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结构、降膜式换热管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6906发布日期:2020-09-01 19:0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换热结构、降膜式换热管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降膜式换热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结构、降膜式换热管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冷冻、空调设备得到普遍应用,进而推动高效换热器的研究,采用强化换热管制造的换热器能大大减少设备的体积以及铜管使用数量,降低造价;因此,强化换热管的研制和开发得到了广泛的重视。

目前,强化高效降膜式换热管是一种采用内外强化的双侧强化技术的换热管,管内侧通过在壁面设置内螺纹,破坏流体边界层,提高管内换热系数;管外侧加工有不同形状翅片,翅片间形成蒸发腔体,腔体表面上设置细缝、凹坑、槽道等更有利于形成汽化核心,结合顶部半封闭翅台加快气泡脱体频率,提高沸腾换热系数;同时翅台顶部加工有槽道,引导滴淋制冷剂在换热管壁面均匀扩散。

管外侧通过合理设置增加汽化核心数目以及提高壁面制冷剂扩散均匀性,是提升沸腾换热系数的关键有效措施;而目前降膜式换热管的汽化核心数目较少和壁面布液不均,难以达到更好地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换热结构、降膜式换热管和空调器,能够提升换热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结构,包括换热基体,所述换热基体的一侧面上设有换热件,所述换热件包括:

根部,一端设于所述换热基体的该侧面上,另一端向远离所述换热基体方向伸展;

顶部,相对于所述换热基体的该侧面为倾斜设置,一侧与所述根部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侧上设有槽孔结构。

优选地,所述换热件设为锯齿状,所述锯齿状的凹槽分割开所述顶部。

优选地,所述槽孔结构包括交叉的凹槽,所述交叉凹槽之间形成尖锐凸起。

优选地,所述顶部的中间处与所述根部的另一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根部的侧面上设有槽孔结构;和/或,所述换热基体的该侧面上设有槽孔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降膜式换热管,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结构。

优选地,所述换热基体为该降膜式换热管的管体,所述换热件设于所述管体外壁面上,且沿所述管体轴向螺旋分布。

优选地,沿所述管体轴向上,相邻所述顶部的倾斜方向相同。

优选地,相邻所述顶部的倾斜角度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结构或如上所述的降膜式换热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换热结构,包括换热基体,所述换热基体的一侧面上设有换热件,所述换热件包括:根部,一端设于所述换热基体的该侧面上,另一端向远离所述换热基体方向伸展;顶部,相对于所述换热基体的该侧面为倾斜设置,一侧与所述根部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侧上设有槽孔结构。采用倾斜设置的顶部,结合侧面上的槽孔结构,能快速引流至换热基体,且加快换热剂的分散效果,从而提高了换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的另一方向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结构的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根部;2、内螺纹;3、顶部;4、腔体;5、缝隙;6、十字槽;7、锯齿凹槽;8、蒸发槽;9、交叉凹槽;10、尖锐凸起;11、连贯十字槽;12、盲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换热结构,包括换热基体,所述换热基体的一侧面上设有换热件,所述换热件包括:

根部1,一端设于所述换热基体的该侧面上,另一端向远离所述换热基体方向伸展;

顶部3,相对于所述换热基体的该侧面为倾斜设置,一侧与所述根部1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侧上设有槽孔结构。

在换热基体的侧面上设置特定结构和形状的散热件,能增大换热面积,尤其是本方案中换热件结构中,采用根部1和顶部3的组合结构,顶部3为倾斜地架设根部1一端上,构成倾斜的悬空构件,对滴淋的换热剂起到很好地引流作用;由于顶部3一侧设有槽孔结构,该侧表面的不平整性,使得在换热剂滴淋至该侧上时,换热剂液滴会破坏外膜,使换热剂分散均匀。因此,换热剂能沿倾斜顶部3迅速引流至换热基体侧面上,被迅速铺展开,以提高换热剂的覆盖效率,从而提高了换热性能。

换热件设为锯齿状,锯齿状的凹槽分割开顶部3。采用锯齿状换热件,利于换热剂在换热件上的流动,提高换热性能。锯齿状凹槽分割开顶部3,使得该结构兼顾蒸发性能和冷凝性能,解决了常规换热件当蒸发器时性能衰减问题,以及解决了常规换热件当冷凝器时性能衰减问题。

具体的,顶部3一侧上的槽孔结构包括交叉的凹槽,在交叉设置的凹槽之间形成尖锐凸起10,能刺破换热液的液滴表层膜结构,引导换热液通过交叉的凹槽进行扩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部3的中间处与根部1的另一端连接。

还在一些实施例中,根部1的侧面上设有槽孔结构。

和/或,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基体的该侧面上设有槽孔结构。

上述设置多出槽孔结构的结构中,能增大换热件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降膜式换热管,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结构。

在降膜式换热管中,换热基体为该降膜式换热管的管体,换热件设于管体外壁面上,且沿管体轴向螺旋分布。这样螺旋分布的换热件,尤其是在顶部3中间处连接在根部1上时,相邻根部1、顶部3和管体外壁形成圆周方向上连通的腔体4,而相邻顶部3由于倾斜设置,使得高低错落形成缝隙5,既可排出腔体4中产生的蒸发气泡,同时倾斜顶部3的低侧有利于向腔体4补充液态制冷剂。

优选地,沿管体轴向上,相邻所述顶部3的倾斜方向相同,确保每个相邻根部1间的腔体4均能得到制冷剂的补充。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顶部3的倾斜角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降膜式换热管的具体结构中,管体的内侧面加工有内螺纹2,管外侧加工有沿圆周方向螺旋分布的外翅片结构的换热件。从图3中可以看出,外翅片为锯齿状,沿管体外壁的圆周方向间断分布,在加工时通过挤压外翅片的顶而形成顶部3结构,顶部3为单侧倾斜结构且倾斜方向、与水平夹角均相同。

在使用时,制冷剂滴淋到倾斜的顶部3上,顶部3引导液体沿换热管壁面轴向单侧进行铺展以提高液膜覆盖。顶部3与管体外壁及相邻两根部1形成腔体4结构,这个腔体4沿圆周方向螺旋式连通。由于两相邻顶部3为倾斜设置,一侧向腔体4内侧延伸,因此相邻顶部3交叉处高低错落形成缝隙5,既可排出腔体4产生的蒸发气泡,同时倾斜顶部3的低侧有利于向腔体4补充液态制冷剂。

图1结构中,腔体4的管体外壁部分沿圆周方向加工有十字槽6,根部1两侧壁面滚花形成从顶部3延伸至管体外壁高度竖型蒸发槽8,蒸发槽8沿圆周方向间断分布。通过在蒸发腔体4内加工不平整壁面增加气化核心数量强化蒸发换热功能。

图4结构中,顶部3侧面上平面滚花加工有沿圆周方向和轴向方向延伸的交叉凹槽9,凹槽之间形成尖锐翅顶凸起。制冷剂滴淋到倾斜顶部3上,翅顶凸起会刺破制冷剂液体外膜,引导液体通过交叉凹槽9沿轴向及周向进行扩展,提高布液均匀性,提升降膜式换热管换热性能。

图5为另一种替代实施例,与第一种结构不同点在于:管体外壁加工凹槽为连贯十字槽11,根部1的两壁面设为盲孔12状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空调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换热结构或如上所述的降膜式换热管。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