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凝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6813发布日期:2020-05-20 03:1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凝器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凝器外壳。



背景技术:

cems(烟气自动监控系统)是对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进行浓度和排放总量连续监测并将信息实时传输至主管部门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被分析的烟气经过探头后,被该探头内装的一次过滤器过滤,样气过滤后成为较纯净的气体,经过电伴热管线进入反吹扫装置,然后经过冷凝器除水、二次过滤和精细过滤后最终到达分析仪表。因此,冷凝器是烟气自动监控系统中的关键设备,且因其脱水效率高,使用广泛。

然而冷凝器内部有很多的重型结构,如电机、变压器等,冷凝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会对冷凝器内部重型机械结构产生影响。在cems中的冷凝器并不能随意的拆卸更改,所以对冷凝器的结构要求更高,如何提高冷凝器安装时的固定强度,保证冷凝器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稳定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凝器外壳,提高冷凝器安装时的固定强度,保证冷凝器工作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冷凝器外壳,包括固定于墙面的后壳、支撑架、上固定板和连接件,后壳的顶部设置有长条形且水平布置的限位孔,冷凝器主体设置于支撑架的上表面上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上固定板设置于冷凝器主体的顶部并与冷凝器主体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件穿设于限位孔并与固定板和后壳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冷凝器主体的底部放置并固定于支撑架上,上固定板设置于冷凝器主体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连接件水平穿设于限位孔使上固定板与后壳固定连接,进而实现冷凝器的固定,提高冷凝器安装时的固定强度,保证冷凝器工作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包括立板和平板,所述立板焊接于后壳底部,所述平板垂直于立板且平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下固定孔,下固定孔上配设有下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冷凝器主体的底部放置于平板上,下固定螺栓穿设于下固定孔并使冷凝器主体与支撑架固定连接,使支撑架对冷凝器主体进行支撑,防止冷凝器脱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架底部设置有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的一端焊接于平板上,另一端焊接于立板底部。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下支撑板对支撑架起加固作用,增强支撑架对冷凝器主体的支撑作用,提高冷凝器的固定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固定板上设置有若干个上固定孔,所述上固定孔配设有上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上固定螺栓穿设于上固定孔,实现冷凝器主体与上固定板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固定板中心位置设置有散热孔。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方便冷凝器工作过程中的产生热量的消散,提高冷凝器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后壳的两端向内翻折形成两层叠合的固定板和垂直于固定板的侧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配设有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壳折叠形成一体式结构,整体连接强度大,在固定冷凝器时有利于提高固定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竖直部贴合固定于后壳的外侧,水平部水平穿设于限位孔并与上固定板贴合固定。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水平部水平穿设于限位孔并与上固定板贴合固定,竖直部贴合固定于后壳的外侧,实现连接件与后壳的固定连接,使冷凝器主体与后壳固定连接,实现冷凝器外壳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部与后壳对应位置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上配设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水平部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上配设有第二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第二固定螺栓竖直向下穿设于第二固定孔,使连接件与上固定板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螺栓水平向外穿设于竖直部和后壳上的第一固定孔,使连接件与后壳固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支撑架、上固定板对冷凝器主体进行固定,并通过连接件将上固定板与后壳固定连接,且后壳固定连接于墙面上,实现冷凝器的安装,提高冷凝器安装时的固定强度,并保证冷凝器工作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2.通过在支撑架底部设置下支撑板,增强支撑架的支撑强度,防止冷凝器主体从支撑架上脱落;

3.通过在上固定板上设置散热孔,便于冷凝器工作时的散热,有利于提高冷凝器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壳;11、固定板;12、侧板;13、固定孔;14、固定螺栓;2、冷凝器本体;3、支撑架;31、立板;32、平板;321、下固定孔;33、下支撑板;4、上固定板;41、上固定孔;42、上固定螺栓;43、散热孔;5、连接件;51、竖直部;511、第一固定孔;512、第一固定螺栓;52、水平部;521、第二固定孔;522、第二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壁挂式冷凝器外壳,包括固定于墙面的后壳1、支撑架3、上固定板4和连接件5,后壳1的顶部设置有长条形且水平布置的限位孔。使用时,冷凝器主体的底部放置并固定于支撑架3上,上固定板4设置于冷凝器主体的顶部并与其固定连接,连接件5水平穿设于限位孔使上固定板4与后壳1固定连接,最终实现冷凝器的固定,提高冷凝器安装时的固定强度,保证冷凝器工作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由于本实用新型不涉及冷凝器主体的结构,故提及的冷凝器主体结构由图中冷凝器主体的示意图代替,进行方案的说明。

支撑架3呈l形,并设置有两个,分别设置于冷凝器主体底部的左右两侧,支撑架3包括立板31与平板32,立板31焊接于后壳1上,平板32垂直于立板31且立板31上设置有若干个下固定孔321,下固定孔321上配设有下固定螺栓322。下支撑板33设置于支撑架3的底部,且其一端焊接于平板32上,另一端焊接于立板31底部。使用时,冷凝器主体的底部放置于平板32上,下固定螺栓322竖直向上穿设于下固定孔321并使冷凝器主体与支撑架3固定连接,同时下支撑板33对支撑架3起加固作用,增强支撑架3对冷凝器主体的支撑作用,防止冷凝器脱落,提高冷凝器的固定强度。

上固定板4上开设有若干个上固定孔41,上固定螺栓42竖直向下穿过上固定孔41将上固定板4与冷凝器主体固定连接,上固定板4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散热孔43。使用时,通过上固定孔41和上固定螺栓42实现冷凝器主体与上固定板4的固定连接,且由于散热孔43的设置,在对冷凝器主体进行固定的基础上,方便冷凝器工作过程中的产生热量的消散,提高冷凝器的工作性能。

后壳1的两端向内翻折形成两层叠合的固定板11和垂直于固定板11的侧板12,限位孔位于两侧板12之间,连接件5水平穿设于限位孔且连接件5的两端与侧板12相抵接,固定板11上设置有固定孔13,固定孔13上配设有固定螺栓14。使用时,固定螺栓14水平穿设固定孔13,将后壳1固定于墙面上。由于后壳1为折叠形成的一体式结构,整体连接强度大,在固定冷凝器时有利于提高固定强度。

连接件5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部51和水平部52,竖直部51贴合于后壳1的外侧,水平部52垂直于竖直部51并穿设于限位孔与固定板11顶部贴合,且竖直部51的长度大于水平部52的长度。竖直部51与后壳1的对应位置上开设有第一固定孔511,第一固定孔511上配设有第一固定螺栓512;水平部52上开设有第二固定孔521,第二固定孔521上配设有第二固定螺栓522。使用时,水平部52水平穿设于限位孔并与上固定板4贴合,第二固定螺栓522竖直向下穿设于第二固定孔521,使连接件5与上固定板4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螺栓512水平向外穿设于竖直部51和后壳1上的第一固定孔511,使连接件5与后壳1固定连接,最终实现冷凝器的固定。

由以上内容可知,在安装冷凝器时,首先将冷凝器主体放置于平板32的上表面上,下固定螺栓322竖直向上穿设于下固定孔321并将冷凝器主体底部与支撑架3固定连接;上固定螺栓42竖直向下穿设于上固定孔41,将冷凝器主体与上固定板4固定连接;水平部52水平穿设于后壳1上的限位孔并使其与上固定板4贴合且竖直部51与后壳1的外侧贴合,第二固定螺栓522竖直向下穿设于第二固定孔521并将水平部52与上固定板4固定连接;第一固定螺栓512水平向外穿设于第一固定孔511,使连接件5与后壳1固定连接;最后,固定螺栓14水平向外穿设于固定孔13中,将后壳1固定连接于墙面上,实现冷凝器的安装固定。整个过程中,由于后壳1设置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且冷凝器主体的底部和顶部分别与支撑架3和上固定板4固定连接,并通过连接件5实现与后壳1的固定连接,最终固定于墙面上,提高冷凝器安装时的固定强度,保证冷凝器工作过程中内部结构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