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43236发布日期:2020-09-15 19:58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换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车辆空调系统中会采用板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器,板式换热器中具有两种流体,一种为制冷剂,一种为冷却液,制冷剂经过膨胀阀后,在板式换热器中进行蒸发,满足车辆制冷需求。由于板式换热器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会和膨胀阀联合使用,所以和膨胀阀联合使用的板式换热器在空调系统中作为蒸发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两种功能的换热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换热组件,包括换热芯体和流体控制部件,所述流体控制部件与所述换热芯体固定,所述换热芯体至少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隔离,所述流体控制部件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所述流体控制部件包括阀体块体,所述阀体块体至少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端口为流体进口;

所述流体控制部件包括第一电磁阀阀芯和膨胀阀阀芯,所述流体控制部件包括电磁阀阀口,所述第二通道包括所述电磁阀阀口,所述第一通道具有节流口,所述膨胀阀阀芯具有所述节流口或者所述膨胀阀阀芯与所述阀体块体配合具有所述节流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包括换热芯体和流体控制部件,所述流体控制部件包括第一电磁阀阀芯和膨胀阀阀芯,所述流体控制部件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包括所述电磁阀阀口,所述第一通道具有节流口,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在换热组件应用于系统中时,在系统需要制冷时,换热组件作为蒸发器;在系统需要制热时,其作为换热器,换热组件具有两个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第一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第一块体的另一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换热组件的正面示意图;

图5为换热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膨胀阀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换热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8为另一种第一块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另一种换热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换热组件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流体控制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流体控制部件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流体控制部件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另一种流体控制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所示膨胀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所示膨胀阀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1示意出换热组件100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换热组件100包括换热芯体11和流体控制部件12,流体控制部件12与换热芯体11焊接固定,流体控制部件12包括第一通道1201和第二通道1202,第一通道1201具有节流口123。

换热芯体11至少具有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第一流道111与第二流道112隔离,第一通道1201、第二通道1202与第一流道111连通;

换热芯体11包括顶板、底板和多个板片,板片包括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依次交替层叠后形成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除最靠边的两片板片外,多数板片的一侧为第一流道的一部分,另一侧为第二流道的一部分,如一第一板片及与该板片相邻的两片第二板片的其中之一形成第一流道的一部分,那与另一第二板片则形成第二流道的一部分,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不相通。

换热芯体11至少包括第一孔道113、第二孔道114、第四孔道和第五孔道,第一孔道113、第二孔道114为第一流道的一部分,第四孔道、第五孔道为第二流道的一部分。第一流道包括第一孔道113、位于板片之间的第一板间通道以及第二孔道114。第二流道包括第四孔道、位于板片之间的第二板间通道以及第五孔道。

流体控制部件12包括阀体块体131、第一电磁阀阀芯129、膨胀阀124阀芯124a,其中阀体块体131包括第一块体121、第二块体122和膨胀阀124阀体124b,第一块体121与换热芯体11焊接固定,第一块体121与第二块体122限位设置,第一电磁阀阀芯129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二块体122,第一电磁阀阀芯129的部分与第二块体122固定设置,膨胀阀124与第一块体121固定设置。其中所述膨胀阀阀芯与阀体块体,例如膨胀阀124阀体124b配合具有所述节流口。

在图1所示方案中,膨胀阀为热力膨胀阀,膨胀阀124具有第一端口1241、第二端口(图上未显示)、第四端口(图上未显示)和第五端口1242,其中第一端口1241、第二端口为第一通道1201的端口,第一端口1241、第二端口与第一孔道113连通,第四端口、第五端口1242与第二孔道114连通。所述换热组件包括第二电磁阀阀芯,所述第二电磁阀阀芯的至少部分伸入所述阀体块体,例如膨胀阀124阀体124b。

第一块体121具有第一凸部1211和第二凸部1212,第一凸部1211和第二凸部1212位于第一块体121的不同侧部,第一凸部1211位于第一块体121与膨胀阀124相配合的侧部,第二凸部1212伸入第二块体122,且第二块体122与第一块体121螺纹连接。第一电磁阀阀芯129的至少部分伸入第二块体122,并与第二块体122固定设置。

第一块体121具有第一连接通道1213、第二连接通道1214、第三连接通道1215,第一块体121具有第一凹槽1216和第二凹槽1217,第一连接通道1213与第一凹槽1216连通,第三连接通道1215与第一凹槽1216连通,第二连接通道1214在第一块体121不与第一凹槽1216连通,第一凹槽1216与换热芯体11的第一孔道113连通,第二凹槽1217与换热芯体11的第二孔道114连通。

第一块体121与换热芯体11焊接固定。第一块体121具有底面部1218,底面部开设第一凹槽1216、第二凹槽1218、第三凹槽1219a和第四凹槽1219b,第三凹槽1219a、第四凹槽1219b位于第一凹槽1216与第二凹槽1218连线的中部位置,第三凹槽1219a、第四凹槽1219b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1216,第三凹槽1219a、第四凹槽1219b的深度小于第二凹槽1218。

第一块体121与顶板121a焊接固定,顶板121a设有第一凸起151与第二凸起152,第一凸起151与第三凹槽1219a相配合,第二凸起152与第四凹槽1219b相配合,第一凸起151伸入第三凹槽1219a,第二凸起152伸入第四凹槽1219b,有利于第一块体121与换热芯体11准备定位,有助于保证焊接质量。

在图1所示意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凸部1211与第二凸部1212位于第一块体121的不同侧部,第三连接通道1215为直线通道,第二凸部1212位于第一块体121的顶面,该顶面与底面部相对。

第一凸部1211位于第一块体121的侧部,第一连接通道1213为非直线通道,第二连接通道1214为非直线通道。

第二块体具有第三端口103,第三端口103为进口,第二通道具有第三端口、电磁阀阀口、第二端口。

参照图1,换热组件100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104和第五接口105,其中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为膨胀阀的第一端口1241和第五端口1242,第三接口为第三端口103,第四接口104、第五接口105为第二流道的进出口。

在换热组件应用于系统中时,当系统中需要制冷时,制冷剂从第一接口进入换热组件,制冷剂进入第一凹槽1216、第一孔道113、第二孔道114、第二凹槽1217、第三端口、第四端口1242离开,制冷剂经过膨胀阀的节流降压后,在换热芯体内与第四接口104进入的流体进行换热,然后从第二接口离开。当系统中需要制热时,关闭膨胀阀节流通道,制冷剂从第三端口103进入,第一电磁阀阀芯129打开,制冷剂进入第一凹槽1216、第一孔道113、第二孔道114、第二凹槽1217、第三端口、第二接口离开,如此制冷剂可以与第四接口进入的流体进行换热。因此,换热组件在系统需要制冷时,其作为蒸发器;在系统需要制热时,其作为换热器。

应当明白,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例如参照图8,图8示意出第一块体121’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凸部1211与第二凸部1212也可以位于第一块体121’的同一侧部;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也可以位于第一块体的不同侧部,例如相对设置的侧部。

应当明白,换热组件与第一块体之间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其中换热芯体可以包括顶板、流通板、端板,也还可以包括压块或安装板等结构。例如,当换热组件包括压块结构时,压块与换热芯体焊接固定,第一块体与压块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

图9-图13示意出换热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换热组件200包括流体控制部件12’和换热芯体11,流体控制部件12’可以与换热芯体焊接固定,流体控制部件12’包括第一通道1201’和第二通道1202’,第一通道1201’具有节流口127。

换热芯体11至少具有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第一流道111与第二流道112隔离,第一通道1201’、第二通道1202’与第一流道111连通;换热芯体11至少包括第一孔道113、第二孔道114、第四孔道和第五孔道,第一孔道113、第二孔道114为第一流道的一部分,第四孔道、第五孔道为第二流道的一部分。第一流道包括第一孔道113、位于板片之间的第一板间通道以及第二孔道114。第二流道包括第四孔道、位于板片之间的第二板间通道以及第五孔道。

流体控制部件12’包括阀体块体125、第一电磁阀阀芯129、膨胀阀阀芯126,阀体块体125可以与换热芯体11焊接固定,阀体块体125具有第一端口1251和第二端口1252,其中第二端口与第一孔道113连通,第一端口1251为制冷剂进口,第二端口1252为制冷剂出口。

在图9、图10所示换热组件中,膨胀阀阀芯为电子膨胀阀阀芯,流体控制部件12’具有电磁阀阀口128,膨胀阀阀芯具有节流口127,阀体块体125具有第二通路1253和第一通路1254,第二通路1253连通电磁阀阀口128与节流口127,第二通路1253与第二端口1252连通。第一通路1254连通第一端口1251与膨胀阀阀芯126的进口,由于电磁阀阀口128的关闭,阻断第一通路1254与第二通路1253的连通。

第一通道1201’具有第一端口、第一通路1254、节流口、第二端口,所述第二通道1202’具有第一端口、电磁阀阀口、第二通路1253、第二端口。

换热组件200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102、第三接口103、第四接口104,其中第一接口为第一端口1251,第三接口103、第四接口104为第二流道的进出口。

在换热组件应用于系统中时,当系统中需要制冷时,第一电磁阀阀芯129抵住电磁阀阀口128,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时,制冷剂从第一端口1251进入,沿着第一通路1254进入膨胀阀阀芯126的进口,此时膨胀阀处于打开状态,制冷剂进入节流口127,然后从第二端口1252进入第一孔道113,第二孔道114,从第二接口102离开,制冷剂经过膨胀阀的节流降压后,在换热芯体内与第三接口103进入的流体进行换热,然后从第四接口104离开。当系统中需要制热时,关闭膨胀阀,电磁阀阀口128与第一端口1251连通,制冷剂从第一端口1251进入,经过电磁阀阀口128,进入第二通路1253,然后通过第二端口1252进入第一孔道113,第二孔道114,从第二接口102离开,如此制冷剂可以与第三接口103进入的流体进行换热。因此,换热组件在系统需要制冷时,其作为蒸发器;在系统需要制热时,其作为换热器。

第一端口1251可以开设在阀体块体125的侧部,第二端口1252开设在阀体块体125的底部,该底部是阀体块体与换热芯体相对的底部,阀体块体125具有第一安装腔1255和第二安装腔1256,第一电磁阀阀芯126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安装腔1255,膨胀阀阀芯123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安装腔1256。

第二端口1252可以与第一孔道113对齐,使得流体离开流体控制部件后直接进入换热芯体中。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阀体块体125也可以具有连通槽,第二端口为连通槽的槽口,连通槽连通节流口与第一孔道。

应当明白,阀体块体125与换热芯体11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其中换热芯体可以包括顶板、流通板、端板,也还可以包括压块或安装板等结构。

参照图14-图16,图14-图16示意出流体控制组件1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换热芯体可以参照图1中换热芯体11,且流体控制组件12”与换热芯体11的连接关系也可参照图1中连接关系。

流体控制部件12”包括阀体块体131、第一电磁阀阀芯129、膨胀阀124’阀芯124a,其中阀体块体131包括第一块体121”和膨胀阀124’阀体124b’,第一块体121”与换热芯体11焊接固定,第一电磁阀阀芯129的至少部分伸入膨胀阀124’阀体124b’,第一电磁阀阀芯129的部分与膨胀阀阀体固定设置,膨胀阀124’的部分与第一块体121固定设置。

所述阀体块体131至少具有第一端口1241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端口1241为流体进口;

所述流体控制部件12”包括第一通道1201”和第二通道1202”;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中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所述流体控制部件包括电磁阀阀口132,所述第二通道1202”包括所述电磁阀阀口132,所述第一通道1201”具有节流口123,其中所述膨胀阀阀芯与阀体块体,例如膨胀阀124阀体124b’配合具有所述节流口。

在图14所示方案中,膨胀阀为热力膨胀阀,膨胀阀124具有第一端口1241、第二端口(图上未显示)、第三端口103和第四端口、第五端口1242,其中第一端口1241、第二端口为第一通道1201的端口,第一端口1241、第二端口与第一孔道113连通,第四端口、第五端口1242与第二孔道114连通。

第一块体121”具有第一凸部1211,第一凸部1211位于第一块体121与膨胀阀124相配合的侧部。第一电磁阀阀芯129的至少部分伸入膨胀阀124的阀体,第一电磁阀阀芯129的部分与膨胀阀124的阀体固定设置。

第一块体121”具有第一连接通道1213、第二连接通道1214,第一块体121”具有第一凹槽1216和第二凹槽1217,第一连接通道1213与第一凹槽1216连通,第二连接通道1214在第一块体121”不与第一凹槽1216连通,第一凹槽1216与换热芯体11的第一孔道113连通,第二凹槽1217与换热芯体11的第二孔道114连通。

第一块体121”与换热芯体11的固定方式可参照图7,第一块体121”与换热芯体11焊接固定。第一块体121具有底面部1218,底面部开设第一凹槽1216、第二凹槽1218、第三凹槽1219a和第四凹槽1219b,第三凹槽1219a、第四凹槽1219b位于第一凹槽1216与第二凹槽1218连线的中部位置,第三凹槽1219a、第四凹槽1219b的深度小于第一凹槽1216,第三凹槽1219a、第四凹槽1219b的深度小于第二凹槽1218。

第一块体121与顶板121a焊接固定,顶板121a设有第一凸起151与第二凸起152,第一凸起151与第三凹槽1219a相配合,第二凸起152与第四凹槽1219b相配合,第一凸起151伸入第三凹槽1219a,第二凸起152伸入第四凹槽1219b,有利于第一块体121与换热芯体11准备定位,有助于保证焊接质量。

膨胀阀124’阀体124b’包括第三连接通道1215’,第三连接通道1215与第一凹槽1216连通。

第一电磁阀阀芯所述第一通道具有第一端口、节流口、第一连接通道1213、第二端口,所述第二通道具有第三端口、电磁阀阀口132、第三连接通道1215’、第二端口。所述第三端口103为电磁阀进口。换热组件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103、第四接口104和第五接口105,其中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为膨胀阀的第一端口1241和第四端口1242,第三接口103为电磁阀的进口,第四接口104、第五接口105为第二流道的进出口。

在换热组件应用于系统中时,当系统中需要制冷时,制冷剂从第一接口进入换热组件,制冷剂进入第一凹槽1216、第一孔道113、第二孔道114、第二凹槽1217、第四端口、第五端口1242离开,制冷剂经过膨胀阀的节流降压后,在换热芯体内与第四接口104进入的流体进行换热,然后从第五接口离开。当系统中需要制热时,关闭膨胀阀节流通道,制冷剂从第三接口进入,第一电磁阀阀芯129运动,电磁阀阀口为打开状态,制冷剂进入第一凹槽1216、第一孔道113、第二孔道114、第二凹槽1217、第四端口、第二接口离开,如此制冷剂可以与第四接口进入的流体进行换热。因此,换热组件在系统需要制冷时,其作为蒸发器;在系统需要制热时,其作为换热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界定,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相互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