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3993发布日期:2020-07-31 21:5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空调的系统装置中,当空调运行时需要实时监测空调器的运行状态,其中对管路中制冷剂的温度进行监测是及其重要的,能通过制冷剂的实时温度判断空调器是否正常运行,而在现有技术中,温度传感器的感温包的设置方式具有较多的瑕疵。

例如,将一段金属管焊接在待测铜管上,然后插入卡簧固定感温包。这样需要增加焊接和插卡簧两道工序,焊接中的焊钎流入金属管之后,感温包不易插入;且在插卡簧工序的工序中费力费时。又例如,采用一种可以同时夹住铜管路和感温包的夹子。该方式效率较高,但是使用夹子无法完全限制绕管道转动的自由度,在长期震动的工况下,易脱落和转动,导致失效。以上问题经常给使用者和维修者造成较大的困扰,增大了空调器的维护成本,降低了消费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利性高、安装稳定并能降低维护成本的感温包固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感温包固定装置,用于将感温包安装于管路,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装夹结构和第二装夹结构。

所述第一装夹结构包括承载体和多个装夹组件,多个所述装夹组件沿所述承载体间隔设置,所述承载体的一侧用于承载所述感温包,所述装夹组件用于夹持所述感温包。

所述装夹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体两侧的卡爪,至少一个所述装夹组件中的两个所述卡爪错位设置。

所述第二装夹结构用于装夹所述管路,所述第二装夹结构连接于所述承载体的另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能通过第二装夹结构安装管路,并通过承载体承载感温包,同时通过装夹组件中的多个卡爪夹持感温包,以实现将感温包安装于管路的目的。另外,通过至少一个装夹组件中的两个相互错位的卡爪向感温包提供夹持作用,能提高感温包安装的稳定性。并且,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的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并且方便感温包的拆装,能降低维护成本,并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可选择地,所述卡爪包括卡持部和第一滑入部,所述卡持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承载体,并且相对应的两个所述卡持部之间的距离沿朝向远离所述承载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第一滑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持部,并且相对应的两个所述第一滑入部之间的距离沿朝向远离所述承载体的方向逐渐增大。

能通过滑入部快速地将感温包卡入至装夹组件中,进而提高感温包的拆装效率,能进一步提高感温包的拆装效率,并且能避免感温包被卡爪划伤,向感温包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可选择地,所述承载体上具有用于安置所述感温包的安置空间,多个所述卡爪分别设置于所述安置空间的两侧。

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连接于所述承载体的端部,并且所述挡板伸入所述安置空间内部。

通过在安置空间的一端设置挡板,能通过挡板向感温包提供限位作用,避免感温包出现轴线的窜动,进一步保证感温包的安装稳定性,并且能在感温包安装时向感温包提供一定的定位作用,能进一步提高感温包的装配效率。

可选择地,所述挡板包括连接部和止挡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承载体并伸入所述安置空间中,所述止挡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并且止挡部与所述安置空间同轴设置。

通过与安置空间同轴设置的止挡部,能使得感温包的端部能抵持于止挡部,进而能通过止挡部向感温包提供稳定的限位作用,并且能在感温包安装时向感温包提供稳定的定位作用。

可选择地,其中一个所述装夹组件安装于所述承载体远离所述挡板的一端,并且该装夹组件用于夹持连接所述感温包的连接线。

能通过承载体上远离挡板的一端设置装夹组件对感温包的连接线提供夹持作用,能避免感温包滑动,并且能减少感温包尾部电线需要包扎捆绑在系统管道工序,进而降低装配成本,并且能提高装配效率。

可选择地,远离所述挡板的所述卡爪内侧设置有用于卡持所述感温包的卡持面,所述卡持面上凸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凸起。

通过在卡持面上设置多个凸起,能通过凸起增大卡持面的摩擦力,能使得卡持面和连接线之间紧密地接触,进而提高连接线的卡持稳定性。

可选择地,所述第二装夹结构包括第一弹性环扣和第二弹性环扣,所述第一弹性环扣围成用于安装所述管路的第一包容空间,所述第二弹性环扣围成用于卡持于所述管路的第二包容空间,所述第一弹性环扣和所述第二弹性环扣连接于所述承载体,并且所述第一弹性环扣和所述第二弹性环扣间隔设置。

通过第一弹性环扣和第二弹性环扣向管路提供装夹作用,进而能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能安装于管路上,进一步通过将第一弹性环扣和第二弹性环扣间隔设置,能提高第一弹性环扣和第二弹性环扣装夹于管路上的稳定性,进而能保证感温包能稳定的安装在管路上。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弹性环扣包括第一弹性部和调节件,所述第一弹性部连接于所述承载体,所述第一弹性部弯曲呈弧形并围成所述第一包容空间,所述第一包容空间具有第一开口,所述调节件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且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处,所述调节件用于缩小或者增大所述第一包容空间。

通过第一弹性部夹持在管路上,并通过调节件调节第一包容空间的大小,进而能使得第一弹性部能适配于不同直径的管路,能提高感温包固定装置的适配性。另外,能通过调节件调节第一弹性部装夹于管路上的松紧度,即能通过调节件缩小第一包容空间进而提高第一弹性部向管路提供的夹紧力,以使得第一弹性件能稳定地夹持于管路,或者,能通过调节件增大第一包容空间,进而便于拆卸第一弹性部。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弹性环扣还包括两个调节部,两个所述调节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弹性部的两端,所述调节件连接于两个所述调节部,且所述调节件能带动两个所述调节部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

通过在第一弹性部的两端设置调节部,能便于调节件的收紧和放松,进而提高调节件进行调节的便利性。

可选择地,所述第二弹性环扣包括第二弹性部和两个第二滑入部,所述第二弹性部连接于所述承载体,所述第二弹性部弯曲呈弧形并围成所述第二包容空间,所述第二包容空间具有第二开口,两个所述第二滑入部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弹性部的两端,并且两个所述第二滑入部之间的距离沿远离所述第二包容空间的方向逐渐增大。

通过设置第二弹性部的弹性作用实现第二弹性环扣夹持于管道,并通过第二滑入部的设置能便于第二弹性部安装于管道,能提高第二弹性环扣的安装效率。

可选择地,所述第一包容空间的内周壁上凸设有多个第一防滑条纹,多个所述第一防滑条纹相互间隔设置。

和/或,所述第二包容空间的内周壁上凸设有多个第二防滑条纹,多个所述第二防滑条纹相互间隔设置。

通过第一防滑条纹和/或第二防滑条纹的设置,能提高第一包容空间内周壁和/或第二包容空间的内周壁向管道的周壁提供的摩擦力,进而能避免管道在第一包容空间和第二包容空间内部滑动,能进一步提高第二装夹结构安装于管道的稳定性。

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管路、感温包和感温包固定装置,所述感温包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装夹结构和第二装夹结构。

所述第一装夹结构包括承载体和多个装夹组件,多个所述装夹组件沿所述承载体间隔设置,所述承载体的一侧用于承载所述感温包,所述装夹组件用于夹持所述感温包。

所述装夹组件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体两侧的卡爪,至少一个所述装夹组件中的两个所述卡爪错位设置。

所述第二装夹结构用于装夹所述管路,所述第二装夹结构连接于所述承载体的另一侧。

所述第二装夹结构与所述管路过盈配合,所述感温包放置于所述承载体,且多个所述装夹组件与所述感温包过盈配合。

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器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感温包通过感温包固定装置安装于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感温包固定装置;11-感温包;12-管路;13-连接线;100-第一装夹结构;110-承载体;111-安置空间;120-装夹组件;121-卡爪;1211-卡持部;1212-卡持面;1213-第一滑入部;1214-凸起;130-挡板;131-连接部;132-止挡部;200-第二装夹结构;210-第一弹性环扣;211-第一弹性部;212-调节件;213-调节部;214-第一包容空间;215-第一防滑条纹;220-第二弹性环扣;221-第二弹性部;222-第二滑入部;223-第二包容空间;224-第二防滑条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感温包11、管路12和感温包固定装置10。其中,管路12用于传输制冷剂,以保证空调器能正常地进行运作。感温包11用于检测管路12的温度,进而能通过感温包11的检测结构实时监测管路12内部制冷剂的温度,以监测空调器实时运作状况。感温包固定装置10用于将感温包11固定安装于管路12,进而能保证感温包11能检测管路12的温度。其中,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感温包固定装置10及空调器结构简单、便利性高、安装稳定并能降低维护成本。

感温包固定装置10包括第一装夹结构100和第二装夹结构200。第二装夹结构200用于装夹管路12。第一装夹结构100包括承载体110和多个装夹组件120,多个装夹组件120沿承载体110间隔设置,承载体110的一侧用于承载感温包11,第二装夹结构200连接于承载体110的另一侧,装夹组件120用于夹持感温包11。装夹组件120包括两个分别设置于承载体110两侧的卡爪121,至少一个装夹组件120中的两个卡爪121错位设置。

其中,当第二装夹结构200装夹在管路12上时,承载体110为沿管路12延伸的结构,并且感温包11在安置于承载体110上时,感温包11的延伸方向与承载体110的延伸方向相同。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装夹组件120均包括两个卡爪121,并且两个卡爪121分别设置于承载体110相对的两侧,进而使得当感温包11安置在承载体110上时,能通过两个卡爪121夹持在感温包11的外侧。通过多个间隔设置的装夹组件120向感温包11提供夹持作用,进而能将感温包11稳定的安装在承载体110上。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装夹组件120中的两个卡爪121错位设置指代的是,该装夹组件120中的两个卡爪121相互错开,进而使得该装夹组件120在夹持于感温包11时,两个卡爪121夹持在感温包11沿长度方向上不同的位置,能通过两个错位设置的卡爪121向感温包11提供错位的夹持作用,能提高向感温包11提供的夹持作用稳定性,进而保证感温包11能稳定地安置于承载体110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装夹组件120中的两个卡爪121对应设置,进而使得两个卡爪121能夹持在感温包11沿长度方向上相同的位置,进而使得相对应设置的两个卡爪121和相错位设置的两个卡爪121共同向感温包11提供夹持作用,能使得多个卡爪121向感温包11提供多元的夹持作用,进而提高装夹组件120向感温包11提供的夹持稳定性。另外,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装夹组件120中也可以包括三个或者四个卡爪121,并且相错位的卡爪121也可以是三个或者四个等。

在本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卡爪121包括卡持部1211和第一滑入部1213,卡持部1211的一端连接于承载体110,并且相对应的两个卡持部1211之间的距离沿朝向远离承载体110的方向逐渐减小。第一滑入部1213的一端连接于卡持部1211,并且相对应的两个第一滑入部1213之间的距离沿朝向远离承载体110的方向逐渐增大。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使得装夹组件120大致呈ω形。当需要将感温包11安装于第一装夹结构100,先将感温包11抵持于两个第一滑入部1213之间,向感温包11施加朝向承载体110的压力,感温包11能顺着第一滑入部1213向承载体110移动,同时将使得位于承载体110两侧的卡爪121产生弹性形变并相互远离,当感温包11滑过第一滑入部1213后,感温包11便能安装入两个卡持部1211之间并与承载体110接触,此时位于承载体110两侧的卡爪121通过弹性回复力卡持部1211夹持于感温包11,进而能向感温包11提供稳定的夹持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卡爪121与感温包11过盈配合,即当卡爪121卡持于感温包11时,此时卡爪121相对于初始状态产生了弹性形变,进而能通过卡爪121的弹性回复力作用,能使得卡爪121稳定地夹持于感温包11,以提高感温包11的安装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当卡持部1211卡持于感温包11上时,卡持部1211的内侧面贴合于感温包11,能进一步提高卡持部1211卡持于感温包11的稳定性。

可选择地,承载体110上具有用于安置感温包11的安置空间111,多个卡爪121分别设置于安置空间111的两侧。其中,安置空间111与感温包11的外侧表面相适配,进而使得感温包11在安装于安置空间111内部时,能使得感温包11的外侧表面贴合于承载体110,进而提高感温包11安置于承载体110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承载体110呈弧形。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5,感温包固定装置10还包括挡板130,挡板130连接于承载体110的端部,并且挡板130伸入安置空间111内部。其中,通过在安置空间111的一端设置挡板130,能通过挡板130向感温包11提供限位作用,避免感温包11出现轴线的窜动,进一步保证感温包11的安装稳定性,并且能在感温包11安装时向感温包11提供一定的定位作用,能进一步提高感温包11的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挡板130设置于安置空间111内部,能避免外界物体对碰撞挡板130并对挡板130造成损坏。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挡板13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承载体110的延伸方向,进而能使得挡板130能与感温包11的端部充分地抵持,提高感温包11安装的稳定性。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加强挡板130的强度,也可以将挡板130朝向安置空间111内侧倾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安置空间111轴线方向的平面上,挡板130的截面面积小于安置空间111的通过面积,能节省制作挡板130的材料成本,并且能便于感温包11的拆卸。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板130的横截面积也可以与安置空间111的通过面积相同。

进一步地,挡板130包括连接部131和止挡部132,连接部131的一端连接于承载体110并伸入安置空间111中,止挡部132连接于连接部131的另一端,并且止挡部132与安置空间111同轴设置。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与安置空间111同轴设置的止挡部132,能使得感温包11的端部能抵持于止挡部132,进而能通过止挡部132向感温包11提供稳定的限位作用,并且能在感温包11安装时向感温包11提供稳定的定位作用。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止挡部132设置为环形,进而能使得感温包11的端部部分伸入至环形止挡部132形成的孔中,进而能提高挡板130向感温包11提供的限位作用,并且能避免感温包11在挡板130上滑动,并且能通过环形止挡部132提供更为稳定的装配定位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31和止挡部132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131和止挡部132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例如插接或者通过螺钉等固定件连接。

进一步地,其中一个装夹组件120安装于承载体110远离挡板130的一端,并且该装夹组件120用于夹持连接感温包11的连接线13。即,能通过承载体110上远离挡板130的一端设置装夹组件120对感温包11的连接线13提供夹持作用,能避免感温包11滑动,并且能减少感温包11尾部电线需要包扎捆绑在系统管道工序,进而降低装配成本,并且能提高装配效率。

其中,请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4,远离所述挡板130的所述卡爪121内侧设置有用于卡持所述感温包11的卡持面1212,所述卡持面1212上凸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凸起1214。其中,卡持面1212为卡持部1211靠近安置空间111的侧面。通过在卡持面1212上设置多个凸起1214,能通过凸起1214增大卡持面1212的摩擦力,能使得卡持面1212和连接线13之间紧密地接触,进而提高连接线13的卡持稳定性。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卡持面1212上设置其他形状的凸起结构,进而能使得通过凸起结构向连接线13提供压持作用,进而保证连接线13的夹持稳定性即可。

另外,请继续参阅图1,第二装夹结构200包括第一弹性环扣210和第二弹性环扣220,第一弹性环扣210围成用于安装管路12的第一包容空间214,第二弹性环扣220围成用于卡持于管路12的第二包容空间223,第一弹性环扣210和第二弹性环扣220连接于承载体110,并且第一弹性环扣210和第二弹性环扣220间隔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包容空间214和第二包容空间223同轴设置,进而能便于管路12的安装。其中,通过第一弹性环扣210和第二弹性环扣220向管路12提供装夹作用,进而能使得感温包固定装置10能安装于管路12上,进一步通过将第一弹性环扣210和第二弹性环扣220间隔设置,能提高第一弹性环扣210和第二弹性环扣220装夹于管路12上的稳定性,进而能保证感温包11能稳定的安装在管路12上。

可选择地,第一弹性环扣210包括第一弹性部211和调节件212,第一弹性部211连接于承载体110,第一弹性部211弯曲呈弧形并围成第一包容空间214,第一包容空间214具有第一开口(图未标),调节件212连接于第一弹性部211且位于第一开口处,调节件212用于缩小或者增大第一包容空间214。通过第一弹性部211夹持在管路12上,并通过调节件212调节第一包容空间214的大小,进而能使得第一弹性部211能适配于不同直径的管路12,能提高感温包固定装置10的适配性。另外,能通过调节件212调节第一弹性部211装夹于管路12上的松紧度,即能通过调节件212缩小第一包容空间214进而提高第一弹性部211向管路12提供的夹紧力,以使得第一弹性件能稳定地夹持于管路12,或者,能通过调节件212增大第一包容空间214,进而便于拆卸第一弹性部211。需要说明的是,当通过调节件212提高第一弹性部211向管路12提供的夹紧力时,也可以看作是,第一弹性环扣210与管路12过盈配合。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调节件212是相互配合的螺钉和螺母,进而能通过螺母旋入螺钉的长度调节第一弹性部211夹持于管路12的松紧度。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件212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结构,例如销钉和定位柱,其中定位柱上设置有不同位置并沿径向贯穿定位柱的通孔,销钉能通过穿入适当的通孔进而调整第一包容空间214的大小等。

可选择地,第一弹性环扣210还包括两个调节部213,两个调节部213分别连接于第一弹性部211的两端,调节件212连接于两个调节部213,且调节件212能带动两个调节部213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在第一弹性部211的两端设置调节部213,能便于调节件212的收紧和放松,进而提高调节件212进行调节的便利性。并且,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调节部213相互平行,进而使得螺钉和螺母能稳定的压持于调节部213,进而能向调节部213提供稳定的压持作用,并且能将螺钉和螺母向调节部213施加的压力分摊至一个平面,进而避免螺钉和螺母损坏调节部213。

另外,第二弹性环扣220包括第二弹性部221和两个第二滑入部222,第二弹性部221连接于承载体110,第二弹性部221弯曲呈弧形并围成第二包容空间223,第二包容空间223具有第二开口(图未标),两个第二滑入部222分别连接于第二弹性部221的两端,并且两个第二滑入部222之间的距离沿远离第二包容空间223的方向逐渐增大。通过设置第二弹性部221的弹性作用实现第二弹性环扣220夹持于管路12,并通过第二滑入部222的设置能便于第二弹性部221安装于管路12,能提高第二弹性环扣220的安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部221与管路12过盈配合,进而能提高第二弹性部221装夹在管路12上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第一包容空间214的内周壁上凸设有多个第一防滑条纹215,多个第一防滑条纹215相互间隔设置。和/或,第二包容空间223的内周壁上凸设有多个第二防滑条纹224,多个第二防滑条纹224相互间隔设置。其中,上述设置方式可以为:仅在第一包容空间214的内周壁上凸设多个第一防滑条纹215;或者,仅在第二包容空间223的内周壁上凸设多个第二防滑条纹224;或者,在第一包容空间214的内周壁上凸设多个第一防滑条纹215的同时,在第二包容空间223的内周壁上凸设多个第二防滑条纹224。并且,其中,在第一包容空间214的内周壁上设置第一防滑条纹215,即在第一弹性部211的内侧设置第一防滑条纹215;同理,在第二包容空间223的内周壁上设置第二防滑条纹224,即在第二弹性部221的内侧设置第二防滑条纹224。通过第一防滑条纹215和/或第二防滑条纹224的设置,能提高第一包容空间214内周壁和/或第二包容空间223的内周壁向管路12的周壁提供的摩擦力,进而能避免管路12在第一包容空间214和第二包容空间223内部滑动,能进一步提高第二装夹结构200安装于管路12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空调器及感温包固定装置10能通过装夹组件120与感温包11的过盈配合,以及第二装夹结构200与管路12的过盈配合,能提高感温包11与管路12的安装稳定性。另外,该感温包固定装置10的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能节省大量的维护成本与制作成本,能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