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钢化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余热可回收再利用的化学钢化炉。
背景技术:
化学钢化是将玻璃置于熔融的碱盐中,使玻璃表层中半径较小的离子与熔盐中半径较大的离子交换,最终在玻璃的两表面形成压应力层,在玻璃的内部形成张应力层,达到提高玻璃机械强度和抗温度冲击性能的目的,加工出的玻璃强度高、热稳定性好,表面不变形、可适当切裁处理、无自爆现象,化学钢化技术克服了风钢化技术的缺点,在提高玻璃强度的同时,丝毫不影响光学性能,具有其他强化玻璃品种不可替代的应用特点。
特种玻璃在进行加工时,需要用到化学钢化炉,目前现有的化学钢化炉有以下缺点:现有的化学钢化炉不具有余热回收再利用的功能,导致化学钢化炉在进行退火时,热量直接排放至大气中,高温热能得不到有效的再利用,造成资源出现浪费,同时高温热能排放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担。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余热可回收再利用的化学钢化炉,具备对化学钢化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化学钢化炉不具有余热回收再利用的功能,导致化学钢化炉在进行退火时,热量直接排放至大气中,高温热能得不到有效的再利用,造成资源出现浪费,同时高温热能排放对环境造成一定的负担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余热可回收再利用的化学钢化炉,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所述底板顶部左侧的四角均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钢化炉本体,所述钢化炉本体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杆贯穿至顶板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玻璃夹具,所述钢化炉本体内壁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探头,所述钢化炉本体内壁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化学液检测探头,所述钢化炉本体底部的中心处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内腔设置有排液阀,所述钢化炉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所述储液箱左侧的顶部连通有加液管,所述加液管的左侧贯穿至隔热层的外部,所述钢化炉本体内壁的四周均设置有导热机构,所述储液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的右侧连通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机构,所述抽液泵的右侧连通有出液管。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钢化炉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隔热层包括石棉材料层,所述石棉材料层的内壁与储液箱的表面粘合连接,所述石棉材料层的表面粘合连接有硅酸盐材料层,所述硅酸盐材料层的表面粘合连接有气凝胶毡层。
优选的,所述导热机构包括吸热块,所述吸热块的外侧与钢化炉本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吸热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导热柱,所述导热柱的外端贯穿至钢化炉本体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加热块,所述加热块的内侧与钢化炉本体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的顶部与抽液泵的底部固定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余热可回收再利用的化学钢化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储液箱、隔热层、加液管、导热机构、抽液管、抽液泵、安装机构和出液管相互配合,达到了对化学钢化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的优点,使化学钢化炉在进行退火时,能够对高温热能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的防止资源出现浪费,同时防止高温热能排放对环境造成负担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储液箱,起到方便储存导热液体的作用,通过设置隔热层,对储液箱起到隔热的作用,同时能够防止工人出现烫伤,通过设置加液管,对储液箱起到方便加入导热液体的作用,通过设置导热机构,起到导热的作用,能够将钢化炉本体内腔的热量导入储液箱的内腔,通过设置抽液管、抽液泵和出液管,起到抽动导热液体的作用,能够对其他需要加热的机械使用,使余热能够回收再利用,通过设置安装机构,对抽液泵起到方便安装的作用,解决了抽液泵在安装时较为繁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化炉本体俯视结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隔热层结构剖面图。
图中:1、底板;2、支撑脚;3、支撑机构;31、支撑块;32、支撑柱;4、钢化炉本体;5、固定柱;6、顶板;7、气缸;8、玻璃夹具;9、温度传感探头;10、化学液检测探头;11、排液管;12、排液阀;13、储液箱;14、隔热层;141、石棉材料层;142、硅酸盐材料层;143、气凝胶毡层;15、加液管;16、导热机构;161、吸热块;162、导热柱;163、加热块;17、抽液管;18、抽液泵;19、安装机构;191、安装板;192、安装支架;20、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所有部件均为通用的标准部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请参阅图1-3,一种余热可回收再利用的化学钢化炉,包括底板1,底板1底部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脚2,底板1顶部左侧的四角均设置有支撑机构3,支撑机构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钢化炉本体4,钢化炉本体4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柱5,固定柱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6,顶板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气缸7,气缸7的输出杆贯穿至顶板6的底部并固定连接有玻璃夹具8,钢化炉本体4内壁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探头9,钢化炉本体4内壁底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化学液检测探头10,钢化炉本体4底部的中心处连通有排液管11,排液管11的内腔设置有排液阀12,钢化炉本体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储液箱13,储液箱13的表面设置有隔热层14,储液箱13左侧的顶部连通有加液管15,加液管15的左侧贯穿至隔热层14的外部,钢化炉本体4内壁的四周均设置有导热机构16,储液箱13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抽液管17,抽液管17的右侧连通有抽液泵18,抽液泵18的底部设置有安装机构19,抽液泵18的右侧连通有出液管20,支撑机构3包括支撑块31,支撑块31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支撑块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2,支撑柱32的顶部与钢化炉本体4的底部固定连接,隔热层14包括石棉材料层141,石棉材料层141的内壁与储液箱13的表面粘合连接,石棉材料层141的表面粘合连接有硅酸盐材料层142,硅酸盐材料层142的表面粘合连接有气凝胶毡层143,导热机构16包括吸热块161,吸热块161的外侧与钢化炉本体4的内壁固定连接,吸热块16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导热柱162,导热柱162的外端贯穿至钢化炉本体4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加热块163,加热块163的内侧与钢化炉本体4的表面固定连接,安装机构19包括安装板191,安装板191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安装板19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支架192,安装支架192的顶部与抽液泵18的底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储液箱13,起到方便储存导热液体的作用,通过设置隔热层14,对储液箱13起到隔热的作用,同时能够防止工人出现烫伤,通过设置加液管15,对储液箱13起到方便加入导热液体的作用,通过设置导热机构16,起到导热的作用,能够将钢化炉本体4内腔的热量导入储液箱13的内腔,通过设置抽液管17、抽液泵18和出液管20,起到抽动导热液体的作用,能够对其他需要加热的机械使用,使余热能够回收再利用,通过设置安装机构19,对抽液泵18起到方便安装的作用,解决了抽液泵18在安装时较为繁琐的问题,通过设置储液箱13、隔热层14、加液管15、导热机构16、抽液管17、抽液泵18、安装机构19和出液管20相互配合,达到了对化学钢化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的优点,使化学钢化炉在进行退火时,能够对高温热能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的防止资源出现浪费,同时防止高温热能排放对环境造成负担的问题。
使用时,首先工人将玻璃通过玻璃夹具8夹紧,然后通过外设气泵对气缸7输送高压气体,气缸7的输出杆推动玻璃夹具8和玻璃金进行钢化炉本体4的内腔,通过钢化炉本体4内腔的化学液对玻璃进行钢化,在钢化炉本体4需要退火时,首先通过加液管15对储液箱13的内腔加入导热液体,然后通过吸热块161对钢化炉本体4内腔的热量进行吸收,热量通过导热柱162倒入加热块163内,然后加热块163对导热液体进行加温,加温完成后通过外设控制器打开抽液泵18,抽液泵18通过抽液管17对储液箱13内腔的导热液体进行抽动,导热液体通过出液管20进入其他需要加热的机械,供其他需要加热的机械使用热量,能够对高温热能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的防止资源出现浪费,同时防止高温热能排放对环境造成负担的问题,从而达到了对化学钢化炉余热回收再利用的优点。
本申请文件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而且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且说明书中提到的外设控制器可为本文提到的电器元件起到控制作用,而且该外设控制器为常规的已知设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