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线管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1132发布日期:2020-05-20 02:5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过线管及具有其的空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线结构,具体的涉有一种用于空调装置的过线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上出风、侧出风空调室外机,过线设计都是在空调室外机原壳体的基础上,如上出风的顶盖,侧出风的电机支架、隔板等,设计过线结构,就如同一条“过道”,线路也是沿着这条“过道”进行铺设。但是这些空调室外机在过线方面至少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因为安装人员操作不标准或线路自身存在柔性等原因可能会使线路的走向存在偏差或会出现松脱事故。以上问题可能导致线路碰到了不应该碰的地方如碰到了锋利的钣金件边缘,而使线路自身有损坏或出现更严重的质量事故,如线路松脱碰到风叶等。

2).在空调室外机原壳体的基础上增加过线结构,可能会影响到空调室外机原壳体的使用性能,如现有的上出风空调室外机中,在顶盖上增加一道过线结构,即一条“过道”,而此“过道”需要横跨顶盖的中心至顶盖周边的一侧,会影响顶盖的有效出风面积,增大顶盖风阻,甚至影响系统的性能。

3).线路本身暴露于外界的问题,不仅影响整体的美观,还影响到线路的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过线管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外机,以解决上述问题,具体地:

一种过线管(1),所述过线管(1)包括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形成过线通道,其中上壳体(13)包括第一端(16)和第二端(6),下壳体包括第三端(17)和第四端(7),上壳体(13)的第一端(16)连接于下壳体(14)的第三端(17),第一端(16)与第三端(17)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15),上壳体(13)可通过所述连接部(15)相对下壳体(14)旋转,从而使所述过线管(1)可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其特征在于:上壳体(13)的第二端(6)和下壳体(14)的第四端(7)能够在闭合状态形成一个牙纹咬合的反扣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使所述过线管只能沿特定方向打开,当过线管(1)为打开状态时,咬牙的方向一致;当过线管(1)为闭合状态时,咬牙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上壳体(13)的第二端(6)的内侧与下壳体(14)的第四端(7)的外侧形成所述自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15)构成为弹性结构,进而实现上壳体(13)与下壳体(14)之间的相对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15)构成铰接结构,进而实现上壳体(13)与下壳体(14)之间的相对旋转。

进一步地,在闭合状态,所述过线管(1)具有大致为圆形或方形的横截面结构。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装置,所述空调装置的室外机上设有本实用新型中任意一个所述的过线管.

进一步地,过线管(1)具有定位结构和固定结构,其通过定位结构定位在空调装置室外机上,通过固定结构安装在空调室外机上.

进一步地,过线管(1)倾斜安装在空调室外机上,其中靠近空调装置的电气元件的一端高于靠近空调室外机壳体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过线管,所述过线管具有方便打开与闭合的效果,不同于现有的过线管,现有的过线管由于其不能打开,在安装时,需要先拆下线路,然后通过工作人员将电气线路手工穿过过线管,安装效率低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线管。由于其可打开,可方便的对线路进行安装,明显提高工作效率。且也方便以后对线路进行检查,更换。

进一步地,通过在空调室外机上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过线管,可方便线缆的安装,固定,且方便以后线缆的维护。能有效保线缆。具有所述过线管的空调室外机的外壳结构无需预先集成设置过线管,给外壳结构预留了充足的空间,可有效减少风阻。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过线管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过线管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过线管打开状态横截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过线管闭合状态横截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过线管安装于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实体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过线管安装于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背面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过线管一替代固定方式示意图

其中:1-过线管,2-第一定位结构,3-第二定位结构,4-第一固定结构,5-第二固定结构,6-第二端,7-第四端,8-锁定结构,9-外壳结构,10-室外机,11-电器元件,12-半环形结构,13-上壳体,14-下壳体,15-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过线管1,所述过线管1包括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上壳体13和下壳体14形成过线通道,其中上壳体13包括第一端16和第二端6,下壳体包括第三端17和第四端7,上壳体13的第一端16连接于下壳体14的第三端17,第一端16与第三端17的连接处形成连接部15,上壳体13可通过所述连接部15相对下壳体(14)旋转,从而使所述过线管1可在打开状态和闭合状态之间切换,上壳体13的第二端6和下壳体14的第四端7能够在闭合状态形成一个牙纹咬合的反扣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使所述过线管只能沿特定方向打开,当过线管1为打开状态时,咬牙的方向一致;当过线管1为闭合状态时,咬牙方向相反。

上壳体13的第二端6的内侧与下壳体14的第四端7的外侧形成所述自锁结构。

其中所述连接部15用于实现上壳体13与下壳体14之间的相对旋转。连接部15可以采用弹性结构,只要使其可以实现弯折即可,如采用柔性材料构成,连接部也可采用枢转式结构,如常用的铰接式结构。

可选地,上壳体13的第二端6和下壳体14的第四端7形成至少一组可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通过上述卡接结构,可实现在闭合状态,上壳体13的第二端6和下壳体14的第四端7可通过至少一组可相互配合的卡接结构形成锁定结构8。所述卡接结构的数量可根据需要具体设过置,如可在过线管的长度方向上,在两端各设置一组。也可在其整个长度方向上设置一组卡接结构。

可选地,所述卡接结构具体为:上壳体13的第二端6形成有呈一定倾斜角度的至少一个凸起结构,下壳体14的第二端7形成有与上述凸起结构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凹形结构,在闭合状态,上述凸起结构卡在凹形结构中形成只能沿特定方向,优选为水平方向打开的锁定结构8。

可选地,所述凸起结构形成在上壳体13第二端6的内侧,所述凹形结构形成在下壳体14的第四端(7)的外侧。

可选地,凸起结构和凹形结构形成为自锁结构8的咬牙,当过线管1为打开状态时,咬牙的方向一致;当过线管1为闭合状态时,咬牙方向则相反,形成一个牙纹咬合的反扣自锁结构8。此自锁结构8能够轻松的对过线管1进行闭合,而同时过线管1无法自动打开。在人为的按照一定方向(如图4所示)的施加一定的外力的情况下便能对过线管进行打开。

如图1所示,过线管1还包括至少一个定位结构2,3,其中第一定位结构2位于上壳体13上,第二定位结构3位于下壳体14上。定位结构2,3的形状可根据过线管安装其上的部件具体设置,其中图1示意出了片状定位结构2,3。

过线管1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固定结构4,5,其中第一固定结构4为大致壳l形,其中一端固定于下壳体14上,另一端具有可供紧固件如螺钉等穿过的圆孔。第二固定结构5为平板形,其一端连接于上壳体13上,另一端具有可供紧固件如螺钉等穿过的圆孔。

优选地,在闭合状态,过线管1形成为防水的密封结构。

在闭合状态,过线管1形成为具有大致为圆形或方形的横截面结构。

如图5-6示意出了本实用新型过线管1安装于空调外机10上的示意图。空调室外机10具有外壳结构9,设于外壳结构9上的半环形结构12。

具体应用时,首先旋转打开上壳体13,将电器元件线缆放置在过线管1的下壳体14管道内,然后合上上壳体13,使上下壳体13,14处于锁定状态8,过线管1通过定位结构2,3按正确形态,按照正确方式定位。然后再通过过线管1的固定结构4,5与空调室外机10外壳结构9相互固定,即完成装配,整个装配过程操作简单,过线十分的方便,线缆也通过过线管1实现准确定位和保护。在以后需要与他对线缆进行检修时,只需再次打开上壳体13即可,其施工过程方便,简单。

优选地,过线管1的固定方式为螺钉固定,也可设计成卡扣固定等。如图7所示,其中第一卡扣装置16,17为钩形,其中一端与过线管1连接,另一端为钩形,可卡在需固定装置上。

同时示出了另一种可能的第二卡扣装置18,19,20,21,第二卡扣装置18,19,20,21包括卡扣a18,19和卡扣b20,21,卡扣a,b均包括头部和柔性部,其一端通过柔性部,如线缆等与过线管1连接,另一端可套于需固定装置上,通过其头部实现相互卡扣接合与分离。

优选地,还可设有连接卡扣a,b头部的连接绳22,通过上述设置,可直接将其套设于需固定装置上。

优选地,过线管1应用于上出风空调室外机,也可应用在侧出风空调室外机、风扇等领域。

优选地,过线管1倾斜安装在空调室外机10上,其中靠近空调装置的电气元件的一端高于靠近空调室外机10的外壳结构9一端。这样能够防止过线管1进水,并沿线缆流到电器元件中。

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的过线管1,可方便线缆的安装,固定,且方便以后线缆的维护。且能有效保线缆。具有所过线管1的空调室外机10的外壳结构9无需集预成设置过线管,给外壳结构9预留了充足的空间,有效减少风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