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壳体、上风道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8382发布日期:2020-03-13 06:35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道壳体、上风道组件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风道壳体、上风道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是指对建筑物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常见的包括挂壁式空调、立柜式空调、窗式空调和吊顶式空调。其中,立柜式空调通过出风口送风,且根据冷空气下降,热空气上升的原理来设计立柜式空调的具体结构。

然而,现有立柜式空调中,前面板顶部的出风口效率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立柜式空调,如何提高前面板顶部的出风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风道壳体,包括第一风机槽、与所述第一风机槽连通的第一风道、第二风机槽以及与所述第二风机槽连通的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风道的长度尺寸,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直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直径尺寸。

针对具有两个风机的空调室内柜机,当两个风机的安装位置不同,但柜机前面板上的出风口位置一致时,可以通过调节两个风机对应的风道参数,以使柜机上前面板相应出风口的出风量相同,进而提升空调的出风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的长度尺寸与所述第二风道的长度尺寸的比值为2~3。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直径尺寸与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直径尺寸的比值为0.7~0.9。

在风道壳体内安装的两个风机参数相同的前提下,通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参数关系调节,以使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单位面积的流量和第二风道的出风口单位面积的流量相同,有利于出风均匀,进而提高出风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形成出风结构,所述第一风机槽与所述出风结构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风机槽与所述出风结构的端面之间的距离。

具体限定风道壳体上开设的第一风机槽和第二风机槽的相对位置关系,设计合理,结构紧凑。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风道包括靠近其出风口的第一直段,所述第二风道包括靠近其出风口的第二直段,所述第一直段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直段的中心轴线平行。

具体限定风道壳体上第一风道的第一直段和第二风道的第二直段的相对关系,有利于将风道壳体内不同风道的风引流至出风口组件的相应风道内,最终从空调室内柜机的前面板顶部均匀吹出,方便加工、生产,也方便风道壳体与出风口组件的装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风道组件,包括上述的风道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上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一风机槽,所述第二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二风机槽,所述第一风机的输出功率和所述第二风机的输出功率相等。

限定第一风机的输出功率和第二风机的输出功率相同的前提下,通过上述方式调整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参数,以使第一风道的出风口单位面积的流量和第二风道的出风口单位面积的流量相同,采用相同的两个风机,有利于装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上风道组件,或者上述的风道壳体。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前面板,所述前面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风道用于和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用于和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以使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量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量相同。

限定了与上风道组件或者风道壳体配合的前面板的结构,通过风道壳体中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参数关系,以使前面板顶部的第一出风口的出风量和第二出风口的出风量相同,增大了空调前面板顶部的出风面积,且使得出风均匀,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

通过限定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的位置关系为并排设置,使得前面板顶部的出风高度相同,且出风均匀,提升用户的舒适度,也提高了前面板顶部的出风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风道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风道壳体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2提供的上风道组件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上风道组件第二视角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3提供的空调器中室内柜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前面板的示意图;

图7为该空调器在制热工况下的风路示意图;

图8为该空调器在制冷工况下的风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风道壳体;10-第一风机槽;11-第二风机槽;12-第一风道;125-第一直段;13-第二风道;135-第二直段;15-出风结构;200-上风道组件;21-第一风机;215-第一电机;22-第二风机;225-第二电机;300-空调器;30-前面板;303-第一出风口;305-第二出风口;307-下出风口;31-出风口组件;32-下风道组件;33-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采用了离心风叶作为动力源,根据上下出风方式的结构特点,在上下出风的前提下,设计一种顶部双出风口风道结构,实现顶部两个风口的出风量一致,且可以避免出风时直吹人脸,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进而提高制冷、制热效率。

具体的,提供了一种风道壳体100,其应用于空调室内柜机中,作为上风道组件200中的基体,风道壳体100设置有两个风道和两个风机槽,两个风机槽用于固定安装两个风机,在两个风机各个参数相同的前提下,通过调节两个风道相互之间的尺寸关系,实现空调室内柜机的上出风口处的出风量相同,出风均匀,提升用户体验,进而提高制冷、制热效率。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壳体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风道壳体100的俯视图,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

该风道壳体100的外形结构为长方体,具有长边和宽边,其竖向安装于空调室内柜机中,该风道壳体100包括第一风机槽10、与第一风机槽10连通的第一风道12、第二风机槽11以及与第二风机槽11连通的第二风道13,其中,第一风道12的延伸方向和第二风道13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一风机槽10和第二风机槽11是沿风道壳体100的长度方向排布,且与第一风机槽10连通的第一风道12的长度尺寸大于与第二风机槽11连通的第二风道13的长度尺寸。

在安装于第一风机槽10内的第一风机21和安装于第二风机槽11内的第二风机22的输出功率相同的前提下,由于流经第一风道12输出的出风量损耗大于流经第二风道13输出的出风量损耗,为了保证第一风道12出风口处单位面积的风量和第二风道13出风口处单位面积的风量相等或相近相等,进而提升空调的出风效率,在本实施例中,采取第一风道12的长度大于第二风道13的长度,和/或第一风道12的出风口直径尺寸小于第二风道13的出风口直径尺寸,请参照图2、图3所示请参照图2所示。

可以选择的是,第一风道12的长度尺寸l1与第二风道13的长度尺寸l2的比值为2~3。

可以选择的是,选用第一风道12的出风口直径尺寸d1与第二风道13的出风口直径尺寸d2的比值为0.7~0.9。

换句话说,第一风道12的出风口直径尺寸为d1,第二风道13的出风口直径尺寸为d2,则有0.7d2≤d1≤0.9d2。

经过实用新型人的多次计算和试验,在本实施例中,选取d1为80mm,d2为90mm。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具体尺寸调节。

优选地,第一风道12的长度尺寸l1与第二风道13的长度尺寸l2的比值为2.5,第一风道12的出风口直径尺寸d1与第二风道13的出风口直径尺寸d2的比值为0.8时,当风道壳体100安装于空调室内柜机时,可以实现空调室内柜机的前面板30顶部的两个出风口的出风量一致。

在风道壳体100内安装的两个风机参数相同的前提下,通过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的参数关系调节,以使第一风道12的出风口单位面积的流量和第二风道13的出风口单位面积的流量相同,有利于出风均匀,进而提高出风效率。

第一风道12的出风口和第二风道13的出风口形成出风结构15,出风结构15包括位于顶部的端面,第一风机槽10和第二风机槽11沿风道壳体100的竖向排布,出风结构15位于风道壳体100的一端,则有第一风机槽10与出风结构15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风机槽11与出风结构15的端面之间的距离,风道壳体100安装于空调室内柜机中且处于竖放状态时,第一风机槽10位于第二风机槽11的下方,与第一风机槽10连通的第一风道12向上延伸至出风结构15,与第二风机槽11连通的第二风道13也向上延伸至出风结构15,设计合理,结构紧凑。

可选的,第一风道12的出风口和第二风道13的出风口平齐设置,其安装于空调室内柜机时便于和出风口组件31配合,方便加工、生产,也方便风道壳体100与出风口组件31的装配。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风道12的出风口和第二风道13的出风口也可以不平齐设置,例如,当出风结构15设计为台阶状时,与风道壳体100相配合的出风口组件31也设计为台阶状;当出风结构15设计为倾斜结构时,与风道壳体100相配合的出风口组件31也设计为倾斜结构,只要满足风道壳体100能够通过出风口组件31与空调前面板30的顶部出风口连通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加工、装配,采用第一风道12的出风口和第二风道13的出风口平齐方式。

从第一风机槽10到第一风道12的出风口方向,第一风道12包括第一弯曲段和第一直段125,其中,第一弯曲段用于在第一风机槽10的出风部到第一直段125之间进行平滑过渡,减少风量损耗。

第二风道13包括第二直段135,第二直段135靠近第二风道13出风口的位置,其中,第一直段125的中心轴线与第二直段135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有利于将风道壳体100内不同风道的风引流至出风口组件31的相应风道内,最终从空调室内柜机的前面板30顶部均匀吹出。

本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壳体100结构简单,其针对空调室内柜机的上出风设计有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在满足两个风机输出功率相同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的长度尺寸关系和相对应出风口处的直径尺寸关系,以使第一风道12出风口处单位面积的流量和第二风道13出风口处单位面积的流量相同,使得最终从前面板30顶部的上出风口处吹出的风量相同,且结构紧凑,设计合理,出风均匀,提升用户的体验,无论空调室内柜机是制冷工况,还是制热工况,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上风道组件200,包括如实施例1提供的风道壳体100,图3为上风道组件200第一视角的示意图,图4为上风道组件200第二视角的剖视图,具体说明如下:

除了风道壳体100,上风道组件200还包括第一风机21和第二风机22,其中,第一风机21安装于风道壳体100的第一风机槽10内,第二风机22安装于风道壳体100的第二风机槽1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1的输出功率和第二风机22的输出功率相同。

具体的,第一风机21包括第一风叶和与第一风叶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电机215,第二风机22包括第二风叶和与第二风叶可拆卸连接的第二电机225,第一风叶的直径和第二风叶的直径相同,第一风叶的高度和第二风叶的高度相同,第一电机215的功率和第二电机225的功率相同,从而实现第一风道12对应的第一风机21的各个参数与第二风道13对应的第二风机22的各个参数均相等,采用相同的两个风机,减少零部件数量,有利于生产装配。

也就是说,在第一风机21的各个参数和第二风机22的各个参数都相等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第一风道12与第二风道13的长度比值和/或第一风道12出风口与第二风道13出风口的直径比值,来获得空调室内柜机前面板30顶部的两个出风口的出风量相同,实现出风均匀,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空调器300,包括如实施例1提供的风道壳体100,或者如实施例2提供的上风道组件200。

图5为空调器300室内柜机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前面板30的示意图,图7为制热工况的风路示意图,图8为制冷工况的风路示意图,请参考图5至图8所示,具体说明如下:

该室内柜机为上下出风结构15,还包括出风口组件31、下风道组件32、前面板30、换热器33等部件。

其中,上风道组件200通过出风口组件31与前面板30顶部的上出风口相对应,下风道组件32位于上风道组件200的下方,且下风道组件32与前面板30底部的下出风口307相对应。

具体的,前面板30顶部开设有第一出风口303和第二出风口305,前面板30底部开设有下出风口307,且顶部的第一出风口303和第二出风口305沿水平方向并排设置,使得前面板30顶部的出风口高度相同出风均匀,增强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

出风口组件31设置于上风道组件200的上方,且开设有两个连通风道,第一风道12的出风口通过其中一个连通风道与前面板30顶部的第一出风口303连通,第二风道13的出风口通过另一个连通风道与前面板30顶部的第二出风口305连通,由于第一风道12出风口单位面积的流量和第二风道13出风口单位面积的流量相同,从而实现前面板30顶部的第一出风口303的出风量和第二出风口305的出风量相同,增大了空调前面板30顶部的出风面积,且使得出风均匀,提升用户体验。

该空调器300具有制热和制冷两种工况,制热时,下风道组件32对应前面板30底部的下出风口307开启,经换热器33进入空调内的热空气,一部分经上风道组件200的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进入到出风口组件31,再从前面板30顶部的第一出风口303和第二出风口305吹向室内,另一部分热空气经下风道组件32,通过前面板30底部的下出风口307吹向室内。

制冷时,下风道组件32对应的前面板30底部的下出风口307关闭,经换热器33进入空调内的冷空气,全部经上风道组件200的第一风道12和第二风道13进入到出风口组件31,再从前面板30顶部的第一出风口303和第二出风口305吹向室内。

该空调室内柜机采用上下风道独立送风,上下电机运转逻辑,针对顶部出风采用双出风口送风结构,实现前面板30顶部的两个出风口的送风量一致,且送风均匀,有利于快速改变房间温度,提高用户体验,也提高了制热、制冷效率。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