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3443发布日期:2020-06-05 22:55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器将经过热交换后的气流通过空调常规风口吹出,其出风方式为常规出风,而常规风口出来的气流是固定不变的,其辐射范围短且窄,无法实现大范围及远距离送风,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通过在空调器上安装涡环发生装置能够实现远距离送风,具体地,通过驱动气流周期性地流经集流件以形成涡环。一般驱动气流流动的方式通常为在集流件的入风口处设置开关门,并在开关门的一侧设置送风部件,通过控制开关门周期性的开闭,从而控制气流周期性地流出,这种驱动方式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送风部件和开关门配合严密,时间长了容易出现故障,可靠性不高。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简单并可靠地实现涡环送风的涡环发生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本发明提供一种涡环发生装置,包括:集流筒体,包括风筒和集流件,所述风筒具有送风端,所述集流件设于所述风筒的所述送风端处,且所述集流件上开设有送风口,所述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所述送风端的横截面积;推送件,所述推送件可活动地设于所述集流筒体内,以具有远离所述送风口的第一位置、以及靠近所述送风口的第二位置,所述推送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周期性地驱动气流流经所述送风端,并经由所述送风口吹出;转动件,与所述推送件转动套接,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推送件之间设有配合结构,以使得所述转动件被驱动转动时,带动所述推送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配合结构包括导向件和弧形导轨,所述转动件与所述推送件其中之一上设有导向件,另一上设有弧形导轨,所述弧形导轨沿所述转动件或所述推送件的周向呈螺旋曲线状延伸,以使得所述转动件被驱动转动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弧形导轨相抵接,以带动所述推送件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与所述弧形导轨相配合,以使得所述转动件被驱动转动时,带动所述推送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所述涡环发生装置还包括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连接所述推送件,以用于提供回复力,使得所述推送件从所述第一位置回到所述第二位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套设于所述推送件外周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推送件,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集流筒体。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推送件呈筒状设置,所述转动件至少部分地套设于所述推送件内,所述导向件设于所述推送件的内壁,所述弧形导轨设于所述转动件的外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导轨具有背离所述送风口的承载面,所述转动件被驱动转动时,所述导向件抵接于所述弧形导轨的所述承载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导轨设有至少三条,所述至少三条弧形导轨沿所述转动件的外周等间距设置,所述导向件对应设有至少三个。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弧形导轨分别具有靠近所述送风口的切入端、以及远离所述送风口的分离端,各所述弧形导轨的所述切入与相邻所述弧形导轨的所述分离端在所述转动件轴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为滚轮轴承。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集流件与所述推送件相对的壁面上分设有第一磁吸部和第二磁吸部,所述第一磁吸部和所述第二磁吸部极性相同。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外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用于与电机的驱动连接,以带动所述转动件转动,所述集流筒体上固定有轴承,所述转轴套设于所述轴承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具有换热风道,所述外壳上设有安装口;以及,如上所述的涡环发生装置,安装于所述外壳,所述涡环发生装置的送风口通过所述安装口与室内连通,用以周期性由所述送风口送出涡环气流。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涡环发生装置的集流件套设于所述安装口内,且部分地伸出所述安装口,以在所述集流件的外壁面与所述安装口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散风出风通道,所述散风出风通道与所述换热风道相连通。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面板及连接于所述面板两侧的两侧板,所述安装口设于所述面板上,至少一所述侧板上开设有一主出风口,所述主出风口与所述换热风道相连通,所述涡环发生出装置安装于所述换热风道内。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上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内机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涡环发生装置,包括集流筒体、推送件和转动件,集流筒体包括集流件,集流件上开设有送风口,送风口的过风面积小于集流筒体送风端的横截面积,推送件可活动地设于集流筒体内,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周期性地驱动气流经由送风口吹出,转动件与推送件转动套接,转动件与推送件之间设有配合结构,以使得转动件被驱动转动时,带动推送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通过简单的传动方式将转动件的转动运动转化为推送件的滑动动作,实现周期性地驱动气流,结构简单,稳定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正视图;图3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5中涡环发生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7为图6中推送件和转动件配合工作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图9为图7中转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7中转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5中涡环发生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12为图11中涡环发生装置主视方向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外壳212送风端231承载面11换热风道25集流件232切入端12面板250送风口233分离端121安装口22推送件24弹性复位件122散风出风通道23转动件251第一磁吸部13侧板27转轴252第二磁吸部131主出风口220导向件26轴承2涡环发生装置230弧形导轨3电机21风筒31齿轮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本发明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可以为柜式空调室内机、移动空调、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窗机等。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及涡环发生装置2。外壳1具有换热风道11,外壳1上开设有安装口121。涡环发生装置2安装于外壳1。涡环发生装置2包括集流筒体,具体而言,请参阅图5和图6,集流筒体包括风筒21和集流件25,风筒21具有送风端212,集流件25设于风筒21的送风端212处,且集流件25上开设有送风口250,送风口250的过风面积小于送风端212的横截面积。涡环发生装置2的送风口250通过安装口121与室内连通,用以周期性由送风口250送出涡环气流。风筒21大致呈筒状设置,为了降低风阻,风筒21大致呈圆筒状。可以理解,风筒21可以是具有入风端和送风端212,气流周期性地自入风端流入风筒21并经由送风端212吹出。入风端和送风端212可以分设于风筒21的两端,也可设于风筒21相邻的两侧壁。风筒21也可以仅具有送风端212,气流周期性地由送风端212流入风筒21,再从送风端212流出。集流件25可以有多种形式,在一实施例中,集流件25为集流罩,集流罩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为了降低风阻,集流罩大致呈圆筒状,集流罩的一端开设有送风口250。可选地,集流罩自远离送风口250的一端向送风口250呈渐缩设置,使得集流罩能够对从送风口250送出的风进行集流,且使得涡环的产生和吹出更加顺畅。在另一实施例中,集流件25为集流板,集流板安装于风筒21的送风端212,集流板上开设有送风口250。在其他实施例中,集流件25还可由几块板围合形成,通过在其中一块板上设置送风口250,同样可以实现形成涡环。气流周期性地经由送风口250吹出时,由于送风口250的过风面积小于送风端212的横截面积,能够形成外周流速慢,中间流速大的流场分布,使得送风口250吹出的空气形成涡环气流,从而实现更远的送风距离。且涡环在传送过程中与周围环境空气发生热交换,涡环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温差不大,保证了涡环吹在人身上时不会产生明显的过冷或过热感觉,提升舒适性。集流件25与风筒2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可以理解的是,当集流件25与风筒21分体成型时,集流件25与风筒21密封连接。当集流件25与风筒21一体成型设置时,以风筒21与集流件25相接处为界限,划分一虚拟的分界线,该分界线的一侧为风筒21,另一侧为集流件25,而于分界线处形成有风筒21的送风端212。无疑,该送风端212的过风面积大于集流件25的送风口250的过风面积。集流件25与风筒21的外壁面的延伸方向可以一致,即两者的外壁面的长度延伸线呈一条直线,此时,集流筒体为一个完整无转接线的形状。集流件25与风筒21的外壁面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一致,即两者的外壁面的长度延伸线呈夹角设置,此时,集流件25与风筒21的连接处会形成有一转接线。请参阅图6和图7,涡环发生装置2还包括推送件22和转动件23,推送件22可活动地设于集流筒体内,以具有远离送风口250的第一位置、以及靠近送风口250的第二位置。具体地,当推送件22从远离送风口250的第一位置向靠近送风口250的第二位置移动时,推送件22压缩了风筒21内的空气,形成气流,从而推动空气从送风口250流出。推送件2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以周期性地驱动气流流经送风端212,并经由送风口250吹出,从而形成涡环。在本实施例中,转动件23与推送件22转动套接,转动件23与推送件22之间设有配合结构,以使得转动件23被驱动转动时,带动推送件2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通过简单的传动方式将转动件23的转动运动转化为推送件23的滑动动作,实现周期性地推动气流向送风端213流动,结构简单,稳定可靠。配合结构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是相互配合的螺纹。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10,配合结构包括导向件220和弧形导轨230,其中,转动件23与推送件22其中之一上设有导向件220,另一上设有弧形导轨230,弧形导轨230沿转动件23或推送件22的周向呈螺旋曲线状延伸,以使得转动件23被驱动转动时,导向件220与弧形导轨230相抵接,以带动推送件2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本实施例中,当转动件23转动时,导向件220与弧形导轨230相抵接,导向件220在弧形导轨230的推动下沿弧形导轨230相对滑动,以带动推动件沿转动件23的轴向移动,从而使得推送件2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转动件23可以由电机3驱动转动。如此,通过简单的结构将转动件23的转动动作转化为推送件22的移动动作,当推送件22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时,就能够周期性地驱动气流流经送风端212,并经由送风口250吹出,从而形成涡环。这种推送方式相对于开关门或者其他的推拉方式,结构更加简单稳定,有利于涡环的形成。可以理解,在一实施例中,导轨可以设置为槽状,转动件23来回转动,即可实现推送件2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周期性地驱动气流经由送风口250吹出,从而形成涡环。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11和图12,导向件220与弧形导轨230相配合,以使得转动件23被驱动转动时,带动推送件22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涡环发生装置2还包括弹性复位件24,弹性复位件24连接推送件22,以用于提供回复力,使得推送件22从第一位置回到第二位置。如此,当转动件23转动时,带动推送件22从第二位置移动至远离送风口250第一位置,并使弹性复位件24蓄力。随后,在弹性复位件24的弹力作用下,快速地带动推送件22从第一位置回到靠近送风口250的第二位置,由于弹弓作用,推动件的移动速度更快,更有利于涡环的形成。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11和图12,弹性复位件24为套设于推送件22外周的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推送件22,弹簧的另一端连接集流筒体。如此利用了弹簧的弹力提供回复力,结构简单,效果好。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至图12,推送件22呈筒状设置,转动件23至少部分地套设于推送件22内,导向件220设于推送件22的内壁,弧形导轨230设于转动件23的外壁。如此,当转动件23转动时,通过弧形导轨230将导向件220压向远离送风口250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导向件220和弧形导轨230设于转动件23和推送件22之间,通过弧形导轨230的转动压接导向件220,以带动推送件22动作,结构稳定。进一步地,弧形导轨230具有背离送风口250的承载面231,转动件23被驱动转动时,导向件220抵接于弧形导轨230的承载面231。如此,通过弧形导轨230的承载面231压接导向件220。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7至图9,弧形导轨230设有至少三条,至少三条弧形导轨230沿转动件23的外周等间距设置,导向件220对应设有至少三个。如此,使得转动件23与推送件22之间设有多个支承点,转动件23与推送件22之间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减少导向件220和弧形导轨230上承载的压力,使得涡环发生装置2更加耐用。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7至图9所示。各弧形导轨230分别具有靠近送风口250的切入端232、以及远离送风口250的分离端233,各弧形导轨230的切入与相邻弧形导轨230的分离端233在转动件23轴向上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叠。在本实施例中,当转动件23被驱动转动时,各导向件220与各弧形导轨230对应支承,并在转动件23的转动过程中被逐渐推动到第一位置,此时,导向件220从弧形导轨230的分离端233滑出,并在弹性复位件24的作用下沿转动件23的轴向运动,移动至第二位置,此时导向件220与弧形导轨230的切入端232抵接,并继续被弧形导轨230推动,再次移动到第一位置。如此,转动件23持续转动,通过弧形导轨230的推动作用以及弹性复位件24的复位作用,带动推送件2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往复运动。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导向件220为滚轮轴承26。如此,减少导向件220与弧形导轨230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转动件23与推送件22之间的相对运动更加顺畅,并减少噪音。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2,集流件25与推送件22相对的壁面上分设有第一磁吸部251和第二磁吸部252,第一磁吸部251和第二磁吸部252极性相同。如此,当推送件22靠近集流件25时,通过第一磁吸部251和第二磁吸部252之间的斥力,减少推送件22与集流件25之间的作用力,起到缓冲及静音的作用。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和图12,转动件23包括转轴27,转轴27外套设有齿轮31,齿轮31用于与电机3的驱动连接,具体地,齿轮31与电机3之间通过一驱动齿轮啮合传动,以带动转动件23转动,集流筒体上固定有轴承26,转轴27套设于轴承26中。如此,通过简单的方式驱动转轴27转动,并通过设置轴承26来转动支承转动件23,使得转动件23更加稳固。涡环发生装置2的集流件25套设于安装口121内,且部分地伸出安装口121,以在集流件25的外壁面与安装口12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散风出风通道122,散风出风通道122与换热风道11相连通。集流件25能够引导散风出风通道122吹出的气流,如此,充分利用面板12上开设的安装口121,使得安装口121的中部吹出涡环气流,四周吹出换热散风气流,且散风出风通道122吹出的气流不会影响涡环气流。如此,在涡环精确送风、送风距离远、传播效率高的同时,结合散风出风,使得整个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区域更广,送风距离更远,换热效率高,则空间温度更加均匀,舒适度更高。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至图4,外壳1包括面板12和连接于面板12两侧的两侧板13,面板12上开设有安装口121,至少一侧板13上开设有一主出风口131,主出风口131与换热风道11相连通,涡环发生装置2安装于换热风道11内。可以理解的是,与面板12的两侧相连的两相对的侧板13,指的是位于整个外壳1左右两侧的侧板13。可以在其中一个侧板13上开设一个主出风口131,也可以在两个侧板13上均开设主出风口131。为了使得出风范围更广、出风区域更大,优选地在两个侧板13上均开设主出风口131。主出风口13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长条形等。为了使得出风量更大,优选地为长条形。面板12与两侧板13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主进风口可以开设于面板12和\或两侧板13上,还可以开设在外壳1的背板上。通过在侧板13上开设主出风口131,则使得常规送风的气流不会影响涡环气流,在使得出风区域广,送风距离远,送风形式多样的同时,使得气流的传播效率高,则提高房间的换热效率,使得空间的温度更加均匀,进而提高舒适性。涡环发生装置2安装在换热风道11内时,涡环发生装置2的涡环风道与换热风道11可以相互独立,使得涡环发生装置2的进风端与室内相连通,则涡环发生装置2可以循环吹出室内风,则由于涡环气流能够实现远距离送风,则使得室内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提高室内舒适度。涡环发生装置2的涡环风道还可以与换热风道11相连通,此时,涡环发生装置2的进风端可以与换热风道11相连通,涡环发生装置2能够引入换热风道11内的气流,进而使得吹出的涡环气流为换热后的气体,结合涡环远距离送风的特点,使得远离空调室内机的区域也能够实现热交换,进而提高室内空间的换热效率,使得房间温度更加均匀,提高用户舒适度。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室外机,其中,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