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7719发布日期:2020-06-23 22:29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之一。市场上具有各种类型的空调器,然而其出风形式较为单一。以落地式空调为例,其通常仅在面板上开设常规出风口,使得落地式空调的送风范围有限,送风形式单一。不能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且由于落地式空调的功能越来越来多,用户在使用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时,无法直观地了解空调当前的运行状态,无法确定空调当前的运行状态是否与所需的运行状态一致。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上述提出的一个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顶出风框、风机组件及发光组件;

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及开口朝上的安装口,所述壳体内具有与所述出风口及所述安装口均连通的风道;

所述顶出风框安装于所述安装口,所述顶出风框的下端和前端敞口设置;

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风道内,用以驱动气流由所述出风口吹出,及驱动气流吹向所述顶出风框的下端口,并由所述顶出风框的前端口吹出,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

发光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壳体的后侧壁面之间,所述发光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参数可根据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参数呈变化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风道壳,所述风道壳的顶面对应所述安装口的位置设有伸出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伸出口的下方,所述风道壳内部形成所述风道,所述顶出风框安装于所述风道壳的伸出口处;

所述风道壳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开设有过风口和进风口,所述过风口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过风口设置,且用以驱动气流由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过风口,并由所述出风口流出,所述发光组件对应设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进风口的内周壁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灯带及支撑臂,所述灯带呈环状设置,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灯带的外周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灯带包括底座、导光罩及发光体,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底座朝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有凹槽,所述导光罩盖设于所述凹槽,且与所述凹槽围合形成安装空间,所述发光体安装于所述安装空间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密封板及安装于所述密封板的换热器,所述密封板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后侧壁面,所述发光组件安装于所述密封板,且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一风机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一风机为轴流风机,所述第二风机为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设于所述风道的下方,并驱动气流由下至上吹出,所述轴流风机设于所述离心风机的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顶出风框可上下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安装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风道壳,所述风道壳的顶面对应安装口的位置设有伸出口,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伸出口的下方,所述风道壳内部形成所述风道,所述顶出风框安装于所述风道壳的伸出口,所述顶出风框具有伸出所述安装口的第一位置,以及收纳于所述风道壳的第二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风道壳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顶出风框,以驱动所述顶出风框上下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参数根据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变化;

和\或,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设于所述风道内,且用于检测气流经所述风道吹出的出风参数,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参数根据所述出风参数变化。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接的空调室外机和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顶出风框、风机组件及发光组件;

所述壳体设有出风口及开口朝上的安装口,所述壳体内具有与所述出风口及所述安装口均连通的风道;

所述顶出风框安装于所述安装口,所述顶出风框的下端和前端敞口设置;

风机组件安装于所述风道内,用以驱动气流由所述出风口吹出,及驱动气流吹向所述顶出风框的下端口,并由所述顶出风框的前端口吹出,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

发光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壳体的后侧壁面之间,所述发光组件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所述发光组件的发光参数可根据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参数呈变化设置。

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出风口及开口朝上的安装口,且使得顶出风框安装于安装口,顶出风框的下端和前端敞口设置,风机组件驱动气流由出风口吹出,及驱动气流吹向顶出风框的下端口,并由顶出风框的前端口吹出。如此,使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从前端口吹风的顶出风的模式和从出风口吹风的常规出风模式。则使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形式多样,送风范围更广。

同时,通过在对应出风口设置的第一风机与壳体的后侧壁面之间设置发光组件,且使得发光组件的发光参数可根据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参数呈变化设置。则发光组件的发光参数可直观的反映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实际运行情况,从而用户可以基于发光组件的发光参数的直观提示,了解空调室内机当前所处的运行情况,并判断空调器实际运行情况与用户设定的运行情况是否相符合。且通过将发光组件设置在第一风机的后方,在不影响用户通过出风口观看发光组件的发光情况的同时,使得发光组件的走线更加简易方便,充分利用第一风机后方的空间,使得整机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使得发光组件设置在出风口内,则还能够防止发光组件上产生凝露,进而保护发光组件,使其能够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顶出风框200、风机组件及发光组件400。壳体100设有出风口110及开口朝上的安装口120,壳体100具有与出风口110及安装口120均连通的风道130。顶出风框200安装于安装口120,顶出风框200的下端和前端敞口设置。风机组件安装于风道130内,用以驱动气流由出风口110吹出,及驱动气流吹向顶出风框200的下端口210,并由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20吹出,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310,第一风机310对应出风口110设置。发光组件400安装于壳体100,且位于第一风机310与壳体100的后侧壁面之间,发光组件400对应出风口110设置,发光组件400的发光参数可根据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参数呈变化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的整体形状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及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和设定。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整体通常呈上下延伸设置。其中,壳体100的横截面可以呈圆形、椭圆形、矩形、异形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顶出风框20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有很多,如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异形等。出风口11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长条形、异形等,还可以为多个微孔。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还设有与风道130连通的进风口152,该进风口152可以为室内进风口152和\或新风进风口152。安装口120的大小和形状应设置为与顶出风框200适配。安装口120可以设置在壳体100的顶板上,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位置,只需使得安装口120的开口朝上,能够供顶出风框200安装即可。风道130内可以设置换热器600,以能够吹出经过换热后的冷风或热风。

顶出风框200可以安装在壳体100上,也可以安装在壳体100内部的其他结构上,只需使得顶出风框200对应安装在安装口120处即可。顶出风框200可以固定在安装口120处,且外露于壳体100,则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20始终与室内相连通。可以理解的是,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20要高于出风口110,则使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从前端口220出风的顶出风模式和从出风口110出风的常规出风模式,如此,送风形式多样,送风范围广。在一实施例中,顶出风框200可上下移动的安装于安装口120。可以通过手动调节的方式上下移动顶出风框200,也可以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顶出风框200上下移动。例如,驱动装置安装于壳体100,且驱动装置连接顶出风框200设置,以驱动顶出风框200上下移动。驱动装置包括驱动件和升降结构,升降结构可以为丝杆结构、齿轮、齿条结构等,只需能够实现将驱动件的运动转换为顶出风框200上下移动运动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通过驱动装置实现顶出风框200的上下移动,实现顶出风框200的自动升降,进而用户只需遥控或者按压开关或按键即可调节顶出风框200的上下移动,使用方便快捷,提高用户体验。

顶出风框200可以通过槽轨结构实现上下滑动,也可以通过螺丝调节结构、丝杆结构、齿轮齿条结构等实现上下移动。可以理解的是,顶出风框200为薄壁的空腔结构。需要说明的是,顶出风框200的前端指的是,在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安装到位后,面向用户的一端即为前端。下端口210指的是顶出风框200下端的敞口,前端口220指的是顶出风框200前端的敞口。通过使得顶出风框200的下端和前端呈敞口设置,则气流从顶出风框200的下端口210流入顶出风框200的腔体内,并能够从前端口220流出。

壳体100可以为单层的壳状结构,仅由单层的壳体100内形成风道130,则开口朝上的安装口120设置在该单层壳体100上。当顶出风框200固定安装在安装口120时,顶出风框200可全部伸出壳体100设置,使得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20与室内相同。当顶出风框200可上下移动时,顶出风框200可以全部伸出壳体100设置,即在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均使得顶出风框200伸出壳体100设置。如此,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20始终与室内相通,上下移动顶出风框200即能够调节顶出风框200的出风高度和出风范围。还可以使得顶出风框200具有移动至伸出壳体100的位置和移动至容纳于安装口120下方的位置。如此,在需要实现顶出风的时候,通过将顶出风框200移动至伸出壳体100的位置,则能够从前端口220吹出气流。而在不需要顶出风模式时,可以通过将顶出风框200移动至容纳在安装口120下方的位置,则壳体100封堵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20,使得气流不会从前端口220吹出。如此,使得送风模式更加多样化,同时在不需要使用顶出风模式的时候,能够将顶出风框200下降至壳体100内,进而降低整机的高度,使得整机的占用空间小。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图6及图7所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壳体100内的风道壳150,风道壳150的顶面对应安装口120的位置设有伸出口140,出风口110位于伸出口140的下方,风道壳150内部形成风道130,顶出风框200安装于风道壳150的伸出口140处。进风口152可以设置在风道壳150上,也可以设置在壳体100上。风道130内进入的风可以为换热风、室内风、新风、或其他经过净化后的气流。也可以在该风道130内设置换热器600等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壳体100与风道壳150的形状相适配。风道壳150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由两个子壳体100拼接形成。

通过在风道壳150对应安装口120的位置设置伸出口140,以使得顶出风框200设置在伸出口140处,且可伸出壳体100的安装口120设置。如此,气流能够直接从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20吹向室内,且降低了壳体100的高度,使得整机的体积更小。此时,顶出风框200可以一直伸出壳体100设置,则通过调节顶出风框200的伸出高度,即能够调节出风的高度,进而增大了送风范围,满足用户的不同送风需求。在一实施例中,顶出风框200具有伸出安装口120的第一位置,以及收纳于风道壳150的第二位置。如此,在不需要使用顶出风模式的时候,能够将顶出风框200隐藏至风道壳150内。从而降低整机高度,减小整机的占用空间。

风机组件可以仅包括第一风机310,第一风机310可选择为轴流风机,且使得第一风机310对应出风口110设置。风机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风机320、第三风机等,即风机组件可以包括多个轴流风机、离心风机、贯流风机,或者为轴流风机、离心风机、贯流风机的组合。进风口152的开设位置可以根据使用的风机类型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一风机310包括风轮电机及风轮,由风轮电机驱动风轮转动,进而驱动足够的气流由进风口152进入风道130,然后从出风口110吹出。风机组件中的其他风机或第一风机310能够同时驱动气流吹向顶出风框200的下端口210,进入到顶出风框200的空腔内,再由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20吹出。

发光组件400可以包括灯带410、多个led灯珠或其他能够发光的发光体413等。发光组件400的发光参数可以为发光颜色和\或发光亮度。发光组件400包括发光体413及与发光体413电连接的pcb板,通过控制器控制不同颜色的发光体413发光,或者调节不同发光体413的发光亮度,则能够使得发光组件400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还可以通过控制发光体413的发光数量,调节发光组件400的发光亮度。或者通过控制发光体413的发光时间,使得发光组件400具有不同的频闪效果。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参数可以为风速等级,如强风或弱风;出风温度,如冷风或热风;当前空调的运行模式,如无风感、均匀风、常规风、顶出风等模式。使得发光组件400的发光参数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参数具有一定的映射关系。

发光组件400可以通可拆卸连接、一体成型等方式安装在壳体100上。可以理解的是,发光组件400设置在第一风机310与壳体100的后侧壁之间,且发光组件400对应出风口110设置,则发光组件400且位于第一风机310的外周壁与壳体100的周侧壁之间。如此,用户可以通过出风口110观测到发光组件400,进而能够直观的了解到空调当前的运行情况。将发光组件400设置在第一风机310的后方,在不影响用户观测发光组件400的发光情况的同时,充分利用第一风机310后方的空间,使得整机结构更加紧凑。且由于发光组件400需要进行走线,整机的走线大部分布局在第一风机310的后方,通过将发光组件400设置在第一风机310的后方,则使得发光组件400的走线更加方便,且能够避免繁杂的走线影响外观一致性。

当发光组件400的发光参数根据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模式变化时。控制器根据空调的运行模式进行调节发光组件400的发光参数。例如,当空调器处于均匀风时,发光组件400发黄光,当空调器处于无风感时,发光组件400不发光,当空调器处于顶出风模式时,发光组件400发蓝光等。当发光组件400的发光参数为亮度时,其可通过将不同程度的发光亮度,如发光的光圈数量,与空调器的运行模式进行对应,进而使得用户能够直接观测了解到当前空调的运行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传感器,传感器设于风道130内,且用于检测气流经风道130吹出的出风参数,发光组件400的发光参数根据出风参数变化。传感器检测风道130内的出风参数值,将采集的出风参数值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更加出风参数值及室内环境参数值确定空调当前的出风模式。如,当检测到空调当前制冷,出冷风时,可以使得发光组件400发冷色光,如蓝光、绿光等,当检测到空调当前制热,出热风时,可以使得发光组件400发暖色光,如黄光、红光等。还可以通过将发光体413颜色的深浅与风速对应,则通过判断发光颜色及深浅便能够直观的了解空调室内机当前的运行情况。

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100上设置出风口110及开口朝上的安装口120,且使得顶出风框200安装于安装口120,顶出风框200的下端和前端敞口设置,风机组件驱动气流由出风口110吹出,及驱动气流吹向顶出风框200的下端口210,并由顶出风框200的前端口220吹出。如此,使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从前端口220吹风的顶出风的模式和从出风口110吹风的常规出风模式。则使得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形式多样,送风范围更广。

同时,通过在对应出风口110设置的第一风机310与壳体100的后侧壁面之间设置发光组件400,且使得发光组件400的发光参数可根据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运行参数呈变化设置。则发光组件400的发光参数可直观的反映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实际运行情况,从而用户可以基于发光组件400的发光参数的直观提示,了解空调室内机当前所处的运行情况,并判断空调器实际运行情况与用户设定的运行情况是否相符合。且通过将发光组件400设置在第一风机310的后方,在不影响用户通过出风口110观看发光组件400的发光情况的同时,使得发光组件400的走线更加简易方便,充分利用第一风机310后方的空间,使得整机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使得发光组件400设置在出风口110内,则还能够防止发光组件400上产生凝露,进而保护发光组件400,使其能够稳定工作。

在结合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风道壳150的上述实施例,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图5及图7,风道壳150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开设有过风口151和进风口152,过风口151对应出风口110设置,第一风机310对应过风口151设置,且用以驱动气流由进风口152流向过风口151,并由出风口110流出,发光组件400对应设于第一风机310与进风口152的内周壁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过风口151的大小和形状可以与出风口110相适配,且过风口151与出风口110相连通。进风口152的大小可以小于或等于过风口151的大小。第一风机310能够驱动气流由进风口152吹向过风口151,随后从出风口110吹出。第一风机310安装在风道壳150的风道130内,发光组件400设置在第一风机310与壳体100的后侧壁之间。且使得发光组件400对应设于第一风机310与进风口152的内周壁之间,则使得发光组件400不会被第一风机310及风道壳150挡住。进而通过出风口110能够直接观测到发光组件400,如此,在发光组件400走线简易便捷的同时,使得用户能够更为直观的观测发光组件400的发光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发光组件400包括灯带410及支撑臂420,灯带410呈环状设置,支撑臂420的一端与灯带410的外周壁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00连接。灯带410可以呈圆环、椭圆环、方环等。通过将发光组件400设置为环状,还能够直接反映出第一风机310所在的风道130出风的独特性。支撑臂42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支撑臂420为多个时,多个支撑臂420围绕灯带410的周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支撑臂420的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在灯带410的外周壁。如此,使得灯带410的连接更加稳固。支撑部与灯带410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支撑臂420与壳体100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例如,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粘接、焊接、螺钉连接等方式实现支撑臂420与壳体100的连接。通过支撑臂420连接发光组件400与壳体100,使得发光组件400的连接更加稳固,且能够减小灯带410的损坏率。

具体而言,请一并参照图4及图5,灯带410包括底座411、导光罩412及发光体413,支撑臂420的一端与底座411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00连接,底座411朝向出风口110的一侧设有凹槽,导光罩412盖设于凹槽,且与凹槽围合形成安装空间414,发光体413安装于安装空间414内。

在本实施例中,导光罩412可以为一块盖板,盖设在底座411的凹槽开口处。为了进一步保证导光效果及安装效果,可以使得导光罩412为罩体,罩设在凹槽内,导光罩412的底壁面、侧壁面与凹槽的底壁面共同围合形成安装空间414。发光体413具体可以为led灯珠,灯带410还可以包括与发光体413电连接的pcb板,该pcb板也安装在安装空间414内。发光体413发出的光能够透过导光罩412向外射出。发光体413发出的光经过导光件导光后,能够发出均匀高亮度的光。为了防止水汽进入发光体413。可以使得导光罩412密封连接在底座411上,具体可以通过在导光罩412外灌封密封胶,以使得发光体413密封安装在安装空间414。底座411为发光组件400的安装提供支撑,支撑臂420用于连接底座411及壳体100。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密封板500及安装于密封板500的换热器600,密封板500连接于壳体100的后侧壁面,发光组件400安装于密封板500,且位于换热器600与第一风机31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600位于壳体100与风道壳150之间的空间内。换热器600为壳体100内的气流进行换热,进而使得经过换热后的气流进入风道130内,再由出风口110及前端口220吹出。密封板500通常设置在换热器600的缺口处,用以防止空气从缺口处流过。密封板500可以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壳体100上。通过将发光组件400安装在密封板500上,且位于换热器600与第一风机310之间,则使得发光组件400与换热器600的密封板500形成一个组件,进而使得发光组件400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快捷。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风机组件还包括第二风机320,第一风机310为轴流风机,第二风机320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设于风道130的下方,并驱动气流由下至上吹出,轴流风机设于离心风机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轴流风机对应过风口151设置,则轴流风机驱动足够的气流吹向过风口151,并从壳体100的出风口110送出。离心风机设置在风道130内的下方,能够驱动足够的气流由下至上吹出,则气流能够直接从轴流风机与风道壳150之间的间隙吹向顶出风框200,进而实现顶出风框200前端口220的出风。通过轴流风机加离心风机的形式,使得风机组件驱动的风量更大,进而能够满足顶出风框200及出风口110送风的需求,使得送风距离更远、送风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接的空调室外机和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