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1336发布日期:2021-01-23 05:2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在家用电器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0003]
现有的壁挂式空调大多数采用在前面板设有出风口,在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挡风板,在空调工作时,通过打开挡风板使空调风从出风口吹出。用户处于空调出风口的送风范围时,空调风长时间吹向用户,会使用户感觉到不适,特别是,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时,冷风长时间直吹用户,不利于用户的身体健康,尤其容易导致老人、婴幼儿或孕妇等特殊人群生病,导致用户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包括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导风组件;
[0005]
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前面板上,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底部;所述导风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导风组件可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同时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
[0006]
本实用新型通过导风组件的运动,实现空调风从设置在前面板上的第一出风口吹出,避免直吹用户,提高空调的舒适性,提升用户的体验。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出风结构还包括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设置在侧面板上,所述侧面板安装于所述前面板的左右两侧,在所述导风组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时,所述第三出风口用于向室内送风。
[0008]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空调的侧面板上设置第三出风口,实现左右送风,扩大空调风的出风范围,避免直吹用户,避免造成用户不适。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出风口为出风孔,所述出风孔沿所述侧面板的周向布置。
[0010]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面板的周向设置出风孔,从而进一步扩大空调出风口的出风范围。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孔的数量为多个。
[0012]
进一步地,所述侧面板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侧面板相连接,所述侧面板与所述盖板之间具有空隙,多个所述出风孔与所述空隙相连通。
[0013]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面板上设置盖板,且多个出风孔与所述侧面板与所述盖板之间的空隙相连通,从而使空调风从空调的左侧和或右侧吹出,扩大空调出风范围,此外,增强空调外观的美观度。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空隙倾斜设置。
[0015]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侧面板与所述盖板之间的空隙倾斜设置,从而避免第三出
风口吹出的风直吹墙壁,使第三出风口的风经过空隙呈向外扩散吹出,从而扩大不直吹用户的空调的出风范围,增强空调的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扫风叶片,所述扫风叶片左右摆动。
[0017]
本实用新型设置扫风叶片,通过扫风叶片的左右摆动,使空调风实现左右送风,增大第三出风口的出风量,避免空调直吹用户。
[0018]
进一步地,所述前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微孔,所述第一出风口由所述多个微孔形成。
[0019]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位于所述前面板的第一出风口设置为多个微孔结构,避免直吹用户,实现微风沐浴,增强空调的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
[0020]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
[0021]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出风口处设置导风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
[0022]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
[0023]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壳体转动连接的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一方面缩小导风板的旋转半径,节省空间,另一方面,结构简单,成本低。
[0024]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可朝向所述壳体的内部旋转,用于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
[0025]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导风板往所述壳体的内部旋转,实现位于所述前面板的第一出风口的关闭。
[0026]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风板可朝向所述壳体的外部旋转,用于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
[0027]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导风板往所述壳体的外部旋转,扩大第二出风口的出风范围,实现快速改变室内的温度。
[0028]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并行设置或交错设置。
[0029]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所述的空调出风结构。
[0030]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具有第一出风模式和/或第二出风模式和/或第三出风模式;当所述空调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导风板旋转到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位置,所述第二导风板旋转到使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开口最大的位置;
[0031]
当所述空调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均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之间来回旋转;
[0032]
当所述空调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均旋转到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的位置。
[0033]
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导风板和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运动,实现空调的多种送风模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室内空间的快速温度调节或多角度动态送风或微风沐浴不直吹送风,提升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003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结构的右侧视局部示意图;
[003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结构图8中a-a剖视示意图;
[0037]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空调出风结构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0038]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空调出风结构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0039]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空调出风结构的侧面剖视示意图;
[0040]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0041]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结构中第二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0042]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出风结构中进风口结构示意图;
[0043]
附图标记说明:
[0044]
100-出风结构;110-第一出风口;120-第二出风口;111-微孔;130-导风组件;131-第一导风板;132-第二导风板;133-第一转轴;134-第二转轴;140-第三出风口;141-出风孔;150-扫风叶片;160-贯流风叶;200-壳体;210-前面板;220-侧面板;230-盖板;231-空隙;240-进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0046]
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出风结构100,包括包括第一出风口110、第二出风口120和导风组件130;
[0047]
所述第一出风口110设置在前面板210上,所述第二出风口120设置在壳体200的底部;所述导风组件130安装于所述壳体200上,所述导风组件130可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10的同时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120。
[0048]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导风组件130的运动,实现空调风从设置在前面板210上的第一出风口110吹出,避免直吹用户,提高空调的舒适性,提升用户的体验。
[0049]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组件130还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120的同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110或同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10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20。
[0050]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导风组件130的运动,实现送风方式的多样性,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实现空调风从设置在壳体200底部的第二出风口120吹出,实现空调风的快速输送,从而快速改变室内的温度;实现空调风从第一出风口110和第二出风口120同时吹出,实现多角度送风。
[0051]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所述空调出风结构100还包括第三出风口140,所述第三出风口140设置在侧面板220上,所述侧面板220安装于所述前面板210的左右两侧。
[0052]
在所述导风组件130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10时,所述第三出风口140用于向室内送风。
[0053]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空调的侧面板220上设置第三出风口140,实现左右送风,扩大空调风的出风范围,避免直吹用户,避免造成用户不适。
[0054]
参见附图1,所述侧面板220与所述壳体200可拆卸地连接,优选地,所述侧面板220与所述壳体200卡扣连接。
[0055]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三出风口140也可以是如前面板210上的多个微孔121结构。
[0056]
参见附图3,所述第三出风口140为出风孔141,所述出风孔141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出风孔141沿所述侧面板220的周向布置。
[0057]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面板220的周向设置出风孔141,从而进一步扩大空调出风口的出风范围。
[0058]
参见附图1和附图2和附图3,所述侧面板220还包括盖板230,所述盖板230与所述侧面板220相连接,所述侧面板220与所述盖板230之间具有空隙231,多个所述出风孔141与所述空隙231相连通。
[0059]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侧面板220上设置盖板230,且多个出风孔141与所述侧面板220与所述盖板230之间的空隙231相连通,从而使空调风从空调的左侧和或右侧吹出,扩大空调出风范围,此外,增强空调外观的美观度。
[0060]
优选地,所述侧面板220与所述盖板230卡扣连接。
[0061]
优选地,参见附图3,所述侧面板220与所述盖板230之间的空隙231倾斜设置,所述空隙231的延伸方向倾斜向外。
[0062]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侧面板220与所述盖板230之间的空隙231倾斜设置,从而避免第三出风口140吹出的风直吹墙壁,使第三出风口140的风经过空隙231呈向外扩散吹出,从而扩大不直吹用户的空调的出风范围,增强空调的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
[0063]
参见附图1,所述壳体200内设置有扫风叶片150,所述扫风叶片150左右摆动,使空调风从位于所述侧面板220上的第三出风口140吹出。
[0064]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置扫风叶片150,通过扫风叶片150的左右摆动,使空调风实现左右送风,增大第三出风口140的出风量,避免空调直吹用户。
[0065]
参见附图4,所述前面板210上设置有多个微孔111,所述第一出风口110由所述多个微孔111形成。
[0066]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位于所述前面板210的第一出风口110设置为多个微孔111结构,避免直吹用户,实现微风沐浴,增强空调的舒适性,提升用户体验。
[0067]
参见附图5,所述多个微孔111的形状为方形、圆形或长条形。
[0068]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方形、圆形或长条形孔的微孔111,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还可以起到装饰前面板210的效果。
[0069]
参见附图5,所述多个微孔111等间距平行布置或者交错布置。
[0070]
参见附图6和附图7和附图8,所述导风组件130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120处。
[0071]
参见附图7,所述导风组件130包括第一导风板131和第二导风板132,所述第一导风板131与所述壳体20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132与所述壳体200可转动地连接。
[0072]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壳体200转动连接的第一导风板131和第二导风板132,一方面缩小导风板的旋转半径,节省空间,另一方面,结构简单,成本低。
[0073]
参见附图7,所述第一导风板131可朝向所述壳体200的内部旋转,用于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110。
[0074]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导风板131往所述壳体200的内部旋转,实现位于所述前面板210的第一出风口110的关闭。
[0075]
参见附图7,所述第二导风板132可朝向所述壳体200的外部旋转,用于打开所述第二出风口120。
[0076]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导风板132往所述壳体200的外部旋转,扩大第二出风口120的出风范围,实现快速改变室内的温度。
[0077]
具体地,参见附图7和附图8,所述壳体200上设置有第一转轴133和第二转轴134,所述第一导风板1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133相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131可围绕所述第一转轴133向所述壳体200内部旋转;所述第二导风板13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134相连接,所述第二导风板132可围绕所述第二转轴134向所述壳体200外部旋转。
[0078]
参见附图6和附图7和附图8,所述第一导风板131和所述第二导风板132并行设置或交错设置。
[0079]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进风口240、贯流风叶160和上述所述的空调出风结构100。
[0080]
参见附图9,所述进风口240设置在所述壳体200的顶部,所述进风口240可以设置为格栅形式或方孔或圆孔或条形孔的形式。
[0081]
参见附图6和附图7和附图8,所述空调具有第一出风模式和/或第二出风模式和/或第三出风模式;
[0082]
当所述空调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一出风模式为极速制冷或制热或吹风模式,所述第一导风板131旋转到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110的位置,所述第二导风板132旋转到使所述第二出风口120的开口最大的位置;
[0083]
当所述空调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二出风模式为普通制冷或普通制热或普通吹风模式,所述第一导风板131和所述第二导风板132均在所述第一出风口110和第二出风口120之间来回旋转;
[0084]
当所述空调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三吹风模式为微风沐浴模式,所述第一导风板131和所述第二导风板132均旋转到关闭所述第二出风口120的位置。
[0085]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第一导风板131和所述第二导风板132的运动,实现空调的多种送风模式,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室内空间的快速温度调节或多角度动态送风或微风沐浴不直吹送风,提升用户的体验。
[0086]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