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5706发布日期:2020-07-29 03:1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挂壁式空调室内机中通过贯流风机与风道的共同作用对室内实现送风,普通挂壁空调存在风量不足以及落地性能较差问题,针对前述问题,现有的解决方式大多以增大贯流风叶外径或增大贯流风叶长度的方式意图予以克服,这无疑将导致整机尺寸过于巨大而影响空调外观,且在经济性上也存在不足。

实用新型人经过长久的研究并进行相应的仿真发现,贯流风机内流场存在一个偏心涡(如图3所示),该偏心涡控制着整个气流流场(也即风流场)的流动,且其涡核位置大致位于蜗舌处的叶轮内径上。由于涡核是压力最低点所以,从贯流风机出来的气流将受该低压区影响而贴着蜗舌流动,且气流流出风口之后偏向于往上流动,从而影响气流落地性能,基于这一发现,实用新型人在现有技术的空调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改进,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采用下进风上出风的方式并将蜗舌设于蜗壳壳体的下方,充分利用偏心涡与气流的相对位置关系,有效提升出风气流的落地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壁上构造有进风口,所述外壳的前侧壁上构造有出风口,所述外壳具有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包括蜗舌壳体、蜗壳壳体,所述蜗舌壳体具有蜗舌,所述蜗舌处于所述蜗壳壳体的下方且邻近所述出风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导风板。

优选地,所述导风板的一侧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连接,当空调运行时,所述导风板能够引导出风气流的流向,当空调停止运行时,所述导风板能够密封所述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贯流风机、换热器,所述贯流风机、换热器处于所述风道壳体内,且所述换热器具有处于所述贯流风机与所述进风口之间的第一换热部,在垂直于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一换热部的长边中点距离所述贯流风机的轴心距离为l,l≥0.5d,d为贯流风机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第二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部与所述第二换热部固定连接且形成v字型,所述v字型的开口朝向所述贯流风机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沿着靠近所述外壳的前侧壁的方向向下倾斜。

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处于所述第一换热部远离所述第二换热部一侧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外壳的顶壁内侧还构造有管线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在将现有技术中的下出风口改进设置为上出风口的同时,将蜗舌设置于蜗壳壳体的下侧,使空调室内机的贯流风机内流场的涡核位置移动至所述出风口的下侧邻近区域,而此区域的气压较低,这样使贯流风机流出的气流能够偏向于前述气压较低的区域,进而能够使出风气流能够紧贴着蜗舌流出,进而保证了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气流在流出所述出风口时具有向下流动的趋势,从而实现了提高空调出风气流落地性能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导风板处于导风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走管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下出风口且蜗舌处于蜗壳上部结构的空调室内机的气流仿真速度云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外壳;11、进风口;12、出风口;13、管线槽;2、风道壳体;21、蜗舌壳体;211、蜗舌;22、蜗壳壳体;3、导风板;4、贯流风机;5、换热器;51、第一换热部;52、第二换热部;6、接水盘;7、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尤其是一种挂壁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底壁上构造有进风口11,所述外壳1的前侧壁上构造有出风口12,所述外壳1具有风道壳体,所述风道壳体包括蜗舌壳体21、蜗壳壳体22,所述蜗舌壳体21具有蜗舌211,所述蜗舌211处于所述蜗壳壳体22的下方且邻近所述出风口12设置。该技术方案中,在将现有技术中的下出风口改进设置为上出风口12的同时,将蜗舌211设置于蜗壳壳体22的下侧,使空调室内机的贯流风机4内流场的涡核位置移动至所述出风口12的下侧邻近区域,而此区域的气压较低,这样使贯流风机4流出的气流能够偏向于前述气压较低的区域,进而能够使出风气流能够紧贴着蜗舌211流出,进而保证了所述出风口12的出风气流在流出所述出风口12时具有向下流动的趋势,从而实现了提高空调出风气流落地性能的提升;而进一步的,由于采用了处于下方的进风口11,使其进风气流与蜗舌211的位置相适应,从而使其进风更能集中于靠近所述外壳1的前侧壁一侧而远离安装壁一侧。此时,最好的能够在所述出风口12处设置导风板3,所述导风板3的一侧与所述出风口12的一侧连接(铰接),当空调运行时,所述导风板3能够引导出风气流的流向,当空调停止运行时,所述导风板3能够密封所述出风口12,如此能够实现竖直高度方向上的大角度扫风,而更为重要的是,将所述导风板3与所述出风口12边框(外壳1)的连接位置设置于所述出风口12的下侧还能够防止所述出风口12与所述进风口11之间的气流回流现象,保证空调的性能稳定。

由于气流经过换热器时都会有能量损失,且该损失的大小与气流的速度二次方成正比即速度越大,气流能量损失越大;气流从进风口到进入贯流风叶进风弧度的整个过程中都处于加速状态,越靠近风叶,气流速度越大,所以,当蒸发器越靠近风叶时,气流速度越大,能量损失越大,因此,合理限定换热器与贯流风机之间的风机对于提升空调的性能至关重要,基于此,优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5,所述贯流风机4、换热器5处于所述风道壳体内,且所述换热器5具有处于所述贯流风机4与所述进风口11之间的第一换热部51,在垂直于所述贯流风机4的轴向的平面内,所述第一换热部51的长边中点距离所述贯流风机4的轴心距离为l,l≥0.5d,d为贯流风机4的外径。该技术方案中对所述第一换热部51与所述贯流风机4之间的最小距离进行限定,防止所述第一换热部51距离所述贯流风机4过近导致进风气流阻力、气流动能损失过大,降低空调性能。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5还包括第二换热部52,所述第一换热部51与所述第二换热部52固定连接且形成v字型,所述v字型的开口朝向所述贯流风机4一侧。所述第二换热部52与外壳的安装壁之间形成间隙,以保证进风口11的进风气流能够流过所述第二换热部52,进而增大所述换热器5的散热面积。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51沿着靠近所述外壳1的前侧壁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接水盘6,所述接水盘6处于所述第一换热部51远离所述第二换热部52一侧的下方,向下倾斜的第一换热部51能够利于其上产生的冷凝水顺势汇聚到其下方的接水盘6中进而被排出室外。

为了进一步提升所述进风口11的进风面积,优选地,在所述外壳1的顶壁内侧构造管线槽13,以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管线7(包括与外机连接的线缆以及排水管等)能够绕行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顶部,而不再被设置在底壁处占用所述进风口11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