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与锅炉联合供热的节能型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果、蔬菜、药材、茶叶、烟草等新鲜农副产品的保存和加工处理过程中,常需要使用烘干设备进行烘干处理。现有的烘干设备在对物料进行加热烘干时,多为锅炉燃煤加热或者是电加热,而燃煤和电能的使用使得干燥成本较高,能耗较大,尤其是对一些缺电少煤的地区,无疑会大大增加物料烘干的经济负担。而丰富的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其具有节能、无污染、高效等特点,利用太阳能对物料进行烘干无疑是一个解决物料烘干成本过高问题的有效途径。考虑到太阳能受天气的影响较大,在太阳辐射功率较低的情况下,干燥效率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若是将太阳能与锅炉燃煤结合使用,一方面可大大降低燃煤的使用量,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另一方面也可弥补和克服太阳能利用时的不足。因此,研制开发一种结构合理,烘干效果好,能耗小成本低的太阳能与锅炉联合供热的节能型烘干装置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烘干效果好,能耗小成本低的太阳能与锅炉联合供热的节能型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烘干室和设置在烘干室外侧的加热室,加热室内设置有炉子,炉子的上侧安装有传热机构,加热室的一侧通过热气循环口与烘干室的下部连通,加热室的上方设置有均气室,均气室的一侧通过热气输送口与烘干室的上部连通,均气室与加热室之间通过通气孔连通,通气孔处安装有抽风机,烘干室的侧壁及顶壁为分层结构,从室内到室外依次为阳光板层和保温毯层,保温毯层为可伸展和收缩的结构。
进一步的,传热机构包括第一烟气上升管、烟气下降管、第二烟气上升管、排气管、第一烟气导流箱、第二烟气导流箱和第三烟气导流箱,第一烟气上升管的下端与炉子的顶部连通,上端与第一烟气导流箱的底部连通,烟气下降管的上端与第一烟气导流箱的底部连通,下端与第二烟气导流箱的顶部连通,第二烟气上升管的下端与第二烟气导流箱的顶部连通,上端与第三烟气导流箱的底部连通,排气管的下端与第三烟气导流箱的顶部连通,上端伸入到均气室内折弯后伸出到均气室的外侧。
进一步的,炉子的顶部间隔设置有数根散热板。
进一步的,散热板的数量为2~8块。
进一步的,散热板与第二烟气导流箱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的,第一烟气上升管、烟气下降管和第二烟气上升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翅片板。
进一步的,第一烟气导流箱和第二烟气导流箱为中部开设有通孔的回字形密闭箱体。
进一步的,第一烟气导流箱的顶部、第二烟气导流箱的底部和第三烟气导流箱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清灰门。
进一步的,炉子的侧壁上设置有加料门,第一烟气上升管位于远离加料门的一侧,烟气下降管和第二烟气上升管位于靠近加料门的一侧。
进一步的,第一烟气上升管、烟气下降管和第二烟气上升管的数量相同,根数为1~10根。
本实用新型中将烘干室的侧壁和顶壁设置成分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阳光板层和保温毯层,在使用过程中,当阳光较好的白天时,将保温毯收起来,使得阳光板露在外部,这时阳光板在遮挡风雨的同时进行采光,并对烘干室进行保温,利用温室效应对烘干室内的农副产品等物料进行加热,由于大部分农副产品等物料的烘干温度为35~50℃,而温室效应产生的温度亦可达到这个温度,因此,该结构的烘干室在白天阳光充足时可完成农副产品等物料的烘干作业。反之,当阳光不够,遇到阴雨天气或夜晚时,将保温毯降下,使其覆盖在阳光板层的外侧,对烘干室进行保温,防止热量的损失,通过燃煤加热的方法来达到物料烘干的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物料烘干时,将太阳能和燃煤联合起来共同加热物料,在保证物料烘干的同时,大大节约了能耗,降低了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烘干效果好,能耗小成本低,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炉子3和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室,2-加热室,3-炉子,4-热气循环口,5-均气室,6-热气输送口,7-通气孔,8-抽风机,9-阳光板层,10-保温毯层,11-第一烟气上升管,12-烟气下降管,13-第二烟气上升管,14-排气管,15-第一烟气导流箱,16-第二烟气导流箱,17-第三烟气导流箱,18-散热板,19-挡板,20-翅片板,21-通孔,22-清灰门,23-加料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烘干室1和设置在烘干室1外侧的加热室2,加热室2内设置有炉子3,炉子3的上侧安装有传热机构,加热室2的一侧通过热气循环口4与烘干室1的下部连通,加热室2的上方设置有均气室5,均气室5的一侧通过热气输送口6与烘干室1的上部连通,均气室5与加热室2之间通过通气孔7连通,通气孔7处安装有抽风机8,烘干室1的侧壁及顶壁为分层结构,从室内到室外依次为阳光板层9和保温毯层10,阳光板层9的材质为阳光板,阳光板集采光、保温、隔音于一身,可遮阳挡雨,亦可保温透光,其透光率可与玻璃相妣美,可用于建造温室,温室功效较好,阳光板可在市场上直接采购使用。保温毯层10为可伸展和收缩的结构,保温毯层10在结构设置时,只需保证保温毯层10可进行伸展和收缩即可,伸展和收缩的过程可以使用电机,也可手动,当保温毯层10伸展开时,覆盖在阳光板层9的外侧,起到保温的作用;当保温毯层10收缩时,保温毯层10被卷起或拉起,使得阳光板层9露在外部即可。具体实现保温毯伸展和收缩的结构,可采用现有保温大棚上对塑料薄膜或遮荫网的拉伸收缩结构即可实现,例如专利文献“cn205005605u-一种周向和顶部通风量可调的温室大棚”中的卷膜机构,即可实现本专利中保温毯层10的收卷和拉伸铺设。阳光板主要由pc/pet/pmma/pp料和abs加pc料制作。英文是polycarbonatehollowsheet或petsheet或pmmasheet或ppsheet。阳光板一般指聚碳酸酯中空板。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是:由于烘干室1的侧壁和顶壁设置成分层结构,从内到外依次为阳光板层9和保温毯层10,当白天的天气情况较好,阳光充足时,将保温毯层10收起来,使得阳关板层9露在外部,这时阳光板在遮挡风雨的同时进行采光,并对烘干室1进行保温,利用温室效应对烘干室1内的农副产品等物料进行加热,由于大部分农副产品等物料的烘干温度为35~50℃,而温室效应产生的温度亦可达到这个温度,因此,该结构的烘干室1在白天阳光充足时可完成农副产品等物料的烘干作业。反之,当阳光不够,遇到阴雨天气或夜晚时,将保温毯层10降下,使其覆盖在阳光板层9的外侧,对烘干室1进行保温,防止热量的损失,通过燃煤加热的方法来达到物料烘干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运行过程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当阳光充足时,只需要将烘干室1外侧的保温毯层10收起来,使得阳关板层9露在外部,就可直接利用太阳能对物料进行烘干作业;二是当没有阳光时,在炉子3中燃烧燃煤等燃料,需要时使用吹风机辅助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从炉子3顶部的传热机构中排出,烟气通过传热机构将其中的热量传到加热室2内,对加热室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升温后的空气在抽风机8的作用下输送到均气室5内,热气在均气室5内分散均匀,从热气输送口6进入到烘干室1内,对烘干室1内的物料进行加热干燥,热气的温度下降后,部分热气从烘干室1侧壁上设置的通风口排出,部分热气则从热气循环口4再次进入到加热室2中,随同其它冷空气一同进行加热,依次类推,热气在加热室2内升温,在均气室4内均匀气流,在烘干室1内对物料进行加热干燥,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加热干燥过程,可高效完成物料的烘干作业。另外,有阳光但是不足时,可以同时使用太阳能和燃煤加热物料。
传热机构包括第一烟气上升管11、烟气下降管12、第二烟气上升管13、排气管14、第一烟气导流箱15、第二烟气导流箱16和第三烟气导流箱17,第一烟气上升管11的下端与炉子3的顶部连通,上端与第一烟气导流箱15的底部连通,烟气下降管12的上端与第一烟气导流箱15的底部连通,下端与第二烟气导流箱16的顶部连通,第二烟气上升管13的下端与第二烟气导流箱16的顶部连通,上端与第三烟气导流箱17的底部连通,排气管14的下端与第三烟气导流箱17的顶部连通,上端伸入到均气室5内折弯后伸出到均气室5的外侧。
传热机构的传热过程为:炉子3中产生的高温烟气从炉子3的顶部进入第一烟气上升管11中,随后进入到第一烟气导流箱15内,然后从烟气下降管12输送到第二烟气导流箱16,在通过第二烟气上升管13进入到第三烟气导流箱17中,最后从排气管14中排出,烟气在这个上下往复流动的过程中,其中的热量从各根管子的管壁传到加热室2内,对加热室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升温后的空气在抽风机8的作用下输送到均气室4中。
炉子3的顶部间隔设置有数根散热板18,炉子3顶部的温度较高,散热板18的作用是增加炉子3顶部的面积,加快聚集到炉子3顶部热量的传输效率,从而提高换热效率。优选地,散热板18的数量为2~8块,散热板18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散热板18与第二烟气导流箱16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挡板19。炉子3顶部的温度较高,在炉子3上方的空气温度较高,而第二烟气导流箱16及第二烟气上升管13中的烟气由于在前期就参与了换热,烟气的温度已经大大降低,这时,炉子3上方的高温空气就会对第二烟气导流箱16及第二烟气上升管13中的低温烟气进行反向加热,使得排出的烟气温度过高的同时,还造成了热量的浪费,因此,通过挡板19的设置,使得炉子3上方的高温空气不会直接向上流动对第二烟气导流箱16及第二烟气上升管13中的烟气进行加热,而是会向四周扩散,对加热室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这样的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热量的损失,提高热量的利用率。
第一烟气上升管11、烟气下降管12和第二烟气上升管13的外壁上设置有翅片板20。翅片板20固定在第一烟气上升管11、烟气下降管12和第二烟气上升管13的外壁上,增加了管子与周围空气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管子与加热室2内空气的换热效率。
第一烟气导流箱15和第二烟气导流箱16为中部开设有通孔21的回字形密闭箱体。第一烟气导流箱15和第二烟气导流箱16的内部流通有热烟气,这些热烟气也会对加热室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在第一烟气导流箱15和第二烟气导流箱16的内部开设通孔21后,位于箱体内部的热烟气就可以通过通孔21的四个侧壁对加热室2内的空气进行加热,这样的设置增大了传热机构的传热面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换热效率。
第一烟气导流箱15的顶部、第二烟气导流箱16的底部和第三烟气导流箱17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清灰门22。本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烟气中含有杂质,这些杂质可能会粘附在第一烟气上升管11、烟气下降管12和第二烟气上升管13的内壁上,时间一长,这些杂质的厚度可能会加厚,一方面会降低管子与外界空气的传热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减小管子内部的烟气流通面积,因此,需要定期开启清灰门22,对粘附在各根管子内壁上的杂质进行清理,保证本装置的高效运行。
炉子3的侧壁上设置有加料门23,第一烟气上升管11位于远离加料门23的一侧,烟气下降管12和第二烟气上升管13位于靠近加料门23的一侧。这样的设置使得加料门23和烟气下降管12及第二烟气上升管13在一个方位上,使得加热室2内的空间设计和利用更加的科学、合理。
第一烟气上升管11、烟气下降管12和第二烟气上升管13的数量相同,根数为1~10根。第一烟气上升管11、烟气下降管12和第二烟气上升管13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满足烘干装置对农副产品等物料的烘干需求即可,优选地,第一烟气上升管11、烟气下降管12和第二烟气上升管13的数量可为2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