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铸造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93723发布日期:2020-06-23 18:30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铸造炉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铸造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铸造炉。



背景技术:

铸造是一种古老的制造方法,在我国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铸大型铸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此,铸造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铸造技术的发展也很迅速,特别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出现了很多的新的铸造方法,如低压铸造、陶瓷铸造、连续铸造等,在20世纪下半叶得到完善和实用化。

现有较大铸造炉存在炉渣清理不便的问题,而且人员操作清理也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被加热的高温金属液体也存在取出吊运的繁琐性不能便捷快速有效地将金属液倒出并引流至相应模具处。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铸造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铸造炉。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铸造炉,包括炉体、侧转机构和疏导机构,所述炉体底部连通安装有三个煤渣斗,且三个所述煤渣斗底部连通安装在同一个圆长筒环形面上;所述侧转机构包括u型耐火砖框,所述u型耐火砖框一侧壁安装有条形滑块,且条形滑块内通过衔接滑块与第二液压推杆的推杆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推杆中部活动安装在承载杆相应位置上,所述u型耐火砖框内安装有熔液锅,且u型耐火砖框顶部两侧转动安装在凹框顶部两侧壁之间;所述疏导机构包括捣杆,所述捣杆上等距安装有陶瓷锥型壳,且捣杆一端安装在圆板中部,所述圆板两侧安装在对应的第一液压推杆的推杆一端,且两个所述第一液压推杆通过侧板与圆长筒端口两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承载杆两端通过支杆与炉体顶部一侧边缘两端固定连接,且承载杆环形面等距开设有三个凹面环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推杆设有三个,且三个所述第二液压推杆与对应的凹面环槽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炉体一侧壁顶部安装有金属液导流槽块,且炉体底部四角处安装有支腿。

优选的,所述捣杆及陶瓷锥型壳位于圆长筒内,且捣杆的长度大于圆长筒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凹框设有三个,且三个所述凹框等距开设在炉体顶部。

优选的,所述熔液锅端口位于u型耐火砖框顶部端面上,且熔液锅位于炉体内炽热的煤块中。

优选的,所述侧板中部开设有穿孔,且穿孔内穿有第一液压推杆的推杆部分。

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推杆和第二液压推杆均通过相应导管与外接液压有输出控制设备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框两侧与炉体两侧壁连通,且凹框两侧底部和u型耐火砖框侧壁底部均为半圆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铸造炉设计合理,能够便捷省力且安全的将高温金属液倒出,且便于经金属液导流槽块引流到相应铸造模具处。

(2)该种铸造炉设计合理,通过启动第一液压推杆处于交替伸缩状态运行推拉带动经圆板连接的捣杆及陶瓷锥型壳在圆长筒内往复抽拉,从而便于将炉体内煤渣清理出去,替代了人员清理操作,保证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捣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煤渣斗,3、捣杆,4、圆板,5、侧板,6、第一液压推杆,7、圆长筒,8、凹框,9、u型耐火砖框,10、条形滑块,11、衔接滑块,12、熔液锅,13、支杆,14、承载杆,15、第二液压推杆,16、金属液导流槽块,17、陶瓷锥型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铸造炉,包括炉体1、侧转机构和疏导机构,所述炉体1底部连通安装有三个煤渣斗2,且三个所述煤渣斗2底部连通安装在同一个圆长筒7环形面上;

所述侧转机构包括u型耐火砖框9,所述u型耐火砖框9一侧壁安装有条形滑块10,且条形滑块10内通过衔接滑块11与第二液压推杆15的推杆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推杆15中部活动安装在承载杆14相应位置上,所述u型耐火砖框9内安装有熔液锅12,且u型耐火砖框9顶部两侧转动安装在凹框8顶部两侧壁之间;

所述疏导机构包括捣杆3,所述捣杆3上等距安装有陶瓷锥型壳17,且捣杆3一端安装在圆板4中部,所述圆板4两侧安装在对应的第一液压推杆6的推杆一端,且两个所述第一液压推杆6通过侧板5与圆长筒7端口两侧固定连接。

所述承载杆14两端通过支杆13与炉体1顶部一侧边缘两端固定连接,且承载杆14环形面等距开设有三个凹面环槽,便于安装相应的第二液压推杆15;所述第二液压推杆15设有三个,且三个所述第二液压推杆15与对应的凹面环槽活动连接,能够保证第二液压推杆15在收缩或伸展时能够做相应的旋转;所述炉体1一侧壁顶部安装有金属液导流槽块16,且炉体1底部四角处安装有支腿,便于将熔液锅12内倒出的金属液引流出去;所述捣杆3及陶瓷锥型壳17位于圆长筒7内,且捣杆3的长度大于圆长筒7的长度,能够保证捣杆3充分插在圆长筒7内;所述凹框8设有三个,且三个所述凹框8等距开设在炉体1顶部,便于安装对应的u型耐火砖框9;所述熔液锅12端口位于u型耐火砖框9顶部端面上,且熔液锅12位于炉体1内炽热的煤块中,达到对u熔液锅12进行加热的效果;所述侧板5中部开设有穿孔,且穿孔内穿有第一液压推杆6的推杆部分,便于第一液压推杆6穿过;所述第一液压推杆6和第二液压推杆15均通过相应导管与外接液压有输出控制设备连接,达到控制相应液压推杆运行状态的效果;所述凹框8两侧与炉体1两侧壁连通,且凹框8两侧底部和u型耐火砖框9侧壁底部均为半圆结构,保证相接触面结构协调一致。

本发明在使用时,当需要将熔液锅12内高温金属液倒出时,通过启动对应的第二液压推杆15处于收缩状态带动经条形滑块10连接的u型耐火砖框9及熔液锅12向金属液导流槽块16一侧倾斜旋转且熔液锅12处于打开状态,从而能够便捷省力且安全的将高温金属液倒出,且便于经金属液导流槽块16引流到相应铸造模具处;当需要清理炉体1内的煤渣时,通过启动第一液压推杆6处于交替伸缩状态运行推拉带动经圆板4连接的捣杆3及陶瓷锥型壳17在圆长筒7内往复抽拉,由于炉体1内的炉渣经煤渣斗2掉落至圆长筒7内,从而便于将炉体1内煤渣清理出去,替代了人员清理操作,保证安全生产。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