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4489发布日期:2020-09-25 18:07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用户不仅期望空调具有更快的制冷和制热速度,还越来越关注空调的舒适性能。

然而,为了实现更加快速地制冷和制热,难免需要进行大风量送风。但是,当风速过大的冷风或热风直吹人体时,必然会引起人体的不适。人体长期被冷风直吹还会引发空调病。

因此,如何实现空调的舒适送风成为空调行业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导风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空调制热时可使热风尽量竖直下吹的导风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要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可兼顾出风角度和风量。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具有出风口的壳体,导风板包括:

导风板本体,用于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处,以便转动地开闭出风口,定义其在关闭出风口时朝向壳体内部的一侧表面为内表面,朝向壳体外部的一侧表面为外表面;和

至少一个外导流板,每个外导流板与导风板本体的外表面具有间隔地设置于导风板本体的外表面上,以与导风板本体共同引导出风口处的气流方向。

可选地,定义导风板本体在导风时朝向壳体内部的一端为迎风端,朝向出风口外侧的一端为出风端;在从迎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上,外导流板与导风板本体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增大。

可选地,每个外导流板为轴线平行于导风板本体的转动轴线,且凸面朝向导风板本体的弧形板。

可选地,定义导风板本体在导风时朝向壳体内部的一端为迎风端,朝向出风口外侧的一端为出风端;至少一个外导流板临近迎风端设置。

可选地,至少一个外导流板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外导流板沿平行于导风板本体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一一间隔排列。

可选地,每个外导流板与导风板本体之间通过多个外隔板连接,多个外隔板沿导风板本体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一一间隔排列,以分隔导风板本体与外导流板之间的气流通道。

可选地,导风板还包括:至少一个内导流板,每个内导流板与导风板本体的外表面具有间隔地设置于导风板本体的外表面上,以与导风板本体共同引导出风口处的气流方向。

可选地,定义导风板本体在导风时朝向壳体内部的一端为迎风端,朝向出风口外侧的一端为出风端;在从迎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上,内导流板与导风板本体形成的间隔距离逐渐增大。

可选地,定义导风板本体在导风时朝向壳体内部的一端为迎风端,朝向出风口外侧的一端为出风端;至少一个内导流板临近出风端设置。

可选地,至少一个内导流板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内导流板沿平行于导风板本体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一一间隔排列。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壳体,其限定有一出风口;和导风板,导风板为如以上任一项的导风板,导风板本体可转动地安装于出风口处。

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外导流板能引导热风以更大的下吹角度(向下出风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向下吹送,非常利于制热进程。并且,可兼顾出风角度和风量,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与现有技术导风板处于同一开度时(开度相同即风量相同),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可利用外导流板进一步调节风向,导风角度更大。为此,制热模式需要向下吹风时,由于外导流板的存在,无需将导风板本体转动至过于竖直的状态(即接近关闭出风口的状态),以避免出风量受到较大影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还设置了内导流板,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处于制冷模式下,内导流板能够引导冷风以更大的上吹角度(向上出风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上扬吹出,非常利于制冷进程,且避免吹人。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能兼顾出风角度和风量,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与现有技术导风板处于同一开度时(开度相同即风量相同),由于本实用新型可利用内导流板进一步调节风向,导风角度更大。为此,制冷模式需要上扬吹风时,由于内导流板的存在,无需将导风板本体转动至过于竖直的状态(即接近关闭出风口的状态),以避免出风量受到较大影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和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中,在送风过程中,部分气流从外导流板(或内导流板)与导风板本体之间的狭窄通道中排出,风速更大,送风距离更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板中,外导流板和内导流板还起到拆分、干扰出风口气流的作用,使气流以更加分散、柔和的方式吹向室内,使风感更接近自然风,达到舒适送风的效果。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风板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导风板的底部视角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上扬吹风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向下吹风时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导风板的示意性结构图;图2是图1所示导风板的底部视角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上扬吹风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向下吹风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中用箭头示意了风向。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板50一般性地可包括导风板本体51和至少一个外导流板53。导风板本体51可转动地安装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10的出风口12处(绕x轴转动,x轴在图中标示出),用于打开、关闭出风口12,调节出风口12的出风角度,以及引导出风口12的气流方向。例如图3所示,可使导风板本体51整体为凸面朝向出风口12外侧的长条弧形板状,其转动轴线x轴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的长度方向。

导风板本体51处于关闭出风口12的状态时,定义其朝向壳体10内部的一侧表面为内表面511,朝向壳体10外部的一侧表面为外表面512。每个外导流板53与导风板本体51的外表面512具有间隔地安装在导风板本体51上,以与导风板本体51共同引导出风口12处的气流方向。外导流板53与导风板本体51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用于允许气流从其中流过。

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制热模式下,外导流板53能引导热风以更大的下吹角度(向下出风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向下吹送,非常利于制热进程。并且,能扩大导风板50的导风范围,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能兼顾出风角度和风量。具体地,为了提升送风舒适性,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制热时,通常希望导风板引导热风以尽量竖直向下的角度吹出。但是,传统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在转动至接近极限的下吹角度时,导风板与出风口所在平面的夹角太小,使其开度很小(导风板的开度指的是其打开出风口的程度,导风板完全关闭出风口时,开度为零。导风板表面接近垂直于出风口所在表面时,开度为100%,出风最为顺畅),使导风板严重遮挡出风口,风量变得很小。这就限制了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范围。特别是在竖向导风时,难以兼顾导风角度和风量。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外导流板53可将风向下吹出。所以,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制热运行时,根本无需将导风板本体51转动至过于接近竖直向下的状态(即接近关闭出风口的状态),这样保证导风板50整体有足够大的开度,风量不受影响。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兼顾了送风角度和风量。

并且,在导风板50的导风过程中,部分气流从外导流板53与导风板本体51之间的狭窄的气流通道中排出,使其风速更大,送风距离更远。

如图2和图4所示,定义导风板本体51在导风时朝向壳体10内部的一端为迎风端(图中标示的b端),朝向出风口12外侧的一端为出风端(图中标示的a端)。在从迎风端至出风端的方向(也就是大致的气流方向)上,使外导流板53与导风板本体51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增大。换言之,使外导流板53与导风板本体51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为渐扩状。在空调制热下吹风时,这种形状的外导流板53能以更加竖直的角度向下导风。具体地,可使每个外导流板53为轴线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x轴),且凸面朝向导风板本体51的弧形板,以实现上述间隔距离逐渐增大的要求。

可使外导流板53临近迎风端(b端)设置,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外导流板53的向下导风作用,如图4。

如图2所示,可使至少一个外导流板5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外导流板53沿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x轴)方向一一间隔排列。这样既能使导风板本体51在平行于其转动轴线方向的各处基本都有外导流板53对气流施加作用,又使得气流在导风板本体51的平行于x轴方向维度上被多个外导流板53拆分和打散,使气流更加柔和。如图2所示,定义导风板本体5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其转动轴线x轴,使多个外导流板53从导风板本体5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排列至另一端,以使其覆盖导风板本体51的整个长度方向。

如图2所示,每个外导流板53与导风板本体51之间通过多个外隔板531连接。多个外隔板531沿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一一间隔排列,以分隔导风板本体51与外导流板53之间的气流通道。外隔板531一方面起到连接外导流板53与导风板本体51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对气流进行了拆分,使气流更加柔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导风板50还包括至少一个内导流板52。每个内导流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内表面具有间隔地安装在导风板本体51上,以与导风板本体51共同引导出风口12处的气流方向。

通过设置内导流板52,导风板50的导风范围得以扩大,使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能兼顾出风角度和风量。例如,为了提升送风舒适性,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制冷时,通常希望导风板引导冷风尽量竖直向上地吹出。但是,传统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在转动至接近极限的上吹角度时,导风板与出风口所在平面的夹角太小,即开度很小(导风板的开度指的是其打开出风口的程度,导风板完全关闭出风口时,开度为零。导风板表面接近垂直于出风口所在表面时,开度为100%,出风最为顺畅),导风板将严重遮挡出风口,风量变得很小。这就限制了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范围。特别是在竖向导风时,难以兼顾导风角度和风量。

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内导流板52的位置相对比较靠上,利于将风上扬吹出。所以,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制冷运行时,无需将导风板本体51转动至过于接近竖直的状态(即接近关闭出风口的状态),这样保证导风板50有足够大的开度,避免风量受到影响。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兼顾了送风角度和风量。

本实用新型同时设置外导流板53和内导流板52,兼顾了制冷上扬出风需求和制热下出风需求,且兼顾了风量和出风角度,功能非常全面。

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0内部气流吹向出风口12,流经导风板本体51的表面时,将受到外导流板53、内导流板52的干扰,一部分气流从内导流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之间的气流通道、外导流板53与导风板本体51之间的气流通道流出,即气流被拆分、打散,变得更加柔和,风感更加接近自然风,达到舒适送风的效果。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从迎风端(b端)至出风端(a端)的方向上,使内导流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之间的间隔距离逐渐增大。换言之,内导流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为渐扩状。在空调制冷上吹风时,这种形状的内导流板52能以更加竖直的角度上扬导风。具体地,可使每个内导流板52为轴线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x轴),且凸面朝向导风板本体51的弧形板,以实现上述间隔距离逐渐增大的要求。

可使内导流板52临近出风端(a端)设置,以更大限度地发挥内导流板52的向上导风作用,如图3。

如图1所示,可使至少一个内导流板5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内导流板52沿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x轴)方向一一间隔排列。这样既能使导风板本体51在平行于其转动轴线方向的各处基本都有内导流板52对气流施加作用,又使得气流在导风板本体51的平行于x轴方向维度上被多个内导流板52拆分和打散。如图1所示,定义导风板本体5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其转动轴线x轴,使多个内导流板52从导风板本体5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排列至另一端,以使其覆盖导风板本体51的整个长度方向。

如图2所示,每个内导流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之间通过多个内隔板521连接。多个内隔板521沿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的方向一一间隔排列,以分隔导风板本体51与内导流板52之间的气流通道。内隔板521一方面起到连接内导流板52与导风板本体51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对气流进行了拆分,使气流更加柔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如图3和图4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一般性地可包括壳体10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导风板50。壳体10上设置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导风板50的导风板本体51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2处的壳体10上,以引导出风口12处的气流方向。如图1和图3所示,导风板本体51的内表面511设置有沿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x轴)方向排列的多个安装座515,壳体10上设置有与安装座515数量相同的安装臂70,每个安装座515(通过轴孔结构)可转动地安装在一个安装臂70上。

如图3所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蒸发器20、风机30、风道40、摆叶60。蒸发器20用于与从进风口11进入壳体10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形成热交换风(具体地,制冷时为冷风,制热时为热风)。风道40的进口面向蒸发器20,出口连通出风口12。风机30可为贯流风机,其设置在风道40的进口处,以促使空气从蒸发器20处流至出风口12处。摆叶60用于进行左右摆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可使出风口12位于壳体10的前侧下部,并为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条矩形。使导风板本体51为与出风口12匹配的大致长条矩形状,且使导风板本体51的转动轴线(x轴)平行于导风板本体51的长度方向。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