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3942发布日期:2020-03-06 05:59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室外机噪音是评价空调性能的一个主要指标,而压缩机噪音是室外机主要噪音源之一。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压缩机管路系统中的冷媒压力较大以及压缩机运行振动,引起配管结构振动及产生噪声。现有技术通过在压缩机底部设置橡胶脚垫来隔断压缩机振动传递到底盘,但这种方式减震降噪效果不佳,降低了空调室外机的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旨在解决如何降低空调室外机运行噪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外机,包括:

室外机壳体,所述室外机壳体包括底盘;

减震壳,安装于所述底盘;

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减震壳内;

储液罐,安装于所述室外机壳体内,且所述储液罐安装于所述减震壳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罐安装于所述室外机壳体的侧壁,且所述储液罐通过柔性连接管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壳的内壁与所述压缩机的外壁之间形成降噪间隙,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填充于所述降噪间隙的吸音介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降噪间隙的宽度为3毫米至8毫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盘与所述减震壳之间的外减震垫。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减震壳底部与所述压缩机底部之间的内减震垫。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壳的壁厚与所述减震壳的材料密度的比值为0.0006至0.0008。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壳的壁厚为2毫米至4毫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吸音介质包括多孔材料,和/或,所述柔性连接管为橡胶软管或金属波纹软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体,所述室外机壳体包括底盘;减震壳,安装于所述底盘;压缩机,设置于所述减震壳内;储液罐,安装于所述室外机壳体内,且所述储液罐通过柔性连接管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通过将压缩机安装于减震壳内,减少了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传递至室外机壳体的震动,同时将储液罐安装于减震壳外,有效隔开储液罐与压缩机,以减少压缩机传递至储液罐的震动,由此,减少了压缩机震动的传递,即减弱了空调室外机的整体震动,降低了空调室外机的震动噪音,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整体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壳和储液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压缩机和储液罐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外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该空调室外机包括:

室外机壳体10,所述室外机壳体10包括底盘11;

减震壳20,安装于所述底盘11;

压缩机30,设置于所述减震壳20内;

储液罐40,安装于所述室外机壳体10内,且所述储液罐40通过柔性连接管50与所述压缩机30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罐40的出气口与压缩机30的吸气口通过柔性连接管50连通,储液罐40的回气口与压缩机30的排气口则通过四通阀与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连通。储液罐40用以分离气态和液态冷媒,以使压缩机30能正常吸入气态冷媒进行压缩输送。储液罐40与压缩机30分离设置,具体地,储液罐40可安装于室外机壳体10的底盘11或侧壁,在此不做限制,只需满足储液罐40与压缩机30分离设置即可,由此可减少储液罐40的震动。减震壳20用以容置压缩机30,避免压缩机30的震动直接传递至室外机壳体10,同时还可有效吸收压缩机30的震动,以减少壳体室外机的整体震动,降低震动产生的噪声。

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外机通过将压缩机30安装于减震壳20内,减少了压缩机30在运行过程中传递至室外机壳体10的震动,同时将储液罐安装于减震壳外,有效隔开储液罐与压缩机,以减少压缩机30传递至储液罐40的震动,由此,减少了压缩机30震动的传递,即减弱了空调室外机的整体震动,降低了空调室外机的震动噪音,提高空调室外机的整体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储液罐40安装于所述室外机壳体10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罐40与压缩机30通过柔性连接管50连接,可减少压缩机30运行过程中通过柔性连接管50传递至储液罐40的震动,从而减少储液罐40的震动。储液罐40可选焊接于室外机壳体10的内侧壁,以增强连接强度及一体性。由于储液罐40的出气口一般开设于底部,因此将储液罐40安装于室外机壳体10的侧壁,可避免对储液罐40与柔性连接管50的连接造成阻碍,使得储液罐40的安装更加简单方便。在实际应用中,储液罐40的回气口与四通阀或回气管之间也通过柔性管连通,以进一步减少储液罐40的震动。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减震壳20的内壁与所述压缩机30的外壁之间形成降噪间隙,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填充于所述降噪间隙的吸音介质60。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壳20的顶部呈敞口设置,压缩机30的顶部经减震壳20的敞口凸出于减震壳20的顶部,降噪间隙形成于减震壳20的周壁和压缩机30的周壁之间。降噪间隙能隔离压缩机30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吸音介质60能有效吸收在降噪间隙传播的噪音,从而有效减少压缩机30传播至外界的噪音,进一步提高空调室外机的降噪性能。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降噪间隙的宽度为3毫米至8毫米。降噪间隙的宽度最小为3毫米,最大为8毫米,若降噪间隙的宽度小于3毫米,则吸音介质60的填充量太少,降噪效果不佳;若降噪间隙的宽度大于8毫米,则会过多占用室外机壳体10的空间;因此,将降噪间隙的宽度设为3毫米至8毫米,可在保证有效降噪吸音的基础上,使降噪间隙的宽度更为合理。

进一步地,所述吸音介质60包括多孔材料,和/或,所述柔性连接管50为橡胶软管或金属波纹软管。在本实施例中,吸音介质60可为泡沫或隔音棉等多孔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吸音材料应可选填满吸音间隙,以提高吸音降噪效果。柔性连接管50可为橡胶软管,也可为金属波纹软管,以使柔性连接管50具有足够的结构韧性,不易破损,从而提高柔性连接管50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盘11与所述减震壳20之间的外减震垫70。在本实施例中,外减震垫70设于底盘11和减震壳20的底部之间,用于减小从减震壳20传递至底盘11的震动,从而减少室外机壳体10的震动,降低壳体室外机的噪音。此外,外减震垫70还能在空调室外机搬运落地的过程中对减震壳20与底盘11之间的撞击形成缓冲作用,对安装于减震壳20的压缩机30形成有效保护,提高空调室外机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空调室外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减震壳20底部与所述压缩机30底部之间的内减震垫80。在本实施例中,内减震垫80可采用阻尼比特性较大的材料制成,如橡胶材料或减震弹簧,以有效减少压缩机30传递至减震壳20的震动,降低震动产生的噪音。此外,内减震垫80还能在空调室外机搬运落地的过程中对减震壳20和压缩机30之间的冲击形成缓冲作用,以对压缩机30形成有效保护,提高空调室外机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减震壳20的内壁还可设置减震肋板,减震肋板凸设于减震壳20的内壁,减震肋板的数量可为多个,且减震肋板的制造材料可可选与减震壳20相同,在此不做限制。减震肋板的形状可为简单的多边形,也可为组合的异形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减震肋板能加强减震壳20整体的结构强度及刚度,从而提高减震壳20的减震抗震能力,以进一步减弱压缩机30振动的传递,减少空调室外机的整体震动及噪声。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壳20的壁厚与所述减震壳的材料密度的比值为0.0006至0.0008。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壳20的厚度与材料密度的比值相较于其它材料的同一比值较大,因此隔音效果更好,从而可使空调室外机整体产生的噪音更小。在实际应用中,减震壳20可采用钢或铅等材料制成,以在满足其厚度与材料密度的比值的基础上,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壳20的壁厚为2毫米至4毫米。在本实施例中,减震壳20的壁厚最小为2毫米,最大为4毫米,若减震壳20的壁厚小于2毫米,则结构强度较弱,隔音效果较差;若减震壳20的壁厚大于4毫米,则加工用料增加,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将震壳的壁厚设为2毫米至4毫米,可在保证有效降噪吸音的基础上,使减震壳20的壁厚更为合理。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一种空调室外机,该空调室外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