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围板组件和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2320发布日期:2020-08-14 19:5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后围板组件和窗式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围板组件和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窗式空调器包括后围板和室外换热器,且室外换热器与后围板连接,装配人员在将室外换热器与后围板装配时,室外换热器的边板与后围板的连接位的对位配合的难度较大,边板容易卡在连接位内,从而无法顺畅的完成装配,造成装配效率较低。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后围板组件,旨在解决室外换热器与后围板的装配难度大的问题,以提高装配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后围板组件,应用于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相对的两侧均设有翻边,所述后围板组件包括后围板本体和至少两个槽轨;其中的两个所述槽轨分设于所述后围板本体相对的两侧,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槽轨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第二立板连接于所述后围板本体的侧边,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二立板以及所述连接板围合形成用于插设所述翻边的所述槽轨;所述第一立板具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夹条,所述第一导向夹条的下端背离所述第二立板向外翘起以形成扩口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板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导向夹条,所述第二立板对应所述第一导向夹条的位置设有镂空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板具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导向夹条,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导向夹条之间形成所述镂空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夹条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第二导向夹条与所述空隙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夹条的下端背离所述第一立板向外翘起形成扩口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向夹条朝向所述第一立板的表面具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位于所述第二导向夹条的下端,且所述导向斜面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朝远离所述第一立板的方向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二立板、所述连接板以及所述后围板本体为一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围板本体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设有挡水圈,所述挡水圈围绕所述通风口的周缘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后围板组件还包括用于安装室外风机的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后围板本体连接,所述电机支架对应所述通风口设置,以使所述挡水圈至少部分包裹所述室外风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适用于安装在窗口,所述窗口上设有可移动的遮挡件,包括机壳和上述的后围板组件;所述机壳上设有分隔槽,以供所述窗口上的遮挡件伸入,并将所述机壳分隔成室内侧壳体和室外侧壳体;所述后围板组件设于所述室外侧壳体内。该后围板组件包括后围板本体和至少两个槽轨;其中的两个所述槽轨分设于所述后围板本体相对的两侧,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槽轨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板与所述第二立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第二立板连接于所述后围板本体的侧边,所述第一立板、所述第二立板以及所述连接板围合形成用于插设所述翻边的所述槽轨;所述第一立板具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夹条,所述第一导向夹条的下端背离所述第二立板向外翘起以形成扩口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活动安装于所述机壳;所述密封件适用于通过活动以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收纳状态下,所述密封件收纳于所述分隔槽内;

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密封件从所述分隔槽侧向伸出,适用于供所述遮挡件和/或所述窗口的内壁抵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后围板本体的两侧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轨,该槽轨具有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和第二立板,该第一立板与第二立板之间的间隙限定出插槽,以用于插设室外换热器两侧的翻边;该第一立板具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夹条,该第一导向夹条的下端背离插槽向外翘起形成扩口结构,起到对翻边的导向作用,从而使得槽轨更加容易被翻边插入,减小了后围板本体向下滑动的阻力,从而提高了后围板组件与室外换热器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围板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围板组件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为图3中的m-m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窗式空调器密封件位于收纳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窗式空调器密封件位于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后围板组件,参照图1至图5,应用于窗式空调器,该窗式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器,室外换热器相对的两侧均设有边板,边板具有翻边;该后围板组件包括后围板本体100和至少两个槽轨200,其中的两个槽轨200分设于后围板本体100相对的两侧,并沿上下方向延伸;该槽轨200包括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210和第二立板220以及连接在第一立板210与第二立板220之间的连接板230,第二立板220连接于后围板本体100的侧边,该第一立板210、第二立板220以及连接板230围合形成用于插设翻边的槽轨200;第一立板210具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夹条211,该第一导向夹条211的下端背离第二立板220向外翘起以形成扩口结构。

后围板组件设于窗式空调器的室外侧部分,与室外换热器固定连接。该室外换热器相对的两侧均具有边板,该边板具有翻边,后围板组件包括后围板本体100和分设于后围板本体100两侧的两个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轨200,该槽轨2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210和第二立板220以及连接在第一立板210与第二立板220之间的连接板230,第一立板210、第二立板220与连接板230围合形成槽轨200,在后围板组件安装过程中,先将室外换热器固定,然后将后围板组件由上至下滑动,使得翻边设于槽轨200内,通过槽轨200沿翻边向下滑动,从而实现了后围板组件与室外换热器的抽插安装。

第二立板220一端与后围板本体100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板230连接,该连接板230连接在第一立板210与第二立板220之间,使得第一立板210与第二立板220间隔相对设置,同时也能够保证槽轨200的结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第一立板210未与连接板230连接的端部为自由端,以使得第一立板210与后围板本体100之间具有间隙以供翻边穿过,从而使得翻边能够本顺利插入到槽轨200内。

第一立板210具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夹条211,该第一导向夹条211的下端背离第二立板220向外翘起以形成扩口结构,使得后围板本体100在向下滑动过程中,该第一导向夹条211的下端起到对翻边的导向作用,减小了后围板本体100向下滑动过程中的阻力,使得翻边能够更加容易地进入到槽轨200中,从而提高了后围板组件与室外换热器的装配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在后围板本体100相对的两侧均设有槽轨200,室外换热器的相对两侧的边板均具有翻边,在安装过程中,后围板本体100两侧的槽轨200沿着室外换热器两侧的翻边向下滑动,以使翻边被插入到槽轨200内,从而使得后围板本体100在滑动过程中受力更加均衡,滑动过程更加平稳。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第一导向夹条211可设置在第一立板210上,也可设置在第二立板220上,或者第一立板210和第二立板220可均设置,只要保证第一导向夹条211的下端向外翘起形成扩口结构,以使得槽轨200能够更加方便地被翻边插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考虑到加工工艺难易度以及后围板组件的受力强度等因素,第一立板210、第二立板220、连接板230以及后围板本体100为一体结构,通过一体冲压工艺制成。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后围板本体100的两侧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槽轨200,该槽轨200具有间隔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板210和第二立板220以及连接在第一立板210与第二立板220之间的连接板230,该第一立板210、第二立板220以及连接板230围合形成槽轨200,以用于插设室外换热器两侧的翻边;该第一立板210具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夹条211,该第一导向夹条211的下端背离槽轨200向外翘起形成扩口结构,起到对翻边的导向作用,从而使得槽轨200更加容易被翻边插入,减小了后围板本体100向下滑动的阻力,从而提高了后围板组件与室外换热器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5,第一立板210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导向夹条211,第二立板220对应第一导向夹条211的位置设有镂空孔222。第二立板220对应第一导向夹条211的位置设置镂空孔222,减小了在插入过程中第二立板220与翻边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槽轨200更加容易被翻边插入,提高了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5,第二立板220具有多个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导向夹条221,相邻两个第二导向夹条221之间形成镂空孔222;相邻两个第一导向夹条211之间具有空隙;第二导向夹条221与第一空隙212对应设置。第二立板22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导向夹条221,相邻的两个第二导向夹条221之间形成镂空孔222,相邻两个第一导向夹条211之间具有空隙,第二导向夹条221与该空隙相对应,同时第一导向夹条211与镂空孔222相对应,使得第一导向夹条211与第二导向夹条221间隔交错设置,从而使得第一立板210与第二立板220之间与翻边接触的面保持为单面接触,从而减小了抽插过程中的摩擦力,进一步加快了装配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第二导向夹条221的下端背离第一立板210向外翘起形成扩口结构。第二导向夹条221下端形成扩口结构,以起到对翻边的导向作用,使得插入过程更加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导向夹条221朝向第一立板210的表面具有导向斜面223,导向斜面223位于第二导向夹条221的下端,且导向斜面223在由上至下的方向上朝远离第一立板210的方向倾斜。导向斜面223起到对翻边的导向作用,提高了插装的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后围板本体100设有通风口101,通风口101处设有挡水圈110,该挡水圈110围绕通风口101的周缘设置。窗式空调器在工作过程中,室外风机高速运转时容易带起底盘中的冷凝水,通过设置挡水圈110对室外风机周向甩出的水起到遮挡作用,避免冷凝水周向甩出飞溅到其它部件上,提高了窗式空调器的安全性。挡水圈110围绕通风口101的周缘设置,以提高挡水范围,使得挡水效果更好。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后围板组件还包括用于安装室外风机的电机支架300,电机支架300与后围板本体100连接,电机支架300对应通风口101设置,以使挡水圈110至少部分包裹室外风机。室外风机安装于电机支架300上,并且与通风口101相对设置,使得室外风机吹的风能够顺利通过通风口101吹向室外换热器以进行热交换。挡水圈110至少部分包裹室外风机,使得阻挡水甩出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窗式空调器,参照图6和图7,该窗式空调器包括机壳400和后围板组件,该后围板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窗式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该窗式空调器适用于安装在窗口,窗口上设有可移动的遮挡件;机壳400上设有分隔槽410,以供窗口上的遮挡件伸入,并将机壳400分隔成室内侧壳体和室外侧壳体;后围板组件设于室外侧壳体内。

窗式空调器安装在窗口,窗口上的遮挡件移动至分隔槽410内,以将窗式空调器分隔成室内侧壳体和室外侧壳体,从而实现窗式空调器的安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窗式空调器适用于各种具体遮挡件的窗口,只要保证遮挡件能够伸入到分隔槽410内即可。该遮挡件可为窗扇、或窗帘、或窗百叶等结构。

进一步地,参照图4和图5,该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密封件500,该密封件500活动安装于分隔槽410;该密封件500适用于通过活动以在收纳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其中:

在收纳状态下,密封件500收纳于分隔槽410内;

在工作状态下,密封件500从分隔槽410侧向伸出,适用于供所述遮挡件和/或所述窗口的内壁抵持。

密封件500活动安装于机壳400,当遮挡件移动至分隔槽410内时,考虑到窗口的宽度尺寸可能会大于窗式空调器的宽度尺寸,此时遮挡件未伸入到分隔槽410内的端部与窗台之间会具有间隙,驱动密封件500伸出分隔槽410外,以与遮挡件的内壁抵持,以封堵住遮挡件与窗台之间的间隙,防止漏风或者漏雨。当不使用窗式空调器时,可将密封件500收纳在分隔槽410内,以减小窗式空调器的占用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该密封件500与机壳400之间的活动连接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设置为转动连接、滑动连接或者拼接连接的方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