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8483发布日期:2020-06-23 22:3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当前的家用定频空调器,由于其无负荷调节能力,空调低于设定温度后即停机,高于设定温度后开机,这样容易造成空调压缩机频繁启停,增加空调的耗电量,缩短压缩机的寿命。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器,旨在改善压缩机的频繁启停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器,包括换热回路,所述换热回路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配管、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压缩机的第二配管;蓄能回路,所述蓄能回路包括蓄能换热器、连接所述蓄能换热器和所述第一配管的第三配管、连接所述蓄能换热器和所述第二配管的第四配管;以及蓄能件,所述蓄能件具有蓄能腔,所述蓄能换热器设于所述蓄能腔内。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蓄能件的热量或冷量送入室内的热循环装置。可选地,所述热循环装置是送风装置,所述蓄能件设置在由所述送风装置形成的气流的流通路径中。可选地,所述蓄能回路还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设置在所述第三配管或所述第四配管。可选地,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配管,并且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配管与所述第一配管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的配管;或者,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三配管,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配管,并且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配管与所述第一配管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或者,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三配管,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配管,并且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配管与所述第一配管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或者,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配管,并且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配管与所述第一配管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配管,并且所述第二节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配管与所述第一配管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可选地,所述蓄能件包括蓄能箱,所述蓄能箱具有所述蓄能腔。可选地,所述蓄能件包括蓄能管,所述蓄能管具有所述蓄能腔,所述蓄能换热器与所述蓄能管形成内外套管结构。可选地,所述蓄能件为金属件。可选地,所述空调器为定频空调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二换热器并联一蓄能回路并且设置蓄能件的方式,能够改善定频空调容易出现的频繁启停问题,减少空调耗电量,同时提高定频空调的舒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器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1压缩机22第三配管12第一换热器23第四配管13第二换热器24电磁阀14第一配管25第一节流装置15第二配管30蓄能件16四通阀31蓄能腔17第二节流装置40热循环装置21蓄能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空调器包括:换热回路,所述换热回路包括压缩机11、第一换热器12、第二换热器13、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13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2的第一配管14、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13和所述压缩机11的第二配管15;蓄能回路,所述蓄能回路包括蓄能换热器21、连接所述蓄能换热器21和所述第一配管14的第三配管22、连接所述蓄能换热器21和所述第二配管15的第四配管23;以及蓄能件30,所述蓄能件30具有蓄能腔31,所述蓄能换热器21设于所述蓄能腔31内。本实施例中,蓄能件30指的是具有蓄能腔31的结构,蓄能腔31填充有蓄能液,具体而言,蓄能液为水或乙二醇等。具体地,制冷模式下,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四通阀16、第一换热器12、第一配管14、第二换热器13和第二配管15后再重新从四通阀16流回压缩机11。在这个过程中,蓄能回路打开时,第一配管14还会分配部分制冷剂给蓄能回路,即从第一换热器12流出的一部分制冷剂会依次流经第三配管22、蓄能换热器21和第四配管23后再流向第二配管15而与从第二换热器13流出的制冷剂汇合,最终共同流回压缩机11。制热模式下,压缩机11排出的制冷剂依次经过四通阀16、第二配管15、第二换热器13、第一配管14和第一换热器12后再从四通阀16重新流回压缩机11。在这个过程中,蓄能回路打开时,第二配管15还会分配部分制冷剂给蓄能回路,即从压缩机11流出的一部分制冷剂会依次流经第四配管23、蓄能换热器21和第三配管22后再流向第一配管14而与从第二换热器13流出的制冷剂汇合,最终共同流经第一换热器12后再流回压缩机11。本实用新型中,在制冷模式下,在室温下降时,可以通过打开蓄能回路,使得压缩机11流出的制冷剂能够分配一部分给蓄能回路,而流经第二换热器13的制冷剂则减少,第二换热器13释放到室内的冷量变少,因此可以减少室温的持续下降,而不需要关闭压缩机11来避免室温下降。同时,流经蓄能换热器21的制冷剂能够对蓄能件30内的液体制冷,使得蓄能件30内的液体蓄积大量冷量。对于定频空调而言,若在关闭压缩机11后使得室温升高时,可以将蓄能件30内蓄积的冷量释放出来对室内进行降温,从而避免即刻重新打开压缩机11。同理,在制热模式下,在室温上升时,可以通过打开蓄能回路,使得压缩机11流出的制冷剂能够分配一部分给蓄能回路,而流经第二换热器13的制冷剂则减少,第二换热器13释放到室内的热量变少,因此可以减少室温的持续上升,而不需要关闭压缩机11来避免室温上升。同时,流经蓄能换热器21的制冷剂能够对蓄能件30内的液体制热,使得蓄能件30内的液体蓄积大量热量。对于定频空调而言,若在关闭压缩机11后使得室温下降时,可以将蓄能件30内蓄积的热量释放出来对室内进行升温,从而避免即刻重新打开压缩机1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二换热器13并联一蓄能回路并且设置蓄能件30的方式,能够改善定频空调容易出现的频繁启停问题,减少空调耗电量,同时提高定频空调的舒适性。此外,对于变频空调而言,通过采用这种蓄能回路的调节方式也可减少空调频率的调节次数。为更好将蓄能件30的冷量或热量送入室内,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蓄能件30的热量或冷量送入室内的热循环装置40。可选地,所述热循环装置40是送风装置,所述蓄能件30设置在由所述送风装置形成的气流的流通路径中。例如送风装置指的是风机。送风装置直接将蓄能件30的热量或冷量吹向室内,从而使得室温上升或下降。此外,所述热循环装置40还可以是水循环装置,所述蓄能件30通过在所述水循环装置中流动的循环水将热量或冷量送入室内。为实现蓄能回路的通断,一实施例中,所述蓄能回路还包括电磁阀24,所述电磁阀24设置在所述第三配管22或所述第四配管23。此外,电磁阀24也可采用手动阀来替代,通过手动的方式打开。请结合参考图2,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25,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5设于所述第一配管14,并且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5设置在所述第三配管22与所述第一配管14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2之间的配管。如此第二换热器13和蓄能换热器21是共用同一个节流装置的,即在制冷模式下,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装置25节流后再分流为两股,一股流入第二换热器13,另外一股流入蓄能回路。在制热模式下,从蓄能回路和第二换热器13分别流出的两个制冷剂在第一配管14汇合后再同时经过第一节流装置25节流。该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13和蓄能换热器21共用同一个节流装置的方式,能够减少节流装置的设置,有利于节省成本并简化结构。请再次结合参考图1,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第一节流装置25和第二节流装置17,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5设于所述第三配管22,所述第二节流装置17设于所述第一配管14,并且所述第二节流装置17设置在所述第三配管22与所述第一配管14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3之间。具体地,制冷模式下,从第一换热器12流出的制冷剂分为两股,一股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装置17节流后流向第二换热器13,另外一股制冷剂则经过第一节流装置25节流后流向蓄能换热器21。第一节流装置25可以保证蓄能换热器21内制冷剂的温度在0度以下,从而保证蓄能件30内的水结成冰。制热模式下,从第二换热器13流出的制冷剂先经过第二节流装置17节流再流向第一换热器12,从蓄能换热器21流出的制冷剂先经过第一节流装置25再流向第一换热器12。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13和蓄能回路各自采用一个节流装置进行节流,如此可以通过调节不同节流装置的开度,起到控制制冷剂流量的作用,从而更好控制室温。请结合参考图3,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5设于所述第三配管22,所述第二节流装置17设于所述第一配管14,并且所述第二节流装置17设置在所述第三配管22与所述第一配管14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2之间。具体地,制冷模式下,从第一换热器12流出的制冷剂先经过第二节流装置17节流后再分为两股,一股制冷剂流向第二换热器13,另外一股制冷剂则经过第一节流装置25节流后再流向蓄能换热器21。制热模式下,从蓄能换热器21流出的制冷剂先经过第一节流装置25再流向第一配管14,并与从第二换热器13流出的制冷剂汇合后,再同时流经第二节流装置17节流,再流向第一换热器12。本实施例中,第二节流装置17能够同时实现对第二换热器13和蓄能回路的节流,而再额外设置一个第一节流装置25,可以对蓄能回路进行精细调节,实现室温的更好控制。请结合参考图4,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5设于所述第一配管14,并且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5设置在所述第三配管22与所述第一配管14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一换热器12之间,所述第二节流装置17设于所述第一配管14,并且所述第二节流装置17设置在所述第三配管22与所述第一配管14的连接处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3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一节流装置25能够同时实现对第二换热器13和蓄能回路的节流,而再额外设置一个第二节流装置17,可以对第二换热器13进行精细调节,实现室温的更好控制。上述中,第一节流装置25和第二节流装置17为毛细管或膨胀阀等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蓄能件30具有多种形式,例如,一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30包括蓄能箱,所述蓄能箱具有所述蓄能腔31。蓄能箱大体呈方形、圆形或其它形状,蓄能腔31同样可呈方形或圆形等形状。蓄能换热器21是整个放置在蓄能腔31内的,被蓄能腔31内的液体所包围。此外,一实施例中,所述蓄能件30包括蓄能管,所述蓄能管具有所述蓄能腔31,所述蓄能换热器21与所述蓄能管形成内外套管结构。该实施例中,蓄能换热器21呈管状,蓄能换热器21和蓄能件30之间设有蓄能液。可选地,蓄能换热器21设置在蓄能管内,如此蓄能液是包围蓄能换热器21的外周的,在热循环装置40是送风装置的实施例中,更有利于将蓄能液的冷量或热量吹出。此外,蓄能换热器21也可设置在蓄能管外,将蓄能管包围在内。可选地,所述蓄能件30为金属件。如此结合送风装置,送风装置直接对着蓄能件30吹,可以快速将蓄能件30内的冷量或热量吹出。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