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电陶瓷胚体排胶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6204发布日期:2020-06-30 20:09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电陶瓷胚体排胶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压电陶瓷胚体排胶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压电陶瓷是一类具有压电特性的电子陶瓷材料,主要用于制造陶瓷滤波器、陶瓷变压器、陶瓷鉴频器、高压发生器等设备,是工业生产之中重要的材料之一。压电陶瓷在烧制的过程中会发挥出胶体,这些胶体若不及时彻底的排出窑炉将会对压电陶瓷的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现有技术之中会采用分层摆放然后通过排气装置将挥发出的胶体排出窑炉,这种方式可以高效的对挥发处的胶体进行处理操作,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因为窑炉内部空间的限制,对于压电陶瓷取出十分的不便,给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这是现有技术的一大不足;还有就是,现有技术的多层隔板之间的间距是不可调节的,对于一些体积较大的陶瓷进行烧制时十分的不便,而对于一些较小的陶瓷烧制又造成极大的空间浪费,不利于生产的使用,这是现有技术的另一不足。基于以上的原因,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电陶瓷胚体排胶烧制装置来解决这些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操作不便和空间使用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压电陶瓷胚体排胶烧制装置。所述一种压电陶瓷胚体排胶烧制装置具有操作方便和便于调节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压电陶瓷胚体排胶烧制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面不封闭设置,所述外壳的顶面上活动连接有盖板,所述外壳内腔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与外壳内腔前后侧壁之间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活动板呈凹形设置,所述活动板内部前后侧上均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竖槽,所述竖槽内设置有若干个调节装置,所述活动板内侧设置有若干个隔板,所述外壳的右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装置上固定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远离电机一端贯穿外壳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主轴与外壳之间活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上下侧均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啮合设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的侧壁中心均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右端贯穿第二齿轮活动连接在外壳内腔右侧壁上,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齿轮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外壳的右侧壁上均匀分布开设有若干个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贯穿外壳的右侧壁设置,所述外壳的左侧壁上均匀分布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贯穿外壳的左侧壁设置。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横板,所述横板与竖槽之间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横板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活动连接有横杆,所述横杆位于圆孔内腔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横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圆孔的底面上,所述横杆远离弹簧一端延伸出圆孔固定连接有卡齿,所述竖槽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齿插入卡槽内设置,所述横板的前侧壁上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横槽,所述横槽贯穿圆孔设置,所述横杆上固定连接有平板,所述平板贯穿横槽设置,所述平板与横槽之间活动连接设置,所述横板远离竖槽一侧固定连接有底板。

优选的,所述外壳内腔前后侧壁中心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自上而下设置,所述活动板的前后侧壁靠近底面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之间活动连接设置,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侧壁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上下端均延伸出螺纹孔活动连接在第一滑槽的上下侧壁上,所述螺纹杆的顶端贯穿外壳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转轮,所述螺纹杆与外壳之间活动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竖槽远离活动板中心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自上而下的第二滑槽,所述横板远离底板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之间活动连接设置。

优选的,所述横板呈凸形设置,所述横板的突出面朝外壳中心一侧设置。

优选的,所述卡齿与卡槽侧面均呈直角三角形设置,所述卡齿与卡槽的直角边朝下设置,所述卡齿与卡槽相互匹配设置。

优选的,所述底板呈l形设置,所述底板的短边朝外壳的左右两侧设置。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调节装置,通过按压两侧的平板可以实现卡齿与卡槽的脱离,此时通过拉动横板在竖槽内上下运动,可以实现对横板上的底板高度的调节操作,调节到适当高度之后将隔板放置在底板上,可以方便根据实际需要调节操作,使得内部空间利用高效;

2、通过设置有螺纹杆,通过转动螺纹杆带动第一滑块在第一滑槽内运动,可以将活动板从外壳内腔抬升,可以方便的将隔板上的压电陶瓷坯体取出,操作方便快捷;

3、通过设置有风扇,利用风扇的吹动将挥发处的胶体从出风口排出,避免胶体对压电陶瓷质量的影响,排胶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外壳;2、盖板;3、活动板;4、竖槽;5、调节装置;6、隔板;7、电机;8、主轴;9、第一齿轮;10、第二齿轮;11、转轴;12、扇叶;13、进风口;14、出风口;15、横板;16、横杆;17、弹簧;18、卡齿;19、卡槽;20、平板;21、底板;22、第一滑槽;23、第一滑块;24、螺纹杆;25、转轮;26、第二滑槽;27、第二滑块;2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压电陶瓷胚体排胶烧制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顶面不封闭设置,外壳1的顶面上活动连接有盖板2,盖板2的顶面中心固定连接有把手28,便于使用操作,外壳1内腔设置有活动板3,外壳1内腔前后侧壁中心均开设有第一滑槽22,第一滑槽22自上而下设置,活动板3的前后侧壁靠近底面处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23,第一滑块23与第一滑槽22之间活动连接设置,第一滑块23上开设有贯穿其上下侧壁的螺纹孔,螺纹孔内活动连接有螺纹杆24,螺纹杆24的上下端均延伸出螺纹孔活动连接在第一滑槽22的上下侧壁上,螺纹杆24的顶端贯穿外壳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转轮25,螺纹杆24与外壳1之间活动连接设置,便于对烧制好的压电陶瓷坯体的取出操作,使得操作方便快捷,活动板3与外壳1内腔前后侧壁之间活动连接设置,活动板3呈凹形设置,活动板3内部前后侧上均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竖槽4,竖槽4内设置有若干个调节装置5,调节装置5包括横板15,横板15呈凸形设置,横板15的突出面朝外壳1中心一侧设置,横板15与竖槽4之间活动连接设置,竖槽4远离活动板3中心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自上而下的第二滑槽26,横板15远离底板21一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7,第二滑块27与第二滑槽26之间活动连接设置,横板15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圆孔,圆孔内活动连接有横杆16,横杆16位于圆孔内腔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17,弹簧17远离横杆16一端固定连接在圆孔的底面上,横杆16远离弹簧17一端延伸出圆孔固定连接有卡齿18,竖槽4的左右侧壁上均开设有卡槽19,卡齿18插入卡槽19内设置,卡齿18与卡槽19侧面均呈直角三角形设置,卡齿18与卡槽19的直角边朝下设置,卡齿18与卡槽19相互匹配设置,横板15的前侧壁上左右对称开设有两个横槽,横槽贯穿圆孔设置,横杆16上固定连接有平板20,平板20贯穿横槽设置,平板20与横槽之间活动连接设置,横板15远离竖槽4一侧固定连接有底板21,可以实现对隔板6的高度进行调节操作,调节方便,便于使用,底板21呈l形设置,底板21的短边朝外壳1的左右两侧设置,便于对隔板6的防止,避免隔板6的晃动,活动板3内侧设置有若干个隔板6,外壳1的右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电机7,电机7的装置上固定连接有主轴8,主轴8远离电机7一端贯穿外壳1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9,主轴8与外壳1之间活动连接设置,第一齿轮9的上下侧均设置有第二齿轮10,第一齿轮9与第二齿轮10之间啮合设置,两个第二齿轮10的侧壁中心均固定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的右端贯穿第二齿轮10活动连接在外壳1内腔右侧壁上,转轴11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齿轮10固定连接有扇叶12,外壳1的右侧壁上均匀分布开设有若干个进风口13,进风口13贯穿外壳1的右侧壁设置,外壳1的左侧壁上均匀分布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14,出风口14贯穿外壳1的左侧壁设置,便于对挥发出的胶体排出操作。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把手28将盖板2从外壳1顶面上取下,然后转动转轮25,转轮25带动螺纹杆24转动,使得螺纹杆24与第一滑块23上的螺纹孔啮合转动,第一滑块23在第一滑槽22内上升,通过第一滑块23将活动板3从外壳1内腔抬升取出,然后按压横板15上的平板20,使得弹簧17收缩,平板20拉动横杆16运动将卡齿18从卡槽19内脱离,此时可以实现横板15在竖槽4内上下移动,当横板15移动到合适的高度松开平板20,使得横杆16在弹簧17作用下推动卡齿18插入到相应高度的卡槽19内,如此重复完成对其他横板15高度的调节,然后将隔板6放置到底板21上,并在隔板6顶面上放置需要烧制的压电陶瓷原料,然后反向转动转轮25,带动螺纹杆24转动,使得第一滑块23带动活动板3下移到外壳1内腔中,关上盖板2,对外壳1内腔进行加热烧制,通过外部电源启动电机7,电机7带动主轴8上的第一齿轮9啮合第二齿轮10转动,第二齿轮10带动转轴11上的扇叶12转动,将烧制的陶瓷挥发出的胶体吹动,胶体通过出风口14排出外壳1,避免对压电陶瓷质量的影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