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的节能环保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55206发布日期:2020-05-15 17:2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的节能环保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种具有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的节能环保燃气灶,由包括保温燃烧腔(1),多孔陶瓷板燃烧器(2),多孔陶瓷板燃烧器混合燃气进气口(3),点火针(4),热电偶熄火保护针(5),烟气口(6),烟气管(7),锅底支架(8),升降密封锅架圈(9),升降密封锅架圈弹簧(10),空气燃气全预混管(11),燃气喷嘴(12),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13),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空气进口(14),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空气出口(15),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废气进口(16),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废气出口(17),助燃鼓风机(18),燃气进气管(19),燃气进气电磁阀(20),燃气调节阀(21),燃气管(22),点火器(23),电源插口(24),电路控制模块(25),总电源开关(26),排气管(27),燃气灶壳体(28),开孔耐高温玻璃面板(29),升降密封锅架圈定位栓(30)装置构成,由锅具,保温燃烧腔(1)和升降密封锅架圈(9)形成封闭式燃烧腔,完成加热后的高温废气在助燃鼓风机(18)的强制通风作用下由烟气口(6)排入烟气管(7),排入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13)废气通道进行放热降温,由助燃鼓风机(18)强制排入的反向流动的常温空气进入已升温的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13)的空气通道管内流动时进行换热升温,废气由连通室外的排气管(27)全部排出厨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的节能环保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保温燃烧腔(1)为上开口外翻边圆筒形,上开口外翻边圈上设有与底部的弹簧支柱相对应的平均辐射分布的至少4根的圆定位孔,保温燃烧腔(1)固定安装在燃气灶壳体(28)上部的圆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的节能环保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密封锅架圈(9),为上下开口的圆筒形,在上翻边部位固定装置有按圆心平均辐射对称分布的至少4根的圆柱形的升降密封锅架圈定位栓(30),与保温燃烧腔(1)的圆定位孔相对应,保温燃烧腔(1)和升降密封锅架圈(9)保持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的节能环保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底支架(8)设置在所述多孔陶瓷板燃烧器(2)上,按圆心平均辐射对称分布的至少4根的l形支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的节能环保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管(7),为矩形结构,上部开有2个孔,设置在的保温燃烧腔(1)底部,其中1个孔连接烟气口(6),另1个孔连接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废气进口(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的节能环保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燃气全预混管(11),为矩形结构,上部开有2个孔,设置在的保温燃烧腔(1)下部,其中1个孔与多孔陶瓷板燃烧器混合燃气进气口(3)连接,另其中1个孔连接盘绕型间壁式双层回热器空气出口(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的节能环保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13),由中间层金属板层分隔成上层空气和下层废气的矩形双层通道结构,下层废气通道内圈端部的废气进口(16)与烟气管(7)连接,外圈端部的废气出口(17)与排气管(27)连接,上层空气通道外圈端部的空气进口(14)与助燃鼓风机(18)排风口连接,内圈端部的空气出口(15)与空气燃气全预混管(11)连接,形成空气流体与废气流体在各自通道内的相反逆向流动,所述的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13),套置于保温燃烧腔(1)外侧,固定安装在燃气灶壳体(28)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的节能环保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气喷嘴(12)设置在空气燃气全预混管(11)端部,燃气喷嘴(12)由燃气管(22)连接燃气调节阀(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的节能环保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陶瓷板燃烧器(2),设在燃气灶主体的保温燃烧腔(1)内,底端设有多孔陶瓷板燃烧器混合燃气进气口(3),与穿过保温燃烧腔(1)底部的空气燃气全预混管(11)的一端连接。


技术总结
一种具有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的节能环保燃气灶,所属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锅具加热时高温烟气及热辐射与室内空气隔离的封闭式燃烧腔、废热由盘绕型双层间壁式回热器进行回热、废气由排气管排放到室外的节能环保燃气灶具。可有效提高炉灶热效率、大幅减少能量浪费、有效降低厨房室内高温废气热污染、有效降低厨房室内环境废气化学污染物的节能环保燃气灶。

技术研发人员:柳洪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柳洪权
技术研发日:2019.08.23
技术公布日:2020.05.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