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44625发布日期:2020-04-03 13:1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电熔炉生产工艺流程为:氧化镁砂混合物熔炼结束后,产品盛满炉筒内,由台车承载炉筒,整体移动至晾晒区域,等待破碎,熔炼结束后,炉筒内中心区域为熔液凝固成形的熔坨,为一整体,熔坨和炉壳夹层区域为块状散装物料,由于氧化镁自身有隔热耐高温特性,整个晾晒过程需进行7天,其中前4天,熔坨和散装物料在炉筒内,热量由内至外进行释放,同时4天时间熔液结晶保温结束,第5天将炉筒拔出,同时人工将淌落下来散装物料进行回收,露出熔坨需再进行晾晒3天,至熔坨冷却,满足破碎温度,同行业电熔炉企业中,以上过程均在厂房内露天进行,由于晾晒过程中时间长,温度高,冬季工人施工时不敢靠近炉筒以防发生烫伤事故,夏季更不方便施工,熔坨的剩余热量被直接浪费掉,十分可惜。

现有的电熔炉生产后缺少热回收装置,采用晾晒的方式进行熔坨冷却,高温熔坨容易产生危险,而且电熔炉生产后无法对熔坨的热量加以回收利用,环保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余热回收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电熔炉生产后缺少热回收装置、采用晾晒的方式进行熔坨冷却、高温熔坨容易产生危险以及电熔炉生产后无法对熔坨的热量加以回收利用、环保性不足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石棉层和主进水管,所述底座上成型有管槽,所述底座上端设置有碳钢板层,所述碳钢板层内成型有余热回收腔一,所述余热回收腔一一侧设置有余热回收腔二,所述碳钢板层外围设置有所述石棉层,所述石棉层外围设置有镀铝锌压型钢板层,所述镀铝锌压型钢板层两侧壁上设置有门,所述镀铝锌压型钢板层另一侧壁上内嵌有温度计,所述镀铝锌压型钢板层上设置有所述主进水管,所述主进水管下端设置有换热管一,所述换热管一一端设置有三通连接管,所述三通连接管一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一侧设置有放空阀,所述放空阀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一端设置有换热管二,所述换热管二一端设置有主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碳钢板层与所述底座焊接,所述余热回收腔二成型于所述碳钢板层上,所述石棉层与所述碳钢板层、所述底座以及所述镀铝锌压型钢板层均为胶接,所述镀铝锌压型钢板层与所述底座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门与所述镀铝锌压型钢板层通过合页连接,所述主进水管与所述碳钢板层、所述石棉层以及所述镀铝锌压型钢板层均为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一与所述主进水管以及所述三通进水管均为插接,所述出水管与所述三通连接管插接,所述压力表以及所述放空阀均与所述出水管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放空阀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二与所述进水管以及所述主出水管均为插接。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一以及所述换热管二均与所述管槽搭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现有的电熔炉生产后缺少热回收装置,采用晾晒的方式进行熔坨冷却,高温熔坨容易产生危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碳钢板层、石棉层和镀铝锌压型钢板层,可将熔坨的热量封闭与装置内,使工作人员无法接触,从而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使熔坨降温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2、为解决现有的电熔炉生产后无法对熔坨的热量加以回收利用,环保性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进水管、换热管一、出水管、放空阀、进水管、换热管二和主出水管,使装置可对熔坨的热量回收后供给工厂使用,将熔坨的剩余热量进行充分利用,可为企业节能增效、建立环保标杆企业贡献力量,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余热回收装置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座;2、管槽;3、碳钢板层;4、余热回收腔一;5、余热回收腔二;6、石棉层;7、镀铝锌压型钢板层;8、门;9、温度计;10、主进水管;11、换热管一;12、三通连接管;13、出水管;14、压力表;15、放空阀;16、进水管;17、换热管二;18、主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底座1、石棉层6和主进水管10,底座1上成型有管槽2,底座1上端设置有碳钢板层3,碳钢板层3内成型有余热回收腔一4,余热回收腔一4一侧设置有余热回收腔二5,碳钢板层3外围设置有石棉层6,石棉层6外围设置有镀铝锌压型钢板层7,镀铝锌压型钢板层7两侧壁上设置有门8,镀铝锌压型钢板层7另一侧壁上内嵌有温度计9,镀铝锌压型钢板层7上设置有主进水管10,主进水管10下端设置有换热管一11,换热管一11一端设置有三通连接管12,三通连接管12一端设置有出水管13,出水管13上设置有压力表14,压力表14一侧设置有放空阀15,放空阀15一端设置有进水管16,进水管16一端设置有换热管二17,换热管二17一端设置有主出水管18。

如图1-图2所示,碳钢板层3与底座1焊接,余热回收腔二5成型于碳钢板层3上,石棉层6与碳钢板层3、底座1以及镀铝锌压型钢板层7均为胶接,镀铝锌压型钢板层7与底座1焊接,石棉层6可对装置进行包裹保温,将门8打开后可将台车送入装置内,余热回收腔一4具有可容纳4辆台车的空间,余热回收腔二5具有可容纳3辆台车的空间。

如图2所示,门8与镀铝锌压型钢板层7通过合页连接,主进水管10与碳钢板层3、石棉层6以及镀铝锌压型钢板层7均为插接,温度计9贯穿碳钢板层3、石棉层6以及镀铝锌压型钢板层7,可实时显示余热回收腔一4和余热回收腔二5内的温度,主进水管10接入到水泵房内,水泵房可通过主进水管10向装置内泵入冷水。

如图2所示,换热管一11与主进水管10以及三通进水管16均为插接,出水管13与三通连接管12插接,压力表14以及放空阀15均与出水管13通过螺纹连接,水泵房的冷水通过主进水管10进入换热管一11后,可与余热回收腔一4内熔坨释放的热量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水会通过三通连接管12和出水管13进入进水管16中,压力表14可实时显示出水管13的压力,放空阀15可在装置运行时将出水管13内的蒸汽通过与放空阀15连接的管道进行排放,以确保装置不会升温过快,通过放空阀15排放的高温蒸汽可用于办公楼或宿舍供暖,可大大降低工厂的供暖成本。

如图2所示,进水管16与放空阀15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2所示,换热管二17与进水管16以及主出水管18均为插接,流经进水管16的水在进入换热管二17后可与余热回收腔二5内熔坨释放的热量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热水可通过主出水管18排出,这些回收的热水可供寝室楼、办公楼及其它工艺设备使用,为企业节能增效、建立环保企业贡献力量,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图2-图3所示,换热管一11以及换热管二17均与管槽2搭接。

本实用新型提到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的工作原理:石棉层6可对装置进行包裹保温,将门8打开后可将台车送入装置内,余热回收腔一4具有可容纳4辆台车的空间,余热回收腔二5具有可容纳3辆台车的空间,熔坨释放的热量会封闭在装置内,温度计9贯穿碳钢板层3、石棉层6以及镀铝锌压型钢板层7,可实时显示余热回收腔一4和余热回收腔二5内的温度,由水泵房蹦出的冷水通过两路主进水管10进入装置内,水泵房的冷水通过主进水管10进入换热管一11后,可与余热回收腔一4内熔坨释放的热量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水会通过三通连接管12和出水管13进入进水管16中,压力表14可实时显示出水管13的压力,放空阀15可在装置运行时将出水管13内的蒸汽通过与放空阀15连接的管道进行排放,以确保装置不会升温过快,通过放空阀15排放的高温蒸汽可用于办公楼或宿舍供暖,可大大降低工厂的供暖成本,流经进水管16的水在进入换热管二17后可与余热回收腔二5内熔坨释放的热量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热水可通过主出水管18排出,这些回收的热水可供寝室楼、办公楼及其它工艺设备使用,为企业节能增效、建立环保企业贡献力量,具有非常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