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卡扣组件及空调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21784发布日期:2020-02-04 10:11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卡扣组件及空调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卡扣组件及空调内机。



背景技术:

格栅作为空调内机的外观组件之一,往往需要与空调内机的顶板及底板固定连接。现有技术中,格栅与顶板的连接可以采用卡扣连接或螺钉连接。其中,卡扣连接往往是通过水平移动卡扣结构来实现格栅与顶板的连接。此种连接方式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即可拆卸格栅,即使婴幼儿也可拆卸通过该连接方式固定的格栅,而格栅内侧具有涡轮等结构,若婴幼儿拆卸开来,内部的涡轮存在极大的潜在危险,故而这种安装方式安全性差。螺钉连接是直接通过螺钉将格栅固定在顶板上,但此种情况下螺钉裸露在外面,影响美观,为了提高美观性,还需要增加滤网来遮挡螺钉。这无疑会影响格栅的装卸效率,使得格栅与顶板的连接复杂度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格栅与顶板的连接方式存在的安全性差、格栅装卸效率低、连接复杂度高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安全性、美观度及装卸效率的卡扣组件,以实现格栅与顶板的连接。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扣组件,包括:卡扣件和卡扣基座。其中,卡扣件包括卡扣件本体和弹性限位件,弹性限位件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卡扣件本体凸出设置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卡扣件本体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贯通槽。卡扣基座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通孔、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贯通槽及沿第二方向延伸至第二贯通槽的卡扣滑轨,第二贯通槽与卡扣件本体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相匹配。其中,卡扣件被配置为:使得在卡扣件沿卡扣滑轨滑动的过程中,卡扣件本体遮挡通孔且弹性限位件被插入第二贯通槽,或经由第一贯通槽暴露通孔且弹性限位件自第二贯通槽中脱离。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相对于第一贯通槽对称设置的两组限位件;所述卡扣滑轨包括相对于通孔对称设置的两组滑轨。其中,两组滑轨在远离第二贯通槽的第一端部与靠近第二贯通槽的第二端部之间具有斜坡结构,且第一端部在第一方向上高于第二端部;两组限位件之间的距离与两组滑轨之间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件本体在弹性限位件与第一贯通槽之间设置有凸出的第一加强筋,弹性限位件在垂直于凸出方向且靠近卡扣件本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其中,第一加强筋与弹性限位件位于卡扣件本体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件本体具有沿第一贯通槽的远离第一端的侧壁向外延伸的限位隔板,限位隔板在第一方向上凸出于卡扣件本体,且弹性限位件设置于限位隔板与第一端之间;所述卡扣基座具有与限位隔板匹配的限位结构,第二贯通槽在第一方向上位于通孔的上方,且限位结构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位于第二贯通槽与通孔之间。其中,在弹性限位件插入第二贯通槽的情况下,限位结构与第一贯通槽的远离第一端的侧壁相贴合。

进一步的,卡扣件本体在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设置有卡扣折边,卡扣基座在卡扣滑轨的第一端部处设置有在第三方向延伸的格栅结构,格栅结构在第一方向上凸出于卡扣滑轨的第一端部。其中,在弹性限位件插入第二贯通槽的情况下,卡扣折边与格栅结构相匹配,第三方向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件本体的背向弹性限位件的表面包括第一子表面,第一子表面包括弹性限位件的延伸尾部与第一端之间的表面,第一子表面与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件本体的背向弹性限位件的表面还包括第二子表面,第二子表面包括第一贯通槽的远离第一端的侧壁与相对于第一端的第二端之间的表面,第二子表面与第一方向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卡扣基座的靠近第二贯通槽的一端与通孔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20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贯通槽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尺寸大于10mm,且小于15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内机,包括上述的卡扣组件、顶板、格栅、底板和涡轮组件。其中,顶板包括顶板翻边,该顶板翻边设置有固定孔;且顶板在与顶板翻边垂直的、靠近顶板翻边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凹槽,固定凹槽与卡扣件本体的第一端相匹配。格栅与所卡扣组件包括的卡扣基座固定连接。底板与格栅固定连接。其中,空调内机被配置为:在弹性限位件插入第二贯通槽的情况下,卡扣件本体的第一端插入固定凹槽中,且顶板、格栅及底板围成容置空间,涡轮组件设置于容置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通过卡扣件中弹性限位件的设置,可以实现卡扣件与卡扣基座的卡扣连接,同时通过卡扣基座上通孔的设置,可以将格栅与顶板通过螺钉等固定方式连接,从而可以提高格栅与顶板的稳定连接。再者,卡扣件中通过第一贯通槽及卡扣件本体的设置,可以在通过螺钉固定格栅与顶板后,由卡扣件本体遮挡通孔,从而在保证连接稳定性的基础上,保证整体结构的美观性。同时,由于无需额外设置滤网遮挡通孔,从而可以提高空调内机的装卸效率。

附图说明

图1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组件中卡扣件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b示意性示出了图1a中卡扣件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组件中卡扣基座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b示意性示出了图2a中卡扣基座第四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组件的安装过程中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b示意性示出了图3a中第一状态下所述卡扣组件的a-a剖面图;

图4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组件安装过程中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b示意性示出了图4a中第二状态下所述卡扣组件的b-b剖面图;

图5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内机的剖面图;

图5b示意性示出了图5a中a-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空调内机;10-卡扣组件;20-顶板;21-顶板翻边;30-格栅;40-底板;50-容置空间;

100-卡扣件;110-卡扣件本体;111-第一贯通槽;1111-第一贯通槽的远离第一端的侧壁;112-卡扣件本体的第一端;113-第一加强筋;114-限位隔板;115-卡扣件本体的第二端;1161-第一子表面;1162-第二子表面;117-第三加强筋;120-弹性限位件;121-第二加强筋;122-弹性限位件的延伸尾部;

200-卡扣基座;210-通孔;220-第二贯通槽;230-卡扣滑轨;231-第一端部;232-第二端部;240-限位结构;250-格栅结构;

2-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扣组件,该卡扣组件包括卡扣件和卡扣基座。其中,卡扣件包括卡扣件本体和弹性限位件,弹性限位件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卡扣件本体凸出设置且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延伸,卡扣件本体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贯通槽。卡扣基座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通孔、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贯通槽及沿第二方向延伸至第二贯通槽的卡扣滑轨。其中,第二贯通槽与卡扣件本体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一端相匹配。卡扣组件被配置为:使得在卡扣件沿卡扣滑轨滑动的过程中,卡扣件本体遮挡通孔且弹性限位件被插入第二贯通槽,或经由第一贯通槽暴露通孔且弹性限位件自第二贯通槽中脱离。

以下将结合图1a~图1b对该卡扣组件包括的卡扣件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1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组件中卡扣件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b示意性示出了图1a中卡扣件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a~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件100包括卡扣件本体110和弹性限位件120。

其中,卡扣件本体110具有沿第一方向(z轴方向)设置的第一贯通槽111,该第一贯通槽111具体例如可以为矩形槽或圆形槽等,本实用新型对该第一贯通槽111的形状不作限定。弹性限位件120在第一方向上相对于卡扣件本体110凸出设置,且该弹性限位件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设置。其中,第二方向为与第一方向垂直的方向(y轴方向)。

具体地,弹性限位件120可以自该卡扣件本体110的第一端112向第二端115延伸设置,其中,弹性限位件120的靠近第一端112的端部与卡扣件本体110固定连接,弹性限位件120的靠近第二端115的部分为弹性部分,在外力作用下,该弹性部分可以沿与z方向相反的方向压缩,使得弹性限位件120处于压缩状态,在外力释放后,该弹性部分则可以沿z方向反弹,使得弹性限位件120恢复至非压缩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弹性限位件120与卡扣件本体110例如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a所示,该弹性限位件120具体例如可以包括相对于第一贯通槽111对称设置的两组限位件。

其中,考虑到卡扣件本体110在第一贯通槽111与弹性限位件120之间的本体结构较小,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压断。则为了提高该卡扣件本体110的稳定性,如图1a所示,卡扣件本体110在弹性限位件120与第一贯通槽111之间可以设置第一加强筋113。该第一加强筋113凸出于卡扣件本体110,且该第一加强筋113与弹性限位件120向卡扣件本体110的同一侧凸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第一加强筋113例如可以为矩形体结构、梯形体结构或任意的结构,且该第一加强筋113还可在z轴方向上的负方向凸出于卡扣件本体,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只要该第一加强筋的设置能够增加第一贯通槽111与弹性限位件120之间的卡扣件本体110在z方向的厚度即可。

其中,考虑到弹性限位件120在外力作用下的压缩过程中,存在因外力过大而使得弹性限位件120的弹性部分存在被折断的风险。则如图1b所示,为了提高弹性限位件120的承受外力的能力,该弹性限位件在垂直于凸出方向(z轴正方向)且靠近于卡扣件本体110的表面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1,具体即为,在弹性限位件120中弹性部分的背离z方向的表面上设置该第二加强筋121。该第二加强筋121例如可以具有与弹性限位件120的结构相似,或者可以具有任意结构,只要该第二加强筋121的设置能够增加弹性限位件120在z方向的厚度即可。

其中,为了在卡扣件100插入卡扣基座的第二贯通槽后,需要保证卡扣基座的通孔完全被遮挡,并且为了实现卡扣件100与卡扣基座的稳定连接,还需要保证弹性限位件120的弹性部分能够完全进入第二贯通槽。因此,需要对卡扣件100的插入第二贯通槽的位置进行限定。则如图1a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件本体110还设置有限位隔板114,该限位隔板114具体可以沿第一贯通槽111的远离第一端112的侧壁1111向外延伸(即沿x轴的正负方向延伸),且该限位隔板114应设置于弹性限位件120与卡扣件本体110的第二端115之间,即弹性限位件120设置于限位隔板114与卡扣件本体110的第一端112之间。同时,为了在卡扣件100的滑动过程,该限位隔板114能够起到限定卡扣件100滑动的作用,该限位隔板114还应在第一方向(z轴方向)上凸出于卡扣件本体110。进一步的,该限位隔板114具体可以在与弹性限位件120的凸出方向相同的方向凸出于卡扣件本体110,且该限位隔板114在凸出方向上还可以凸出于非压缩状态的弹性限位件120。则在卡扣件100沿卡扣基座的卡扣滑轨滑动的过程中,该限位隔板114在与形成第二贯通槽220的基座侧壁贴合时,即可起到限制卡扣件100进一步滑动的作用,从而限定卡扣件100在与卡扣基座固定连接时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2a所示,卡扣件本体110的背向弹性限位件120的表面包括有第一子表面1161,该第一子表面1161包括弹性限位件120的延伸尾部122与卡扣件本体110的第一端112之间的表面,且该第一子表面与第一方向(具体可以是z轴正方向)的夹角小于等于90°。其中,考虑到卡扣件100在沿卡扣基座的卡扣滑轨滑动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卡住,因此会导致卡扣件100无法顺利滑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2a所示,该卡扣件本体110的由中部区域至第一端112的部分结构可以设置有倒角结构,该倒角结构在z轴方向上远离弹性限位件120。例如,假定弹性限位件凸出于卡扣件本体110在z轴方向上的上表面,则该倒角结构设置于卡扣件本体110在z轴方向上的下表面。则第一子表面与第一方向的夹角优选为锐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避免在卡扣件100与卡扣基座安装配合后存在起翘等现象,卡扣件本体110的未插入卡扣基座的第二贯通槽的部分的底面(背向弹性限位件120的表面)应保持平齐,即与z轴垂直。因此,该卡扣件本体110的背向弹性限位件120的表面还应包括第二子表面1162。该第二子表面包括第一贯通槽111的远离第一端112的侧壁1111与第二端115之间的表面,且该第二子表面1162与第一方向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考虑到由于第一贯通槽111的设置,卡扣件本体110在第一端112与第一贯通槽111的靠近第一端112的侧壁之间的结构在y轴方向较窄,则在该第一端112插入卡扣基座的第二贯通槽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受力较大而被折断。即设置有第一贯通槽111的卡扣件本体110存在结构强度不够的缺陷。因此,为了提高卡扣件本体110的结构强度,如图1b所示,该卡扣件本体110在第一子表面中,自第一贯通槽111向第一端延伸的表面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三加强筋117,该第三加强筋117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多个且设置为任意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以下将结合图2a~图2b对卡扣组件包括的卡扣基座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2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组件中卡扣基座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b示意性示出了图2a中卡扣基座第四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a~如2b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基座200包括通孔210、第二贯通槽220和卡扣滑轨230。

其中,通孔210设置于该卡扣基座200的中心部分,且该通孔沿第一方向(即z轴方向)设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为了便于固定螺钉等固定件,如图2a所示,该通孔210具体例如可以为螺钉固定孔。该螺钉固定孔具体可以由与螺钉帽匹配的凹槽及在该凹槽内设置的固定孔组成。其中,该固定孔在卡扣基座200的z轴方向上贯通,该固定孔内例如可以设置由螺纹,以用于拧入螺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在卡扣件100经由该第一贯通槽111暴露卡扣基座200的该通孔210时,便于向通孔210中安装固定件,图1a~图1b中卡扣件本体110的第一贯通槽111的尺寸不宜过小。同时,为了保证整体结构的美观性,该第一贯通槽111的尺寸也不宜过大,因为较大尺寸的第一贯通槽111必定会使得卡扣件100的整体结构过大。因此,该第一贯通槽11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z轴方向)的尺寸例如可以设置为大于10mm,且小于15mm的尺寸。具体地,该第一贯通槽111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边缘上任意两点的间距都应大于10mm,且小于15mm。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贯通槽的尺寸仅作为示例以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具体地,该第一贯通槽的尺寸可以根据固定件的尺寸和/或卡扣件100的整体尺寸进行设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便于固定件的安装,考虑到在固定空调内机的顶板与格栅的应用场景中,可以将该卡扣基座200与格栅固定连接,再将卡扣基座200与顶板的翻边通过固定件连接,将卡扣件100插入顶板的凹槽(用于作为安装槽)来实现格栅与顶板的固定连接。该应用场景中,为了避免在将固定件经由通孔210固定于顶板的过程中顶板翻边因受力较大而变形的情况发生,该通孔210与顶板靠近该顶板翻边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大,即通孔210与卡扣基座200的贴合顶板的侧壁(设置有第二贯通槽220的在y轴方向上远离通孔210的侧壁)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大。同时,为了便于固定件的安装固定,该通孔210与顶板靠近顶板翻边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也不宜过小。也就是说,该卡扣基座200的在y轴方向上靠近第二贯通槽220的一端与通孔210的中心轴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例如,该卡扣基座200的靠近第二贯通槽220的一端与通孔210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等于5mm,且小于等于20mm。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卡扣组件的应用场景和通孔210与卡扣基座20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仅作为示例以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可根据固定件的尺寸及顶板的翻边的结构强度来设置卡扣基座200中通孔210相对于卡扣基座200的靠近第二贯通槽220的一端的位置。

其中,第二贯通槽220例如可以设置于卡扣基座200在第二方向(y轴方向)上的一端,且该第二贯通槽220沿第二方向设置,即该第二贯通槽220在卡扣基座200的y轴方向上贯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便于卡扣件100能够与卡扣基座200卡合固定,该第二贯通槽220的尺寸及结构具体应该与卡扣件本体110的固定有弹性限位件120的第一端112的尺寸及结构相匹配。具体地,该第二贯通槽220的尺寸及结构应能保证卡扣件100中卡扣件本体110的第一端112及弹性限位件120插入。

其中,卡扣滑轨230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且该卡扣滑轨230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至第二贯通槽220,以与第二贯通槽220在z轴方向上的底面相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2a所示,该卡扣滑轨230具体可以包括相对于通孔210对称设置的两组滑轨。再者,为了为卡扣件100的滑动提供导向作用,该两组滑轨在卡扣基座中远离第二贯通槽220的第一端部231与靠近第二贯通槽220的第二端部232之间可以设置为斜坡结构,且第一端部231在z轴正方向上高于第二端部232。其中,考虑到卡扣件100中,两组限位件位于卡扣件100在x轴方向的两侧,即,两组限位件在x轴方向上最外侧之间的间距为卡扣件100在x轴方向上的宽度。则为了实现对卡扣件100的滑动导向,该卡扣基座200的两组滑轨之间的距离应与两组限位件之间的距离相等,具体即为:两组滑轨在x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与两组限位件在x轴方向上的最大距离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保证卡扣件100顺利插入第二贯通槽220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卡扣基座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应尽可能地将第二贯通槽220设置为较小的槽。则如图2a~图2b所示,可以将第二贯通槽220的位置设置在两组滑轨的第二端部232在z轴正方向的上方。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在卡扣件100暴露通孔210时固定件的安装,该两组滑轨的第二端部232在z轴正方向上还应位于通孔210的上方。

为了进一步限定卡扣件100插入第二贯通槽220的位置,如图2a所示,该卡扣基座200还可以设置有限位结构240,该限位结构240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均位于第二贯通槽220与通孔210之间。具体地,限位结构240可以设置在形成有通孔210的基座表面中延伸向第二贯通槽220的任意位置处。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整体美观性,该限位结构240还可以紧邻形成第二贯通槽220的、靠近通孔210的侧壁设置。则在弹性限位件120插入第二贯通槽220来完成卡扣件100与卡扣基座200的安装配合后,该限位结构240应与第一贯通槽111的远离第一端112的侧壁1111相贴合。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美观性,该限位结构240还可以设置为与限位隔板114匹配的结构,则在卡扣件100与卡扣基座200安装配合后,该限位结构240在x轴方向上卡设于卡扣件100的两侧的限位隔板114之间,并与限位隔板114的结构相吻合。

以下将结合图3a~图3b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组件位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3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组件的安装过程中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b示意性示出了图3a中第一状态下所述卡扣组件的a-a剖面图。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组件来实现两个产品的安装固定。其中,在安装固定的过程中,可以先将卡扣基座200与两个产品中的第一产品固定连接,然后通过卡扣件100及固定件来实现第一产品与两个产品中的第二产品的固定连接。

其中,在通过卡扣件100连接两个产品之前,在将卡扣基座200与第一产品固定连接后,可以通过固定件先实现两个产品的预固定,则将卡扣基座200的通孔对准第二产品的固定孔。则在卡扣件100沿卡扣滑轨230滑动时,当通过第一贯通槽111暴露通孔210时,也即卡扣组件10处于图3a所示的第一状态时,可以将即可如图2b所示,将固定件2放入通孔210中,同时可将固定件2经由该通孔210固定与第二产品的固定孔,从而实现两个产品的预固定。则如图2a所示,此种情况下,弹性限位件120还未插入第二贯通槽220中。其中,固定件2具体可以为螺钉等可安装拆卸的固定件,在此不再详述。

在实现两个产品的预固定后,即可在外力作用下推动卡扣件100继续沿着卡扣滑轨230滑动,直至卡扣件100与卡扣基座200相配合,即使得卡扣组件10处于图4a~图4b的状态。

以下将结合图4a~图4b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组件位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4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组件的安装过程中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b示意性示出了图4a中第二状态下所述卡扣组件的b-b剖面图。

在外力作用下推动卡扣件100继续沿着卡扣滑轨230滑动时,弹性限位件120的弹性部分即可在第二贯通槽220的z轴方向上顶壁的压力作用下弹性压缩,在弹性限位件120完全插入第二贯通槽220后,弹性限位件120可以在弹力的作用下,与第二贯通槽220的内壁抵触,从而实现卡扣件100与卡扣基座200的稳定连接,此时,卡扣组件即处于图4a~图4b所示的第二状态。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为了通过卡扣件100来实现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的连接,该第二贯通槽220在y轴方向的深度应小于在y轴方向上卡扣件本体110自第一端112到弹性限位件120的延伸起始位置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卡扣组件10在处于第二状态时,卡扣件100能够插入第二产品的固定凹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组件10应用于空调内机的格栅与顶板的固定连接时,为了提高空调内机整体结构的美观性,如图2a~图2b所示,卡扣基座200在卡扣滑轨230的第一端部231处例如还可以设置有在第三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格栅结构250,该格栅结构250在第一方向上凸出于卡扣滑轨230的第一端部231。其中,格栅结构250与空调内机的格栅相匹配,则在将卡扣基座200与格栅固定连接时,该格栅结构250的设计即可使得卡扣基座200与格栅表现为一体结构。

相应地,为了在卡扣件100插入第二贯通槽220后能够使得卡扣组件10表现为一体结构,如图1a~图1b所示,卡扣件本体110在与第一端112相对的第二端115还可以设置有与格栅结构250具有相同结构的卡扣折边,则在卡扣组件10处于图4a~图4b所示的第二状态时,该卡扣折边即可位于卡扣基座200的两侧的格栅结构250之间,使得卡扣折边与格栅结构250相匹配,整体上表现为一体结构,且与格栅表现为一体结构。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内机和包括该空调内机的空调。以下将结合图5a~图5b对该空调内机的结构进行说明,其中,图5a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内机的剖面图,图5b为图5a中a-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如图5a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内机1包括有卡扣组件10、顶板20、格栅30、底板40和涡轮组件。

其中,顶板20与底板40固定连接,在顶板20与格栅30通过卡扣组件10固定连接时,顶板、格栅、及底板40即可围成容置空间50,用于设置涡轮组件。卡扣组件具体即为图1a~图4b描述的卡扣组件,在此不再详述。

其中,在该空调内机1的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格栅30与底板40固定连接,然后通过卡扣组件10连接顶板20与格栅30。此种情况下,格栅30即为前述的第一产品,顶板即为前述的第二产品。因此,如图5b所示,该顶板20具有顶板翻边21,该顶板翻边21上设置有固定孔,在顶板20与格栅30连接时,固定件经由卡扣组件10中卡扣基座200的通孔210固定在该固定孔中,实现顶板20与格栅30的预连接。该顶板20还应设置有固定凹槽,该固定凹槽设置于顶板20的侧壁上,该侧壁为与顶板翻边21垂直的、且靠近顶板翻边21的侧壁,即顶板翻边21连接的侧壁。则在顶板20与格栅30连接时,卡扣组件10中卡扣件100的第一端112经由第二贯通槽220后插入该顶板20的固定凹槽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格栅30与卡扣基座200还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内机1,在连接格栅30与顶板20时,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卡扣组件10,因此可以实现通过固定件和卡扣件两种方式的连接,可以使得格栅30与顶板20的连接稳定性足够强。在无工具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格栅的拆装,从而可以避免因空调内机内部涡轮组件的存在而导致的潜在风险。在空调内机的安装过程中,可以线下先完成格栅与卡扣基座的预装,在线上则仅需要固定固定件,并插入卡扣件即可实现格栅与顶板的安装,因此安装方便快捷。再者,由于通过卡扣件即可遮挡固定固定件的通孔,而无需另外设计滤网来遮挡固定件,因此可以使得整体结构的复杂性降低,使得开模更加简单、经济,同时还可提高空调内机的整体美观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