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埋蒸汽管道排水排污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28252发布日期:2020-08-28 17:10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埋蒸汽管道排水排污一体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管道排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直埋蒸汽管道排水排污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近年来集中供能工程的深入发展与进步,蒸汽管道直埋敷设在城镇热力项目和工业园区项目中应用越来越多。供热管道直埋敷设与传统的地面架空敷设方式相比,其经济和社会两方面效益都很显著:直埋管网比架空管道节省空间;在土壤中传热速度慢,热损耗低;施工周期短,占地少;便于城市、园区规划。

但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快,改造项目、扩建项目越来越多,大部分项目无法和最初规划相适应,出现很多和现有公路、河流、其他专业埋地管线和既有构筑物交叉的情况,疏水井的直埋蒸汽管道需要局部加大埋深(降低管底高度)进行躲避绕行,这样便在局部低点处容易聚集沉积物而堵塞管道,出现凝结水集聚引起运行隐患,降低管道寿命。

按照传统疏水井(图一)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由于需要对疏水井的直埋蒸汽管道进行局部加大埋深,会导致疏水井的基坑深度增大,基坑深度增大后会导致在市政管道施工时遇到各种障碍,尤其在人员密集的城镇内施工时尤为突出。

具体的,很多直埋蒸汽管道需要通过现有公路、河流、其他专业埋地管线和既有构筑物时,现场作业面积不足、周边管线环境复杂造成无法正常设置疏水井;或者由于成本过高,业主方不愿建设疏水井,导致后期管道局部低点出现流动不畅、管道震动、寿命变短。

根据《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t104-2014中要求管道低点设疏水装置。依照传统处理方式设置的疏水井(图一),需要在局部低点开设分支管道,运行时管道中沙粒、管道内壁锈蚀残渣等在管网低点聚集后无法派出,最终堵塞管道。疏水井一般根据国家标准图集建设(12n6《热力工程》第49-50页),也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由设计单位具体设计异形构造。直埋管道在经过公路、河流其他构筑物需要局部变低时,疏水井必须同时加深至管网最低标高以下,而因为井深变大会有以下弊端:

1、施工现场开挖面积增大,作业面加大,对市政交通或其他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基础的影响变大。

2、疏水井的建设成本大大提升。

3、深度加大后更加接近或者达到地下水层,同时因为管井壁面积增加,对疏水井的防水要求加大。

这就给疏水井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技术上科学合理,更应兼顾施工便利性及工程造价合理的要求,所以如何能够提供一种成本低且易于管道施工的疏水井及其相关的蒸汽管道排水排污装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埋蒸汽管道排水排污一体化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疏水井在施工时开挖面积大、施工成本高、作业面大、对市政交通或其他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基础施工影响大,以及疏水井深度增大后更加接近或者达到地下水层,同时由于管井壁面积增加,所以对疏水井的防水要求也会提升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直埋蒸汽管道排水排污一体化装置,包括:三通管路、排水管箱、排污管箱、蒸汽管道、阀件、控制管道、土建小室;三通管路的两接口分别与蒸汽管道连接,剩余接口与排水管箱的顶端连接,排水管箱的底端与排污管箱连接,排污管箱与阀件经控制管道连接;土建小室装设有阀件及与阀件相连的部分控制管道,控制管道的剩余部分直埋入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三通管路与所述排水管箱的连接处,所述三通管路的口径小于排水管箱的口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控制管道包括排水控制管道和排污控制管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阀件包括排水阀、排污阀和疏水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排水管箱与排水阀的经排水控制管道连接,所述疏水器与所述排水阀经排水控制管道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排污管箱与排污阀经排污控制管道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排污管箱底端用盲法兰封堵后开孔与控制管道的排污控制管道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排污管箱底端经异径管与控制管道的排污控制管道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排水管箱位于排污管箱之上,二者连接处设有缓冲垫。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直埋蒸汽管道排水排污一体化装置,三通管路的两接口分别与蒸汽管道连接,剩余接口与排水管箱的顶端连接,排水管箱的底端与排污管箱连接,排污管箱与阀件经控制管道连接;土建小室装设有阀件及与阀件相连的部分控制管道,控制管道的剩余部分直埋入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利用三通管路、排水管箱、异径管替换现有管路中的弯头部分,加大对管壁冷凝水的收集纯度。还通过,增加排污管箱用于将蒸汽管道内的污物排除,比传统疏水井做法增加排污功能,同时节省建设投资。本新型的装置简单、经济、高效的解决了传统施工难题、排污难题、汽水共排的难题,避免了运行的隐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方案直埋疏水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埋蒸汽管道排水排污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直埋蒸汽管道排水排污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2所示的直埋蒸汽管道排水排污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直埋蒸汽管道排水排污一体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它包括:三通管路1、排水管箱2、排污管箱3、蒸汽管道4、阀件、控制管道、土建小室6。其中,阀件包括:排水阀7、排污阀8和疏水器9。其中,控制管道包括:排水控制管道10和排污控制管道11。

具体的,如图2所示,三通管路1的侧面及上端接口分别与蒸汽管道连接,下端接口与排水管箱的顶端连接。排水管箱的底端与排污管箱3连接,排污管箱3与排污阀8经排污控制管道11连接;土建小室6仅装设有阀件及与阀件相连的部分控制管道,剩余部分的控制管道直埋入土与相应组件连接。

具体的,如图3所示,排水管箱2与排水阀7的经排水控制管道10连接,疏水器9与排水阀7经排水控制管道10连接。

在三通管路1与排水管箱2的连接处,三通管路1的口径小于排水管箱2的口径。排水管箱2位于排污管箱3之上,二者连接处设有缓冲垫。

排污管箱3与排污阀8经排污控制管道11连接。进一步的,排污管箱3底端用盲法兰封堵后开孔与控制管道的排污控制管道11连接,还可以,排污管箱3底端经异径管与控制管道的排污控制管道11连接。

通过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以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相较于现有技术(图1),本实用新型(参考图4)将现有技术的弯头5处替换为三通管路1,将排水管箱2和增设的排污管箱3直埋入土。进一步的排水管箱2和排污管箱3上下位置不可调换,排水管道开口必须在排污上侧易于对蒸汽管道4管壁冷凝水的收集(图4中排水管箱2所示处阴影部分为收集的冷凝水)。排水管箱2尺寸不小于三通口径。排污管箱3底侧一端用直埋盲法兰封堵后开孔与管道相接,也可以采用异径管变径后和管道相连。如图4所示,排污管箱3所示处阴影部分为收集的污物,污物重量大于冷凝水,当蒸汽管道4内的蒸汽流动经过三通管路1时,排水管箱2收集蒸汽内的冷凝水经排水控制管道10排出,蒸汽内包含的污物自然沉降至排污管箱3经排污控制管道11排出。

本装置采用与蒸汽管网同样材质的钢套钢直埋保温管道、管件现场制作,不用单独采购。排污管箱3底侧一端用直埋盲法兰封堵后开孔与管道相接,也可以采用异径管变径和管道相连。

且如图2所示,本装置的疏水井和现有技术相比井深显著缩短,显而易见的基坑深度减小,避免了市政管道施工时遇到的与疏水井相遇的障碍,节约了相关施工成本。

排水管箱2和三通连接处通过焊接固定,焊口要求进行100%射线探伤检测,合格标准为ⅱ级。三通管路1选用直埋保温预制三通管路1,保证三通管路1的壁厚不小于相连直埋蒸汽管道4的壁厚。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排水管箱2和排污管箱3深埋入土中,能够避免管道热胀冷缩后的位移量对上述管箱造成局部焊口破坏,通过在两个管箱相接的两侧和底部设置缓冲垫来减缓排水时水流对接口处产生的冲力,缓冲垫采用聚醚泡沫等柔性材料。

本装置采用与蒸汽管网同样材质的钢套钢直埋保温管道、管件,避免单独采购,可以和其他管道同批次采购并运至现场,缩短了人力财力。本装置和其他管道施工可以同步进行,并且排水、排污管箱3的试压可以和直埋蒸汽管道4同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直埋蒸汽管道排水排污一体化装置,三通管路的两接口分别与蒸汽管道连接,剩余接口与排水管箱的顶端连接,排水管箱的底端与排污管箱连接,排污管箱与阀件经控制管道连接;土建小室装设有阀件及与阀件相连的部分控制管道,控制管道的剩余部分直埋入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利用三通管路、排水管箱、异径管替换现有管路中的弯头部分,加大对管壁冷凝水的收集纯度。还通过,增加排污管箱用于将蒸汽管道内的污物排除,比传统疏水井做法增加排污功能,同时节省建设投资。本新型的装置简单、经济、高效的解决了传统施工难题、排污难题、汽水共排的难题,避免了运行的隐患。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