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材拉丝去镀层表面结晶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5768发布日期:2020-05-26 18:2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材拉丝去镀层表面结晶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干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线材拉丝去镀层表面结晶水装置。



背景技术:

拉丝往往需要做表面镀层处理,经过镀层处理后的拉丝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使用的寿命更长。对于材质为铝的电线这样的产品更需要做镀层处理,通过镀层可以避免其表面氧化,增大电阻率,增大发热量等现象。为了提高拉丝质量,往往采用镀层处理。在镀层处理过程中,镀层中富集结晶水,在处理过程中必须将其中的结晶水去除。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将一整盘拉丝放入到烘干炉中,在其高温环境下烘干,去除其表面的结晶水。当这种方式的缺点是,要容纳这些拉丝盘,烘干炉的体积必须足够大,这就限制了放入拉丝盘的体积,过大的容纳空间又会导致能耗的提高,不环保。拉丝各处的受热也不均匀,为了保证完全的去除结晶水,必须在其中保持足够的时间,这种方式既拖慢了工作节拍,又提高了能耗。

中国专利公告号cn103567665a,名称为盘圆法药芯焊丝制作方法,该申请案公开了盘圆法药芯焊丝制作方法,经过无氧退火2~3次,会使生产成本增加30%,盘圆法的低成本优势完全丧失。本发明方法包括:首先对φ6.5mm的热轧盘圆钢进行盘圆钢预处理,之后进行药粉制备,之后进行药芯焊丝成型,之后进行要信好似精拔,之后进行层绕包装;药粉制备是将药粉原料按照工艺要求的粒度范围分别过筛,去除直径在0.1~0.5mm以外的颗粒,再用电子称按照配方称量配料,再用烘干炉将粉料分类烘干并去除结晶水,再用三维混粉机将药粉充分混合制成药粉,保持药粉干燥直至装入成型生产线的加粉筒。由上述专利可知,目前的烘干方式大多为直接置入烘干炉中高温烘干,这种方式对于细长的拉丝来说,并不适配,具有烘干时间长,烘干效率低,以及能耗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在的拉丝采用烘干炉烘干,烘干时间长,烘干效率低,以及能耗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线材拉丝去镀层表面结晶水装置,它能将拉丝拉入,在其内部通过时进行烘干,加热区域小,热量损失小,烘干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材拉丝去镀层表面结晶水装置,包括加热管、第一导线筒和第二导线筒,加热管内一端连通有鼓风机,加热管另一端分别连通第一导线筒和第二导线筒,加热管中设有加热丝,导线筒芯部贯通,导线筒内壁设有若干用于支撑拉丝的滚线轮,所述拉丝自第一导线筒通过,经第二导线筒导出。

冷空气被鼓风机吹入加热管,冷空气经加热管中的加热丝加热升温变成热空气,热空气分成两股沿着加热管和第一导线筒和第二导线筒连通口导入。导入的热空气沿着筒壁向着开放的两端吹出。导线筒上分别具有拉丝的入口和出口。拉丝自第一导线筒的入口进入,在其出口伸出,再自第一导线通出口旁边的第二导线通的入口伸入,在第一导线通的入口的旁边的第二导线筒的出口导出。所谓“入口”和“出口”指的是拉丝进入该导线管的进入口和离开口。拉丝在空气中暴露的长度短,时间少,能更好的去除其表面的结晶水。拉丝不直接接触筒壁,而是受到滚线轮的支撑,滚线轮铰接连接在导线筒(第一导线筒和第二导线筒)中,避免拉丝受到导线筒的摩擦,其表面的镀层脱落。工作时,一端拉丝或一端送丝,或两端同时工作,拉丝进入第一导线筒再进入第二导线筒,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热空气烘干,其镀层上的结晶水被除去。

作为优选,加热管和导线管外壁套装有用于保温的保温层。上述结构用于提高保温性能,减少能耗。

作为优选,加热管与导线筒的连通位置设置在导线筒的中部。上述设置使得导线筒的中部温度最高。如果设置在导线筒的一侧,那么,会有较高空气直接通出,造成浪费,烘干的效率也不高。这里表示的导线筒指的是第一导线筒或第二导线筒。

作为优选,导线筒端部转动插装有束线器,束线器包括定位柱、定位柱端部设置在两侧的束线板以及铰接连接在两束线板上的第一限位轮和第二限位轮,拉丝抵接在第一限位轮和第二限位轮之间。上述结构保证了拉丝的位置大致确定,也保证了拉丝的进出不会受到前后工序的拉力导致侧偏。

作为优选,鼓风机的高度较第一导线筒和第二导线筒高。热空气自第一导线筒和第二导线筒离开,热空气上升,设置在上方的鼓风机可以部分利用余热,提高热效率。

作为优选,第一限位轮、第二限位轮以及滚线轮在轴向方向上两端直径大,中部直径小。拉丝放置在中部,被两侧较大的直径阻挡,难以脱出,保证线材的顺直。

作为优选,加热丝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热丝功率,改变吹出空气温度,从而配合调整进丝速度。

作为优选,导线筒在定位柱位置设有定位孔,定位孔螺纹连接有定位杆,定位杆抵接在束线器上。定位杆抵接在束线器的定位柱上,限制其移动。

作为优选,加热丝外部套装有绝缘导热片,所述绝缘导热片贴合散热鳍片。热量从加热丝传播到绝缘导热片上,再从绝缘导热片传导到散热鳍片上,更好的将空气加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加热区域小,能耗低;(2)烘干效率高,由整盘式的整体加热,变成一根拉丝进行单独烘干,能更有效的去除其表面的结晶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a-a处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中:拉丝1,加热管2,第一导线筒3,第二导线筒4,鼓风机5,加热丝7,绝缘导热片8,散热鳍片9,保温层10,束线器11,定位柱12,第一限位轮13,第二限位轮14,定位杆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

一种线材拉丝去镀层表面结晶水装置,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加热和导线筒,导线筒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第一导线筒3和第二导线筒4。第一导线筒和第二导线筒水平设置。加热管2内一端连通有鼓风机5,加热管2另一端分别连通第一导线筒3和第二导线筒4。通过两个分管连通两导线筒。鼓风机5的高度较第一导线筒3和第二导线筒4高。热空气自第一导线筒3和第二导线筒4离开,热空气上升,设置在上方的鼓风机5可以部分利用余热,提高热效率。加热管2与导线筒的连通位置设置在导线筒的中部。上述设置使得导线筒的中部温度最高。如果设置在导线筒的一侧,那么,会有较高空气直接通出,造成浪费,烘干的效率也不高。加热管2中设有加热丝7。加热丝7电连接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热丝7功率,改变吹出空气温度,从而配合调整进丝速度。如图2所示,加热丝7外部套装有绝缘导热片8,所述绝缘导热片8贴合散热鳍片9。热量从加热丝7传播到绝缘导热片8上,再从绝缘导热片8传导到散热鳍片9上,更好的将空气加热。导线筒芯部贯通,导线筒内壁设有若干用于支撑拉丝1的滚线轮,所述拉丝1自第一导线筒3通过,经第二导线筒4导出。

冷空气被鼓风机5吹入加热管2,冷空气经加热管2中的加热丝7加热升温变成热空气,热空气分成两股沿着加热管2和第一导线筒3和第二导线筒4连通口导入。导入的热空气沿着筒壁向着开放的两端吹出。导线筒上分别具有拉丝1的入口和出口。拉丝1自第一导线筒3的入口进入,在其出口伸出,再自第一导线通出口旁边的第二导线通的入口伸入,在第一导线通的入口的旁边的第二导线筒4的出口导出。拉丝1在空气中暴露的长度短,时间少,能更好的去除其表面的结晶水。拉丝1不直接接触筒壁,而是受到滚线轮的支撑,滚线轮铰接连接在导线筒(第一导线筒3和第二导线筒4)中,避免拉丝1受到导线筒的摩擦,其表面的镀层脱落。工作时,一端拉丝1或一端送丝,或两端同时工作,拉丝1进入第一导线筒3再进入第二导线筒4,在这个过程中,受到热空气烘干,其镀层上的结晶水被除去。

之所以不在第一导线筒3的出口和第二导线筒4的入口上连接有一“u”型的转接管,是因为这样设置,该端会形成封闭,加热管2产生的热量会直接从开放的两口流出,造成了大量损耗。

加热管2和导线管外壁套装有用于保温的保温层10。保温层10为棉花和布料形成的罩套,上述结构用于提高保温性能,减少能耗。导线筒端部转动插装有束线器11,束线器11包括定位柱12、定位柱12端部设置在两侧的束线板以及铰接连接在两束线板上的第一限位轮13和第二限位轮14,拉丝1抵接在第一限位轮13和第二限位轮14之间。上述结构保证了拉丝1的位置大致确定,也保证了拉丝1的进出不会受到前后工序的拉力导致侧偏。第一限位轮13、第二限位轮14以及滚线轮在轴向方向上两端直径大,中部直径小。拉丝1放置在中部,被两侧较大的直径阻挡,难以脱出,保证线材的顺直。导线筒在定位柱12位置设有定位孔,定位孔螺纹连接有定位杆15,定位杆15抵接在束线器11上。定位杆15抵接在束线器11的定位柱12上,限制其转动。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