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燃气炒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37729发布日期:2020-03-31 17:38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节能燃气炒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燃气炒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灶在燃烧时,当炒锅放置于炉膛上时,火焰向炉膛四周扩散,造成热量向外散失,导致聚热不充分,间接降低了炒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节能燃气炒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节能燃气炒灶,该炒灶包括柜体、固定设置于该柜体背侧边并伸出至该柜体顶面上方的背板、设置于该柜体内的灶台、可摆动设置于该背板上的水龙头、固设于该灶台上的炉膛、固设于该灶台顶面并罩设于该炉膛外的聚热罩、固设于该柜体底部向该炉膛吹风的风机、固设于该柜体内并伸出至该柜体顶面外的蓄水筒、以及固设于该背板正面用于放置抹布的毛巾筐,该聚热罩为圆锥台状中空聚热罩,该聚热罩底端横截面面积大于该聚热罩顶端横截面面积,该聚热罩高度高于该炉膛高度,该聚热罩底部设有通气孔,该炉膛中部设有供风机吹入的空气进入的进气口,该进气口与该风机通过金属风管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燃气炒灶中,该聚热罩正面设有贯穿该聚热罩的点火孔。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燃气炒灶中,该柜体内设有用于支撑该灶台和该蓄水筒的支撑板,该支撑板第一端与该柜体第一侧壁固定连接,该支撑板第二端与该柜体第二侧壁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燃气炒灶中,该毛巾筐底板上设有漏水孔。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燃气炒灶中,该蓄水筒顶端盖设有盖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燃气炒灶中,该柜体顶面第一侧边设有凸出于该柜体顶面的第一围壁,该柜体顶面第二侧边设有凸出于该柜体顶面的第二围壁,该柜体顶面外侧边设有凸出于该柜体顶面的第三围壁,该第一围壁第一端与该第三围壁固定连接,该第一围壁第二端与该背板固定连接,该第二围壁第一端与该第三围壁固定连接,该第二围壁第二端与该背板固定连接,该柜体顶面外侧边设有向该柜体内凹陷的排水槽,该排水槽上盖设有盖网,该排水槽第一端设有排水孔,该柜体内设有与该排水孔连通的排水管,该排水管顶端与该排水孔固定连通,该排水管底端伸出至该柜体外。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节能燃气炒灶中,该聚热罩顶端固设有支撑环,该支撑环底端与该聚热罩顶端固定连接,该支撑环顶端横截面面积大于该支撑环底端横截面面积。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燃气炒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燃气炒灶时,通过在炉膛上方罩设聚热罩,在炒菜过程中,炒锅放置于聚热罩上,使得炒锅与炉膛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炉膛喷出的火焰可以通过其外焰对炒锅底面进行加热,同时通过设置聚热罩,可以将火焰和热量很好的包裹于聚热罩内,起到聚热效果,提高炒菜效率。进一步的,在燃烧过程中,可开启风机向炉膛吹风,同时空气可以从聚热罩底端的通气孔进入聚热罩内,使得燃气燃烧更加充分,提高燃烧效率。进一步的,通过在柜体内设置蓄水筒,将炒菜所产生的周边热量进行吸收利用。通过设置毛巾筐,可便于用户将抹布或擦汗巾等放置于毛巾筐内。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燃气炒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节能燃气炒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燃气炒灶第一实施例中,该炒灶1包括柜体23、固定设置于该柜体23背侧边并伸出至该柜体23顶面上方的背板2、设置于该柜体23内的灶台3、可摆动设置于该背板2上的水龙头4、固设于该灶台3上的炉膛5、固设于该灶台3顶面并罩设于该炉膛5外的聚热罩6、固设于该柜体23底部向该炉膛5吹风的风机7、固设于该柜体23内并伸出至该柜体23顶面外的蓄水筒8、以及固设于该背板正面用于放置抹布的毛巾筐9,该聚热罩6为圆锥台状中空聚热罩6,该聚热罩6底端横截面面积大于该聚热罩顶端横截面面积,该聚热罩6高度高于该炉膛5高度,该聚热罩6底部设有通气孔10,该炉膛5中部设有供风机7吹入的空气进入的进气口11,该进气口11与该风机7通过金属风管12连通。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燃气炒灶1时,通过在炉膛5上方罩设聚热罩6,在炒菜过程中,炒锅放置于聚热罩6上,使得炒锅与炉膛5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使得炉膛5喷出的火焰可以通过其外焰对炒锅底面进行加热,同时通过设置聚热罩6,可以将火焰和热量很好的包裹于聚热罩6内,起到聚热效果,提高炒菜效率。进一步的,在燃烧过程中,可开启风机7向炉膛5吹风,同时空气可以从聚热罩6底端的通气孔10进入聚热罩6内,使得燃气燃烧更加充分,提高燃烧效率。进一步的,通过在柜体23内设置蓄水筒8,将炒菜所产生的周边热量进行吸收利用。通过设置毛巾筐9,可便于用户将抹布或擦汗巾等放置于毛巾筐9内。

进一步的,为便于用户点火,该聚热罩6正面设有贯穿该聚热罩6的点火孔13。通过在聚热罩6正面设置点火孔13,更便于用户进行点火,相较于用户从聚热罩6顶端伸入至炉膛5位置处进行点火,在聚热罩6侧面伸入进行点火更加安全,可防止用户被火焰灼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柜体23内设有用于支撑该灶台3和该蓄水筒8的支撑板14,该支撑板14第一端与该柜体23第一侧壁固定连接,该支撑板14第二端与该柜体23第二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该毛巾筐9底板上设有漏水孔15。该蓄水筒8顶端盖设有盖板16,且该盖板16顶面上设有把手。

为防止水渍残留与柜体23表面,该柜体23顶面第一侧边设有凸出于该柜体23顶面的第一围壁17,该柜体23顶面第二侧边设有凸出于该柜体23顶面的第二围壁18,该柜体23顶面外侧边设有凸出于该柜体23顶面的第三围壁19,该第一围壁17第一端与该第三围壁19固定连接,该第一围壁17第二端与该背板2固定连接,该第二围壁18第一端与该第三围壁19固定连接,该第二围壁18第二端与该背板2固定连接,该柜体23顶面外侧边设有向该柜体23内凹陷的排水槽20,该排水槽20上盖设有盖网21,该排水槽20第一端设有排水孔22,该柜体23内设有与该排水孔22连通的排水管23,该排水管23顶端与该排水孔22固定连通,该排水管23底端伸出至该柜体23外。

为增加聚热罩6顶部与炒锅的接触面积,防止炒菜过程中炒锅滑动,该聚热罩6顶端固设有支撑环24,该支撑环24底端与该聚热罩6顶端固定连接,该支撑环24顶端横截面面积大于该支撑环24底端横截面面积。在将炒锅放置于支撑环24上时,支撑环24对炒锅底面进行包裹,可增加炒锅底面与支撑环24的接触面积,减少打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