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地下建筑采光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3343发布日期:2020-05-22 21:4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地下建筑采光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建筑采光通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地下建筑采光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建筑规模都在不断的扩大,这就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越来越珍贵,为此地下建筑被开发,地下建筑隔声、保温和隔热效果明显好于地上建筑。

现有的地下建筑中,为了实现良好的采光与通风,一般会在地下建筑中安设与地面连通的导光管,虽然能够将地面上收集的光源反射进地下建筑中,但是却没有任何的通风作用,工作人员还需要安设与地面连通的透气窗才能实现地下建筑的通风换气。所以为了实现地下建筑的采光与通风,需要导光管和透气窗共同实现,过多的占用了地面的空间,而且也不方便工作人员的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地下建筑采光通风系统,其优点是使得地下空间可以利用自然光,无需全天候人工照明,降低能耗,且可以实现自然通风,为地下建筑提供较好的采光通风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地下建筑采光通风系统,包括连通地表和地下建筑室内的导光管,所述导光管的上端口设置有导光罩,导光管的下端设置有漫射片,所述导光罩上设置有向导光罩内引风的导风组件;

所述导风组件包括设置在导光管上方与导光管内部相互连通的透明管,以及固接在透明管上端口的导光片;所述导光管的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口,通风口内设置有过滤棉;

所述漫射片固定连接管的端口处,所述连接管与导光管下端口相互连接,所述连接管上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阳光充足时,光线通过导光罩进入到导光管中,并使光线在导光管中往复的反射,并通过漫射片折射到地下室内,最终实现将地表的光线引入到地下室内的作用。而导风组件的设置,使得地面上的空气通过过滤棉进入到穿入进透明管内,并通过导光管向漫射片的方向传送,并使地表的空气引入进地下,并通过连接管上的出风口将空气排出,从而在满足采光的过程中,又实现了地下室内的通风换气,由于导风组件的透明管和导光片都为透明材质,减少了对光线的遮挡,保障了光线的正常传播。为了保持导光管内的干净,保障导光管对光线的反射效率,所以过滤棉的设置,对空气中的杂质起到了阻隔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明管通风口的内壁上固接有一用于固定过滤棉的固定管,所述过滤棉的边沿处固定连接有一可插入进固定管内的配合管,配合管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和固定管相互固定的固定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过滤棉长期使用后,会使得空气中的杂质对过滤棉表面造成阻塞,从而影响到通风口的正常通风换气。所以将过滤棉和通风口内壁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工作人员对过滤棉进行拆卸清洁,从而保障对地下室内的通风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合管的外周面向配合管的中心方向开设有若干个滑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依次放置在滑槽内的压缩弹簧和卡珠,所述压缩弹簧的一端固接在滑槽的底面上,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卡珠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内壁上开设有用于卡设卡珠的凹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配合管插入进固定管内后,卡柱抵触在固定管的内壁上并带动压缩弹簧压缩,当配合管与固定管插合到稳定位置时,卡珠在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下,使卡柱重新卡入进固定管内壁的凹槽内,从而使配合管固定在固定管内,而且固定组件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操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明管与导光罩可拆卸连接,所述导光罩的顶部设有通孔,通孔的边沿处固接有一卡位管,所述透明管的外周面固接有一承托在卡位管上端口的限位环,限位环位于通风口的下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透明管与导光罩相互安装时,可将透明管周面的限位环搭放在卡位管上端口的边沿处,从而使透明管与导光管内部相互连通,而且透明管仅需搭放的方式就可实现与导光罩的相互固定,操作方式简单,便于工作人员将透明管拿取,并对过滤棉进行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开设有外螺纹,所述导光管下端口的内周面开设有与连接管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管和导光管底部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将漫射片与导光管相互拆离,并对导光管内部进行维护,而且连接管与导光管固定方式简单,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地面上设置有将导光罩盖设的挡雨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天气下,挡雨罩的设置对导光罩进行了盖设,从而对雨水起到了阻断作用,减少了雨水通过过滤棉进入到导光管内部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雨罩与地面铰接并且挡雨罩与地面的铰接轴上固接有驱动挡雨罩开合的驱动电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对挡雨罩操控更加便捷,通过控制挡雨罩的开合,既可以实现阻水作用,而且还可以实现阻风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雨罩设置为透明材质的挡雨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挡雨罩设置为透明材质,即使在挡雨罩闭合的状态也能够实现光线的正常收集,并不会对地下室内的采光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既可以通风,又可以采光。光线通过导光罩进入到导光管中,并使光线在导光管中往复的反射,并通过漫射片折射到地下室内,最终实现将地表的光线引入到地下室内的作用。而导风组件的设置,使得地面上的空气通过过滤棉进入到穿入进透明管内,并通过导光管向漫射片的方向传送,并使地表的空气引入进地下,并通过连接管上的出风口将空气排出,从而在满足采光的过程中,又实现了地下室内的通风换气;

二、使通风口处不易进水。挡雨罩的设置对导光罩进行了盖设,从而对雨水起到了阻断作用,减少了雨水通过过滤棉进入到导光管内部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地下建筑采光通风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导光罩与导风组件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体现过滤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导光管与导光罩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体现挡雨罩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中,1、导光管;2、导光罩;21、通孔;22、卡位管;3、漫射片;31、连接管;311、出风口;4、导风组件;41、透明管;411、通风口;42、导光片;43、限位环;44、固定管;441、凹槽;5、过滤组件;51、配合管;511、滑槽;52、过滤棉;53、压缩弹簧;54、卡珠;6、挡雨罩;61、驱动电机;62、防雨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地下建筑采光通风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竖直设置的导光管1,导光管1穿入地下并将地表和地下室内相互连通;导光管1的上端口固接有一半球形的导光罩2,导光罩2为透明pvc材质制成,便于将光线引入进导光管1中;导光罩2的下端口设置有一导光管1孔径相互配合的漫射片3。白天时,光线通过导光罩2照射进导光管1内,并使光线在导光管1往复的反射,最终使光线照射到漫射片3上,光线通过漫射片3发生了漫反射,使光线在地下室内向不同方向反射,从而提高了光线的照射范围,保障了地下室内的采光。

如图2所示,导光罩2上还设置有一个向地下室内引风的导风组件4。上述导光罩2的顶部竖直开设有一圆形的通孔21,通孔21的边沿处设置有一与导光罩2相互固接的卡位管22,卡位管22位于导光罩2的上方。上述导风组件4包括竖直设置的透明管41,以及固接在透明管41上端口的导光片42。卡位管22、透明管41和导光片42都为透明pvc材质,从而保障了进光量。透明管41的外周面的直径等于卡位管22内周面的直径,使得透明管41与卡位管22套设滑移时更加稳定。透明管41的外周面还固接有一用于搭放在卡位管22上端口的限位环43,从而使导风组件4搭放在卡位管22的上方。而且透明管41的外周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口411(本实施例中通风口411开设有6个),通风口411位于限位环43的上方,每个通风口411内都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5。

如图2和图3所示,每个通风口411的内壁上固接有一对过滤组件5进行卡设的固定管44。上述过滤组件5包括卡设在固定管44内的配合管51,以及固接在配合管51内壁的过滤棉52,过滤棉52为无纺布材质的过滤棉52,在保障空气通过的同时,还增加了杂质的纳污量,对杂质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配合管51的外周面向配合管51中心方向均匀开设有4个滑槽511,每个滑槽511内依次放置有压缩弹簧53和卡珠54,压缩弹簧53的一端与滑槽511底壁固定连接,压缩弹簧53的另一端与卡珠54固定连接;而固定管44的内壁上与卡珠54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容纳卡珠54的半球形的凹槽441。从而实现了固定管44与配合管51的相互卡设,便于对滤棉进行更换或清洁,而且透明管41搭放在卡位管22上,也便于工作人员将玻璃管拿起,并对过滤组件5进行更换。

如图4所示,漫射片3为弧形,漫射片3的边沿处固接有一连接管31,连接管31的外周面的直径等于导光管1内壁的直径,并且连接管31的外周面的边沿处开设有外螺纹,导光管1下端口的内壁上开设有与连接管31内壁相互配合的内螺纹。连接管31的外周面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条状的出风口311,出风口311设为条状在减少通光量的同时还使空气流到了流动。当导风组件4使用时,流动的空气会通过通风口411进入到导风管内,空气在导风管流动的过程中会通过连接管31的出风口311排出,从而实现了地面与地下室内空气的流动。而导光片42起到了导光罩2的作用,同样对光线起到了聚集作用,并将光线引入进导光管1中;过滤棉52的设置,对空气中的杂质进行了过滤作用,减少了杂质进入到导光管1内,即使有微小的杂质进入到导光管1内,由于漫射片3与导光管1可拆卸连接,工作人员也可定期将漫射片3进行拆卸,对导光管1内壁进行清洁。

如图5所示,地面上铰接有将导光罩2盖设的挡雨罩6,并且地面上还固接有一驱动电机61,驱动电机61的输出轴与挡雨罩6的铰接轴固接,通过驱动电机61的工作,从而带动挡雨罩6的开合,使得操控更加智能和便捷。当挡雨罩6闭合状态时,对导风组件4进行了遮挡,从而使得雨水不易从通风口411处进入到导光管1的内部;挡雨罩6为透明pvc材质制成,即使挡雨罩6处于闭合状态,也不会影响到导光罩2的正常采光。而且地面上还设置有将驱动电机61罩设的防雨壳62,从而对驱动电机61起到了保护作用,提高了驱动电机61工作的稳定性。

工作过程:白天时,光线会通过导光罩2照射进入到导光管1中,并通过导光管1的反射,使光线聚集到漫射片3上,并经过漫射片3将光线漫反射到地下室内;导风组件4的设置,导光片42起到了导光罩2的作用,不会对光线的收集造成影响,而空气会通过过滤棉52进入到透明管41内,并通过导光管1流动到连接管31处,并通过出风口311排出到地下室内。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