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热炉电极位置精准控制装置及密闭式矿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64325发布日期:2020-09-08 15:27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矿热炉电极位置精准控制装置及密闭式矿热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热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矿热炉电极位置精准控制装置及密闭式矿热炉。



背景技术:

目前,密闭式矿热炉在工作状态下电极插入深度不能有效的捕捉到,因此,电极无法在其最理想的区间工作,导致矿热炉能耗、电量增高,另外,电极在下放的过程中,不能明确判断电极是否插入到矿热炉的底部位置,如果插入过深直达炉底碳砖,会影响矿热炉炉衬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精准控制电机插入深度的矿热炉电极位置精准控制装置;还可以提供一种包括矿热炉电极位置精准控制装置的密闭式矿热炉。

一种矿热炉电极位置精准控制装置,包括液压升降装置、电极夹紧装置、组合把持器,电极夹紧装置固定设置在液压升降装置的端部,组合把持器位于电极夹紧装置的上方,且组合把持器与液压升降装置固定连接,组合把持器上固定设置有标尺,液压升降装置包括液压油站、液压升降油缸、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液压油缸固定部件,第一输油管的一端与液压油站连通,另一端与液压升降油缸的底部进油口连通,第一输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压力监测器,第二输油管的一端与液压油站连通,另一端与液压升降油缸的上部进油口连通,第二输油管上第二压力监测器,液压油缸固定部件固定设置在液压升降油缸的底部,以将液压升降油缸固定。

优选的,所述液压油缸固定部件包括扣爪组件、可调节锁定机构,扣爪组件设置在液压升降油缸的底部,扣爪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扣爪、第二固定扣爪,第一固定扣爪、第二固定扣爪对向设置,将液压升降油缸固定在第一固定扣爪于第二固定扣爪之间,可调节锁定机构包括第一可调节锁定件、第二可调节锁定件,第一可调节锁定件与第二可调节锁定件对向设置,第一可调节锁定件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扣爪固定连接,第二可调节锁定件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扣爪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可调节锁定件、第二可调节锁定件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可调节锁定件包括固定基座、调节杆、调节钮、连接耳,固定基座设置在第一固定扣爪远离液压升降油缸的一侧,固定基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连接耳与第一固定扣爪固定连接,连接耳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调节杆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并与连接耳固定连接,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调节钮,调节钮位于第一连接孔远离连接耳的一侧,且调节钮与调节杆之间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扣爪、第二固定扣爪为半圆形。

优选的,所述电极夹紧装置固定设置在液压升降油缸的端部,组合把持器设置在电极夹紧装置的上方,并与液压升降油缸固定连接,电极夹紧装置、组合把持器相互配合,将电极牢固固定。

一种密闭式矿热炉,包括矿热炉电极位置精准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有益效果在于:该实用新型包括液压升降装置、电极夹紧装置、组合把持器,电极夹紧装置固定设置在液压升降装置的端部,组合把持器位于电极夹紧装置的上方,且组合把持器与液压升降装置固定连接,组合把持器上固定设置有标尺,液压升降装置包括液压油站、液压升降油缸、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液压油缸固定部件,第一输油管的一端与液压油站连通,另一端与液压升降油缸的底部进油口连通,第一输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压力监测器,第二输油管的一端与液压油站连通,另一端与液压升降油缸的上部进油口连通,第二输油管上第二压力监测器,液压油缸固定部件固定设置在液压升降油缸的底部,以将液压升降油缸固定。通过第一压力监测器、第二压力监测器可以检测到第一输油管、第二输油管上的压力,第二输油管上的压力下降趋于0时,说明电极到达矿热炉炉膛底部,再将电极上移,通过标尺确定电极的最理想工作位置,使电极处于合理位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密闭式矿热炉电极压放深度只能凭借一些电炉参数进行判断,导致许多误判断及操作的问题,实现了直观地确认电极是否压放至炉膛底部,精确的确定了电极的工作位置,此项改造避免了误操作,降低了矿热炉的电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液压升降油缸与液压油缸固定部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矿热炉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液压升降装置10、液压油站101、液压升降油缸102、第一输油管103、第一压力监测器1031、第二输油管104、第二压力监测器1041、液压油缸固定部件105、扣爪组件1051、第一固定扣爪10511、第二固定扣爪10512、可调节锁定机构1052、第一可调节锁定件10521、固定基座105211、调节杆105212、调节钮105213、连接耳105214、第二可调节锁定件10522、电极夹紧装置20、组合把持器30、矿热炉40、电极5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矿热炉电极位置精准控制装置,包括液压升降装置10、电极夹紧装置20、组合把持器30,电极夹紧装置20固定设置在液压升降装置10的端部,组合把持器30位于电极夹紧装置20的上方,且组合把持器30与液压升降装置10固定连接,组合把持器30上固定设置有标尺,液压升降装置10包括液压油站101、液压升降油缸102、第一输油管103、第二输油管104、液压油缸固定部件105,第一输油管103的一端与液压油站101连通,另一端与液压升降油缸102的底部进油口连通,第一输油管103上设置有第一压力监测器1031,第二输油管104的一端与液压油站101连通,另一端与液压升降油缸102的上部进油口连通,第二输油管104上第二压力监测器1041,液压油缸固定部件105固定设置在液压升降油缸102的底部,以将液压升降油缸102固定。所述电极夹紧装置20固定设置在液压升降油缸102的端部,组合把持器30设置在电极夹紧装置20的上方,并与液压升降油缸102固定连接,电极夹紧装置20、组合把持器30相互配合,将电极牢固固定。第一压力监测器1031、第二压力监测器1041可通过导线与plc控制柜连接,可将检测到压力信号传输给plc控制柜,从而可通过plc控制柜控制液压升降油缸102的伸缩;另外,第一压力监测器1031、第二压力监测器1041也可以通过dcs控制系统进行控制,从而可实现对液压升降油缸102的远程精确控制。

液压油缸固定部件105包括扣爪组件1051、可调节锁定机构1052,扣爪组件1051设置在液压升降油缸102的底部,扣爪组件1051包括第一固定扣爪10511、第二固定扣爪10512,第一固定扣爪10511、第二固定扣爪10512对向设置,将液压升降油缸102固定在第一固定扣爪10511于第二固定扣爪10512之间,第一固定扣爪10511、第二固定扣爪10512为半圆形,可将液压升降油缸102牢牢卡在第一固定扣爪10511、第二固定扣爪10512之间。可调节锁定机构1052包括第一可调节锁定件10521、第二可调节锁定件10522,第一可调节锁定件10521与第二可调节锁定件10522对向设置,第一可调节锁定件10521的一端与第一固定扣爪10511固定连接,第二可调节锁定件10522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扣爪10512固定连接。

第一可调节锁定件10521、第二可调节锁定件10522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可调节锁定件10521包括固定基座105211、调节杆105212、调节钮105213、连接耳105214,固定基座105211设置在第一固定扣爪10511远离液压升降油缸102的一侧,固定基座10521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连接耳105214与第一固定扣爪10511固定连接,连接耳105214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调节杆105212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并与连接耳105214固定连接,调节杆105212的另一端连接有调节钮105213,调节钮105213位于第一连接孔远离连接耳105214的一侧,且调节钮105213与调节杆105212之间螺纹连接。第一固定扣爪10511、第二固定扣爪10512将液压升降油缸102卡住后,通过旋拧调节钮105213,可使调节杆105212向液压升降油缸102移动,使连接耳105214顶住第一固定扣爪10511、第二固定扣爪10512,从而使第一固定扣爪10511、第二固定扣爪10512一起顶紧液压升降油缸102,达到将液压升降油缸102稳定、牢固的固定。

一种密闭式矿热炉,包括矿热炉电极位置精准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如下:工作时,启动液压油站101,液压油站101驱动液压升降油缸102带动电极向矿热炉底部移动,当第二输油管104上的压力下降趋于0时,说明电极到达矿热炉炉膛底部,此时,停止向液压升降油缸102底部进油口送油,开始向液压升降油缸102上部进油口送油,使液压升降油缸102向上移动,此时观察组合把持器30上的标尺距离,将电极移动至最理想工作位置后,停止向液压升降油缸102上部进油口送油,如此,便可实现准确的将电极触及矿热炉底部,并且实现将电极防止在最理想的工作位置上,从而达到降耗目的。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