的风机组件;用于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以形成一柱状体的四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共同围设形成四个侧壁区;安装在所述侧壁区上的四个侧板水帘组件;以及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上盖的第一容置腔内且与所述侧板水帘组件一一对应设置用于将水引流至所述侧板水帘组件正上方的出水件,所述出水件上竖直设置有进水管;其中,所述底座的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有一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出口与所述进水管之间连接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出水件的软管,所述底座的腔底为一倾斜直平面,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一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底座腔底的低端侧。

优选的,所述上盖、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撑柱共同围设形成一正方体或长方体,其中,所述支撑柱竖直设置在所述上盖和所述底座的边角处,所述支撑柱的顶端部紧固在所述上盖上、底端部紧固在所述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出水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围设在所述第一基板的边沿上且与所述第一基板共同围设形成簸箕状的流水区的围板、一位于所述簸箕状流水区的出水口处的第二基板,其中,所述第二基板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的下方,所述上盖的第一容置腔的腔侧壁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预设有一使得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水向下流动至所述侧板水帘组件上的水流间隙。

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上有一与所述进水管同轴设置的凸台,所述凸台位于所述流水区内,所述第一基板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流水区划分为若干水道的分流板,其中,所述进水管的顶端面高于所述凸台的顶端面,所述分流板的一端部与所述凸台的圆周壁固连、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基板齐平。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腔顶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凸台上方且与所述凸台一一对应设置的限位环柱,所述凸台的一侧还设置有一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所述围板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一对凸耳,其中,所述围板上成型有一与所述限位环柱相配合的折弯凹槽,所述安装柱和一对所述凸耳围设形成一三角形,所述安装柱上开设有一供螺钉穿设的螺纹孔,所述凸耳上成型有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侧板水帘组件包括紧固在所述支撑柱上的侧板、通过水帘框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水帘,其中,所述侧板向其外侧壁的方向隆起有一侧板腔,所述侧板的腔侧壁上成型有风口,所述侧板腔的腔口处成型有一便于所述水帘的一侧端部插入所述侧板腔内的导向框,所述水帘框框设在所述水帘的相向另一侧端部上,所述水帘框包括一对相向分布且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侧板腔的腔口处的第一框臂、一对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框臂上且与所述第一框臂共同围设在所述水帘的另一侧端部上的第二框臂,所述第一框臂竖直分布,所述第二框臂水平分布,所述第二框臂与所述导向框之间存在使得所述水帘在其顶端面上获得一水帘进水口、在其底端面上获得一水帘出水口水帘间隙。

优选的,所述侧板水帘组件还包括用于防止灰尘进入所述水帘的滤网,所述滤网竖直插设在所述侧板的侧板腔内,其中,所述侧板腔的顶部腔壁上成型有供所述滤网插入的滤网口。

优选的,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通过电机支架紧固在所述环形柱顶部的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且随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旋转的风叶,其中,所述风叶位于所述环形柱的柱腔内,所述环形柱的顶端面上成型有向上隆起的凸块,所述凸块上设置有用于预埋螺母的沉槽,所述支架的一端部紧固在所述凸块上、另一端部紧固在所述电机上。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开设有一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上设置有一浮球,其中,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底座的第二容置腔的腔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处还设置有排水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环保空调,其上盖、底座和支撑柱构成整机机架,侧板、水帘、水帘框和滤网结合在一起形成侧板水帘组件,该侧板水帘组件安装在整机机架的四个侧壁上,抽水泵通过软管将底座内的水输送至出水件,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上往下流,最终通过侧板水帘组件上的水帘回流至底座的第二容置腔内,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底座的腔底设置为倾斜直平面的用意是:使得水汇流至出水口处,以便于排水;出水件的第一基板上设置有安装柱、围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一对凸耳,安装柱和凸耳围设形成一三角形,安装时,通过该安装柱和凸耳就能将出水件方便且可靠的安装至上盖上,三角形状的分布方式有效的增强了出水件和上盖之间的连接强度,限位环柱能够限定出水件相对于上盖的位置,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凸块上设置有用于预埋螺母的沉槽,安装时,通过螺栓将电机的电机支架安装至环形柱顶部即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环保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环保空调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水件和上盖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与出水件之间的水流间隙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板水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板水帘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帘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水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出水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4是图12中a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7中e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9中d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9中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出水件;11、第一基板;12、第二基板;121、导流板;13、围板;131、折弯凹槽;14、凸台;15、进水管;151、缺口;16、分流板;17、匀水板;18、安装柱;19、凸耳;191、第一加强筋;20、上盖;21、限位环柱;211、直平面;212、弧形面;22、第二加强筋;23、定位槽;30、底座;31、出水口;32、进水口;33、凸柱;331、中心孔;34、第四加强筋;35、凸块;351、沉槽;36、第三加强筋;37、定位块;38、支撑脚;40、侧板;41、风口;42、滤网口;43、导向框;431、第二卡钩口;44、分隔板;50、水帘;60、水帘框;61、第一框臂;611、框基板;612、包边;613、连接板;614、第二卡钩;615、框口;62、第二框臂;621、第一卡钩;70、滤网;71、握持部;80、风机组件;81、电机;82、风叶;83、电机支架;90、支撑柱;91、抽水泵;92、排水泵;93、水位传感器;94、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至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环保空调,包括:上盖20,所述上盖20上成型有一腔口朝下的第一容置腔;位于所述上盖20正下方的底座30,所述底座30上成型有一腔口朝上的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二容置腔的中央设置有一凸柱33,如图10所示,所述凸柱33上开设有一竖直贯穿所述凸柱33的中心孔331,所述凸柱33和所述中心孔331共同形成一环形柱;安装在所述环形柱顶部的风机组件80;用于连接所述上盖20和所述底座30以形成一柱状体的四个支撑柱90,所述支撑柱90、所述上盖20和所述底座30共同围设形成四个侧壁区;安装在所述侧壁区上的四个侧板水帘组件;以及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上盖20的第一容置腔内且与所述侧板水帘组件一一对应设置用于将水引流至所述侧板水帘组件正上方的出水件10,如图12所示,所述出水件10上竖直设置有进水管15;其中,所述底座30的第二容置腔内设置有一抽水泵91,所述抽水泵91的出口与所述进水管15之间连接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容置腔内的水输送至所述出水件10的软管,所述底座30的腔底为一倾斜直平面,所述底座30上开设有一出水口31,所述出水口31位于所述底座30腔底的低端侧,所述抽水泵91设置在所述低端侧。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上盖20、所述底座30和所述支撑柱90共同围设形成一正方体或长方体,其中,所述支撑柱90竖直设置在所述上盖20和所述底座30的边角处,所述支撑柱90的顶端部紧固在所述上盖20上、底端部部紧固在所述底座30上,如图5和图10所示,所述上盖20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支撑柱90顶端部位置的定位槽23,所述定位槽23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底座30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支撑柱90底端部位置的定位块37,所述定位块37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所述底座30的腔底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为3°~12°。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所述倾斜角的大小为8°;若所述倾斜角过大则易造成局部积水,不利于所述水帘50的水循环;若所述倾斜角过小则不利于排水。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出水件10包括一第一基板11、一围设在所述第一基板11的边沿上且与所述第一基板11共同围设形成簸箕状的流水区的围板13、一位于所述簸箕状流水区的出水口处的第二基板12,其中,所述第二基板12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下方,所述上盖20的第一容置腔的腔侧壁与所述第二基板12之间预设有一使得所述第一基板11上的水向下流动至所述侧板水帘组件上的水流间隙。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第一基板11上有一与所述进水管15同轴设置的凸台14,所述凸台14位于所述流水区内,所述第一基板11上还设置有用于将所述流水区划分为若干水道的分流板16,其中,所述进水管15的顶端面高于所述凸台14的顶端面,所述分流板16的一端部与所述凸台14的圆周壁固连、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基板12齐平;本方案中,所述第一基板11为中间高、两端低的薄板,所述凸台14位于所述第一基板11的中间高部上,以利于水流流向各个水道。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2和图14所示,所述进水管15的顶部成型有一便于水涌出所述进水管15的缺口151,所述缺口151呈半圆柱状。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2所示,所述流水区内还设置有用于将每一所述水道分隔为两条分水道的匀水板17,所述匀水板17成型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上且靠近所述簸箕状流水区的出水口处设置。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2所示,所述第二基板12上竖直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基板12分隔为若干区域段的导流板121,其中,所述导流板121与所述分流板16一一对应设置。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5所示,所述上盖20的腔顶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凸台14上方且与所述凸台14一一对应设置的限位环柱21,所述限位环柱21为底部开口且内部中空的柱状体,所述限位环柱21包括一竖直设置的直平面211、一连接所述直平面211相向两侧边沿的弧形面212,所述进水管15的顶端部位于所述限位环柱21的中空腔内,所述进水管15的底部连接有所述软管,所述上盖20的腔顶上还设置有第二加强筋22,所述第二加强筋22沿对角线方向分布;如图12所示,所述凸台14的一侧还设置有一安装柱18,所述安装柱18竖直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11上,所述围板13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一对凸耳19,其中,如图14所示,所述围板13上成型有一与所述限位环柱21相配合的折弯凹槽131,所述安装柱18和一对所述凸耳19围设形成一三角形,所述安装柱18上开设有一供螺钉穿设的螺纹孔,所述凸耳19上成型有安装孔,本方案中,由所述安装柱18和一对所述凸耳19所围设形成的三角形为一钝角等腰三角形,所述凸耳19与所述围板13的外侧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91。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0所示,所述环形柱的外圈壁面与所述底座30的腔底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筋36,其中,所述第三加强筋36为柱面呈弧面的柱体,所述第三加强筋36的顶端面低于所述环形柱的顶端面,本方案中,将所述第三加强筋36设置为柱面呈弧面的柱体目的是:在加强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利于水流的流动;所述底座30的腔侧壁与腔底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34;所述底座30的底部还设置有支撑脚38,所述支撑脚38位于所述底座30的四个边角处。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6至图9所示,所述侧板水帘组件包括紧固在所述支撑柱90上的侧板40、通过水帘框60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侧板40上的水帘50,其中,所述侧板40向其外侧壁的方向隆起有一侧板腔,所述侧板40的腔侧壁上成型有风口41,所述侧板腔的腔口处成型有一便于所述水帘50的一侧端部插入所述侧板腔内的导向框43,所述水帘框60框设在所述水帘50的相向另一侧端部上,所述水帘框60包括一对相向分布且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侧板腔的腔口处的第一框臂61、一对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第一框臂61上且与所述第一框臂61共同围设在所述水帘50的另一侧端部上的第二框臂62,所述第一框臂61竖直分布,所述第二框臂62水平分布,所述第二框臂62与所述导向框43之间存在使得所述水帘50在其顶端面上获得一水帘进水口、在其底端面上获得一水帘出水口水帘间隙,所述水帘间隙位于所述水流间隙的正下方。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9和图16所示,所述第二框臂62为角钢条,所述第二框臂62的相向两端部上成型有第一卡钩621,所述第一框臂61上开设有与所述卡钩621相卡合的第一卡钩口;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框臂61包括一矩形状的框基板611、成型在所述框基板611的边沿上的包边612和连接板613,其中,所述连接板613成型在所述框基板611的一长边沿上,且所述连接板613与所述框基板611的外侧壁之间存在一直角折弯角,所述连接板613上开设有供螺丝穿设的螺丝孔,所述包边612成型在所述框基板611的另外三条边沿上,且所述包边612与所述框基板611的内侧壁之间存在直角夹角;如图17和图15所示,所述框基板611的内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第二卡钩614,所述导向框43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钩614相配合的第二卡钩口431;如图9所示,所述框基板611上成型有多个框口615,所述框口615的设置是为了利于空气流通;本方案中,所述第一框臂61和所述第二框臂62之间通过第一卡钩连接,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所述第一框臂61通过所述连接板613和所述第二卡钩614与所述侧板40的所述导向框43连接,具有连接稳定可靠的优点。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侧板水帘组件还包括用于防止灰尘进入所述水帘50的滤网70,所述滤网70竖直插设在所述侧板40的侧板腔内,其中,所述侧板腔的顶部腔壁上成型有供所述滤网70插入的滤网口42,所述滤网70的顶部成型有延伸出所述侧板腔以便于抽拉所述滤网70的握持部71;本方案中,所述滤网70能够有效的防止灰尘进入所述水帘50,有效延长了所述水帘50的使用寿命且还可达到除尘的目的。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滤网70的数量设置为2,所述滤网口42与所述滤网70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侧板腔的中央成型有将所述侧板腔分隔为两进风区的分隔板44。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和图11所示,所述风机组件80包括通过电机支架83紧固在所述环形柱顶部的电机81、设置在所述电机81的输出轴上且随所述输出轴的旋转而旋转的风叶82,其中,所述风叶82位于所述环形柱的柱腔内,所述环形柱的顶端面上成型有向上隆起的凸块35,所述凸块35上设置有用于预埋螺母的沉槽351,所述支架83的一端部紧固在所述凸块35上、另一端部紧固在所述电机81上。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30上还开设有一进水口32,所述进水口32上设置有一浮球94,其中,所述进水口32位于所述底座30的第二容置腔的腔侧壁上,所述浮球94用于控制所述进水口32的启闭。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出水口31处还设置有排水泵92。

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30的第二容置腔内还设置有一水位传感器93,当所述底座30的第二容置腔内的水位低于预设要求时,所述抽水泵91停止工作。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