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9681发布日期:2020-05-20 02:49阅读:837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属于电暖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供暖采暖设备种类繁多,其中对流式的电暖器也比较多,这些对流式的电暖器采用的发热体有镍合金发热体,石墨烯发热板,电热丝式发热体,像这些发热体能耗高,热转换效率低,且寿命短。

另一方面,发热体的固定方式也不可靠,主要体现在耐高温性能不佳,尤其是长时间使用之后,有的甚至会发生发热体脱落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源转换效率高、发热体固定更为可靠的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包括外壳及设置于外壳内部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固定架及硅晶云母电热膜,所述硅晶云母电热膜通过卡扣支架连接于发热体固定架;

所述发热体固定架连接于外壳内表面,所述外壳设有位于外壳侧部的侧通气孔及位于外壳上端、下端的端部通气孔;

所述卡扣支架包括螺钉连接端及卡槽,所述螺钉连接端通过螺钉连接于发热体固定架,所述卡槽连接硅晶云母电热膜的边沿;

所述硅晶云母电热膜还设有用于连接供电装置的接线端子。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内沿还设有凸起。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晶云母电热膜有两个,两个硅晶云母电热膜平行设置,所述卡槽有两个。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通气孔包括分别设置于外壳两面的侧通气孔一、侧通气孔二,所述侧通气孔二的外沿上端还设有导流罩。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设有控制显示模块,所述控制显示模块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操作按钮及显示屏。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固定架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将发热体固定架连接于外壳。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座,所述脚座连接于外壳的底部,所述脚座有两个。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支架的材质是镁铝合金。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座的材料是abs。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其特征在于,处于上端外壳的端部通气孔还包括斜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硅晶云母发热体发热性能更稳定,且不容易变形且寿命更长。

本实用新型的卡扣支架能够对硅晶云母电热膜形成稳定的固定,并且能够保证其在高温状态下长期使用不变形。

当两片硅晶云母电热膜通电之后,能够对周围的常温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空气上升,主要通过处于外壳上端的端部通气孔排放至外部空气,处于外壳上端的端部通气孔主要起到进气的作用,处于外壳侧部的侧通气孔一、侧通气孔二即能够起到进气的作用,也能够及时排出热空气,其中导流罩能够将外壳外部上升的空气引导至外壳的内部,有利于气流进入至硅晶云母电热膜的周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发热组件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卡扣支架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5是图4的a-a截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硅晶云母电热膜;2-发热体固定架;4-接线端子;5-卡扣支架;6-外壳;7-脚座;21-通孔;51-螺钉连接端;52-卡槽;521-凸起;61-侧通气孔一;62-端部通气孔;621-斜出风口;63-侧通气孔二;631-导流罩;64-控制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采用硅晶云母发热体的电暖器,包括外壳6及设置于外壳6内部的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发热体固定架2及硅晶云母电热膜1,硅晶云母电热膜1通过卡扣支架5连接于发热体固定架2;发热体固定架2连接于外壳6内表面,外壳6设有位于外壳6侧部的侧通气孔及位于外壳6上端、下端的端部通气孔62。

硅晶云母发热体发热性能更稳定,且不容易变形且寿命更长。

如图3所示:卡扣支架5包括螺钉连接端51及卡槽52,螺钉连接端51设有螺钉孔,用于通过螺钉连接于发热体固定架2,卡槽52连接硅晶云母电热膜1的边沿。

具体的,硅晶云母电热膜1还设有用于连接供电装置的接线端子4。本实施例的供电装置指的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一些控制装置)连接于市电。

为了增加卡槽52与硅晶云母电热膜1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提升卡槽52对硅晶云母电热膜1的夹持力,本实施例卡槽52的内沿还设有凸起521。

具体的,硅晶云母电热膜1最好有两个,两个硅晶云母电热膜1平行设置,与之对应的卡槽52有两个。

在实际生成中可具体根据硅晶云母电热膜1的面积、厚度等参数适当配置卡扣支架5的个数,确保硅晶云母电热膜1能够被可靠的固定在外壳6的内部。

具体的:侧通气孔包括分别设置于外壳6两面的侧通气孔一61、侧通气孔二63,侧通气孔二63的外沿上端还设有导流罩631(图5),导流罩631设置在侧通气孔二63的上沿,起到百叶窗的作用,用于将外壳6外部上升的空气引导至外壳6的内部,有利于与处于上端的端部通气孔62形成对流。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导流罩631可由侧通气孔二63内的材质直接冲压成型,即在冲压的过程中,使侧通气孔二63不被冲断,使侧通气孔二63内的材料向外弯曲即可形成导流罩631。

外壳6还设有控制显示模块64,控制显示模块64包括温度控制装置、操作按钮及显示屏。其中的温度控制装置还可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根据当前硅晶云母电热膜1的实时温度及外界环境温度对硅晶云母电热膜1的功率进行调整;操作按钮用于对整个设备进行操作、设置,显示屏用于显示设备的工作信息与参数,如设置温度、外界温度,当前工作状态等。

控制显示模块64还可以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化、云控制提供硬件基础,如当采用tl-204h型号的可变频式智能温控器时,此温控器内置高端产品采用“智能+”云端设置、控制功能,app远程控制功能、语音控制功能、遥控功能等一系列高端、便捷的操控方式,达到有效控制资源浪费问题的发生,无论身在何地,上网打开app即可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发热体固定架2与外壳6的连接方式是:发热体固定架2设有通孔21,通孔21用于将发热体固定架2连接于外壳6。

本实施例还包括脚座7,脚座7连接于外壳6的底部,脚座7有两个。脚座7的材料优选abs。

本实施例的卡扣支架5的材质最好是镁铝合金。镁和铝的合金的低密度,强度较高,并且当收到高温时,不易发生变形。为高温状态下两个硅晶云母电热膜1的固定提供了保证。

处于外壳6上端的端部通气孔62还包括斜出风口621。斜出风口621一方面能够提升处于上端的端部通气孔62的通风量,另一方面还能够使该通风口所散出的热量更加均匀。

外壳6由雪花铁折弯焊接所成型,表面采用静电吸附烤漆,耐高温160度左右。

工作时,当两片硅晶云母电热膜1通电之后,能够对周围的常温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空气上升,主要通过处于外壳6上端的端部通气孔62排放至外部空气,处于外壳6上端的端部通气孔62主要起到进气的作用,处于外壳6侧部的侧通气孔一61、侧通气孔二63即能够起到进气的作用,也能够及时排出热空气,其中导流罩631能够将外壳6外部上升的空气引导至外壳6的内部,有利于气流进入至硅晶云母电热膜1的周围。

本实用新型的卡扣支架5能够对硅晶云母电热膜1形成稳定的固定,并且能够保证其在高温状态下长期使用不变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