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负压密封湿式高效送风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4434发布日期:2020-03-20 06:06阅读:1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框架负压密封湿式高效送风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风口,具体涉及一种框架负压密封湿式高效送风口。



背景技术:

高效送风口是洁净室末端的送风设备,其整体由高效送风口箱体及高效过滤器组成,其性能对洁净室内产品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现市面上的高效送风口均为正压形式,空调系统的送风管道与高效送风口进风口连接,进风口与高效过滤器之间设有正压区。高效过滤器通过干式或湿式密封安装于高效送风口箱体上,干式正压密封送风口依靠密封条压缩达到密封目的,而湿式正压密封送风口依靠果冻胶实现密封。气流经过高效过滤器,从高效过滤器出风面流出,向洁净室输送洁净空气。

现有的高效送风口因为框架或密封不良,经常出现泄漏的情况,从而污染洁净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框架负压密封湿式高效送风口。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框架负压密封湿式高效送风口,所述框架负压密封湿式高效送风口包括:

负压箱,所述负压箱的出风口与洁净室连通;

板式高效双液槽过滤器,所述板式高效双液槽过滤器的底部设有带凹槽的法兰,所述底部带凹槽的法兰与负压箱的内侧刀口通过果冻胶密封连接;

正压区,所述正压区由罩体套设在板式高效双液槽过滤器上游形成,所述板式高效双液槽过滤器框架顶部凹槽内设置有果冻胶,并与正压区的罩体出风刀口密封,所述罩体与负压箱顶内壁连接,所述罩体截面为梯形,所述罩体上设有可用于安装测试用部件的通孔;

进风管,所述进风管一端与空调系统送风管道连接,另一端与负压箱顶部外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负压箱截面为矩形,正压区截面为梯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负压箱由冷轧钢板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较大限度地避免框架或密封不良所造成的泄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框架负压密封干式高效送风结构,其包括负压箱100、板式高效双液槽过滤器200、正压区300、进风管400和罩体500。

负压箱100,其为矩形,且由冷轧钢板制成的密封箱体,其顶部设有进风口,底部设有出风口,出风口与洁净室连通。

板式高效双液槽过滤器200,其设置在负压箱100内,其是用于对气体进行过滤,经过其过滤的气体可通过负压箱100底部的出风口流入到洁净室内。

在板式高效双液槽过滤器200的底部设有带凹槽的法兰210,带凹槽的法兰210与负压箱100的内侧刀口通过果冻胶密封,这样既提高密封性,又不会损坏负压箱100。

正压区300,其由罩体500套设在板式高效双液槽过滤器200的上游形成。

罩体500,其截面为梯形,其与负压箱100顶内壁连接,其设置在板式高效双液槽过滤器200的进气口处并与之密封,在罩体500上设有可用于安装测试用部件的通孔310。

具体可在板式高效双液槽过滤器200的框架顶部凹槽内设置有果冻胶,罩体500的出风口通过果冻胶与板式高效双液槽过滤器200的进气口密封连接,这样可提高密封性。

另外罩体500内部可设置v型均流板,这样进一步提高气流的均匀度。

进风管400,其密封设置在负压箱100的进风口处,其一端与空调系统送风管道连接,另一端与负压箱100顶外壁连接,这样空调系统送风管道内的气体可通过进风管400直接排入到罩体500内,经过罩体500均匀扩散从而流入到板式高效双液槽过滤器200内。

进风管400可为喇叭状,且口径小的一端与罩体500连接,这样可进一步提高气体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

另外,当板式高效双液槽过滤器200出现泄漏时,由于正压区300内部的压力高于负压箱100的压力,泄漏的气体会流入到正压区300内,并通过导通通道410流入到夹层腔体内,而不会流入到洁净室内。

在导通通道410上设有可冲洗的高效过滤段,这样可对外部灰尘进行物理隔断,而内部空气可顺利排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