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洗槽的热交换盘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78336发布日期:2020-04-21 18:4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洗槽的热交换盘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帘线生产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洗槽的热交换盘管。



背景技术:

钢帘线是伴随着子午线轮胎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以钢帘线为骨架材料的子午轮胎具有高速高载耐久等一系列优良特性,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用于制造钢帘线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对钢帘线的性能和质量也提出新的要求。

钢帘线在生产中需经拉伸、电镀、热扩散等工艺过程,在钢帘线经过超音频加热炉的加热处理后,其温度高达数百度,无法直接将其输送至下一道工序,需将其冷却至100℃左右再进行下一工序处理,一般使用的冷却方式是通过水洗槽冷却,即向水洗槽内注入常温水,高温的钢帘线经水洗槽中水的浸润后被冷却,与此同时,由于加热后的钢帘线不断进入水洗槽中,使得水洗槽中的水被加热,一般热量多散失在空气中,造成钢帘线的余热无法利用,从而使得热量流失,为最大限度的利用热量、避免热量的流失,水洗槽内水的热量可用于加热生活用水,为生活用热水提供热源,为此,提出一种热交换盘管,可便于热量的交换,最大限度的利用热量为生活用水加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热量散失在空气中造成钢帘线余热无法利用,造成热量流失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水洗槽的热交换盘管,实现了钢帘线余热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热量的流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水洗槽的热交换盘管,包括水洗槽,所述水洗槽内设置有热交换盘管,所述热交换盘管位于水洗槽下部,热交换盘管包括上盘管和下盘管,所述上盘管和下盘管上下分布,上盘管和下盘管之间连通,上盘管和下盘管均呈蛇形排布,上盘管首端和下盘管尾端均弯折后伸出水洗槽,所述上盘管首端和下盘管尾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

所述水洗槽上部对应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板,一个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水泵,所述水泵进水口处设置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下端伸入水洗槽底部,水泵出水口处设置出水管,两个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浸润钢帘线的浸润框,所述浸润框底部设置出水槽,所述浸润框和所述出水槽截面均呈“凹”字形,出水槽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所述浸润框底面开设有多个出水孔,所述出水孔与出水槽位置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盘管和水洗槽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洗槽底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所述下盘管上设置有插槽,所述支撑柱和插槽插接。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截面呈“l”形,安装板与水洗槽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直径大于出水管直径,进水管下端侧壁上圆周向开设有多个进水孔,所述出水管弯折后与出水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浸润框和水洗槽上下间隔分布,浸润框面积大于出水槽面积,浸润框对应的两侧圆弧过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热交换盘管可实现热量的高效交换,将生活用水通入热交换盘管中,进而水洗槽内的热水可对热交换盘管中的水进行热交换,使得生活用水被加热,可供人员日常使用,并且热交换盘管包括上盘管和下盘管,上下双层结构增加了热交换盘管与水的接触面积,并且可使管壁充分传热,换热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泵作用可将水洗槽中的水输送至出水槽内,当出水槽内水满后从出水孔冒出,进而流入浸润框内,水与高温的钢帘线接触从而对钢帘线进行降温,同时水洗槽内的水被加热,可作为生活用水的供热源;设置的进水孔可增加进水管的进水量。本实用新型可对生活用水提供热源,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热量的流失,实现了钢帘线余热的高效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洗槽的热交换盘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洗槽的热交换盘管的热交换盘管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洗槽的热交换盘管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水洗槽的热交换盘管的图3中a-a向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水洗槽,2为热交换盘管,201为上盘管,202为下盘管,3为连接法兰,4为安装板,5为水泵,6为进水管,7为出水管,8为浸润框,9为出水槽,10为出水孔,11为支撑柱,12为插槽,13为进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用于水洗槽的热交换盘管,包括水洗槽1,所述水洗槽1内设置有热交换盘管2,所述热交换盘管2位于水洗槽1下部,热交换盘管2包括上盘管201和下盘管202,所述上盘管201和下盘管202上下分布,上盘管201和下盘管202之间连通,上盘管201和下盘管202均呈蛇形排布,上盘管201首端和下盘管202尾端均弯折后伸出水洗槽1,所述上盘管201首端和下盘管202尾端均设置有连接法兰3;

所述水洗槽1上部对应的两侧设置有安装板4,一个所述安装板4上设置水泵5,所述水泵5进水口处设置进水管6,所述进水管6下端伸入水洗槽1底部,水泵5出水口处设置出水管7;

两个安装板4之间设置有用于浸润钢帘线的浸润框8,所述浸润框8和水洗槽1上下间隔分布,所述浸润框8底部设置出水槽9,所述浸润框8和所述出水槽9截面均呈“凹”字形,浸润框8面积大于出水槽9面积,浸润框8对应的两侧圆弧过渡,出水槽9与所述出水管7连通,所述浸润框8底面开设有多个出水孔10,所述出水孔10与出水槽9位置对应。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盘管2和水洗槽1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所述水洗槽1底面固定设置有多个支撑柱11,所述下盘管202上设置有插槽12,所述支撑柱11和插槽12插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板4截面呈“l”形,安装板4与水洗槽1螺栓连接;所述进水管6直径大于出水管7直径,为了增加进水管6的进水量,进水管6下端侧壁上圆周向开设有多个进水孔13,所述出水管7弯折后与出水槽9连通。

本实用新型工作前,预先将生活用水管与连接法兰3安装,而后向水洗槽1内注入常温水,开启水泵5,水洗槽1内的水源源不断向出水槽9内注入,由于进水管6直径大于出水管7直径,出水管7处水的流速增加,出水槽9内的水满后经出水孔10冒出、流至浸润框8内,出水孔10处形成一定高度的连续不断的水柱,当浸润框8内的水满后再漫出至水洗槽1内,不断进行水的循环。

工作时,钢帘线不断被向前输送加工,被加热后的钢帘线位于浸润框8上方,由于出水孔10处形成一定高度的连续不断的水柱,进而可将钢帘线覆盖,一方面水与高温的钢帘线接触进行降温,另一方面由于源源不断的钢帘线与水接触,同时也使得水洗槽1内的水增温。

为减少水的温度的散失,最大限度的利用钢帘线的余热,此时可将生活用水通入热交换盘管2内,热交换盘管2采用上下双层结构,可使管壁充分传热,生活用水沿上盘管201和下盘管202流动,流动过程中管内的水被加热,被加热后的水可供生活热水使用。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