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57247发布日期:2020-06-26 22:08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器(例如柜机)通过竖直的导风条左右摆动实现左送风、右送风或正出风的一种送风方式。而竖直的导风条放置在出风口内部,难以实现大范围送风,故不能满足大空间内的送风需求。例如,对于客厅、餐厅连通形成一个较大空间时,空调器的送风范围较小,仅依靠竖直导风条难以实现客厅、餐厅都能送风到位,无法满足每个位置的用户送风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结构简单,送风范围广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出风口;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风道组件限定出出风风道;导风框,所述导风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出风风道内,所述出风风道内的气流经过所述导风框从所述出风口流出;摆叶组件,所述摆叶组件设于所述导风框内,且所述摆叶组件相对于所述导风框可摆动,以在上下方向上调整出风方向;导风条组件,所述导风条组件与所述导风框连接,所述导风条组件相对于所述导风框可摆动,以在左右方向上调整出风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可转动的导风框,再设置可相对导风框转动的导风条组件,由此不但可以利用导风框的转动调整送风范围,还可以利用可相对导风框转动的导风条组件进一步扩大空调器的送风范围,从而可以满足大空间内送风需求,提升空调器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框体驱动组件,所述框体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壳体;框体传动组件,所述框体传动组件与所述框体驱动组件、所述导风框均连接,以将所述框体驱动组件的动力传递至所述导风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体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所述框体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导风框连接,以带动所述导风框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叶体驱动组件,所述叶体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导风框;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叶体驱动组件连接;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齿条穿设于所述第二齿轮,且所述齿条沿所述第二齿轮的轴线方向可移动,所述齿条与所述摆叶组件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齿轮具有限位柱,所述导风框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内,以使所述第二齿轮带动所述导风框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柱呈中空结构,所述齿条穿设于所述限位柱,且所述齿条相对于所述限位柱可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齿条与所述摆叶组件之间具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摆叶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的第二卡接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为卡孔,另一个卡接凸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摆叶组件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二卡接部;多片叶片,所述叶片可转动的与所述导风框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叶片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杆带动所述叶片相对于所述导风框可转动,且多片所述叶片沿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还包括杆体驱动组件,所述杆体驱动组件设于所述导风框,所述杆体驱动组件与所述导风条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导风条组件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条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条,多个所述导风条中的一个与所述杆体驱动组件连接,所述导风条相对于所述导风框可枢转;连接件,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风条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截面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截面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截面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截面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空调器100,

壳体110,出风口111,前壳112,后壳113,开关门114,顶盖115,底座116,面板支架117,换热器组件118,风轮组件119,

风道组件120,

导风框130,

框体驱动组件131,第一齿轮132,第二齿轮133,限位柱134,

框体传动组件136,

摆叶组件140,第二卡接部141,

叶体驱动组件142,第三齿轮143,齿条144,

连接杆145,第一卡接部146,

连杆147,叶片148,

导风条组件150,杆体驱动组件151,导风条152,连接件15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及其控制方法。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包括:壳体110、风道组件120、导风框130、摆叶组件140和导风条组件150。

具体而言,壳体110具有出风口111,风道组件120设于壳体110内,风道组件120限定出出风风道。例如,如图1所示,壳体110包括顶盖115、底座116、前壳112和后壳113,前壳112与后壳113卡接以限定出安装腔,底座116位于安装腔的下端,顶盖115位于安装腔的顶端,风道组件120设于安装腔内。面板支架117设于壳体110内部且与壳体110内表面紧贴,以支撑面框或风道组件120。换热器组件118设于壳体110内,且换热器组件118周围的空气在风轮组件119的驱动下,将流入到出风风道内。出风口111设于前壳112上,且出风口111与风道组件120的出风风道连通。空调器100还包括开关门114,开关门114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11,开关门114可移动地与壳体110连接。

导风框130可转动地设于出风风道内,出风风道内的气流经过导风框130从出风口111流出。一方面,可以利用导风框130导引气流;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导风框130支撑摆叶组件140和导风条组件150。摆叶组件140设于导风框130内,且摆叶组件140相对于导风框130可摆动,以在上下方向上调整出风方向,导风条组件150与导风框130连接,导风条组件150相对于导风框130可摆动,以在左右方向上调整出风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图7所示,导风框130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可以转动,导风框130向左侧转动的极限位置为第一位置,导风框130向右侧转动的极限位置为第二位置,也即导风框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

当空调器100处于关机状态时,开关门114封闭出风口111,如图2所示。

当空调器100开机时,开关门114打开出风口111,如图3所示,此时空调器100可以朝向正前方送风。

如图4所示,当空调器100朝向左侧送风时,导风框130向左侧转动;

如图5所示,当导风框13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导风条组件150相对于导风框130转动,导风条组件150向左侧继续转动,以扩大空调器100左侧空间的送风范围

如图6所示,当空调器100朝向右侧送风时,导风框130向右侧转动;

如图7所示,当导风框13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导风条组件150相对于导风框130转动,导风条组件150向右侧继续转动,以扩大空调器100右侧空间的送风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通过设置可转动的导风框130,再设置可相对导风框130转动的导风条组件150,由此不但可以利用导风框130的转动调整送风范围,还可以利用可相对导风框130转动的导风条组件150进一步扩大空调器100的送风范围,从而可以满足大空间内送风需求,提升空调器100的使用性能。

如图8、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框体驱动组件131和框体传动组件136。其中,框体驱动组件131设于壳体110,框体传动组件136与框体驱动组件131、导风框130均连接,以将框体驱动组件131的动力传递至导风框130。也即可以利用框体驱动组件131驱动框体传动组件136运动,进而可以利用框体传动组件136带动导风框130转动。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框体传动组件136可以包括:第一齿轮132和第二齿轮133。其中,框体驱动组件131与第一齿轮132连接以驱动第一齿轮132转动,第二齿轮133与第一齿轮132啮合,第二齿轮133与导风框130连接,以带动导风框130转动。由此,不但可以利用齿轮传动的稳定性以提升框体传动组件136的传动稳定性,还可以利用齿轮啮合传动的形式减小框体传动组件136所占用的空间体积。

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叶体驱动组件142、第三齿轮143和齿条144。其中,叶体驱动组件142设于导风框130,也即当导风框130转动时,叶体驱动组件142可以跟随导风框130转动。第三齿轮143与叶体驱动组件142连接。齿条144与第三齿轮143啮合,由此可以将齿轮的转动形式转化成齿条144的移动,进而可以驱动摆叶组件140摆动。齿条144穿设于第二齿轮133,且齿条144沿第二齿轮133的轴线方向可移动,齿条144与摆叶组件140连接。也即,可以将齿条144集成于第二齿轮133上,从而可以减小齿条144占用的空间体积。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第二齿轮133具有限位柱134,导风框130具有限位孔,限位柱134穿设于限位孔内,以使第二齿轮133带动导风框130转动。需要说明的是,限位柱134的横截面可以呈多边形,由此可以使第二齿轮133能够顺畅地带动导风框130转动,避免第二齿轮133与导风框130之间出现相对转动。更进一步地,限位柱134可以呈中空结构,齿条144穿设于限位柱134,且齿条144相对于限位柱134可移动。由此,可以将齿条144集成到第二齿轮133上。

为了方便齿条144将运动传递至摆叶组件140,如图8、图9所示,齿条144与摆叶组件140之间具有连接杆145,连接杆145具有第一卡接部146,摆叶组件140具有与第一卡接部146卡接的第二卡接部141。由此可以利用卡接连接的方式,将连接杆145与摆叶组件140连接到一起,从而可以简化齿条144与摆叶组件140之间的装配关系。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146和第二卡接部141中的一个为卡孔,另一个卡接凸块,凸块可以卡接至卡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8、图9所示,摆叶组件140可以包括连杆147和多片叶片148。其中,连杆147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接部141,由此可以利用连接杆145带动连杆147运动。叶片148可转动的与导风框130连接,连杆147与叶片148可转动地连接,连杆147带动叶片148相对于导风框130可转动,且多片叶片148沿所述连杆147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当连杆147运动时,连杆147可以驱动摆叶相对于导风框130摆动,进而可以在上下方向上调整出风方向。

为了方便调整导风条组件150的摆动方向,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图9所示,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杆体驱动组件151。其中,杆体驱动组件151设于导风框130,杆体驱动组件151与导风条组件150连接,以驱动导风条组件150转动。进一步地,导风条组件150可以包括连接件153和多个导风条152。其中,多个导风条152中的一个与杆体驱动组件151连接,导风条152相对于导风框130可枢转,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风条152通过所述连接件153连接。当杆体驱动组件151驱动其中一个导风条152转动时,其余导风条152在连杆147的带动下,同时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为如上所述的空调器,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所述导风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

使所述导风框位于所述第一位置,驱动所述导风条组件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的控制方法,通过设置可转动的导风框130,再设置可相对导风框130转动的导风条组件150,由此不但可以利用导风框130的转动调整送风范围,还可以利用可相对导风框130转动的导风条组件150进一步扩大空调器100的送风范围,从而可以满足大空间内送风需求,提升空调器100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7所示,导风框130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可以转动,导风框130向左侧转动的极限位置为第一位置,导风框130向右侧转动的极限位置为第二位置,也即导风框1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可转动。

当空调器100处于关机状态时,开关门114封闭出风口111,如图2所示。

当空调器100开机时,开关门114打开出风口111,如图3所示。

如图4所示,当空调器100朝向左侧送风时,导风框130向左侧转动;

如图5所示,当导风框13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导风条组件150相对于导风框130转动,导风条组件150向左侧继续转动,以扩大空调器100左侧空间的送风范围

如图6所示,当空调器100朝向右侧送风时,导风框130向右侧转动;

如图7所示,当导风框13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导风条组件150相对于导风框130转动,导风条组件150向右侧继续转动,以扩大空调器100右侧空间的送风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